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与品质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重要贮藏蛋白,由于它在组成上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对品质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醇溶蛋白基因定位、后代遗传规律、等位基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通过醇溶蛋白组成的电泳筛选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行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麦胚乳贮藏蛋白组分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本世纪50年代至今,小麦及其近缘属物种的胚乳贮藏蛋白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已被国外许多实验室用于小麦品质改良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了解麦胚乳贮藏蛋白各组分的遗传及生化研究必然有助于小麦品种改良的研究。本文就麦胚乳贮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即麦高分子量谷蛋白、麦醇溶蛋白、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等。从小麦及其近缘属物中各组分亚基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多态性变化,各组分亚基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3.
导言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类型是决定不同小麦品种面粉的烘烤特性和营养特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关控制胚乳贮藏蛋白质基因的明细资料越来越显得有用.这些资料最终将使得面粉质量改善的育种方法变得更精密和更直接.目前有关控制这些胚乳蛋白的结构基因的调节基因,和控制供给籽粒氨基酸的基因的调节基因的知识还不十分清楚.控制籽粒蛋白质的遗传变异存在于普通小麦的品种中,也存在于普通小麦的野生亲缘物种中.本文试图回顾这些变异的范围与性质.  相似文献   

4.
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与品质改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醇溶蛋白是小麦胚乳中的重要贮藏蛋白,由它在组成上的高度异质性以及品质的重要作用长期以一直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醇溶蛋白基因定位,后代遗传规律,等位基因变异及其与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通过醇溶蛋白组成的电泳筛选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行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麦胚乳贮藏蛋白的组成,遗传特点及其与面包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概述了普通小麦胚乳贮藏蛋白的组成及其与面包品质的关系,着重从各类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规律,单个亚基的生化特点及其对面包品质的效应,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与面包品质的关系,我国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特点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促进品质研究结合品质育种尽快达到品质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普通小麦胚乳贮藏蛋白的组成及其与面包品质的关系,着重从各类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规律、单个亚基的生化特点及其对面包品质的效应、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与面包品质的关系、我国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特点等方面作了综述,以期促进品质研究结合品质育种尽快达到品质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参考,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了小麦品种扬麦12号胚乳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结果表明,花后8 d的淀粉胚乳细胞开始出现贮藏蛋白颗粒.贮藏蛋白在粗内质网上合成后,有些经过高尔基体形成浓密小泡,有些直接在粗内质网腔中积累,脱离内质网形成蛋白体;浓密小泡和蛋白体进入蛋白贮藏液泡(PSV).早期的蛋白体较小,呈球状;随着胚乳发育,蛋白体可以相互融合,扩大体积.后期的蛋白体相互融合形成蛋白质基质,单个蛋白体不再存在;接近成熟期的胚乳,胚乳细胞被贮藏物质淀粉粒和蛋白质基质所充实,蛋白质基质分布在淀粉粒之间的空隙内.试验结果说明,贮藏蛋白从内质网到PSV的转运有两种途径:依赖高尔基体途径和内质网衍生出蛋白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孕穗期施氮对小麦蛋白质组分积累和蛋白质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氮素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调节效应,以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施氮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及胚乳细胞蛋白质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小麦籽粒清蛋白含量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球蛋白含量先下降,后期又升高;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基本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2)孕穗期施氮能显著提高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而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3)小麦胚乳细胞中蛋白质体约在花后12 d出现,花后16 d蛋白质体开始大量合成,其数目迅速增多,体积变大.成熟后期,蛋白质体因胚乳细胞中大小淀粉体的充实被挤成片层结构而填充在淀粉体缝隙中.胚乳边缘细胞中蛋白质体大而多,中部细胞蛋白质体小而少;(4)孕穗期施氮可促进蛋白质体的形成,使其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9.
Wx基因变异对小麦籽粒胚乳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Wx基因变异与小麦籽粒胚乳的关系,以玉米花粉诱导扬麦10号(角质胚乳品种,非糯小麦)与糯质供体Waxy C杂种F1产生的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的55个双单倍体系以及以扬麦9号(粉质胚乳品种)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回交育成的12个糯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Wx基因变异对籽粒胚乳质地的影响,同时测定了12个不同来源的粉质胚乳糯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角质胚乳品种扬麦10号与粉质胚乳糯质供体Waxy C杂交获得的3个糯质品系籽粒角质率分别为26%、38%和74%,非全糯质品系的角质率都在90%以上;粉质胚乳品种扬麦9号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或回交产生的糯质品系籽粒胚乳都表现为粉质.说明3个Wx基因同时发生变异会导致籽粒角质率降低,而部分Wx基因变异类型之间及其与Wx基因正常类型之间胚乳质地无显著差异.12个不同组合的糯小麦品系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79%,显著高于非糯质供体亲本扬麦9号、扬麦12、扬麦16和扬麦158的平均值(12.60%),表明糯质小麦胚乳表现为粉质不是由蛋白质含量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小麦醇溶蛋白是种子胚乳中主要的贮藏蛋白质。在成熟的种子中,它约占总蛋白量的40%左右。由于它与小麦品种的品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引起了许多小麦遗传学家、谷物化学家的注意。对它的氨基酸组成早已研究得比较清楚。已知,小麦醇溶蛋白不是一个单一的成分,而是一个多聚物。由于最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Wx基因变异与小麦籽粒胚乳的关系,以玉米花粉诱导扬麦10号(角质胚乳品种,非糯小麦)与糯质供体Waxy C杂种F1产生的不同Wx基因变异类型的55个双单倍体系以及以扬麦9号(粉质胚乳品种)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回交育成的12个糯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Wx基因变异对籽粒胚乳质地的影响,同时测定了12个不同来源的粉质胚乳糯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角质胚乳品种扬麦10号与粉质胚乳糯质供体Waxy C杂交获得的3个糯质品系籽粒角质率分别为26%、38%和74%,非全糯质品系的角质率都在90%以上;粉质胚乳品种扬麦9号与不同糯质供体亲本杂交或回交产生的糯质品系籽粒胚乳都表现为粉质。说明3个Wx基因同时发生变异会导致籽粒角质率降低,而部分Wx基因变异类型之间及其与肌基因正常类型之间胚乳质地无显著差异。12个不同组合的糯小麦品系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79%,显著高于非糯质供体亲本扬麦9号、扬麦12、扬麦16和扬麦158的平均值(12.60%),表明糯质小麦胚乳表现为粉质不是由蛋白质含量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略述种子蛋白质与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食用的70%蛋白质来源于粮食作物的种子(Spencer等,1979),而世界粮食总产的30%是小麦(FAO,1984-1985),所以小麦种子蛋白质直接关系着人类的营养状况.据研究,小麦种子的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不同:胚含蛋白质30%,糊粉层含蛋白质20%,胚乳外层含蛋白质13.7%,胚乳中层含蛋白质8.8%,胚乳内层含蛋白质6.2%(Payne等,1982).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是稻米胚乳中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贮藏物质,蛋白质含量、组分、形态以及分布特征对稻米品质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胚乳蛋白质与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胚乳蛋白质在稻米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和稻米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国内外卷丹百合倍性、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育种及功能基因克隆等领域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卷丹遗传多样性分析、育性研究、育种和功能基因克隆都取得了进展,但不同的研究对卷丹二倍体种、三倍体种以及大花卷丹之间的进化关系给出了相异的结论。同时,卷丹的育种潜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与利用的。  相似文献   

