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缩果病又称铁皮病、黑腐病。在大部分枣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世纪80 年代以来,该病在我国北方枣区发生日趋严重,一般年份病果率在 10 % ~50 %,严重年份达 90 %以上,甚至绝收。太谷县红枣已发展到1.4万hm2,枣缩果病已成为制约该县红枣产业的重要因素。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枣缩果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发病症状枣果感染该病后,在白熟期开始出现症状,初期在果实中部至肩部出现水浸状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病斑不断扩大,并向果肉深处发展,解剖观察,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陕北红枣产区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发病面积大,危害趋重,成为枣园主要果实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红枣产量和品质。1受害症状枣果感病后,外果皮出现淡褐色斑点,逐渐变为黄色水浸状斑,后期呈暗红色,无光泽,果皮收缩;果肉由淡绿色变为赤黄色,病斑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果肉糖分含量低,有苦味;果柄由绿色逐渐变为褐色,提前形成离层;病果生  相似文献   

3.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荣斌 《中国果树》2001,1(2):45-46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 ,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 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 ,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 ,尤其在河北省大枣 (婆枣 )产地 ,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 ,据在行唐、阜平、新乐枣区的调查结果 ,在该病大流行的年份 ,发病园轻者大量减产 ,重者绝产绝收。枣缩果病已成为影响红枣产量和商品质量的重要病害。1 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枣树的果实 ,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受害病果先是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 ,逐渐扩大 ,成为淡黄色不规则形凹陷病斑 ,进而果皮呈水渍状 ,浸润型 ,疏布针刺状圆形褐点 ,果肉呈土黄色 ,松软 ,萎…  相似文献   

4.
<正>枣树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该病大流行时,轻者红枣减产,重者绝产绝收。1症状该病是枣果着色期发生的病害,主要危害枣果,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枣缩果病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实以后,一般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和脱落几个阶段,但也不完全如此,枣果生长前期发生缩果病,病  相似文献   

5.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缩果病又称黑腐病、褐腐病、雾粉病、束腰病,是枣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病在北方枣区日趋严重,1999~2004年唐山枣区枣缩果病大发生,病果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枣果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枣缩果病在山西临猗枣产区发生趋于严重,枣果发病后未熟先落,味苦不能食用,轻者减产10%~40%,重者绝产绝收。1发生与危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枣果着色期,在山西临猗发生始期为6月中旬,发生盛期为7月上中旬,高峰期在7月中旬,末期为8月上中旬。主要危害枣果,引起烂果和果实早落。枣果受害后先后有晕环、水渍、着色、萎缩、脱落五个发展阶段:首先在果肩或胴部  相似文献   

7.
病又称枣树丛枝病、公枣树病,是枣树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枣区,尤以陕北沿黄枣区、河南内黄和新郑枣区、河北北部金丝小枣区受害严重,已成为保存现有枣树资源和发展红枣产业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在各枣区均有发生。果实近成熟期发病,常提早落果,品质下降,严重者失去经济价值。该病除枣外,还可侵染苹果、桃、杏等树种。1症状1.1果实果实发病后,在果肩或果腰受害处,最初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黄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  相似文献   

9.
枣缩果病俗称“束腰病”。近年来随着秋季降雨量的增多,在我县枣区大发生。枣果受害后,未熟即脱落,不能食用。发病轻者20%~30%枣果脱落,严重者全树枣果落光,病果铺地,惨不忍睹,已成为我县枣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掌握此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笔者从2003年以来,对此病进行观察和  相似文献   

10.
红枣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果品,红枣收入也是枣区农民不可缺少的经济来源。近年来,枣树由于管理粗放,产量质量逐年下降,特别是红枣裂果病,缩果病,浆果病,枣疯病的发生,有病不治,有病难治,有虫不防,阻碍着果农管理枣树的积极性,多地出现了刨树现象;由于树体营养不足,花期大量落花,幼果期大量落果,树上剩余枣果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达不到果实应有的大小,到降雨季节果实迅速膨大,含糖量增高,果皮变红变薄,裂果病、缩果病、浆果病由轻到重发生,甚至不可食用,损失达80%以上,农民束手无策。因此:特提出以下管理技术(针对制干品种来讲)。  相似文献   

