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绒山羊育种过程中,羊绒的物理性状为其主要选育指标.本研究中,选择辽阳、盖州、抚顺、丹东、本溪、大连六个市14家联合育种场(户)的部分羊只为试验动物,测定羊绒的细度、长度和含绒率等物理性状,以期为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试验羊只山羊绒平均绒样细度为17.16μm,均绒样自然长度为7.24 cm,平均绒样含绒率为58.44%.试验羊山羊绒绒细度由粗到细顺序为:成年公羊-后备公羊-成年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育成公羊,绒自然长度由长到短的顺序为: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后备公羊-育成母羊-后备母羊-育成公羊,含绒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后备公羊-育成公羊-育成母羊-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后备母.羊.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笔者分析了不同年份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差异和2022年度不同年龄、性别之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细度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榆林市地区2010-2016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平均细度呈现逐年变粗的趋势(15.98~16.58μm);而2016-2022年陕北白绒山羊的绒纤维平均细度逐年变细(16.58~16.02μm)。对2022年的502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1周岁羊绒纤维细度最细(公羊15.47±1.62μm、母羊15.47±1.26μm),随着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逐渐变粗(公羊17.68±0.95μm、母羊16.68±1.08μm)。相比较而言,母羊羊绒细度受年龄限制低于公羊,公羊羊绒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变粗的趋势更大。本研究详细说明榆林市地区近年羊绒细度变化趋势和不同年龄段、性别对绒纤维细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陕北白绒山羊产绒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1年,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进行了分类分梳(剪)项目试验,试验地点选择在营口市的榜式堡镇、高屯镇,本溪市的本溪县.试验内容包括羊绒的分类剪绒、羊绒的分类包装、羊绒的分类机梳、无毛绒的纺织加工.试验羊只共3 349只.机梳试验选在本溪永祥绒业进行,共选各类羊绒3 580.6 kg,共梳出无毛绒1 190.94 kg.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选择辽宁绒山羊成年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成年公羊、后备公羊、育成公羊、羯羊共3 349只.具体数量见表1.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那曲尼玛县、阿里日土县两个原种场的绒山羊绒纤维细度、自然长度、产绒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绒山羊绒产量、细度、长度差异均不显著,绒山羊不同性别绒品质(细度)的指标均优于我国其它绒山羊品种如河西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尼玛绒山羊成年公羊、母羊平均绒纤维细度分别为14.00 μm和13.33μm,分别比选育前的平均细度公15.32μm、母16.02μm细1.32μm 和2.69μm;选育后日土县成年绒山羊公、母羊细度分别为13.58μm和13.57μm,平均细度比选育前13.72μm细0.14μm;绒纤维主体细度14μm以下的分别占65.2%和76.19%;绒自然长度4 cm以上的分别占81.56 %和78.87 %;选育前后2县成年山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188.04 g、180.60 g和278.57 g、279.60 g,个体平均产绒量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48.14 %和54.82 %;纯白个体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绒山羊生殖器官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形态观察方法,得到了辽宁绒山羊成年公羊、育成公羊、成年母羊、育成母羊各主要生殖器官的解剖学参数,并且成年羊与育成羊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巴州种畜场中国美利奴羊开展以改善群体毛纤维细度为主要目标的培育,5年取得初步成效.经羊毛纤维抽样检验,成年母羊、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毛纤维直径分别平均为20.39、19.64和1 9.85μm,比5年前的老群体平均毛纤维细度总体提高一个细度支数.新类群内毛纤维直径21.5 μm以细的个体比例分别为成年母羊77.78%、育成公羊84.71%、育成母羊85%;羊毛净毛率(穿衣后)分别为育成公羊68.51%、育成母羊69.37%;新类群羊羊毛平均自然长度成年母羊、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分别为8.95、11.85和11.56 cm;其它性状的优良率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分别为:被毛密度M3占85.6%和70.03%,被毛手感S3占98.4%和97.6%,羊毛弯曲W3占93.2%和94.96%,羊毛油汗H3占91.6%和88.59%.