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洪水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及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暴雨洪水灾害的防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自然灾害风险指数等方法。[结果]暴雨洪水灾害的高、较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川东盆地和云南省南部边缘地区;中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地和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较低灾害风险区零星分布在滇东高原、滇西北地区和川西高原东北部等地;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原地区。[结论]大气环流、降水量、地形地貌、河网水系是影响川滇地区主汛期暴雨洪水灾害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区域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是加剧暴雨洪水灾害的触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阐述闽北自然地理概况和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引用建国后主要致灾暴雨资料,通过划分暴雨分布区域的方法,初步分析闽北主要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的年际变化,为防治闽北暴雨洪水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85年汛期,辽宁省遭到多年少见的暴雨、洪水、台风和冰雹的连续袭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中央防汛总指挥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沈阳军区、辽宁省军区的支援下,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及解放军指战员同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斗争,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一、洪水灾害情况辽宁省1985年汛期的气象特点是,降雨量多、面广,暴雨频繁,台风登陆次数多,并伴有特大冰雹。5月份到9月初,全省除阜新地区降雨量与多年平均值相同以外,其它地区都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增多,部分县(区)多1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宁省气候及流域特征 ,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 4 2 917站年暴雨洪水资料 ,应用水动力学原理 ,考证了特大暴雨的重现期 ,增加了超短历时 (最大 10min)暴雨等值线图及 10min~ 1h的暴雨衰减指数nop等参数 ,分析出辽宁省中、东、西部地区产流特点 ,提出适应不同地区的产流模型 ;采用综合经验单位线与瞬时单位线相结合的途径 ,建立单位线要素与水文、地理因子间的关系 ,提出了具有辽宁特点的中小河流 (无资料地区 )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6年7月19日至20日,晋中市东部山区清漳河流域突发暴雨,涉及行政区域以和顺、左权两县为主。据暴雨中心大雨门站观测资料:最大1 h降雨量达到了97.0 mm,最大6 h降雨量达到了272.2 mm,最大24 h降雨量达到了514.8 mm,强度之大,受灾之重,损失之巨,实属罕见。在分析暴雨洪水特性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暴雨洪水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辽东地区中小流域为例,详细阐述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中涉及到山洪灾害测量及质量控制、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方法、防洪特征指标确定方法、山洪现状评价、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等成套关键技术,为辽宁省全面开展中小流域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也可为其它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暴雨是造成毛不拉孔兑多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毛不拉孔兑流域暴雨径流产输沙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毛不拉孔兑降水在年内高度集中,年际变率大,暴雨季节性强,多在7、8月;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洪水与暴雨出现的时间相应;洪水过程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径流量和最大洪峰流量的年际变率很大;次洪水含沙量高,具有大水大沙型和小水大沙型的特点。掌握该区暴雨径流产输沙关系的基础资料,为防治该区水土流失及洪水泥沙灾害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长治市自然地理特征及与流域产流、汇流有关的河道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域的暴雨洪水特性,绘制了全市6 h暴雨等值线图、Cv等值线图及100 a一遇6 h设计暴雨分布图和设计暴雨等值线图;根据各县洪水发生频率与设计洪水情况,绘制了各主要河段100 a一遇设计洪水分布图和洪峰模数分布图;同时,研究了重点防治区的现状防洪能力。通过分析长治市的山洪特性、洪灾及其防治措施建设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可为市域山洪灾害预警、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灾害的敏感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是复合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首先根据暴雨—滑坡灾害链特征构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OPGD-AHP)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评估。通过对暴雨和滑坡单灾种的敏感性分析,分别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和滑坡的敏感性分级图,并由统计分析得出暴雨诱发滑坡的阈值及其转换概率,以此对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分级图。[结果](1)粤港澳地区暴雨-滑坡灾害链高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广宁县、怀集县等西北部地区和惠阳区、惠东县等东部地区;(2)次高敏感性和中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封开、德庆、从化、龙门、博罗等区域;(3)低敏感区和次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南海、荔湾、禅城、顺德、南沙、番禺、三水、白云等中部地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防灾减灾、增强灾害链风险抵抗力和恢复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浑河为辽宁省重要河流之一,流经抚顺、沈阳、辽阳、鞍山等经济和人口密集地区和城市,1995-07-28流域连降大到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河流水位猛涨,致使浑河河道堤防发生42处决口。通过对当时暴雨洪水情况、决口发生的原因和位置分布情况、决口水量的调查分析和推算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为浑河流域水量还原,河道堤防整治,大伙房水库出险加固,未来大洪水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暴雨洪涝灾害。从北京"7·21"洪灾的雨洪特点、灾害情况以及水土保持设施受损情况出发,通过对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7·21"暴雨的减灾和生态调控作用,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暴雨洪水减灾作用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水土保持常规监测工作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加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预报模型以及加快水土保持监测预警系统等防御措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河潼区间泥沙与洪水复杂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泥沙为主线,结合几场典型洪水,对黄河河潼区间泥沙与洪水的复杂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分布不同会使河道冲淤变化产生显著差异,暴雨分布于细沙区对下游河床的影响较快."揭河底"、沙坎、异重流等使洪水出现特殊现象."