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巴山区因其地理和气候原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也是核桃资源分布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驱使,种质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研究针对该区域核桃实生居群现状开展研究,以期探明其种质多样性特点及居群遗传结构,为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区域12个实生居群386个实生单株为试材,单株为1个样本,分别对每个样本坚果(每样本选30个均匀坚果)12个表型性状变异和坚果播种苗(每个样本选1株播种苗)16个等位基因位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大巴山区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介于26.75%~34.36%之间,平均为30.60%,小果型(单果质量小于6 g)资源占有一定比例;居群遗传性状Shannon指数介于1.112~1.546,平均为1.324;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612~0.718,平均为0.688。说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均比较丰富。2)居群间的坚果表型分化和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081 5和0.063 2,说明居群内变异是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核桃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均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结论】大巴山区核桃在长期的实生繁殖和多样的立地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坚果表型和遗传变异,是我国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区域。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实生选种和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具有作为核桃优良砧木的特性。对77个核桃楸单株进行扦插试验,先测量根长,以生根率1为标准淘汰28个单株;再对剩余49个单株进行总根长、均根长测定和均根数因子分析;以生根能力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并经多项比较选出了4个单株。  相似文献   

3.
利用孤雌生殖对核桃进行遗传纯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隔离诱导实现新疆早实核桃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频率达8.17%~69.44%,且播种后孤雌生殖核桃出苗率可达5.26%~80%.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品种核桃天然孤雌生殖植株,通过人工套袋隔离促其孤雌生殖,获得2株生长正常的孤雌生殖核桃播种苗.采用RAPD技术对孤雌品种进行鉴定,共用55条引物对其4个材料(914母本、914孤雌、914单株-1、914单株-2)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这四个材料均无差异带出现,说明所有供试材料在基因组的大约450多个位点扩增的DNA片段没有差异,证明914孤雌单株与其母本无显著差异、为纯化基因型植株.利用孤雌生殖开展核桃优良品种遗传纯化,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纯化周期,为林木遗传纯化开拓一条快捷、高效、实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20个形态特征对25个人心果品种(类型)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研究其表型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品种分类.结果表明:人心果品种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达到了25.6%,品种间遗传距离在1.11~10.94之间;系统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来源有明显的联系,来自美国的13个品种大致聚为3类,国内的12个品种(类型)聚为2类;叶片形状、果实形状与大小、花器特征和嫩梢(叶)有无褐毛等性状反映了64.82%的表型信息.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信息,可以区分大部分人心果品种.  相似文献   

5.
三尖杉种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我国三尖杉主要分布区16个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总的种源基因多样性为0.337 7.研究发现,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源主要来自三尖杉自然分布区的东部和偏中东部地区.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生境的片断化,三尖杉种源间的遗传分化较大,25.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7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种源内.聚类结果显示,来自东部和偏中东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源聚成一支.该区域和边缘分布区种源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因于长叶和短叶2种类型三尖杉种源间的差异.研究还表明,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民和地区4个乡镇的106份地方核桃开展了坚果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该地核桃坚果隶属于薄壳中型果范畴,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普遍较高。4个分布区地方核桃坚果性状的遗传变异差别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选择潜力较大。脂肪含量、坚果三径均值、露仁情况、缝合线紧密程度几项指标变异系数最小,具有十分稳定的遗传能力。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隆治乡地方核桃坚果在性状上相对优良,该结果与各项性状指标单独评价及实际调查数据趋于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5时,民和地区的4个乡镇在坚果性状上聚为了3类。  相似文献   

7.
黑荆树25个地理种源遗传距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引自国内外的25个黑荆树地理种源,用Lin氏法计算标准遗传距离,欧氏最短距离法聚类,绘制了系统聚类谱系图。将25个种源划分为五个明显的生长类群。同一类群内各种源间遗传差异小,不同类群间的种源遗传差异大。在福建南平地区应选择分属于不同类群内生长量大的种源,如9、12、C_3、B、18、16、3、17、4、14、13、10、C_4等种源。  相似文献   

8.