与4年前相比:羊毛自然长度有所降低;被毛手感、羊毛弯曲、羊毛油汗有显著改善;被毛密度差异不显著,净毛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宁绒山羊生殖器官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形态观察方法,得到了辽宁绒山羊成年公羊、育成公羊、成年母羊、育成母羊各主要生殖器官的解剖学参数,并且成年羊与育成羊间的参数及其发育速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培育的超细品系的羊毛特性为:毛长:周岁育成公、母羊平均为11.33±0.76cm和9.68±0.92cm;成年公、母羊分别为10.12±0.91cm和9.3±0.85cm.羊毛伸直率在110%~160%之间.纤维直径:成、幼年公羊分别为18.89±2.05μm和18.02±1.17μm;育成母羊为18.12±1.40μm,其中占49.43%羊只的细度在80支以上(平均为16.995±0.71μm).净毛率:成年母羊为49.46±5.87%,育成公羊为53.32±5.87%,育成母羊为53.62±3.92%.含脂率:成年公羊15.63±2.63%,成年母羊10.17±2.14%,幼年公羊13.31±1.53%,幼年母羊9.08±1.72%.卷曲度和卷曲率:卷曲度每厘米平均为6.35个(4~10个之间),卷曲率平均为111.64%(85%~160%之间)  相似文献   

9.
引入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陇东黑山羊,经过省市县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培育出了适应华池当地自然条件的陇东白绒山羊品种类群羊7 659只,其年产绒量公、母羊分别为528.36 g和361.47 g,比同龄陇东黑山羊分别提高90.48%和160.16%,差异极显著(P<0.01);比同龄辽陇杂种公母羊分别提高29.71%和36.75%,差异显著(P<0.05);羊绒细度公母羊分别为14.89μm和14.75μm;羊绒长度公母羊分别为8.22 cm和7.25 cm,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青海细毛羊周岁公母羊羊毛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弯曲度和强度等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并进行了公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细毛羊周岁羊羊毛主体平均细度14.5~18.0μm的占28.04%,18.1~20.0μm的占41.12%,20.1~21.5μm的占18.69%,21.6~23.5μm的占12.15%;自然毛丛长度公羊为9.66±1.29 cm,母羊为9.25±1.20 cm;毛丛伸直长度公羊为12.22±1.69 cm,母羊为11.74±1.44 cm;伸直率公羊为26.55%,母羊为26.96%;毛丛卷曲数(公定2.5 cm内)平均为公羊11.29±2.10个,母羊13.08±1.70个;单纤维长度公羊为11.96±1.09 cm,母羊为13.05±1.66 cm;单纤维强力公羊为9.36±0.75 cN,母羊为7.21±0.71 cN;断裂伸长率公羊为35.28%,母羊为43.89%。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些现代育种技术,使内蒙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据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建场时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365.19 g,成年母羊270.28 g,绒纤维长公母分别为5.42 cm、4.28 cm,细度14.5 μm,净绒率65%;现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924.3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980 g,绒自然长度7.55 cm,绒细度15.15 μm,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700.0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600 g,绒自然长度6.15 cm,绒细度14.95 μm,净绒率65.76%;母羊产羔率达到145%.为今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优化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培育优质高产陇东绒山羊群体,利用引进的绒细型和绒长型种公羊进行分区域杂交改良和品系繁育,培育出适宜陇东干旱半干旱自然生态条件的陇东绒山羊专门化品系。培育结果表明:绒细型特一级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601.67g和465.76g,体重分别为36.16kg和29.31kg,羊绒细度分别为14.49μm和14.25μm;绒长型特一级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626.49g和506.37g,体重分别为37.74kg和29.65kg,羊绒细度分别为15.02μm和14.82μm。同时利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了9对基因座位在陇东绒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了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并在这些位点上找到经济性状优势基因型以及对相应性状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3.
