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发现中蜂正飞逃时,应立即赶在蜂群前头的方向进行拦截,抢占地面制高地形,用细泥沙迎头连续撒向蜂群,逼使蜂群迅速下降,大约只需几分钟,蜂群就急速下降在附近结团。蜂群结团有几种情形:1、如果蜂团集结在低矮较小的树枝上,可把树枝割下,把蜂团过入蜂箱,操作很容易。2、如果蜂团集结在较高粗壮的树杆高,不能割,可用竹杆捆住有蜜的蜂脾(草帽窝里涂上蜜也可用),靠近蜂团的上方,让蜜蜂上脾,大部分蜜蜂上了脾,可放下检查蜂王是否上了脾,如蜂王上了脾,放入蜂箱中,剩下的蜜蜂很快就飞入箱中。3、如果蜂群集结在灌木丛中,不好收捕,可以先寻找蜂王,…  相似文献   

2.
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蜂团就不好收了。下面介绍我历年来收捕自然分蜂团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08,59(7)
简便收捕蜂团法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  相似文献   

4.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6,26(8):32-32
实践证明,流蜜期到来,蜂群出现了强烈的“分蜂热”靠多次毁台保住群势夺高产是徒劳的。因为分蜂不得逞的工蜂吃饱蜜后结团静止于箱内或巢门踏板,不采蜜、不造脾,很快体色变黑、衰老。笔者认为像这样的蜂群养蜂人应顺其自然,让其分蜂飞出后再收捕,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下面谈谈本蜂场使用的中蜂自然分蜂后收捕三法,供有兴趣的蜂友参考。1中蜂自然分蜂飞出蜂团的收捕法1.1人能靠近蜂团的收捕法中蜂自然分蜂时,飞出来的蜂一般是在树上、屋檐下结团。如人能靠近蜂团,则先给蜂团用清水喷雾,使蜂团安静,然后拿来草帽一顶,草帽内涂些蜜更好,紧靠在蜂…  相似文献   

5.
赵良权 《蜜蜂杂志》2023,(10):38-39
<正>1旧草帽在农村,旧草帽随处可见,如果稍加改造即可做成收蜂笼,使用起来特别方便。制作方法如下:将草帽外沿剪去1/3,再从帽顶正中间向帽内穿1根细绳,内部绑1根与草帽内径大小的细木棒固定,1个简易的收蜂笼就这样做好了(见图1)。收蜂时只需要将草帽盖于结团蜂群上面,用手轻轻驱赶,蜜蜂很快就会进帽结团。如果分出的蜂群落在大树顶端,  相似文献   

6.
中蜂在每年的“春分”和“清明节”前后 ,正是中蜂分蜂的季节。经常看到中蜂从空中飞过或飞来 ,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收到 ,可与本场蜂群进行杂交 ,改良蜂种 ,提高经济效益。本人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有所收获。现将具体做法简单介绍给各位蜂友仅供参考。1、收捕正在飞逃的蜂团。只要蜂团从上空飞过 ,可立即抓一把泥砂向蜂团撒去 ,撒去的泥砂有可能击中蜂王 ,蜂王受到泥砂的击中 ,就会落于附近的树上 ,没有树木便落于草丛中 ,飞行的蜜蜂便会停止飞行 ,而结团于蜂王处 ,这时便可用收蜂笼或草帽等将蜂团收捕放到蜂箱中。这是一位农村老太太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7.
蜜蜂的记忆力很强 ,如蜜蜂对蜂巢的位置记得非常清楚 ,即使原蜂箱有较大距离的变动 ,外勤蜂仍能在原位上寻找 ;可是一经自然分蜂组织成新群后 ,蜜蜂就会把老巢彻底忘掉。据此特性 ,笔者曾多次利用自然分蜂群组织交尾群 ,收到了满意效果。当蜂群因自然分蜂飞逃聚团时 ,选几张有蜜的巢脾 ,放置在一空巢箱内 ,将此蜂箱放在分蜂团的附近 ,把分蜂团收捕入箱 ,找到蜂王 ,用王笼暂时关闭在蜂路中 ,盖上箱盖 ,打开巢门 ,招引工蜂聚集。待分蜂群稳定后 ,选择 2张蜜粉脾放入由巢箱组成的交尾箱中 ( 1家或多家 ) ,把收集到的分蜂群蜜蜂分配到交尾箱内 ,…  相似文献   