以长白山区210株核桃楸果实性状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编制了选优标准,并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筛选出优良个体。结果表明:核桃楸单果重、果仁和出仁率三个果实性状在单株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核桃楸果实性状选优标准为单果重11.7 g,果仁重1.81 g,出仁率16.16%;筛选出59个优株,并营建了多点子代林,为其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来自17个省(区)的31个苦楝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苦楝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种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SRAP分子标记获得1/0数据矩阵,计算SRAP分子标记各项遗传参数,同时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随后计算遗传距离矩阵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Co A)、邻接法聚类分析(Neighbour-Joining)以及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从783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的20对引物可扩增出257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45条具有多态性。引物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262~0.478,均值为0.385。PIC值较高的10对引物,可扩增出56条特异多态带,可以作为快速鉴别苦楝种源的工具。AMOVA结果显示,38.96%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间,61.0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内。山区的贵州册亨和黎平,云南勐腊和麻栗坡,湖南东安、炎陵和浏阳,四川达州,河北保定,安徽滁州种源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种源。邻接聚类法根据Nei’s遗传距离将31个种源分为东西2类,西部云南、四川、贵州和甘肃的8个种源构成类群Ⅰ,其他地区的23个种源构成东部类群Ⅱ。类群Ⅱ中北方的济南、保定、泰安、渭南和许昌5个种源聚为一小类,华南地区的屯昌、五指山、钦州和仁化种源聚为一小类,其他相邻和相近的种源大多聚在一起。PCo A分析的种源间双标图结果与邻接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种源内双标图显示相同种源内的单株大都聚在一起,且种源间和种源内双标图总体分布大体一致。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种源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相关性显著(r=0.256,P=0.003)。【结论】SRAP分子标记可以准确、有效地用于苦楝遗传多样性分析。苦楝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而种源间基因交流有限。种源遗传多样性整体偏低,而部分山区种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在选择高遗传多样性种源的基础上,苦楝选育应侧重种源内家系和单株选择。苦楝种源特征明显,地理环境差异对其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31个种源大致可分为东西2类,东部种源从北到南有多个聚类中心,其种质资源应采用多点就地保存方式。我国苦楝遗传多样性起源中心或许存在于2类不同种源的生态过渡区。  相似文献   

10.
以大理州5个核桃主产区39份核桃坚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坚果表型性状特征进行变异性、聚类性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大理核桃坚果表型特征丰富多样性状况,为该地区核桃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数量性状以单果重、核壳厚、出仁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26.61%、27.91%、16.54%,单果重和出仁率上分别占参试样本总数41.03%和25.6%达到国家特级标准。质量性状以露仁情况、取仁难易、核仁饱满度和果形均匀度4个表型特征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介于18.27~38.29%。对12个坚果表型质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其Simp-son指数为0.077~0.826,Shannon-Wiener指数为0.122~1.854,其中以果形性状的两项指数最高,分别为0.825和1.854;缝合线性状的两项指数最低,说明循化产区各性状的变异程度总体最大,以漾濞产区的表型变异程度最高,遗传多样性最丰富。5个核桃主产区的39份核桃资源可划分为两大类,并可按坚果形状进行区分,这充分说明了按果形划分核桃种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即将YB(漾濞群体)、YP(永平群体)、YN(云龙群体)和WS(巍山群体)4个聚为1类,EY(洱源群体)单独聚为1类,这充分说明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自然气候与降雨量直接影响了核桃表型变异程度和遗传资源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引种的6年生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湿加松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保存率的家系遗传力0.93,变异系数高达174.24%;而胸径和树高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2和0.69,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50%和2.82%。对39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从中选择出15个速生家系,其树高的遗传增益均值为9.1%,胸径的遗传增益均值为16.6%。