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动物的防检工作更加引起了社会关注。近年来,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贸易和良种引进跨区域的活动十分频繁。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各地所发生动物重大疫情,有50%以上是由异地引入带有疫病的动物及其产品所致。如何降低动物或动物产品传播动物疫病的风险,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动物及其产品跨区域流动的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动物跨区域频繁流动的增强,动物疫病也随着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而传入和传播,使疫病的防控更加困难,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与动物及产品的流动紧密相关: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数量和足够毒力的病原微生物;二是具有易感性的畜禽;三是一定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许多养殖户纷纷走出家门 ,跨越县、省行政区域到全国各地积极引进各种优良品种。但是 ,在引进良种的同时 ,由于检疫工作出现漏洞 ,就会把各种动物疫病从一个行政区域传播给另一个行政区域 ,导致疫情暴发流行。笔者就目前行政区域间动物流通中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意见。1 行政区域间流通动物造成外源疫病传入的危害性一是疫病传播速度快 ,防不胜防 ,给快速控制和扑灭动物疫情造成被动 ;二是引进地行政区域已经得到控制和扑灭的疫病死灰复燃 ;三是给引进地行政区域传入进新的疫病 ,给动物防疫工作增加了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畜牧业生产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牲畜的运输量日益频繁,交易量迅猛增加,动物疫病也日趋复杂,动物疫情此起彼伏,难以彻底扑灭,流通环节已成为动物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的监管工作可谓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流通动物造成外源疫病传入的危害性现阶段大部分市县等区域之间动物防疫监督工作配合不力、协作不够,加之动物免疫效价不高、消毒不彻底、逃检漏检经常发生等种种  相似文献   

5.
《水禽世界》2011,(3):32
春季是动物疫病多发季节,动物产品跨区域流动是动物疫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所发生的动物重大疫情案例中,其病原有近一半以上均为异地引进动物及其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和流通半径不断加大,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交易日益频繁,使得动物疫病呈大范围流行态势。近年来我国重大动物疫情接连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动物疫病是危害养殖业最严重的疾病,它不仅造成大批动物死亡和动物产品的废弃,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畜牧业生产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牲畜的运输量日益频繁,交易量迅猛增加,动物疫病也日趋复杂,动物疫情此起彼伏,难以彻底扑灭,流通环节已成为动物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的监管工作可谓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8.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源头和基础,是动物检疫工作中的点,也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动物产地检疫也就是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是防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防止动物疫病通过流通扩散、健全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很重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州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动物产地检疫已经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源头和基础,是动物检疫工作中的点,也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动物产地检疫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县境内流动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也就是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检疫,是动物检疫监督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道关口,是防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对防止动物疫病通过流通扩散、健全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很重要。随着  相似文献   

10.
动物产地检疫是指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的现场或定点检疫,是动物(包括动物产品)在离开饲养地和生产地之前进行的检疫,是从源头上控制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动物及其产品的市场流通日益频繁畜,陕西省部分区域一些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并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畜禽及其产品流通贸易的发展和良种引进推广力度的加强,动物及其产品跨区域活动十分频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省乃至我国所发生的动物重大疫情病例中,有将近一半都是由于异地引入动物及其动物产品时带入病源所致.因此,重视和加强动物及其产品跨区域流动防疫监管工作已成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及其产品的跨区域流通也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13.
《湖南畜牧兽医》2000,(3):18-19
我县是一个养殖大县,养殖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的38%。为了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我们以《动物防疫法》为契机,在加强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的同时,增加动物免疫工作的力度,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l实行免疫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动物、动物产品的流通越来越频繁,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原有的办法已不适应养殖业生产的发展和流通。根据新的形势要求,从1999年5月起在全县实行动物免疫证制度,规范了我县动物免疫工作。11实行免疫证制度.提高免疫密度,降低生猪死亡率我县往年对…  相似文献   

14.
息烽县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跨区域快速运输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动物疫情发生跨区域传播,为动物防疫带来了较大困难和新的问题,现有动物防疫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动物防疫的形势。息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创新,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石硐镇开展了动物防疫模式改革探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动物疫病流行趋势与出入境动物检疫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全球动物疫情处于活跃期,病原体在人与动物间循环、相互传播,使得动物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模式、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病原体在多宿主间传递均影响动物疫病流行,并呈现新的发病流行特点。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现状不容乐观,外来病的传入和发生引发我们对出入境动物检疫对策的思考,必须完善出入境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建立出入境动物检疫的信息平台,夯实出入境动物检疫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动物疫情处于活跃期,病原体在人与动物间循环、相互传播,使得动物疫病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模式、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病原体在多宿主间传递均影响动物疫病流行,并呈现新的发病流行特点。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现状不容乐观,外来病的传入和发生引发我们对出入境动物检疫对策的思考,必须完善出入境动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建立出入境动物检疫的信息平台,夯实出入境动物检疫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动物检疫工作是切断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对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有着重要意义。其中,产地检疫是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和受污染的运输工具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如果不能认真履行产地检疫职责,染疫动物和产品流入市场就会给养殖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屠宰检疫是把好染疫产品和受污染车辆流通的重要关口,如果监管不到位,受疫病污染的物品和染疫的动物产品,则有可能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而生猪检疫工作更是切断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浅谈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动物及其产品流通日趋活跃 ,大数量、长距离流通给动物养殖业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但也给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便利条件 ,许多新的动物疫病和一些过去已稳定控制的疫病相继发生 ,给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威胁人体健康。为防止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的传播 ,保障动物养殖业安全和人体健康 ,各地依法设立许多省界动物防疫公路监督检查站 ,对经公路流通的动物及其产品的防疫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 ,对《动物防疫法》的落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因各地对公路动物防疫…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流通日趋活跃,各类畜禽流行疫病已成为严重制约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法治疫,保障人畜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加强和规范基层动物防检工作,强化免疫措施堵住疫情发生的源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是基层动检部门和兽医工作者的职责。笔者结合德令哈地区基层防疫、检疫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切实有效地搞好基层动物的防疫和检疫工作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动物防疫工作与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是预防、控制、消灭动物传染病、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市场物流价格的趋势,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量与流通速度的不断攀升,动物疫病长距离跨区域扩散传播的隐患也在不断加大,从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防制的形势看,疫情越来越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