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相似文献   

2.
洪春芳 《湖南林业》2008,(11):25-25
马尾松球果小卷蛾发生成片危害,致使当年球果提早枯落,损坏嫩梢造成枝枯顶秃,干形弯曲,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在~(60)—γ射线对马尾松木材改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马尾松木材的超微结构、纤维素结晶度、自由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木材的结晶度关系到木材的主要力学性质,是研究木材的重要参数;分析木材的超微结构,可以直接了解木材组成上的变化;木材自由基的变化,从纤维素分子结构上可看出辐射对木材结构的影响。这几方面的研究,将有助子对马尾松木材材性的分析。二、材料与方法试验用材样木5株,采自福建南平西芹,为成熟的马尾松茎干,树龄69—82年,总材积10m~3。根据国家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松苗立枯病是我县马尾松幼苗的一种严重病害,各地程度不同都有发生,有些地区危害相当严重,成片成片死亡。据调查,焦山公社宋家营大队67年育马尾松苗6亩,因受立枯病危害,有3亩全部死亡。1972年全县育马尾松苗600余亩,立枯病造成的损失达30%,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是种植马尾松纯林,常常发生松毛虫的大片危害,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大大降低了木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马尾松落下的松针难腐烂分解,因此,马尾松纯林的生长对于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的能力都很低.为了解决以上的矛盾,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木材,在立地环境中等的红壤丘陵地区,大力营造马尾松和阔叶树混交林,并在地力不断得到改善的情况下,逐步以优良的阔叶树来代替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造林事业上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微红梢斑暝,又名松梢暝,主要危害马尾松、国外松,以及油松、黑松、黄山松、雪松等。2006年旌德县暴发该虫危害,全县1.75万亩幼松林都不同程度地发生,3年生马尾松小班受害严重,虫株率达90%以上。幼虫蛀害主梢,引起侧梢丛生,使树冠形成畸形成为扫帚状,树木不能成材,或降低木材利用价值。幼虫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蛀食幼树枝干,则造成幼树死亡。  相似文献   

7.
萧氏松茎象发生与林分、林地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萧氏松茎象的发生规律与林分、林地因子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萧氏松茎象对寄主树种、树龄、胸径、坡位等因子有选择性。湿地松和火炬松受萧氏松茎象危害株率显著高于马尾松。幼虫主要危害部位是树干0~30cm高处,50cm以上危害较少。马尾松8~12a生有虫株率最高,胸径11~17cm的危害最重。马尾松林分不同树种组成类型中,有虫株率纯林最高,而混交林中随马尾松比例增大而加大,松阔混交林较低。坡向对该害虫的危害无显著影响,而坡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下坡虫株率极显著高于上坡。  相似文献   

8.
种植马尾松纯林,常常发生松毛虫的危害,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同时马尾松落下的松针难腐烂分解,纯林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都很低.为了解决以上矛盾,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木材,在立地环境中等的红壤丘陵地区,最好大力营造马尾松和阔叶树混交林,并在地力得到改善的情况下,逐步以优良的阔叶树代替马尾松.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植面积广,生长周期短。马尾松木材存在尺寸稳定性差、含脂量高和易蓝变等缺陷,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需要对马尾松木材进行改性处理来提高其性能和用途。通过对近年来马尾松木材改性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归纳,马尾松木材改性的方法可分为脱脂处理、有机物浸渍处理、无机物浸渍处理、热处理和其他处理;探讨马尾松木材改性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马尾松木材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扩大马尾松木材的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地理分布最广的一种,也是南方的造林先锋树种和主要用材树种。文中从物理力学性能、纤维特性以及渗透性等方面论述了马尾松木材材性特点,介绍了马尾松木材干燥及脱脂处理技术、木材蓝变及其防治方法,总结了马尾松木材在实木利用、人造板生产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马尾松木材加工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松黄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是危害松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主要发生在松树的中幼龄林中,直接威胁松树的正常生长.松树被害后,不仅当年生长量下降,而且重者会造成整株枯死.2002年10月上旬,东至县金寺山林场松黄叶蜂严重发生,暴发成灾,成片300亩马尾松纯林受害,单株最高虫口达300多条,平均虫口密度51条/株,局部松针被食达90%以上,看上去一片枯黄,如同火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川地区马尾松主要分布区域标准地调查和多种常用树木单株生物量预测模型,选择立木胸径(D)野外易测因子,对马尾松树干木材鲜重进行建模,并对选用各种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从中挑选最优的预测模型,在一定精度保证下可用于四川地区马尾松树干木材鲜重估算。通过应用最优估算模型,仅需测量立木胸径便可快速估算立木木材鲜重,减少野外工作中称量工具(特别是大型的杆称或台称)携带不便等实际困难,在四川林区木材交易、林业行政执法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广,面积大。近年来受马尾松毛虫危害严重,松树受害后,轻则影响生长,松脂减产,种子欠收,重则成片枯死,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73年南方13省(区)发生松毛虫危害面积4,000万亩。损失木材约734.4万立方米。而且近年又发现松毛虫能够引起人体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积极开展防治松毛虫的技术研究协作,尽快找出防治松毛虫的有效办法,是当前森林保护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指示,巩固造林成果,多、快、好、省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中国农林科学院根据1972年全国农林科技座谈会精神,组织了南方十三省(区)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研究协作。两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南方十三省(区)防治松  相似文献   

