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玉龙  左雪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14-315,318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运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及经济学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基本概况、存在的环境建设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实施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与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加强水土保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对其生态建设的方法及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了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毕节试验区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判断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利用生态足迹法分析了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8年毕节试验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600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53 2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47 4 hm2,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为3.452 9,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06 3和0.6947,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社会发展指数为2.096 9和0.523 2,万元GDP生态足迹为4.514 2 hm2.说明,毕节试验区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生态耗竭、不可持续状态,生态多样性低,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差,经济发展属于高能源消费型.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毕节试验区属不可持续发展等级.在分析不可持续发展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毕节试验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建成了毕节试验区农村科技信息网,开发了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数据资源,结合信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站、专家大院、农业专家服务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初步构建了毕节试验区农村信息传播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信息中心+信息服务站+种养殖大户+农户、信息服务站+专家大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信息服务站+专家团队+农户等有效的信息服务模式,为毕节试验区农村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与完善,从补偿策略、补偿标准制定以及补偿实施组织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索性建议,指出应通过生态补偿优先级规划来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方案,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建设成本相结合制定补偿标准,根据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设计生态补偿管理机构框架,以期为推动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区域的生态问题与恢复重建的基本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地区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分析,在总结了多年来该地区生态治理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西北干旱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建立长期无灌溉近自然植被体系的可行性,并且使西北干旱地区受损生态环境系统逐步达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途径;通过封育、科学补播及生态绿化等方式促进和实现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调控和恢复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杨泽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86-14787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为例,阐述区域差异演绎不同环境,我国西部岩溶贫困山区地质地貌决定了西部生态环境的特色性。介绍毕节试验区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及生态建设概况,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重视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毕节岩溶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表崎岖破碎,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速度快,环境承载能力差,使岩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相适应,造成岩溶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以毕节岩溶区为例,选择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15项重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毕节岩溶区的8个县市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8个县市中黔西县和金沙县为轻度脆弱区,毕节市、大方县、织金县和威宁县为中度生态脆弱区,赫章县和纳雍县为重度生态脆弱区.该划分结果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基本吻合,可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林业生态现状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85-1287
通过分析安徽省林业生态的特点 ,以及林业生态建设优势和制约因子 ,阐明了林业在安徽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并提出了搞好生态建设 ,积极保护好生态环境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绿洲农区与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种植棉花的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棉花特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个农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各主要棉区的光热水资源优于非绿洲各主要棉区,光温水潜力高。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要棉区光、热、水资源潜力,实现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6007-6008
分析了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郑建  吴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55-22756,22771
为充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实验区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贵州毕节实验区“十一五”经济统计资料,选用17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提高城镇化率、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和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洼地3大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面积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自建国以来整体上呈现减少趋势,2001年以后粮食面积逐年小幅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面积的建议,即减少工业用地、挖掘耕地治力和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思维促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市场要求下的农业产业应由相当规模的组织、灵敏的信息系统、标准化的产品等共同组成。据大市场的特点 ,考量发达地区所具有的各种优势 ,以工业思维促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 ,需要我们有全新的经营理念、高标准的起点、车间式的生产流程和有特色的标准化的农业与品牌农业。  相似文献   

16.
成都龙泉山区居民点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10年龙泉山区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方法]在成都龙泉山区建立乡镇、乡村居民点用地调查样区12个,使用Google Earth开源的2007年和2017年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基于GIS技术分析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基于乡镇、乡村区域分析居民点的空间变化结果显示,2017年样区内居民点用地面积总体较2007年增长了12.71%;乡镇、乡村不同区域变化趋势不同,乡镇区域居民点增加23.40%,乡村地区减少9.35%。基于交通道路沿线的居民点空间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乡镇区域道路沿线的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129.96%,乡镇以外道路沿线居民点用地整体减少,30、60和100 m缓冲区范围内居民用地分别减少了4.42%、8.10%和12.84%。居民点在近10年主要向城镇区域或乡村主要县道、乡道沿线聚集,居民迁移至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城镇附近定居。[结论]该研究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苏州市油菜面积下降的5个主要因素和恢复发展油菜生产的4大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5条促进恢复发展油菜生产的对策措施: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农科教企联合;开发优质食用油;拓宽油菜产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覃永晖  吴晓  姜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08-4510
在当前新农村规划的形势下,环洞庭湖区的新农村规划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新"探索,即探索"二十一字"目标的"新理解"、探索"门槛分析法"运用于新农村规划的"新思维"、探索由"台湾模式"启示的"新政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岸两侧天然分布的4种杨树: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苦杨(P.laurifolia)、额河杂交杨(P.×jrtyschensis)、银白杨(P.alba)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径阶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的关系,以及各树种叶面积指数与其叶片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试验区内各种杨树的叶面积指数变动范围为0.243~4.463;2.各树种的单株叶面积与其叶生物量均呈正相关直线,模拟方程为y=ax-b,呈线性递增趋势(r2=0.917 8~0.972 5);3.各径阶植株的平均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在植物种之间差异显著,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枣适栽区精细选择指标体系。[方法]在GIS平台基础上,利用精细化模拟方法,利用农业气候要素指标法将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与气象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决策辽宁省朝阳地区大枣适宜栽培区域。[结果]朝阳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大枣栽植产业。大枣的最适宜栽植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内低海拔地区,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在7.7℃以上,年降水量在460~530 mm,日照时数为2 790~2 850 h。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适宜栽植大枣,冬季大枣冻害几率低,产量高,品质好。[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朝阳地区大枣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能力及合理的布局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