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分析了砧木选择、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等因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油松、赤松均可作为砧木嫁接红松。采用单芽接穗好于多芽接穗;适时早接有利于接穗木质化程度的提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处理组合为A1B1C1,即砧木为樟子松、4月中旬嫁接、芽端楔接法的组合,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红松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十余年对红松本砧嫁接和红松异砧(樟子松)嫁接技术及苗期管理等试验研究,总结出红松选优、采穗、砧木苗的选择与定砧、嫁接时间的确定、嫁接方式和嫁接苗的管理等一整套红松嫁接技术.结果表明:红松本砧硬枝(5月)嫁接成活率达96.3%,高于6月10日嫁接成活率的5%,当年接穗生长量高于6月10日嫁接2.2cm.红松本砧嫩枝(8月)嫁接成活率达79%,红松异砧(樟子松)硬枝嫁接成活率可达85%,嫁接苗上山定植的成活率可达80%~85%.采用红松嫁接苗营建的红松果林示范林早期所结果实性状表现良好,其结实株率在12.1%~40.2%之间,平均单株结实量在388~778 g,单株最多结果数10~15个.其中无性系L18、L7和L189的结实株率达30%以上,平均单株结实量超过700 g.红松的嫁接苗较红松实生苗早结实8~10 a.  相似文献   

3.
利用赤峰市丰富的樟子松幼龄林资源,分别于2015年、2017年、2018年5月份引进牡丹江、伊春、龙江红松接穗,在樟子松幼树上嫁接,研究了不同接穗产地、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方式对红松异砧果林嫁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接穗主要是影响异砧红松嫁接成活率;半干旱浅山丘陵区半阳坡和半阴坡均可营造红松异砧果林;不同整地方式对营造红松异砧果林后生长有一定影响;水平沟整地有利于山地发展红松异砧果林。  相似文献   

4.
以油松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的散生油松幼苗和人工栽培的红松幼苗为砧木,采用18年生2代嫁接红松母树林作接穗,进行油松嫁接红松(异砧嫁接)和红松嫁接红松(同砧嫁接),经过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油松嫁接红松亦可以成活,但成活率低于红松嫁接红松,且生长较慢,还存在"小脚"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接穗和砧木进行红松针叶束嫁接试验的结果表明:选用樟子松、赤松为砧木进行嫁接,成活率略低于红松同砧嫁接,萌芽率和成苗率显著高于同砧嫁接。当年生针叶嫁接效果最好,不同无性系对成活率影响显著。采穗宜选用树龄60年以下的母树,在树冠中、上部采穗,可以获得较高的萌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3年生红松苗和4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选用牡丹江东京城17年生红松人工林中生长优异的林木,在树冠上中部的侧枝采取接穗,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均在70%以上,接穗当年生长量樟子松砧木高于红松砧木。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在本溪地区开展红松与樟子松异砧嫁接的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红松与樟子松的异砧嫁接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在本溪地区引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红松与樟子松的异砧嫁接,保持红松原有的特性,继承樟子松一些优点实现生物学特性的互补,解决红松在城市绿化中的问题,推广红松在城市的绿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红松油松异砧嫁接技术,包括砧木的选择、嫁接前准备、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红松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林中主要的森林组成树种。近年来,随着红松籽价值的不断提高,东北三省红松坚果产业发展迅速。文章针对东北半干旱地区以樟子松作砧木进行异砧嫁接发展红松坚果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林业实用技术》2021,(9):74-76
在辽宁省锦州等地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为砧木,红松为接穗,进行异砧嫁接红松试验。对各试验地红松、油松物候特征,异砧嫁接初期情况及嫁接后15 a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油松在几个主要物候指标中具备一定的匹配性。异砧嫁接成活率在7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异砧嫁接红松林分生长、结实均好于未嫁接红松。  相似文献   

12.
异砧嫁接在红松果林建设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在红松坚果林的建设中,采用异砧嫁接的新技术,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种子。该项技术经20多年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成熟的经验,提出了取用1~1.5m高的樟子松、赤松作砧木,用从170~200年生优良母树上采集的红松接穗,进行高枝嫁接,成活率可达85%以上,其生长量接近樟子松、赤松的水平,在3~4年内即可进入结实期。从而为加速红松坚果林的建设速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红松优良资源提供了一项新技术。也为实施“天保工程”,为林区职工的转产和以林养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樟子松作砧木,以红松作接穗,改变了红松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学特性,扩大了红松的栽培范围。试验表明:在章古台沙地经嫁接的红松生长发育良好,并正常开花结实,径生长量为樟子松的117.8%,材积为146.38%,其木材产值是樟子松的4.4倍。  相似文献   

14.
红松异砧高枝嫁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异砧高枝嫁接技术,是营建红松果林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红松与樟子松异砧高枝嫁接,不仅可以促使红松提前开花结实,而且可使红松果林建在其自然分布之外,从而扩大栽培经营范围,对于改变林区经济现状具有重大意义。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林口林业局曙光林场,地理位置为129°12’E,45°08’N,年平均气温2.7℃,年降雨量540mm,无霜期120天。试验林位于87和94林班,为樟子松人工幼林,林分平均高1.6m,平均胸径2.62cm。坡度15~18°,坡向南,坡位中下腹。2 材料与方法2.1 接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影响樟子松嫁接红松成活率及新枝生长量的因素,通过选取不同砧木规格、不同接穗储藏方式和不同嫁接方式进行高枝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砧木规格下,砧木高度为183cm的嫁接成活率达到88.88%,新梢生长量为18.20cm,显著高于砧木高度为153cm和228cm;不同接穗储藏方式下,冰柜储藏方式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分别为91.17%和16.33cm,显著高于沙藏;不同嫁接方法下,芽接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分别为96.1%和19.27cm,显著高于对接方法。表明不同砧木规格、接穗储藏方式和嫁接方式对红松嫁接成活及生长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嫁接方法对红松异砧嫁接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坚果树种之一,为红松果林建设提供优质壮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培育红松樟子松异砧嫁接苗中,我们通过对7种嫁接方法的研究后认为,嫁接方法应以成活率为优先,其次是生长量的大小为原则,建议采用贴接的方法是较为适宜的,然后是劈接,这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加塞罕坝地区物种多样性、提高经济效益,以樟子松为砧木、以红松做接穗采用髓心层贴接法在塞罕坝进行红松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与老龄期相比,结实期接穗成活率比较高;与丹东森林经营所的接穗相比,查字林场的接穗成活率比较高,最高达到97.1%,远远高于东北接穗的86.0%;2个试验区的主枝嫁接成活率高于侧枝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到99.0%。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幼树嫁接红松是快速培育红松果林的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嫁接红松后剪砧的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红松嫁接苗产量和质量,在本溪地区进行了不同嫁接时间和不同砧木嫁接部位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及接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初嫁接成活率、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92.53%和20.89 cm。砧木嫁接部位以主枝顶芽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为91.57%和22.3 cm。研究结果为类似气候地区红松嫁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火焰红栎(Quercus coccinea Muench)进行异砧嫁接试验(砧木为1年生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苗,接穗为火焰红栎1年生枝条)。结果表明:火焰红栎异砧嫁接成活率与嫁接时间、嫁接方式、嫁接技术、接前接穗处理方法以及接穗上剪口封存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