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双隐性基因细胞核 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RRGCMS)三系综合了RM 5637A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双隐性基因细胞核不育的优点.本文详细讨论了RRGcMS三系选育,繁殖和杂种生产的方法及其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品种间杂交,将优质黄籽品系D180—1的黄籽性状导入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盐1B及其不育系盐1A,育成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和保持系盐2B。盐2A黄籽株率91.0%,黄籽度3.93,含油率44.5%,不育性彻底,品质双低。与黑籽恢复系及黄籽恢复系材料配组,可选择到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384A、217A两个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杂种F1、F2及aBC1(不育系×杂种F1)、bBC1(杂种F1×保持系)等群体中植株的育性观察和分析,初步查明384A、217A均属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性是由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和细胞核中的隐性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384A具有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217A具有两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且384A的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与217A的任何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不存在等位关系。384A的基因型为S(r1r1),217A的基因型为S(r2r2r3r3)。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2A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2A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新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抗病抗倒,品质优良。对CMS22A育性遗传规律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的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  相似文献   

5.
报道一种早期关联测选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进而选育强优势杂交种的新方法。方法的要点是:通过测交和杂交获得不育、保持和恢复3种基础材料;对基本定型的保持系与恢复系进行双列杂交试验,测选优良成对系,进而确定优良保持系和恢复系;以保持效果和其他所需性状对保持材料进行第1轮筛选,以与恢复系的互作性能对保持系进行第2轮筛选;利用保持系与不育系为近等基因型(除育性外)关系,确定回交转育优良不育系,最终实现优良三系配套并选育强优势组合。将该方法用于油菜三系新组合选育,已育出07G-7、07G-11、07G-4等一批优质无蜡粉标记组合,在各级试验中表现突出,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独立的不同隐性重叠不育基因,隐性上位基因与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是非专一性的,这对于现有双基因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完全保持系的分离解决了传统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难点,为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类核不育不仅在杂优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引进双低春油菜品种马努从中选株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105A和保持系105B;2001年用双低恢复系ZD4R(带有波里马不育细胞质)作母本与抗菌核病性较强的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系98-1079杂交,获得F12002年以F1为供体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2003年获得67个DH系;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从引进双低春油菜品种马努中选株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105A和保持系105B;同时用带有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作母本和双低保持系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分离选择,最后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的恢复系1831R;不育系105A和恢复系1831R配制出杂交组合305。2003~2005年该组合参加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2006年9月14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青杂5号。1特征特性1.1植株性状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不育三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被专家公认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 7种 ,7个不同细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间育性反应各不同 ,其败育程度依次为A1→A5→A6→A2 → 9E→A4→A3 逐渐减弱 ,育性恢复按A1→A6→A5→A2 →A4→ 9E→A3 的顺序愈来愈困难。研究认为 ,除目前利用的A1、A2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外 ,A5、A6、A3 3个细胞质可用于生产。中国高粱恢复系 (A2 恢复系 )对A5、A6仍有较强的恢复力 ,可直接用于A5、A6系统杂交种选育 ;A5细胞质则可开发利用印度种质用于A5不育系、保持系选育 ;A3 细胞质则可开发中国高粱资源用于A3 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1、A2 、A5、A3 细胞质的利用 ,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核质互作限制。极大地丰富杂交种选配范围及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0.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陈大伦  张瑞茂  李敏 《种子》2004,23(12):68-71
