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黑星病是由真菌 ( Venturiainaequalis( cke.) Wint.)引起的危险性病害 ,它具有发病迅猛、蔓延快速、残留性强等特点 ,被我省列为检疫对象之一。 1998~ 1999年已在关中、渭北南部地区部分及北部个别果园相继发生 ,并造成灾害 ,直接影响到陕西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1 症状识别苹果黑星病主要危害苹果叶片和果实 ,也危害叶柄、花、芽及嫩枝。叶片感病后 ,病斑最初为淡黄绿色 ,后逐渐变褐直止黑色 ,园形或星状 ,直径 3~ 6 mm或更大 ,并在叶正面凸起呈泡状。初期病斑表现密度被绒状霉层 ,后脱落。受害严重时数个病斑连成一片 ,造成叶片萎…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我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调查食心虫的发生种类及为害分布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利用性诱剂、糖醋液、黑光灯定点诱测和大面积为害情况调查。并已基本弄清我场食心虫发生以梨小、桃小为优势种。 (二)掌握食心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在调查基础上,着重对梨小、桃小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掌握了食心虫正常年份的越冬、发生世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及在不同品种、树龄、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发生为害轻重等主要规律。 (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 1、新农药的试验示范推广:分别对杀螟松、敌杀死、菊乐合酯、水胺硫磷、辛硫磷、二嗪农、灭扫利、功夫等农药进行了示范和推广,从树上防治效果看,以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松针锈病是樟子松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先后在辽宁、吉林、陕西等地发生,对人工幼林为害严重,十年生以下的幼林被害率达58——100%,感病指数为48.6——59.7%。樟子松松针锈病主要侵  相似文献   

4.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5.
五个杨树品种对杨锦纹吉丁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纹吉丁虫(Poecilonota variolosa)是杨树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该虫的幼虫为害树干皮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辣木主要病虫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经2003~2006年调查,初步描述了云南西双版纳生产性实验栽培辣木的5种病害和5种虫害,其中以半裸镰刀菌和黑星菌所致的落叶病、嫩梢萎蔫病、枝条溃疡病、豆荚褐腐病、幼荚干缩病,以及白蚁、蚜虫等为害严重,经济地位重要;对辣木病害的综合管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桃树冠瘿病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树瘿病又称桃树根癌病、桃树根瘤病,是植物冠瘿病的一种。除严重为害以桃树为主的核果类果树外,也为害苹果、梨、葡萄等果树以及林木、花卉和农作物等植物。据不完全统计,该病菌至少可为害 93个科, 331个属, 643个不同种的植物,且多数是双子叶植物,少数是裸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很少被侵染。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有 60多个国家有冠瘿病发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浙江、福建和河南等省市。   桃树冠瘿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多在病组织的皮层和土壤中越冬,为土壤习居菌,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桃…  相似文献   

8.
苹果再植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从引起苹果再植病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化感自毒作用(酚酸类物质)等方面,介绍了苹果再植病的研究进展;并从农业措施、土壤消毒、生物技术防治、抗性砧木选育等方面介绍了苹果再植病防治研究进展。对今后苹果再植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原色苹果病虫图谱》一书,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北京文物印刷厂精印。该书16开,共有彩色照片304幅,包括国内主要苹果产区常见害虫110种、病虫50种;全书20多万字,记述了每种虫(病)发生为害、为害状(症状),形态  相似文献   

10.
<正> 杨树大斑溃疡病(Dothchiza populea Saccet Bridra)是杨树的一种危险性新病害,现已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病害。据调查,在本溪及营口地区三年生沙兰杨发病率为8.1-30%,感病指数为5.6-20,死亡率4.2%;盖县西海林场“付杂2号”杨发病率达100%,感病指数为80。据了解,在黑龙江、吉林、内蒙等省(区) 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了寻求防治杨树大斑溃疡病的有效药剂,解决生产防治问题,我们于1984年在本溪县连山关林场三年生沙兰杨上做了一系列的室内外药效试验。现将其试验结果分述如下。一、室内药效试验1.供试药剂种类及浓度70%甲基托布津200、400、600倍,10%  相似文献   

11.
<正> 杨干象鼻虫(Cryptorrhynchus lapathiL.)是杨树枝干的毁灭性害虫,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陕西等省。该虫主要为害杨树,其次为害柳树,以加拿大杨、中东杨、沙兰杨受害最重。辽宁省的发生面积达60多万亩,被害严重的铁岭、鞍山、辽阳等地区,有虫株率最高达70%以上,造成林木千疮百孔,林相残缺不全,对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速生  相似文献   

