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稻鸭共作对稻田飞虱和杂草的生物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指前、社头两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区开展了稻鸭共作生物控制水稻飞虱、杂草的试验。试验研究表明,稻鸭共作结合水稻机插秧宽行(距)窄株(距)栽培,控制水稻分蘖期灰飞虱的效果达31.82%以上;控制水稻拔节孕穗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37.71%以上;对白背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3.48%以上,好于正常用药处理区;对褐飞虱的控制效果达46.62%以上,与正常用药处理相当。分析调查结果,稻田养鸭控制褐飞虱主要是控制了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的数量。稻田养鸭,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69.85%、65.93%;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可达92.00%、95.33%。稻鸭共作,利用生物直接控制,与水稻的生长形成生态抑制,能基本控制杂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作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开展了稻鸭共作无公害稻米生产生物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可有效控制水稻分蘖期灰飞虱的数量,控制效果达30%以上,减少了传毒几率和传毒量。水稻拔节孕穗期条纹叶枯病控制效果达37.7%以上。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作技术与水稻机插技术的集成应用,充分发挥了稻鸭共作的除草、治虫、肥田、刺激水稻生长等优势,是一条适合苏南地区水稻生产且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新途径。笔者阐明了稻鸭共作条件下机插秧壮秧指标、大田群体质量指标,以及对除草、控制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的效果,分析了该项集成技术增收节支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稻-鸭-萍共作对水稻田病虫草的控制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稻-鸭-萍共作生态系统生物间互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稻-萍共作处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草害的发生,稻-鸭、稻-鸭-萍处理模式对褐飞虱及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且稻-鸭-萍共作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杂交籼稻增产近20%,粳稻增产也达8.8%,并可生产无公害稻米和有机稻米。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田间虫卵量在水稻灌浆初期突增、自然危害达1985年以来之最。通过系统监测和大田抽查,确准发生实况,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应用科学防治决策并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在防治稻褐飞虱主药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稻褐飞虱在上海地区的大面积危害。  相似文献   

7.
因灰飞虱大爆发,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已被人们熟知。随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的提高,殃及了越冬寄生小麦,小麦条纹病也逐年加重,2004年仅零星发生,而2005年发病率在20%左右,严重田块达80%以上,几乎绝收。笔者就小麦条纹病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作初步探讨。1发生原因1.1灰飞虱数量大、带毒率高我县以种植中晚粳水稻品种为主,有利五代灰飞虱繁殖,增加越冬虫量,90%以上稻套麦田形成新老寄主套叠,更有利灰飞虱越冬。越冬灰飞虱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每亩越冬虫量0.69万头,2004年13.14万头,2005年达16.05万头。且带毒率也逐年增加,2005年越冬代…  相似文献   

8.
秧苗期覆盖防虫网对灰飞虱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防虫网覆盖水稻秧苗,能有效阻止灰飞虱在秧苗上传毒危害,对控制灰飞虱虫量和条纹叶枯病作用十分明显。初步试验调查表明:防虫网对水稻秧苗期的控虫效果达100%,对水稻大田前期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近年来,江苏句容茅山有机稻米示范基地积极试验稻/鸭-菜(牧草)/鹅高效稻蔬种植模式。前茬稻鸭共作,亩产水稻650公斤,高产田块达750公斤以上,稻鸭共作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后茬种植越冬甘蓝、牧草养鹅。据测算,此种养模式的效益比传统稻麦模式高8倍左右。种菜或种牧草亩产鲜草高的可达5000公斤以上,可养130~150只鹅,一般是50~100只;优质有机稻谷、有机鸭、鹅亩净收入近5000元,而且牧草饲料菜与水稻轮作,既为水稻提供了肥茬,每亩可少施化肥20%,又达到了生态、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由于连续暖冬和春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灰飞虱生长繁殖,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流行之势。为此,针对灰飞虱传毒为害进行了一定的试验研究。通过麦油田用药防治控基数、推广应用10%吡虫啉水稻浸种和秧田及时用锐劲特防治灰飞虱等措施,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用农福多(60%吡·单WP)可有效地防治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亩用制剂量30g。防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由于连续暖冬和春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灰飞虱生长繁殖,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流行之势。为此,针对灰飞虱传毒为害进行了一定的试验研究,通过麦油田用药防治控基数,推广应用10%吡虫啉水稻浸种和秧田及时用锐劲特防治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稻萍鸭生态系统是一种稻田养萍、养鸭,互促共生、生态环保、有机高效的栽培模式,是一项集有机稻米生产与水禽共养于一体的生态型农业清洁生产模式.稻萍鸭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有:一是抑制稻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控制效果达95%以上,其对阔叶杂草控制效果最好,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控制效果良好.二是压低害虫基数,减轻害虫发生和危害,其对稻飞虱等虫害的控制效果较好.三是控制水稻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四是改良土壤,表现为土壤养分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结构有较好的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五是刺激作用,在稻鸭共作的效果中,由于鸭的活动刺激了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4.
对31%三拂ME防治稻纵卷叶螟及褐飞虱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31%三拂ME做为一种杀虫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三龄以上的大龄幼虫,且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同时对田间褐飞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产效果明显,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对稻田主要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还探讨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病、虫、草的生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锐劲特SC防治灰飞虱、褐飞虱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5%锐劲特SC450ml/hm2对灰飞虱和褐飞虱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对水稻后期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是现有防治灰飞虱和褐飞虱较好的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8.
锐劲特与乙酰甲胺磷混配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锐劲特 5 %SC与乙酰甲胺磷 3 0 %EC混配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效果好 ,持效期长。锐劲特 5 %SC 2 40ml/hm2 +乙酰甲胺磷 3 0 %EC 12 0 0ml/hm2 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达 99.5 % ,持效期达 17d以上 ;对白背飞虱防效98.9% ,持效期达 14d以上 ,显著优于大面积使用的甲胺磷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在同一水稻生长期大发生,而通过科学防控,采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手段,最终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现对2020年草庙镇水稻生产上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大发生特点、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据2020年草庙镇防控实际情况,对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的科学防控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类似地区在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湘晚籼13号为栽培品种,采用田间普查法对湖南晚稻稻-鸭-豆栽培田、化学防治田中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鸭—豆种养模式能明显减少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发生量,提高了天敌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优于化学防治;稻—鸭—豆种养模式能减少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杂草的发生,但防治效果低于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