8.
徒手收蜂团     
正2015年7月9日,接到几千米外一朋友的电话,说自己伙房的屋檐下来了1群蜂,让我去收。问是不是要傍晚才能收,我说不要等到傍晚,立即来收。因为我知道,如果是分蜂群,蜜蜂自己分群飞逃以后,总是先飞出不远就停下来,在树上或棚顶下面结成蜂团,然后一些工蜂飞到远处去寻找能够安顿新家的好地方,找到以后,所有蜜蜂就都飞到新地方去了。如果是因巢虫之类敌害飞逃也一样,所以收捕逃蜂就要趁蜜蜂刚飞出不远,结成蜂团的时候去捕捉。  相似文献   

9.
将淘汰或分蜂换出的老王放入2块重叠的铁纱内盖空隙内,再放在蜂群上保存,蜜蜂会经铁纱饲喂蜂王。自然分蜂时趁飞出的蜜蜂结团之前把存有老王的铁纱盖取出放在蜂群飞舞密集处,也可手托有王铁纱盖站在蜜蜂飞舞密集处,这样飞舞的蜜蜂会很快聚集在铁纱盖上,避免了上树收捕的劳累。如蜜蜂已结团在较高的树上,人又上不去,可在长竹竿巾,将“风油精”洒在毛巾上伸入蜂团驱顶端绑上小毛巾,将“风油精”洒在毛巾上伸入蜂团驱散蜜蜂,按照前法把存有老王的铁纱盖放在蜜蜂飞舞的地方招引蜜蜂结团。收捕自然分蜂又一法——活王诱捕@张绪林!贵州省岑巩县水…  相似文献   

10.
自然分蜂对养蜂生产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果蜂群发生了自然分蜂,将使群势受到较大损失,而且捕捉逃离的蜂群也非常麻烦;对于集结到高大树木上的蜂群,有时还得用爬树、锯枝的办法解决。本人在养蜂生产中总结规律,发现了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捕捉逃离蜂群的方法。选取旧草帽,剪掉帽沿,在帽顶系一长的细绳,需要系牢;选取适当的树枝,将系有长绳的草帽拉起到树杈处。逃跑蜂群临时集结的地点通常不会超过原蜂箱100m,而且喜欢落在较高的树梢处。当逃跑蜂群集结到草帽内暂时稳定后,放下细绳,把草帽取下,将蜂团抖落在蜂箱内即可。根据蜂场规模,平均每5…  相似文献   