12.
(1)梨黑星病;该病为害果实、果梗叶片、叶柄及新梢。六月份以为害叶片为主。叶片受害,初在叶北面,支脉间呈现园形,椭园形或不整形状的淡黄色斑,不久,病斑上沿主脉边缘长出黑色的霉,为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愈合,整个叶片的北面布满黑色的霉层。防治方法:六月份采取喷药保护治疗,保护剂可用1:2  相似文献   

13.
桃条麦蛾(Anarsia lineatella Zeller)国内分布在华北及西北;国外分布在苏联、中亚细亚,欧洲的中部及南部,地中海东部以及北美等地。主要为害桃、杏、沙果、苹果。还为害樱桃、李、巴旦杏、梨、柿等,作者发现,也为害沙枣(Elaeagnus ungustifolia L.),过去尚未记载。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l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分布在我国台湾、四川、云南、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及广西等省(区)。该虫一年发生1至2代,以幼虫危害,主要危害思茅松、云南松、海南松、云南油杉及马尾松等。在云南思茅及临沧等地区,常与云南松毛虫混同发生于思茅松林内,为害甚为严重。1983年6月在云南省安宁县温泉一带发现大量思茅松毛虫自然罹病幼虫虫尸,经分离鉴定,其病原物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5.
小叶榕榕管蓟马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云南思茅城市绿化树小叶榕常年受榕管蓟马为害,经观察,该虫一年发生9~11代不等,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每年5~6月和9~10是为害高峰期,在冬季和气温持续达30℃以上时,虫口减少,为害较轻;采用合理株距(>5m)、加强管理和使用安全高效农药,能有效控制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类型,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巩留和霍城县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单株为试材,于其开花期对其花色、单序花朵数,花冠直径、花瓣长与宽、花柄长及1年生枝节间长度,树高、胸径、冠幅等形态指标进行了调查和观测,于其果实成熟期采其果实,测量其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柄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数量性状指标;并就新疆野苹果对小吉丁虫的抗性进行了调查,对新疆野苹果果实黑星病发病程度及病情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供试的41个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存在较大的变异,其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3%,最大值为67.50 g,最小值为4.30 g;果肉质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06,其中,绵软类型的分布频率为50%;果实风味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9,酸和极酸类型的分布频率合计为84.2%;巩留县莫合野果林中新疆野苹果的黑星病病情指数最低,为0.39%,表明其抗病性较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中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高抗性的新疆野苹果树的分布频率达到13.04%,部分枝条被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后其伤口能自行愈合,表现出明显的抗性。初步筛选出的对苹果小吉丁虫具有抗性的单株类型有2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29和XY-34;具有抗苹果黑星病特性的单株类型有3个,其类型编号分别为XY-35、GB-9和HDM-7。新疆野苹果不仅在果实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树体高度、1年生枝节间长、对苹果小吉丁虫和黑星病的抗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变异也都很丰富。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炭疽病是橡胶叶部主要病害之一,多在苗圃地和幼年胶林内为害。云南垦区自1962年以来曾对此病作过一些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橡胶事业的发展,橡胶品系的增多,一些高产易感病品系的大面积种植,发现局部地区个别林段开割胶树因病落叶,对胶乳产量有所影响。海南垦区该病发生也较严重。为此国家农林部于1976年下达了该病研究课题。1977年全国四省(区)热作科技座谈会又列为1977—1985年协作课题。为了更好地摸清该病在云南垦区的流行规律,找出有效防治措施,我们开展了该病流行规律的研究,着重进行病源菌的分离鉴定工作。通过大量分离培养、接种试验不仅看到其无性世代,同时还观察到其有性世代。  相似文献   

18.
桃条麦蛾(Anarsia lineatella Zeller)国内分布在华北及西北;国外分布在苏联、中亚细亚、欧洲的中部及南部,地中海东部以及北美等地.主要为害桃、杏、沙果、苹果.还为害樱桃、李、巴旦杏、梨、柿等,作者发现,也为害沙枣(Elaeagnus ungustifolia L.),过去尚未记载.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扼要介绍了主要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为害落叶松球果和种子的害虫落叶松花绳的形态特征、预测预报方法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杨锦纹吉丁虫Poecilonota variolosa(Payk)分布于我省阳源、怀安、蔚县、青龙等县:国内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国外分布于苏联及非洲北部。主要为害小青杨、青杨及小叶杨等杨属树种。以幼虫为害树干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树木生长;被害处,树皮龟裂,组织坏死,易形成破腹,给木腐菌浸染创造条件,降低木材工艺价值,严重时树干造成风折。成虫飞翔力低,主要借助于交通工具,通过运输带虫苗木、原木及干材进行区域性传播,是我省重点检疫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