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病虫的最佳施药器械.[方法]研究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弥雾机、担架式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4种不同施药机械对水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效益.[结果]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弥雾机对稻飞虱效果防效略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防效最好,药后7d防效达到96.82%;手动喷雾器对纹枯病防效最好,药后10 d防效达到85.00%,背负式弥雾机防效较差;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弥雾机、担架式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对稻纵卷叶螟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5.60%、91.20%、88.00%、90.40%,手动喷雾器防效略差,其他防效之间差异不明显;在效益方面,大型机械优势明显,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机械效益最好,每天净收益达1 548.8元,手动喷雾器效益为0.[结论]防治褐飞虱等虫害时应尽量选择大型机械设备,防治纹枯病时宜选择手动喷雾器;从效益方面考虑,大型机械(如担架式喷雾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对褐飞虱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74.8%、69.4%、61.4%,药后6d 防效分别为91.9%、85.3%、78.2%;对纹枯病药后6d的防效分别为80.6%、69.7%、63.9%。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每小时分别能完成25亩、5亩、3亩,按每天工作时间5小时,一天实际作业量分别为125亩、25亩、15亩,按人工费用每天100元计算,每亩用工成本分别是3.2元、4.0元、6.7元。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从防治效果方面,还是从作业效率和用工成本方面,机动喷雾机优于电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优于手动喷雾器。因此,农民可以根据水稻种植面积选用合适的施药器械防治水稻基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3.
选用不同施药器械在水稻生长后期进行田间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3WH-36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手动喷雾器,再次为机动弥雾机。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植保机械施药效果差异,于2016、2017年开展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等3种常用植保机械施药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试验.结果表明,在2016年3种不同植保机械施用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控五(3)代稻纵卷叶螟,施药量为80%~100%时防效均较高,且稳定;施用50%噻呋·甲硫悬浮剂防控纹枯病,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施药量为80%~100%时病株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其防效和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2种植保机械.2017年,施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控纹枯病,3种植保机械均随着噻呋酰胺用药量的降低,防效显著降低;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和担架式机动喷雾器在施用噻呋酰胺药量为100%时对纹枯病的病株率防效、病情指数防效均分别高于86%、91%,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背负式机动弥雾机的对应处理;担架式机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在施用噻呋酰胺药量为75%时对纹枯病的病株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显著低于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的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50%吡蚜·异丙威WP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进行了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农药50%吡蚜·异丙威WP40~50g/667m。防治水稻褐飞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d的防效为67.13%~67.25%,药后3d防效可达到73.48%~75.16%,药后10d防效可达87.1%~90.73%,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6.
10%米旺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10%米旺对水稻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效,防治褐飞虱750-825mL/hm^2处理,药后10d防效分别为94.8%和97.6%,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从不同用量试验看,防治褐飞虱以750mL/hm^2为宜。防治白背飞虱450mL/hm^2处理,击倒作用强,药后3d防效达93.揣,药后7d和10d调查,防效为87.6%-93.1%。  相似文献   

7.
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与艾美乐混配防治褐飞虱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3g+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g,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对成虫和若虫防效分别达75.6%和94.5%;药后7d对成虫和若虫防效分别为85.3%和97.2%,而其他供试处理对褐飞虱成虫则基本无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处理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供试其他处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50 % 稻丰按1 200 g/hm 2 的用量施药,对褐飞虱、二化螟在药后2 ~30d 的防效均明显优于单用扑虱灵450g/h m2 及杀虫单675 g/h m 2 的防效,药后30d 其对褐飞虱的防效为96 .0 % ,对二化螟的防效为73 .4 % ,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9.
在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喷施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褐飞虱,结果表明,药后725 d喷施三氟苯嘧啶或烯啶·吡蚜酮,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对褐飞虱的防效相当,且防效在90%以上;使用吡蚜酮单剂时,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效果要好于植保无人机。3种药剂中,以三氟苯嘧啶速效性和持效性最佳,药后731 d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对褐飞虱的防效为91.6%99.8%;烯啶·吡蚜酮效果次之,药后1425 d防效为92.7%96.1%。  相似文献   

