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2012年第10期19页)当前处理粪尿的方法中,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项有效解决养猪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一、发酵床养猪技术概述1.原理和目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发酵原理控制畜禽粪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新型生猪饲养模式。基本做法是将锯末屑、稻壳、粉碎的农作物秸秆、微生物菌剂和米糠等辅助发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铺在发酵池内,自然发酵,形成微生物发酵床。其目的是提高生猪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是发酵床养猪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的猪舍结构,与常规发酵床养猪的区别,发酵床大栏养猪的突出优势及其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现代设施农业样板工程福清二期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使用最新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生态养猪技术,一个栏的面积2000~4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4500~9000头,整个饲养过程只需一人操作。大栏地面铺设了80厘米厚的微生物发酵床,微生物发酵床采用印尼进口的"椰糠"加酵母菌拌和制成,1000多只猪排放的粪便被发酵床吸收,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无臭气的清洁化养猪。发酵床内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并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木和发酵菌种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1.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2014,(1):57-57
福建省农科院现代设施农业样板工程福清二期项目已破土动工,该项目使用最新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生态养猪技术,每栏面积2000~4000m2,年出栏生猪4500—9000头,整个饲养过程只需1人操作。大栏地面铺设了80cm厚的微生物发酵床。微生物发酵床采用进口“椰糠”加酵母菌拌合制成,1000多只猪排放的粪便被发酵床吸收,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无臭气的清洁化养猪。发酵床内的微生物与猪排放的粪便混合发酵,是优质的腐殖质原料。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日常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 微生物发醇床养猪的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发生。进入发酵合前要做好生猪驱虫工作。进入发酵舍的猪只要大小均匀、健康。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养猪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猪,就是利用微生物垫料(锯末或统糠粉、谷壳、棉籽壳粉、棉秆粗粉、花生壳粉等含粗纤维高的物质,加上复合微生物菌种发酵)养猪,猪生活在厚达60—80厘米的微生物发酵垫料上,猪粪尿经分解同化,转化为无臭无害的物质和菌体蛋白质,部分可供猪食用。发酵床养猪几乎没有臭味,  相似文献   

8.
异位微生物发酵床是集中处理养猪废弃物的场所,通常建设在传统猪舍的周围。发酵床内铺设垫料,将猪舍的排泄物引导到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内,通过翻堆机将排泄物与发酵垫料混合,进行发酵,消纳粪污,消除臭味,实现零排放,生产有机肥。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异位微生物发酵床,由钢构房、喷淋池和发酵池组成,并配备翻堆机、喷淋机等设备。异位发酵床可适用于各种传统养猪方法的污染治理,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前言: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微生物发酵床技术最早起源于日本,上世纪40年代末,日本微生物专家岛本觉先生开创研究了一门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一酵素菌。上世纪50年代,在日本本国、泰国、瑞士、澳大利亚、美国、巴西7个国家设立了50多个山岸农法示范基地.这些基地遵循循环农业的原理,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技术.从此,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畜禽废弃物,实现畜禽粪便"原位降解",达到生态环境"零污染"的新型养殖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微生物发酵床养殖的原理,其次,分析了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就如何实现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它打破了传统养猪观念,是一项全新养猪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养猪能把粪尿中的有害物质充分降解,达到除臭、除蝇,使舍内清洁、空气新鲜。同时,还能减少对自然界中有害物质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由于微生物发酵可产生热量,改善生猪生长环境,提高生长发育速度。大量有益微生物繁殖能抑制病源体孳生,减少疫病发生。总之,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清洁、环保、高效养殖技术。应用这项技术要从现实出发坚持科学态度下面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检测动物肠道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指标,从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体内携带微生物方面分析发酵床养禽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发酵床基质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饲养舍组,发酵床养殖环境中禽的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也低于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体内携带的病原菌数量.[结论]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控制禽类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生态安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养猪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基本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分解猪粪、消除恶臭,将猪粪形成生物菌肥,实现了养猪污染的微生物治理和猪粪的资源化利用,微生物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关于发酵床微生物群落的种类、数量、结构等方面系统研究鲜见报道。课题组采用高通量宏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微生物发酵床的微生物组研究,揭示不同空间、不同深度、不同发酵程度、不同垫料组成、不同季节发酵床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区系演替规律。本文就相关的宏基因组测序的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测序原理、分析模型、数据统计、结果表述等分析流程和方法进行了归纳,阐明微生物组操作分类单元(OTU)鉴定,物种累积曲线,核心微生物组,种类丰度主成分分析,种类秩-多度曲线,物种组成丰度柱状图、热图、星图等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列举微生物组种类复杂度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种类显著性差异LEfSe分析,冗余分析等实例,为深入研究发酵床微生物群落提供了完整的分析思路和范例。  相似文献   

14.
发酵床养猪,就是利用微生物垫料(锯末或统糠粉、谷壳、棉籽壳粉、棉秆粗粉、花生壳粉等含粗纤维高的物质,加上复合微生物菌种发酵)养猪,猪生活在厚达60~80厘米的微生物发酵垫料上,猪粪尿经分解同化,转化为无臭无害的物质和菌体蛋白质,部分可供猪食用.  相似文献   

15.
<正>发酵床养猪是一项新兴养猪技术,又称"自然养猪法"或"生物环保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并添加微生物,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  相似文献   

16.
冯卫  赵子刚  李顺琼 《农技服务》2013,(11):1212-1213,1215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通过培养、扩繁形成母种,再按一定比例与锯木屑等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猪排出的粪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消化,进而被微生物利用,从而达到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阐述了发酵床养猪的技术流程,并从发酵床养猪对养猪环境、生长性能、发病率及免疫效果和猪肉品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发酵床养猪是利用发酵床专用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锯末、稻壳、秸秆、树叶等农林生产下脚料,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发酵床工厂,并以此作为猪舍的垫料;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也可用垫料翻拌机),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同时,  相似文献   

18.
<正>发酵床养猪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进行自然生物发酵,利用专用菌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秸秆、锯末、稻壳和猪的粪便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物发酵工厂,并用它们作为猪的垫料,变废为宝供给猪大量的无机物和菌体蛋白。1猪舍的建设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采光充分、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m2,  相似文献   

19.
发酵床养猪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养猪低排、无臭味、节约电水、缓解规模化养猪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环保养猪方式。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发酵床养猪模式不仅能有效的改善猪舍环境和猪的福利,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其环保性和经济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健康养殖方式,其运用先进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结合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大大缓解了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结合西北地区养猪场实际情况,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微生物发酵床的垫料配方,提出一些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发展策略,希望以此达到环保养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