14.
蒸汽热处理马尾松木材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本地的马尾松为试材,采用自制的小型热处理木材实验装置进行高温热处理木材工艺实验.通过对热处理前后马尾松木材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以及升温速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热处理马尾松木材的抗弯强度有显著影响,经热处理后的马尾松木材与未处理材相比,其顺纹抗压强度下降了1.823%~11.084%,抗弯强度下降了0.259%~34.451%,体积干缩湿胀率也有所降低.经综合分析并考虑到热源损耗及尺寸稳定性,得出马尾松木材的热处理最佳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90℃,热处理时间2h,升温速度15℃/h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几省产量最大的树种之一,它在所生产各树种木材中的比重逐年有所增长,估计每年约有千万立方米的马尾松用于工农业生产。马尾松具有生长较快,适应强的特点。材质上的各种物理力学强度并不逊于杉木,但马尾松主要缺点是容易腐朽变质,也容易受虫蛀和白蚁为害。马尾松带皮原木在暖季存放一、二周即有青变菌侵入,边材部份就会青变,时间稍长就随之有木材腐朽菌侵入。马尾松边材较宽,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有机质是木材腐朽菌的营养基,木材腐朽菌能吸取和分解木材的有机质,包括组成木材细胞的木素和纤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东至县金寺山林场,有马尾松幼林三万六千多亩,树种单纯,集中成片,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找出松毛虫的发生规律,更有效地消灭松毛虫,金寺山林场广大干部,职工深入林区,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科学实验.总结出松毛虫发生基地的规律性。发现松毛虫危害,都是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几省产量最大的树种之一,它在所生产各树种木材中的比重逐年有所增长,估计每年约有千万立方米的马尾松用于工农业生产。马尾松具有生长较快,适应强的特点。材质上的各种物理力学强度并不逊于杉木,但马尾松主要缺点是容易腐朽变质,也容易受虫蛀和白蚁为害。马尾松带皮原木在暖季存放一、二周即有青变菌侵入,边材部份就会青变,时间稍长就随之有木材腐朽菌侵入。马尾松边材较宽,含有丰富的糖分和有机质是木材腐朽菌的营养基,木材腐朽菌能吸取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模拟试验,找出了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食叶量与马尾松高、径及材积生长的关糸,试验表明,失叶量超过单株针叶蓄积的50%时,就开始对马尾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即5~10a生马尾松虫口密度达25头/株,10~20a生马尾松虫口密度达77头/株,对其树高、胸径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为控制该虫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微红梢斑螟是马尾松的主要蛀梢害虫之一。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马尾松20年树龄的种子园的微红梢斑螟进行全面踏查、定点观测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及在马尾松不同树冠高度层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贵州黔南地区微红梢斑螟在马尾松种子园1年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1年生主梢或侧梢的梢头,被害枝梢常表现为近90°弯曲或螺旋状弯曲,弯曲处有流脂,导致马尾松的主梢、侧枝枯死及树冠畸形,严重影响马尾松生长及成材。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叶甲Cleoporas variabilis(Baly)在国内的分布区域较广,主要危害云南松,其次是华山松、马尾松。1991年桂林地区永福、平乐和荔浦3个县的湿地松幼林受该虫危害,受害面积430公顷。同年在黄冕林场也相继暴发成灾。危害马尾松幼林30多公顷,虫口密度株6头,最高达45头,有虫株率75%,造成大约1.5公顷的松树枯死。1992年发生面积上升为50公顷,松树幼林受到严重威胁。该虫在区内主要危害湿地松和马尾松,也见少数杉树被害。危害虫期是成虫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