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然月历     
《森林与人类》2010,(11):9-9
<正>近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福建宁德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乐业—凤山地质公园拥有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地质遗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宝贵的财富,它集科研和科普价值、美学价值以及生态、疗养等价值为一体。以浙江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为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其发展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象山花岙岛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沂蒙山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山东省第二家世界地质公园。随后,建立了主责主业、专职专业和政府推动、行业联动、公众互动的工作格局体系。对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在管理体制、保护开发、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尝试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现阶段地质公园仍然存在的缺乏专业地学人才、社区参与度不高、缺乏整体营销和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打造户外运动和研学旅行品牌、设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统一宣传营销体系、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公园管理建设、借力开展科普科研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政府推荐申报的安徽九华山和山东沂蒙山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总数升至39处,居世界第一。这是4月1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6次会议上正式批准的。会议上还通过了我国泰山、三清山和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扩园申请。  相似文献   

5.
刘鑫洋  陈方明 《绿色科技》2013,(11):141-142
指出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质科普旅游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旅游方式,但我国的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在当前的开发建设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地质公园建设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促进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宁武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右玉火山颈群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进行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研究了各景区的旅游利用情况以及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通过分析总结出晋北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利用的问题包括3个层面:表面问题是市场认可不足;中层问题是旅游供给不充分;深层问题是体制机制不顺。在综合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塑造地学旅游形象、完善景区功能要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及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国家地质公园由于设立较晚,大部分园区还兼有别的保护属性,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管理。以云南省内的10家国家地质公园为对象,对多重属性和管理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得出了一些结论,为未来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和申报、审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我所到过的自然生态景区,不少都同时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的名号。比如湖南的张家界、莽山,广西的八角寨、龙潭,既是国家地质公园,也是国家森林公园。最近我走访的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和大名鼎鼎的四川九寨沟风景区一样,虽然没有国家森林公园的桂冠,但其间植被茂密,林木葱茏,物种丰富,完全兼备森林公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吴宝锋 《中国林业》2010,(12):20-21
<正>永嘉是一个"千年古县",已有近1900年历史,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国家级风景旅游县、浙江省革命老区县,境内的楠溪江是我国惟一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区。  相似文献   

11.
传播先进的国家公园理念对促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塑造国家公园的公众形象、发挥国家公园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认识并实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国家代表性,坚持全民公益性”的中国国家公园理念,文中梳理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并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研究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理念发展分为构思讨论、试点探索、形成发展3个阶段,国外国家公园理念大致可分为多功能综合型、自然生态保护型、游憩利用型3种类型。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相比较,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1)遵从新时代发展观;2)符合中国现实情况;3)秉承中国传统“天地人”三才思想;4)主导协同的新型理念。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符合世界上国家公园体制的一般性原则,但已充分结合了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过程及创新特征集中表现为“中国化”,是适用于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新理念。最后,对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传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属于一种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思考有着全新的意义。文中从国家公园与环境哲学的内涵入手,从环境哲学视角对国家公园建设进行哲学解读,指出生命与自然相契、物质与精神交融、经验与理念相合的环境营造是契入国家公园建设的哲学路径,对更好地建设国家公园提出了应有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满歆琦 《绿色科技》2020,(5):182-184
在梳理了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公园旅游产品开发应该遵循的原则,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探讨了国家公园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历程、开发原则,提出了一些开发与保护、探索的建议,以为我国国家公园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国家公园功能区划、资源权属确立的基础技术手段和重要前提。国内外针对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研究较多,而针对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基础研究缺乏。文中梳理了国际权威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系统资源分类标准和评价要点,归纳了世界发达国家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实践与经验,对比不同国家的资源分类特征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体系构建的初步框架,以期为中国国家公园资源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决策提供参考和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主题公园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作者介绍了主题公园的产生及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主题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离不开志愿者的贡献,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国家公园志愿服务体系;而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刚刚起步,在环境保护、公园管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急需志愿者的参与。因此,在建设国家公园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文中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在管理体制和流程、激励机制、法律保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试点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志愿服务机制构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构筑了牢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目前尚存在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区域存在空缺,自然资源产权复杂,总体规划滞后,保护与地方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文中从政策、管理、资金、人才与技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发展措施,助推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主题公园发展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欧美等国的主题公园研究主要集中于主题公园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关系、主题公园与消费者行为和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主题创新等领域,且偏重微观研究。国内主题公园研究主要侧重于主题公园的规划建设、发展趋势和主题公园对旅游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影响等宏观领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主题公园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主题文化的明晰,软硬件同时研究;宏观与微观研究的协调发展,对主题公园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柳江盆地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研究,始于1984年,该盆地及其西面的响山和东面的后石胡山,有着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随着秦皇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开发秦皇岛北部的地质旅游资源,是秦皇岛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该区域旅游地貌类型特征,包括盆地地貌、火山地貌、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第四纪冰川地貌、泉眼、地层和化石点等,并对该区域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对本国珍贵、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的一种保护地模式——国家公园,已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用和推广。目前,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也已步入正轨。文中基于前人研究,从明确建立主体、完善法律系统、创新管理体制、拓宽资金渠道、严定准入标准、规范规划体系、平衡保护与开发、维护社区利益和推动公众参与等9个层面回顾并探讨了构建中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后期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提供综合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