采样分析新培育的陇东白绒山羊类群成年公、母羊羊绒主要物理性状。结果,羊绒细度、伸直长度、强度、伸度、被毛含绒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4.83μm、77.76mm、3.85g、35.91%、36.52%。上述结果表明,该类群的羊绒品质优良,羊绒细度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羊绒长度达到优等绒,羊绒强度、伸度和被毛含绒率达到同类羊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4.
1整群与编号羊只的整群一般在一个生产年度结束后进行,即羔羊断乳后进行,通常在9月份。具体操作是羔羊达4月龄断乳后组成育成公、母羊群,上一年度的育成羊转成后备羊,后备羊转入成年羊群。每年都要对羊群进行整顿,对生产性能差、有繁殖障碍、年老、有特殊疾病的羊只进行淘汰,及时补充同类羊只。每年每群的淘汰率应保持在15%~20%,以保证羊群的正常生产。对于同类羊只难以组群的,应选择生产性能、年龄、体质等相近的羊组成一群,以利于生产和育种。羊群结构比例为成年公羊20~30只/群,后备公羊30~40只/群,育成公羊50~60只/群;成年母羊50~60只/群,后备母羊60~70只/群,育成母羊60~70只/群。成年公羊应占羊只总数的15%,后备母羊、育成母羊应占羊群总数的20%,以便羊只能够得到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5.
<正>1羊舍1.1羊只占用面积辽宁绒山羊体格较大,成年后体重达89~110kg,加之公羊的角斗性较强,所以每只公羊应保证有足够的养殖面积。一般情况下,成年公羊4.0~6.0m2,后备公羊1.8~2.2m2,育成公羊0.7~0.8m2,3~4月龄公羔羊0.3~0.4m2。1.2羊舍物理指标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不要超过20°),以利于排水。选址时要避免将羊舍建在低洼处,保持羊舍通  相似文献   

16.
陇东绒山羊新品种培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取杂交育种的方法,于2006年末,在甘肃省东部地区育成并存栏陇东绒山羊新品种3.76万只。新品种羊全身被毛白色,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一级以上成年公、母羊平均产绒量分别为578g和451g,体重分别为33.7kg、24.01kg,羊绒细度14.85μm,羊绒自然长度5.3cm,屠宰率47.08%,经产母羊产羔率103%。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内蒙古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的变化情况,本文分别对内蒙古白绒山羊保种地区2015年370户牧户的13 485个(只)样品、2016年447户牧户的15 087个(只)样品进行绒纤维平均直径的测定,分析绒山羊的绒纤维平均直径的分布情况,并对2015年和2016年的纤维平均直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成年公羊、成年母羊的羊绒平均直径分别为15.19、15.25μm,2015年内蒙古白绒山羊成年公羊、成年母羊的羊绒平均直径分别为15.33、15.19μm。从而,对个别旗县羊绒质量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山羊绒收购没有真正实行优质优价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政策扶持、品种选育方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紫花苜蓿干草对不同类别辽宁绒山羊的营养价值,研究不同类别绒山羊对各种营养素消化利用能力,开展了本次试验研究。选择成年母羊、育成母羊、成年种公羊、育成公羊和羔羊各4只,依次设为1、2、3、4、5组,只饲喂苜蓿干草。测定不同类别辽宁绒山羊对苜蓿草各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和利用能力,评价苜蓿草对辽宁绒山羊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对苜蓿草的纤维类和脂肪营养的消化率均高于育成公母羊,而育成公母羊对苜蓿草能量的表观代谢率和利用率均高于成年公母羊。羔羊对苜蓿草能量利用率均低于成年公母羊和育成公、母羊,并与育成公羊差异极显著(P〈0.01);对苜蓿草钙、磷、纤维类营养、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也低于其他类绒山羊。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绒山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甘肃省庆阳市的北部,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陇东黑山羊为母本,经30多年改良杂交和系统选育,已育成了陇东绒山羊新品种,到2007年初存栏新品种羊3.76万只,新品种一级以上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达到578 g和451 g,羊绒细度14.85 μm,羊绒自然长度5.3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