运用K快速聚类法选出的95株优良单株中,有59株是属于优良家系中的极速生单株,其树高遗传增益为55.70%,胸径遗传增益为50.9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群众、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康县核桃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康县现存核桃属(Juglans)植物有3个种,即核桃(Juglans regia L.)、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和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广泛栽培的核桃有5个普通乡土农家类型,"康县穗状""康县裢褡"2个特异单株,1个省级认定优良品种—"陇南15号",初选60株优株,共引进41个新品种;野核桃在康县呈零星分布;2005年从云南引进5个泡核桃品种。为保护利用好核桃种质资源,制定建立核桃种质资源库、开展优株保护、强化核桃研发深度等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用RAPD分析麻核桃起源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麻核桃、核桃楸、核桃、奇异核桃和核桃×核桃楸的人工杂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选用28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出332个DNA片断,片断大小在259bp~3054bp之间,其中243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断的732%。依据扩增结果进行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析,据此构建聚类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核桃的天然杂交是麻核桃形成的主要机制;在麻核桃形成过程中,核桃楸的遗传贡献率大于核桃;在胡桃属分类中,麻核桃应归为核桃楸组,这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查清甘肃省内核桃资源的种类、类型、特点及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现状,筛选具有优良和特异性状的实生单株,为甘肃省核桃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4—2018年,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行业推荐、产地报优等方法,分析了甘肃各地的核桃地理分布情况、种质资源类型与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所调查和收集的资源坚果的表型性状和核仁营养成分,筛选出具有优良或特异性状的核桃资源。【结果】甘肃核桃的分布地位于北纬32°46′~39°49′、东经39°43′~35°32′;横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4个气候带,有陇南南北秦岭山地、陇东丘陵沟壑、陇中及陇中西南部、河西走廊等5个自然分布区域,其垂直分布于海拔849~2 034 m的地域内;调查并收集了地方种质资源658份,初步建立了甘肃核桃种质资源信息库,完成了对甘肃核桃种质资源的初步评价;对246份核桃坚果样品的表型多样性的分析结果显示,坚果形状有12种之多,其单果质量为3.70~20.94 g,横径为23.00~40.87 mm,分别有58.0%和93.3%的坚果样品达到了国家特级及Ⅰ级标准;核壳厚的变幅为0.79~3.10 mm,有利于生食或加工的薄壳及较薄壳资源占调查样株总数的57.1%。核仁检测结果显示,有1株高脂肪和2株高蛋白质资源;核仁中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ω-6)和α-亚麻酸(ω-3)的含量之和为78.3%~53.9%,说明甘肃地方核桃资源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初步探究了甘肃核桃的起源与历史,认为甘肃核桃由原产于陇南白龙江流域和经"丝绸之路"引入的两部分组成。【结论】筛选出了15类53株具有优良和特异性状的实生单株,为甘肃核桃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欧李不同品种间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手段对8个欧李品种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全面系统地探讨不同品种欧李的遗传变异、遗传相关和遗传结构等,在分子水平上为欧李品种的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聚类分析,来自北京地区的怀柔-喇叭沟门、怀柔-汤河口和延庆千家店3个品种,山西农大培育的农大3号、农大4号及农大5号与唐山聚为一大类,其中农大4号和5号与怀柔-喇叭沟门遗传相似度较大,农大3号与怀柔-汤河口、延庆千家店遗传相似度较大。此外,唐山在地理位置上与北京地区比邻,因此可能造成遗传距离较近。实验推测农大3、4、5号品种的原产地可能来自北京地区,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而山东黄山店相对独立。黄山店与北京相距较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地理隔离,降低了品种间的基因流动,使得品种间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最终导致黄山店品种与其他品种差异较大。本实验得到的结果补充了国内对欧李研究之不足,为欧李优良品种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欧李的商业化种植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源红椿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由于过度采伐和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原因,红椿天然林分和林木的数量日益减少。深入研究红椿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结构分布,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序列多态性分子标记(SRAP)对来自中国的29个种源及1个澳大利亚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各种源地选取母树30株,株距50 m以上。