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测定了不同基质的尾叶桉容器苗的伤流、叶绿素含量、苗高、生物量、高径比等指标.结果表明:伤流的测定值和苗木的其它常用指标相一致;生长状况好的苗木伤流量大.表明伤流用于评价尾叶桉苗木的生活力.选择适合的容器育苗基质是可行的;同时选出了以蔗渣和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尾叶桉容器苗优良育苗基质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尾叶桉和湿地松对彩色豆马勃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宿主植物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水、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对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的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含有2.5mg/mL的尾叶桉根水提取液时,促进作用最强,菌落半径是对照的2倍,尾叶桉茎水提取液在0.5和2.5mg/mL浓度下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56.7%和45.0%,0.5mg/mL的尾叶桉叶片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55.3%和53.0%;湿地松根、茎、皮、针的水提取液在1.0mg/mL浓度下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4.6%、34.3%、44.9%和51.0%.宿主植物的这些水溶性促进物质可以通过水淋溶、根分泌或通过水介质直接输送,从而对菌根菌产生化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湘麦13号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芽有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为30mg/ml时发芽率下降40%;对小麦生长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4mg/ml与5mg/ml的浸提液抑制作用尤为显著,4mg/ml抑制苗高39%、根长28%;5mg/ml抑制苗高61%、根长56%;30mg/ml的浸提液令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了51%.呼吸速率降低了64%。说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物质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苗木轻型营养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出尾叶桉苗木容器育苗的最佳轻质基质配方。[方法]选取甘蔗渣、锯木屑、米糠、蛭石、森林土等11种材料配置12种组合基质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基质材料和配比对尾叶桉苗木生长的影响,探讨轻质基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甘蔗渣+锯木屑+蛭石+森林土对尾叶桉育苗的效果最好,对苗木地上部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就基质的材料而言,米糠的效果并不好,蛭石的作用明显,促进了苗木的生长,肥料在苗木的培育中是必不可少的。[结论]根据测定数据和结果分析,筛选出尾叶桉苗木容器育苗的最佳轻质基质配方为:甘蔗渣25%+锯木屑20%+米糠10%+蛭石20%+森林土20%+复合肥及磷肥5%。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含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肥添加赤霉素和氯化胆碱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制剂对尾叶桉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8种药剂组合对盆栽尾叶桉幼苗进行试验,研究其对尾叶桉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药剂组合对尾叶桉幼苗的生理影响效果不同。从总体上看,养生肽0.1 ml+氯化胆碱30 mg+赤霉素10 mg和氯化胆碱30mg+赤霉素10 mg的处理能明显提高尾叶桉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结论]赤霉素和氯化胆碱对尾叶桉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进一步促进桉树生长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尾叶桉苗木采用Pt菌剂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该苗木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并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Pt菌剂处理对尾叶桉苗木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尾叶桉苗木在接种菌剂后,生长受到促进,其中在常规浇水条件下营养物质的积累以接种菌剂10g最好,而干旱胁迫条件下营养物质积累以接种菌剂15g最好;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尾叶桉苗木接种菌剂15g为最佳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8.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效应及生长过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巨尾桉无性系EC1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1>U6>W5>尾叶桉,6a生EC1,U6,W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m3/hm2;EC1,U6,W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速生桉叶片分解对玉米抗性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桉树砍伐后桉叶和桉林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个月和1年生树龄的速生桉成熟叶片,分别设置了不添加桉叶(CK)、225 g/盆和652 g/盆添加量共5个处理进行玉米盆栽试验,并于玉米拔节期和收获期分析玉米叶绿素含量变化及玉米保护酶系统(SOD、POD、CAT)的活性变化。【结果】玉米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着桉叶添加量和叶龄的增加而减少,玉米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随桉叶添加量和叶龄的增加而增大,添加桉叶处理下玉米叶片和根系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随着玉米的生长,叶片POD活性逐渐下降、根系POD活性显著提高。添加桉叶处理的玉米叶片CAT活性在收获期显著提高,玉米根系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随桉叶添加量和叶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桉叶添加处理降低了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影响其光合作用机能;玉米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物酶活性来缓解桉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化感胁迫。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出一批产量高、抗性强、适合闽南山地栽植的桉树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闽南山地22个桉树杂种子代家系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子代家系间的树高均存在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在8.5年生和10年生时,胸径表现出显著到极显著的差异,单株材积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10年生时,各个家系树高范围为15.61-23.79 m,胸径范围为13.13-20.99 cm,单株材积范围为0.1087-0.4021 m3。通过试验选出21号和5号2个杂交子代家系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入选率为9.1%。通过对6个父本类型的子代生长表现进行比较,初步判断以尾叶桉为母本与以巨桉或巨尾桉为父本进行杂交,其子代在闽南地区表现突出。同时,通过试验选出了7株优于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的优良单株,其中21号家系中有4株,其单株材积范围为0.4761-1.6333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22.42%-319.98%,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118.95%;5号家系中有3株,单株材积范围为0.4107-0.6864 m3,比尾巨桉无性系-DH32-29高出5.61%-76.50%,家系内平均现实增益75.49%。  相似文献   

12.