揭河底"会明显降低河道的削峰能力;沙坎会拦蓄部分洪水然后被冲开,使洪水反常增大;异重流及洪水中夹杂的煤块会增加洪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厦门市东西溪流域为例,对城镇化背景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为该区有效实施防洪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IS空间分析作支持,将暴雨洪水频率分析与平原区洪水淹没模拟计算相结合,基于MIKE21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对研究区洪水风险程度以及淹没状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绘制出厦门市东西溪流域动态洪水风险图,并根据洪水淹没区内的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频率洪水淹没范围,实现东西溪流域洪水风险图的实时动态更新。[结论]研究区洪灾风险主要分布在东溪、西溪、汀溪等主干流河段,总体上呈现随着洪水重现期增大,灾害风险由上游向下游,由近岸向远岸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由于受暴雨和地形条件的影响,辽宁省局部地区是山洪、泥石流、滑坡的多发区。灾害一旦发生,极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致使房屋、农田、道路、桥梁遭到毁坏,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因此,防治山洪灾害已成为辽宁省山丘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辽宁省山洪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防止山洪灾害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指出了山丘区山洪灾害防治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对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尽快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5年7月31日至8月3日,榆次区连续发生3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暴雨笼罩范围及暴雨中心均位于山丘区,最大10 min、60 min及24 h时段降水量创历史最高,洪水进城,街道淹没,损失惨重。通过对暴雨洪水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湿地蓄洪区管理、河道清障、搞好上游山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防洪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吕梁“9·19”特大暴雨洪水看淤地坝的防洪减灾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19日,山西省吕梁市多个县(市、区)突降大雨或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了较大损失。位于暴雨中心区的方山县店坪沟流域、石张流域和离石区阳坡流域坝系的71座大中型淤地坝共拦蓄洪水1 430万m3,除5座受损外其余均经受住了这场暴雨洪水的考验,突显了其在拦蓄泥沙、调节洪水、减轻灾害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保护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在此次淤地坝抗洪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淤地坝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加快淤地坝除险加固步伐、坚决杜绝破坏淤地坝的行为、切实加强淤地坝防汛工作等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境内河流众多,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洪水灾害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为防治水患灾害,全省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河道治理工作,转变思路,改变模式,融入生态治河的理念,提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水平。结合辽宁省河道治理实践,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常用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辽宁省河道生态治理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香港暴雨中心迁移与滑坡位置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滑坡灾害发生,诱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因子是强降水,即暴雨.暴雨过程中,降水强度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这种降水强度的时空与滑坡灾害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以香港地区1992年5月8日暴雨为例,以30 min为时间间隔,分析了暴雨中心时空变动与滑坡事件时空分布及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空间上滑坡均出现在暴雨中心或暴雨中心的边沿地区;时间上滑坡事件出现在暴雨中心出现或上一阶段时间内;并且降水的强度与滑坡的出现频率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识别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高风险地区及其分布特征,基于地形、NDVI、降雨以及社会经济数据,集成GIS与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在绘制洪水灾害危险图和易损图的基础上,综合评估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洪水灾害风险。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整体风险程度为中等。中风险性地区所占面积比例最高,约为29.2%;较高和高风险性地区所占比例为19.9%,5.7%,低和较低风险性地区所占比例为17.5%,27.7%。(2)洪水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等级均呈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变化特征。洪水灾害风险程度为高和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咸阳市、郑州市及榆林市等地区。(3)气候特点、NDVI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是决定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风险程度的关键因素,在防灾减灾规划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综上,洪水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中部、南部等地区,与历史洪水灾害结果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20.
佳芦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水对下垫面治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大川    齐斌  肖培青    焦鹏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7-13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从下垫面治理入手,对佳芦河流域“2012-7-27”暴雨洪水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成因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域洪水泥沙关系和汛期降雨产流关系及其变化,采用“指标法”计算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量,并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能力和植被措施对流域洪水泥沙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1)“2012-7-27”暴雨的雨量、雨强和笼罩面积都很大,但洪峰流量、最大含沙量、洪水量和洪水输沙量却明显减小;流域汛期降雨产流关系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以场次洪水对应的面平均雨量为参数,可以分为暴雨区、大雨区和一般降雨区等3个区。(2)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削洪减沙作用十分明显。“2012-7-27”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效益分别达到26.8%和38.3%,其中坝地减洪减沙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71.0%和51.9%,林草等植被措施(包括封禁治理)减洪减沙所占比例其次,梯田减洪减沙所占比例位居第三。(3)植被措施对流域洪水泥沙削减作用显著,但梯田、林地减沙能力均未达到其最大减沙能力,抵御暴雨洪水的空间仍然很大,草地减沙能力约为其最大减沙能力的1.8倍,需要继续加大植被措施建设力度。同时,在流域治理中要继续加大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坡改梯”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