澳大利亚种源取自华南农业大学红椿资源收集圃。利用POPGENE1.32,NTSYSpc2.1,Gen AIEx 6.5和STRUCTRUE 2.3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聚类图构建、主坐标分析、地理隔离模式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2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05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41;30个红椿种源间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7 0;种源内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动幅度为0.157 5~0.467 5,种源间均值为0.556 9。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79.26%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种源间,种源内分化仅占20.74%,表明红椿的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红椿良种选育应首先开展种源选择。STRUCTURE分析将30个红椿种源分成2大组群,趋势呈现为华东与华中种源为一组,西南、华南与澳大利亚的种源为另一组;Mantel检测显示,中国红椿种源存在地理隔离模式(IBD)。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红椿30个种源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14个种源,主要是来自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种源;广东乐昌种源独立成为一类,形成第Ⅱ类;第Ⅲ类包括13个种源,主要是来自西南和华南的种源;广东云浮种源和澳大利亚多瑞格的种源组成第Ⅳ类。主坐标分析(PCo A)得到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结论]红椿分布地区生境片段化,使各群体在空间上相对隔离、基因交换频率低、流动程度小,从而导致地理变异。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在红椿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在对原有生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要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并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护红椿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表型性状是区分不同地理种源大红袍花椒品种的重要依据。对17份不同地理种源的大红袍花椒叶片、果实、皮刺等15个性状进行相似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不同地区大红袍除了小叶数之外,其余表型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聚类结果显示17个大红袍花椒分为6类,表明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组群间表型变异明显,不同产地花椒有明显的由西到东逐渐变化的地域性特征,但也存在交叉聚类现象。  相似文献   

18.
十四个马尾松优良种源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4个优良地理种源和5个种子园子代的造林对比试验,9年生时,来自广西两个初级种子园及两广优良地理种源表现较好,明显优于其它参试种源(种子园)。广西两个种子园10号和17号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可分别获得30.9%、26.2%、81.4%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几种苗木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本文研究了盐胁迫对国槐、绒毛白蜡、核桃和中林 4 6杨四种苗木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杨树的死亡率最高 ,核桃次之 ,绒毛白蜡再次之 ,国槐没有死亡植株。杨树、核桃、绒毛白蜡和国槐的生物量、单株总叶面积受盐胁迫后都明显下降。根据盐胁迫后试验树种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不同 ,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核桃和中林 4 6杨为下降型 ,即苗木受盐胁迫后短期内净光合速率便发生明显地下降 ,且高盐时光合速率下降多。绒毛白蜡为中间型 ,它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也发生下降 ,但下降幅度小 ,并且能忍受一定时间和一定盐浓度的胁迫。第三种类型为上升型 ,国槐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上升 ,并且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盐浓度的胁迫条件下能维持其净光合速率不低于对照。盐胁迫条件下 ,单叶净光合速率和单株总叶面积的下降是杨树生长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影响核桃和绒毛白蜡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单株总叶面积的下降 ,对于国槐 ,单叶净光合速率和单株总叶面积都不是引起其生长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施2014年云南省科技创新项目"云南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历经3年时间,对大理州12县市核桃集中分布的42个乡镇开展核桃遗传资源调查,共标定核桃样树416株。经过实地核对、专家鉴别、定名,共查清大理州核桃遗传资源计61个栽培品种,包括地方品种45种、杂交品种7种和引进品种9种,其中审(认)定品种14种。据本地区入选省级核桃种源坚果主要经济性状检测统计结果,有20.83%的核桃种源坚果出仁率达到国家特级标准(15份),23.61%达到国家Ⅰ级标准(17份),27.78%达到国家Ⅱ级标准(20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