10.
肖满开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12-113
于2008年进行了35%噻嗪·毒死蜱Ec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5%噻嗪·毒死蜱Ec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周35%噻嗪·毒死蜱EC80~120ml,药后1d,对褐飞虱的校正防效为64.09%~72.97%,表明噻嗪酮配以毒死蜱后,速效性显著提高;药后3d,对褐飞虱的校正防效为82.19%~89.51%,药后7d达84.28%~90.59%,优于噻嗪酮、毒死蜱单用的效果。对药后7d校正防效数据经反正弦转换后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药剂处理间F=16.81〉F0.01=5.64,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禾蝉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禾蝉时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防效为80.3%;药后7d,防效为92.6%;药后14d,防效为92.8%。该杀虫剂是水稻绿色和无公害生产中防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用50%吡蚜·异丙威WP450g/hm^2,600g/hm^2,750g/hm^2,与25%吡蚜酮wP300g/hm^2进行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对比。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内水稻生长正常,未出现不良影响,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周围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影响不明显。但5o%吡蚜·异丙威WP600~750g/hm^2防治水稻褐飞虱有更好的防效,药后1d的防效可达67.13%~67.25%,药后3d的防效可达73.48%~75.16%,药后10d防效可达87.1%~90.73%,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3.
水稻病虫害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田间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对水稻安全,且提高了水稻产量。药后3 d、7 d、14d供试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比对照药剂提高了12.3、8.1、22.0个百分点;药后7 d和14 d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对照药剂提高5.3和8.9个百分点;药后14 d供试药剂对纹枯病的防效比对照药剂提高19.4个百分点;药后3 d、7 d、14 d供试药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综合用药防治后水稻病虫害较常规用药,平均每丛有效穗增加0.5穗,每穗粒数增加1.3粒,结实率提高1.0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8 g,每667 m2产量增加42.0 k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东风井关JKB18C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华辉3HH 36担架式机动喷弥雾机两种植保机械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工作效率。结果表明,药后15 d,东风井关JKB18C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华辉3HH 36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率与对照比差异显著,分别为52%和75%,而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东风井关JKB18C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防效928%,华辉3HH 36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的防效896%,各处理防效均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东风井关JKB18C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防效略优于华辉3HH 36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的防效,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东风井关JKB18C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工作效率高(257 hm2·h-1),是华辉3HH 36担架式机动喷雾机(109 hm2·h-1)的236倍。在生产实践中,开展大面积施药时应推广防效和工效相对较高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新型高效杀虫剂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效和持效期,在上海市嘉定区褐飞虱大发生水稻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为高效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化学药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期均较好,施药后3 d、21 d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7.5%、92.1%,因此,该药剂可作为防治褐飞虱的新型药剂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施药速度、用水量、漂移距离、雾滴沉积分布以及对害虫的实际防治效果等方面入手,对目前市面常见的4种喷雾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器械雾滴在茶树上的分布均匀性以弥雾机最好,其它3种器械相差不大。在雾滴横向漂移方面,弥雾机最为严重,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漂移距离都比较短,但弥雾机地面总沉积量最小,对土壤污染较小,而手动喷雾器地面沉积总量最大;在施药速度方面机动喷雾器最快,但用水量也最大,手动喷雾器施药速度最慢,效率较低。从田间对假眼小绿叶蝉实际防效来看,弥雾机防效最好。其中,药后7 d,2000倍液浓度下,弥雾机的防效显著高于其它3种器械;药后14 d,1000倍液和2000倍液浓度下,弥雾机的防效显著高于电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贵州褐飞虱对异丙威、啶虫脒的敏感性,采用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异丙威、啶虫脒及其混配对贵州3地褐飞虱的毒力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异丙威、啶虫脒及其混配对贵州3地褐飞虱LC50的平均值分别为23.289 2、4.204 1、3.632 5μg/m L。与敏感品系相比,贵州3地褐飞虱对异丙威表现出低水平抗性,对啶虫脒表现敏感。2015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异丙威和啶虫脒以1∶2混比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施药7 d后防效达到80.71%,高于异丙威(63.13%)和啶虫脒(69.52%)的单剂防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20%呋虫胺SG防治稻褐飞虱田间药效。[方法]用20%呋虫胺SG和80%中农倍利SG,探讨20%呋虫胺sG防治稻褐飞虱田间药效。[结果]田间防效比较试验显示,用20%呋虫胺SG 150、225、300、375g/hm。防治稻褐飞虱,其田间防效药后3d分别为53.02%、70.06%、71.73%、74.74%;药后7d分别为68.96%、78.44%、80.19%、84.19%;药后14d分别为75.84%、83.23%、88.32%、91.26%;药后21d分别为72.10%、87.55%、90.46%、91.24%。[结论]20%呋虫胺SG是目前防治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可用20%呋虫胺SG300g/hm2对水675kg/hm^2均匀透彻喷雾。  相似文献   

19.
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植保无人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机施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对稻飞虱、纹枯病等水稻植株基部病虫害的防效低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的防效相仿;对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等水稻植株上部病虫害的防效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机,与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的防效相近。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但对技术要求较高,且易受风力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几种单剂及复配剂防治七(4)代水稻褐飞虱,调查药后1、5、10、15 d防效。调查结果表明,药后1 d和5 d 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褐飞虱防效优于其他药剂,都在70%以上;药后10 d和15 d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效都在80%以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防效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