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纸用红麻品种的鉴定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1986年对60个红麻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皮、骨、髓比例和纤维形态等与造纸有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7804、,917等种的干茎产量和韧皮纤维含量较高、髓含量较低,纤维细胞较长,壁腔比较小,是较理想的造纸用红麻品种。马里裂叶、201、7803、722、433、280等品种(系)的莱些与造纸有关性状突出,可作为选育造纸用红麻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造纸红麻品种的筛选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石林  刘伟杰 《作物研究》1994,8(1):33-36,41
本文对9个红麻品种的干茎产量,皮、骨、髓含量,化学成分,纸浆得率以及收获期、茎杆贮藏期与纸浆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红麻2号的干茎产量最高,其次为青皮3号和湘红麻1号;湘红麻1号和湘红麻2号纸浆得率较高,纤维细胞长、胞壁薄、木质素和髓含量较低;青皮3号化学成分优良。3个品种均是较好的造纸用红麻品种。9月底至11月中旬,各品种干茎产量和纸浆得率随着收获期推迟而提高;得浆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育成的红麻品种和对照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对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熟麻和干茎产量、纤维品质、皮骨比值、硫酸盐牛皮浆得率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17”品种的熟麻和干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2.47%和17.5%;皮骨比值和硫酸盐牛皮浆得率比对照品种提高0.1和1.84%;束纤维品质和单纤维长度亦优于对照品种,表明“917”是一个造纸、纺织兼用的红麻优良品种。此外,对“917”品种的选育经过,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2份红麻品种材料中初选出的7个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纸浆得率、抗炭疽病性及构成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夏播麦茬麻中ZGR5、ZGR15、ZGR8和红11的干茎产量分别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9.4%、21.9%、21.6%和20.2%,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播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5.4%、19.6%、21.4%和11.9%,它们的纸浆得率平均比对照提高0.21~1.44个百分点。且ZGR15、ZGR5、ZGR8和红11的抗炭疽病性、皮骨比值和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是适合红麻造纸的高产抗病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黄麻和红麻的6个数量性状(开花期、株高、茎粗、鲜皮厚、分枝高、单株干皮产量)作了广义、窄义遗传力和表现型、遗传型、环境型的相关性以及遗传通径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估算的参数在黄麻和红麻中表现不同,只有茎粗的性状不论在黄麻中或红麻中对干皮产量都是显显正相关,在大多数性状与干皮产量关系中,茎粗所起的间接效应也是显著正相关。鉴于茎粗,性状的表现受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在育种和栽培中都值得重视。本文对估算遗传力的方法及综合位值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杂红316(原名"H316")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品系152和P91为亲本,从数十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优组合H316(F1),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KB2和红引135增产26.1%和56.0%;干茎产量达21348.45 kg/hm2,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16.6%;H316(F1)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171.31kg/hm2,比对照增产14.18%,增产极显著;在全国红麻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9.5kg/hm2,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12.56%;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为株高405.98cm、茎粗1.89cm、纤维鲜皮厚度1.24mm、干皮精洗率60.85%、平均笨麻率11.95%;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为275m/g,纤维强力为332N,均优于对照;该品种经人工接种炭'疽病茵鉴定.烂头率为0.7%、病情指数为10.8,其抗病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表明中杂红H316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2份圆果种品种(系)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7个性状(x)与单株干皮产量(y)的遗传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绝对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干茎重>茎粗>皮厚>株高>出麻率>分枝位高>分枝数。除出麻率与干皮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与干皮产量均呈正相关。干茎重对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茎粗,皮厚,株高则是影响干茎重的主要性状。在选择较大干茎重的前提下,提高出率麻能较大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中杂红305(原名"H305")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 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 F1、F2代的杂种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在比较试验中,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 H305F2分别比 KB2、74-3增产23.97%、33.47%,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H305(F2)平均纤维产量3691.5 kg/hm2,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2.1%,居首位,较对照和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平均干茎产量20289 kg/hm2,较对照增产26.5%,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89支,强力 47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采用硫酸盐法制浆,H305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9% ,高于对照.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23.5,烂头率为1.8%,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 H305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型杂交红麻中杂红3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杂红318(原名"H318")系利用外观性状叶型相似、父本L3-21茎色红色,母本P91茎色绿色,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优势是显著的.