11.
问题征答     
我们所在的城区 ,活框饲养的中蜂蜂群发展较慢。2 0 0 2年 6月初 ,已是零星蜜源时节 ,因事外出数日 ,回家后发现 ,一个 8框强群分迁了一半蜜蜂 ,可是不到两个月又繁殖为一个 8框群。这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 :自然分蜂对分出群和原群都有强烈的激励性。这“双面”激励性是蜜蜂繁衍自己种族的本能和生物学特性。野生蜂和旧法桶养蜂 ,每年都能分出两三群 ,留下的“碗碗蜂”仍然可以发展成强群。我们养蜂人可以利用这种“双面”激励性来发展蜂群 ,扩大蜂场。但是 ,控制自然分蜂的确有些麻烦。由于分出群常常在高高的树枝上或屋檐下结团 ,收捕不但…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引起蜜蜂分蜂主要是环境因素、季节因素和蜂群因素;蜂王物质不足、工蜂营养过剩和环境温度偏高等导致工蜂卵巢发育的因素。提出了分蜂热阶段的划分和解除、分蜂热的简单控制及自然分蜂群团集以后的收捕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经验试试看1.利用蜂王信息素收捕分蜂团分蜂季节,当分蜂团冲出巢门,在空中漫天旋飞之时,赶紧找一个铁纱王笼(注意不要用竹塑王宠),从就近任意一个小蜂群中捉一只蜂王,关入王笼,然后将王笼扣在一张有零星存蜜的蜜脾上,将蜜脾绑在竹杆上,伸向天空,尽量靠近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外真空吸蜂收捕蜜蜂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电动真空蜜蜂收捕器,并以意蜂为试验材料,对捕蜂器收捕蜂群的死亡率、寿命和蜂群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养蜂要做好人工分蜂和蜜蜂的合并工作.怎样做好?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供蜂友们参考. 1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或蜜睥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养蜂人都知道 ,蜜蜂是离不开蜂王的。当分蜂群出发时 ,大量蜜蜂在空中盘旋 ,它们找不到蜂王就不会结团。此时捉住蜂王就可以将飞舞的蜜蜂引到较低的地方进行收捕。有王的情况下 ,蜜蜂总是围着蜂王聚团。失王的蜂群就显得焦急不安。蜜蜂和蜂王之间这种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是蜂群生物学的一大特点。然而 ,当我们利用蜜蜂这一生物学特性去管理蜂群时 ,常又出乎意料。1 989年 ,我在书刊上看到囚王断子技术 ,就试着囚了几群。由于当时外界气温还高 ,我将王笼挂在巢脾中间。 1 0月中旬 ,一场寒流来临 ,蜜蜂缩团 ,我才发现多数蜂群并不是围着王笼结…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蜜蜂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每年春季都要发生自然分蜂或者是人工分蜂。那么在自然分蜂时,我们能做的工作只是减少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次数,在自然分蜂后提高蜜蜂的收捕效率。在发生分蜂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采取哪些收蜂方式?既然分蜂受遗传和环境影响,我们要了解自然分蜂结团的地点有哪些?哪些地点人能靠近?根据不同的结团地点选择收捕方式、收捕工具。  相似文献   

18.
巧收岩窟蜂     
正野生蜂群在岩窟内筑巢,想要收捕很困难。笔者建议采取留脾收蜂法,只要操作得当,既能如愿收捕,又能完好留住野生蜜蜂,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季节并非每个季节都可以收捕野生蜂群,只有晚春和初夏才是最佳收捕季节。留心观察,晴朗的午后,巢门口出勤工蜂成群结队,十分兴旺,还有很多雄蜂进出蜂巢,说明该岩窟内的野生蜂群势十分强大,已进入分蜂期。其他季节,如冬季和早春,气温过低,正逢蜜蜂越冬期;夏末和秋季,气候干旱,高温缺蜜,蜂群艰难越夏。此时,  相似文献   

19.
借王收蜂法     
在帮父亲养蜂的多年里,常因一时管理不善而出现分蜂现象,收捕蜂团的方法有多种。我父亲以前一直用的一种收捕方法,就是把平时淘汰的蜂王或老一些的蜂王泡在酒精中,放置在阴凉处备用.当遇到分蜂时,把泡过蜂王的酒精涂抹在蜂脾上一些,用蜂脾靠近蜂团来吸引蜜蜂上脾,这个办法很好用。但有一次分蜂时,在我拿出酒精瓶准备收捕蜂团,因着急不小心把酒精全部撒在了地上,没有酒精可用。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分蜂在养蜂生产中经常遇到,如果蜂团结在高建筑物或大树上,便难以收回。在几次收捕蜂群时,我试着用采浆框中收捕逃蜂收到较好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做法。蜂群飞逃时,在空中像遮云盖雾,趁蜜蜂在空中盘旋不定,从采浆群中提出1框正在育虫的采浆框。绑在4~5米长的竹竿或木杆上,在空中轻轻来回挥动几下。采浆框上强劲的蜂王信息素和气味把飞逃蜂群的蜂王信息掩盖。这时蜜蜂渐渐地向采浆框聚集,根据便于收捕的方向,把采浆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