1994年春在本所比较试验的一个隐性核不育两系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F1群体中,发现花朵育性类似质不育的5株雄性不育株,经广泛测交,与具有良好保持作用的黄籽双低常规优质品系3231连续6代回交育成了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质核互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 3231 A及相应保持系RM 3231 B(YE-2选系),其不育系群体不育率100%,花期无死蕾、闭蕾现象,不育性较稳定,不育度94.4%~96.4%,恢复源广泛,易选配强优势组合,且具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黔油2AB与4019AB、117AB、陕2A间的恢保关系测定结构表明:甘蓝型双低油菜黔油2AB与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4019AB的保持性相近,但恢复关系不同:黔油2AB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17AB的恢保关系存在着明显差异;黔油2AB与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保持系间互换保持后,其F1的不育株比例相对黔油2AB来说从50%提高到85%~90%,相对陕2A来说不育性的稳定性和不育度得得到了明显加强,但二者的恢复关系不同。经试验结合研究分析表明:黔油3AB的不育源与以上几大类型不育材料不同,是一种甘蓝型油菜双低新型不育源。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8,(11)
本课题组于2008年发现1株育性彻底的质不育株,经过6年的杂交、自交、回交选育,2015年育成新质不育系9171A。新不育系育性稳定、彻底、不受温度影响。经恢保关系鉴定,新不育系9171A与波里马类型质不育具有相同的恢复系,两者互换保持系均能保持全不育且均有微量花粉(育性不彻底);连续用新不育的保持系9171B与波里马类型质不育多代回交,替换其核基因后仍然表现为育性稳定、彻底、不受温度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从引进双低春油菜品种马努中选株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31A测交,并用亲本与完全不育的后代连续回交4代,获得稳定的PolimaC—MS105A和保持系105B;同时用带有不育胞质的恢复系作母本和双低保持系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分离选择,最后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的恢复系1831R;不育系105A和恢复系1831R配制出杂交组合305。2003—2005年该组合参加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强。2006年9月14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青杂5号。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上被专家公认的高梁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7种,7个不同细胞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统间育性反应各不同,其败育程度依次为A1→A5→A6→A2→9E→A4→A3逐渐减弱,育性恢复按A1→A6→A5→A2→A4→9E→A3的顺序愈来愈困难。研究认为,除目前利用的A1、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外,A5、A6、A3 3个细胞质可用于生产。中国高梁恢复系(A2恢复系)对A5、A6仍有较强的恢复力,可直接用于A5、A6系统杂交种选育;A5细胞质则可开发利用印度种质用于A5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3细胞质则可开发中国高梁资源用于A3不育系、保持系选育。A1、A2、A5、A3细胞质的利用,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核质互作限制。极大地丰富杂交种选配范围及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的不育系育性稳定、彻底,目前被认为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最为安全、有效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本研究主要针对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系统的Ogura CMS和Kosena CMS两种主要类型,从其转育与改良、育性相关位点及其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萝卜质不育系统的相关分子机理及在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上的主要研究进展。本研究最后还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国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相似文献   

18.
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的10个不同组织、器官中共检测出8种过氧化物酶,在叶、芽鞘、根、节、节间、穗轴、叶鞘和芒中,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过氧化物酶基本相同,说明这种酶由细胞核编码,但在花粉粒发育的3个不同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过氧化物酶有明显差异,表现为不育系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多于保持系,这可能是由于不育系中细胞质不育基因对核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表现为不育细胞质基因的去阻遏作用,即不育细胞质基因可以去除细胞核中编码过氧化物酶基因的阻遏作用,使不育系中有更多的过氧化物酶基因得以表达,造成不育系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多于保持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的败育时期,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及其保持系8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保持系8B造孢组织时期小孢子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差异;洋葱不育系8A花药绒毡层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就与中层完全分离,并逐渐膨大挤压花粉母细胞,最后逐渐降解。其降解后的残余物侵入药室,与小孢子混合粘连在一起,占据药室的一部分空间,并且不能供给小孢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小孢子降解,花药败育。试验明确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的小孢子败育时期为花粉母细胞时期。因此,在洋葱雄性不育系8A的不育机理研究中,应重点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油菜野芥NS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特异性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细胞质类型鉴定方法花费时间长、工作量大、鉴定效率低、应用性较差。基于基因组重复序列的PCR技术(rep-PCR)在重复序列丰富的线粒体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鉴定中效果较好, 本研究对8份油菜资源的细胞质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rep-PCR可以明确区分甘蓝型油菜中常见的6种雄性不育细胞质。同时对甘蓝型油菜和野芥(Sinapis arvensis)体细胞杂交创建的、育性较为稳定的NSa野芥雄性不育胞质进行了分子特异性鉴定,获得了两条NSa不育胞质的特征DNA条带。但波里马和萝卜质不育细胞质的特异性引物在NSa中不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说明NSa不属于这两种细胞质类型。本研究结果为该不育胞质系统的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