在崇左市江州区以零星分布在林中的已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严重为害的巨园桉(Eucalyptus grandis×E.tereticornis)DH201-2植株作为虫源株,研究其产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由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DH32-29组成的幼林自然扩散为害情况。结果表明:以虫源株为中心约100 m2范围内尾巨桉DH32-29平均受害株率69.6%,平均有虫瘿株率51.9%,受害植株中平均枝条受害率20.4%,平均有虫瘿枝率1.9%。根据受害植株中有虫瘿枝率,巨园桉DH201-2虫源株所产生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对尾巨桉DH32-29扩散为害程度为轻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地区不同桉树人工林树种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选择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尾巨桉、尾叶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和园角桉等5种桉树人工林树种,对不同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的生长应变水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间,由圆周4个方向测量的活立木生长应变平均值差异显著;而活立木同一高度的不同方向,生长应变差异不显著.②大花序桉在5种树种中具有最低的生长应变水平;而尾叶桉生长应变水平最高.③各树种活立木和伐倒木之间生长应变水平差异不显著.④各树种不同高度间生长应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15.
窿缘桉和尾叶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窿缘桉和尾叶桉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人工林树种。研究表明,两种桉树叶片在密闭容器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萝卜,莴苣,新银合欢和马占相思的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种子萌子无显著影响。水蒸汽蒸馏法所得3个组分中,水溶性非挥发性物质的化感作用最强,当挥发油浓度达到0.2mL/m时,可完全抑制马占相思的幼苗生长。挥发油在土壤中前15d分解较快,以后分解较慢。窿缘桉和尾叶桉水抽提物对萝卜,莴苣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施肥对龙岩市新罗区6年生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基肥施钙镁磷肥500 g·穴-1,追施钙镁磷复合肥150 g·株-1、(NH4)2HPO4250 g·株-1、尿素100 g·株-1;第2年追施(NH4)2HPO4500 g·株-1;第3年追施(NH4)2HPO4500 g·株-1的施肥效果最佳。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土壤和新梢的测试分析,确定巨尾桉生理性缺硼症除表现为“新梢畸形、上部枝条呈丛枝状,树皮爆裂、叶脉变粗”外,还可因同时缺锌表现为“主梢基部膨大,顶梢枯死,新梢韧皮部疏松、褐变”等症状。采用沟施硼砂(20g.株-1)或喷施0.1%硼酸溶液进行防治,效果良好,在定植前下基肥时补充硼砂(15g.株-1)和硫酸锌(10g.株-1)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以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未修枝、轻度修枝、中度修枝和重度修枝4种修枝强度,采用裂区设计连续2年度实施人工修枝,研究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龄尾巨桉生长量受修枝强度的影响更大;随着林龄的增加,胸径生长将在生物量就近分配原则下受到影响,但修枝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与修枝后林冠的高度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有关;经2011和2012年连续实施2次人工修枝后,4种修枝强度的2013年双月连续单株材积、2013年定期单株材积基本一致;重度修枝能增加单板单位面积活节和降低单板单位面积死节,提高单板质量等级;重度修枝是综合尾巨桉生长量和单板质量等级前提下的定向培育无节材的最适宜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微量元素B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严重缺乏这2种元素,会导致桉树生长受到抑制,出现生理性病害等。通过施用B和Zn育苗试验,为桉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B、Zn各设5个处理:0(缺乏该元素,作为CK)、0.5(低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50%)、1.0(完全营养液)、2.0(过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2倍)、4.0(过量,完全营养液中该元素浓度的4倍),分别进行尾巨桉DH32-29育苗试验。测定试验60 d后尾巨桉DH32-29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结果]施用微量元素B或Zn都能促进桉树苗木的生长,其中2.0 B处理可提高苗高生长量45.7%,地径增加42.4%,单株生物量增加45.2%;2.0 Zn处理可提高苗高生长量39.4%,地径增加40.0%,单株生物量增加41.6%。[结论]以2倍完全溶液中的B、Zn对尾巨桉DH32-29的生长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