15.
新消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粒小麦淀粉中低分子蛋白片段的发生——W.R.Morrison等用水洗法从二倍体小麦和Aegilops spp (AA,BB,DD和ss染色体组)软质胚乳得到的淀粉,通过SDS-PAGE法来确定分子量为(14—15K的)蛋白质片段。这些蛋白质类似于以前报道过的六倍体小麦(AABBDD染色体组)和二倍体黑麦(secale Cereale,RR染色体组)的蛋白质片段,并在以抗体对软粒小麦蛋  相似文献   

16.
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其遗传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谷蛋白是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亚基类型及组成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其与小麦蛋白质品质特性的关系,综合论述了小麦谷蛋白亚基的分类、结构及其不同亚基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并对利用基因工程遗传转化方法改变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从而提高小麦加工品质的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麦胚乳贮藏蛋白质主要组成部分(麦高分子量谷蛋白、麦醇溶蛋白、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生化研究进展,为人们认识麦胚乳贮藏蛋白主要组分的分子结构,理解这些组分对面筋品质影响的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木炭对小麦盐胁迫的缓解效应,以冬小麦品种临汾6339为材料,对小麦幼苗分别进行盐和木炭单因素处理及二者复合处理,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小麦根系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盐处理,在盐和木炭复合处理的小麦根系中共检测到丰度变化在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蛋白点12个。经过MALDI-TOF-TOF分析及数据库检索,被鉴定的12个蛋白点按其功能大致可归为5类。其中,第Ⅰ类为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包括ATP合酶和ATP酶;第Ⅱ类为与糖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包括磷酸甘油醛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以及乌头酸水合酶;第Ⅲ类为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如半胱氨酸合成酶;第Ⅳ类为与遗传物质有关的蛋白质,如染色体的结构蛋白;第Ⅴ类为未知功能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小麦籽粒硬度是当前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小麦的制粉品质有重要影响,是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籽粒硬度与胚乳结构的关系、籽粒硬度对面粉品质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籽粒硬度的遗传规律、品种与环境对籽粒硬度的影响、籽粒硬度育种改良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为小麦育种中籽粒硬度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麦种子蛋白质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小麦种子蛋白质遗传改良进行了二个方面的研究.其一,由于小麦在所有作物中可食性蛋白质年产量最多,是主要的蛋白质源,故要改良其品质增加其产量.其二,以提高小麦的一次及二次加工适应性、特别是提高制面包特性为目的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查明的有关小麦种子蛋白质的遗传机理作一简介,同时谈谈有关上述二方面的遗传改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