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H318(F1)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KB2(中红麻10号)和红引135增产30.2%和64.2%,迭极显著水平;平均干茎1471.03kg/666.7m2,比对照中红庥10号增产20.54%;H318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每公顷4411.65kg,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20.75%,达极显著水平,较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在全国红麻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306.16 kg/666.7m2,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19.12%,差异迭极显著水平;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6支,强力327牛顿,优于对照品种;该组合经人工接种炭疽病菌鉴定,烂头率为2.4%、病情指数为17.8,其指标优于对照,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纤维品质好,抗病性强,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H318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三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8个红麻参试品种(系)于2009~2010年分别在广西南宁、河南信阳等七省(区)的七个区试点进行了国家红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全文对所有参试品种的田间试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索了红麻品种、播种期、收获期、肥料和密度等因子对造纸用红麻干茎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子对红麻干茎产量与质量均有一定影响。如从4月30日至6月19日,每推迟10天播种,每亩减产干茎88.4公斤,且其细浆得率随之降低;从9月15日至10月15日,每推迟10天收获,每亩可增收干茎83~139公斤。研究还明确了每生产1吨红麻干茎需累积干物质1.288吨,需吸收 N13.2公斤、P_2O_53.402公斤、K_2O21.5公斤;在每亩留苗1~3万株范围内,红麻群体的增产作用大于麻株个体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甜高粱品种(系)主要性状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连江  陈丽  赵春雷 《中国糖料》2007,(4):16-18,23
通过对当地15个有代表性的甜高粱品种(系)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表明甜高粱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平均59169kg/hm2,最高92812.5kg/hm2),茎秆汁液中的糖分含量平均12.29%(最高15.15%);甜高粱茎粗与产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与糖分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红麻11号(原名"KB11")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3"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2.75kg/hm2,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3723.00kg/hm2增产16.4%(春播);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3732.75kg/hm2,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9%,居首位;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3.6%,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11的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3和0.22个百分点,也高于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11"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经在全国示范试种,深受麻农欢迎.  相似文献   

15.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红麻生长全过程红麻干茎重(Y,g)与株高(x_1,cm)、茎粗(x_2,mm)关系七个回归模型的比较判别,认为Y_i=b_0 b_1x_(1i)·x_(2i)~2 ε_i为形式简单、吻合性最好的回归模型,各品种以此模型建立的回归方程系数变异最小,建立的通用方程为■=1 0.00075x_1·x_2~2,在红麻各时期单株或株系选择时,可对产量指标干茎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中红麻11号(原名“KB11”)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l”与国内抗病材料“72-3”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2.75kg/hm^2,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3723.00kg/hm^2增产16.4%(春播);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3732.75kg/hm^2,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9%,居首位;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3.6%,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11的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3和0.22个百分点,也高于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11”是-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经在全国示范试种.深受麻农欢迎。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抗病强适应性广红麻新品种"中红麻1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红麻13号(原名"LC0301")系利用优良红麻材料(KB2×KB11)F1与KB11回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红麻新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251.31公斤/公项,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公斤/公项增产16.37%,居第二位,在常规品种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541.61公斤/公项,较对照3855.2公斤/公顷增产17.8%.表现出植株高大,皮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经农业部麻类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7支,强力316牛顿,优于对照品种.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2.1,烂头率为0.8%,属于高抗类型.  相似文献   

19.
对6个裂叶红麻品种(系)不同光合器官的数量性状与干皮产量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叶数、7裂叶数及麻皮长和麻皮宽的光合器官之间与干皮产量之间的相关都是显著的,而圆叶数、3裂叶数及5裂叶数与干皮产量相关不显著。总叶数、7裂叶主麻皮长的数量性状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很低,表明主要光合器官的表现易受环境影响,注意选择圆叶数性状可能有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了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主茎生长、叶龄、叶型、叶面积、生物产量积累等动态变化规律。该品种为晚熟类型的红麻品种、株高、茎粗、皮厚等主要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纤维产量高,适宜在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