11.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 ,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的红枣产区 ,尤其在河北省大枣 (婆枣 )产地 ,大流行年份轻者导致减产 ,重者绝收 ,已成为影响红枣生产的重要因素。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枣果 ,引起果腐和提早脱落。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环 ,逐渐扩大成凹形不规则淡黄色病斑 ,进而果皮呈水渍状 ,最终变成暗红色失去光泽 ,果肉土黄松软 ,大量失水后导致病果皱缩、干瘦 ,不堪食用。2 病原对该病害的病原 ,目前尚无定论。 2 0世纪 70年代有人认为是生理缺素或病毒引起。 1985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首次分离出…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缩果病又名黑腐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5省的红枣集中产区,是北方枣树的一种新病害.尤其在我省大枣(婆枣)产地,近几年发生日趋严重,据行唐、阜平、新乐枣区调查,该病大流行时,轻者减产,重者绝产绝收,已成为影响红枣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枣锈病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都有发生,北方枣区亦有大面积发生,且发病程度严重,是侵染枣树叶片的一种流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枣叶,常在枣果实膨大期引起大量落叶,枣果皱缩,果肉含糖量大减,导致枣果质量差、产量低,有的枣树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导致翌年减产,已成为红枣产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1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枣锈病病原菌是真菌中担子菌亚门的枣层锈菌,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果面也出现病斑。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叶上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  相似文献   

14.
红枣浆烂果是近几年突发性的一种新病害,该病病源来自干枣园内的落叶、落果和枣园附近多种树木,其病原菌多为真菌,也有细菌,如毁灭性茎点霉菌、细链格孢菌、聚生小穴壳菌等。这些病菌在枣区普遍存在,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在枣果上大量繁殖,引起红枣浆烂果病。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枣果生产后期,遇连阴雨天,浆烂果病发生较重年份减产15%~30%,大发生年份减产50%~70%,个别年份甚至绝收,极大地挫伤了枣农生产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从2004~2009年通过6年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其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5.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近几年早期落叶病中发生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在陕西渭北果区南缘水灌区危害更重,常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影响树体生长、花芽形成和果实产量及品质。该病主要危害嫩叶,也危害嫩枝和果实,展叶后15~20天内的叶片极易受害。果实受害在近成熟期。过去常用的杀菌剂波尔  相似文献   

16.
1 症状 该病主要侵害枣果 ,引起果实纵裂、腐烂乃至提早脱落 ,一般在 9月份枣果膨大发白几近着色时 ,会大量发病。前期受害的枣果在肩部或胴部 ,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的变色斑 ,边缘较清晰 ,此后病斑逐渐扩大 ,病部稍有凹陷或皱褶 ,有的病果皮纵向裂开 ,果皮颜色随之加浑变成红褐色 ,最后整个病果呈黑褐色 ;后期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斑点 ,并逐渐扩大成长椭圆形病斑 ,果肉呈软腐状 ,严重时全果腐烂。2 发病规律 枣褐病的病原菌 ,在病僵果和枯死的枝条上越冬 ,翌年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 ,从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枣果的表皮侵入。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枣树缩果病(烂果病),属细菌性病毒,又称束腰病,烧茄子病,是泊兴市枣区果实的重要病害。受害症状为初期果皮上出现浅黄色晕黄病斑,环内略凹陷,后期果实表皮皱缩凹陷,颜色发暗,质地松软,果肉土黄,在成熟前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枣果品质,给果农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王娜 《河北果树》2016,(4):54-55
正枣缩果病又称"束腰病",主要侵害果实。果实受害后,多在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斑块,边缘呈浸渍状,清晰。随后病斑变为暗红色,无光泽。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排列整齐。剖开果皮,肉色呈现褐色,组织萎缩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味苦。以后病变部转为暗褐色,失去光泽。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故称缩果病。果柄受害后呈暗褐色,提前形成离层,枣果未熟即先  相似文献   

19.
正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已突破45万hm~2,占全国红枣总面积的1/3,其中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红枣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自2012年以来,缩果病在新疆红枣产区大面积发生,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枣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此,我们以生物防治红枣缩果病为主要目的,实施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7900防治该病效果,及对枣果品质影响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0亿/g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正>1枣缩果病症状枣缩果病是我国各大枣区果实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后,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剖开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病斑外果皮收缩。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提前脱落。果实瘦小,病斑果肉色黄、发苦,糖分总量下降。感病后,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脱落。感病期若阴雨连绵或遇上间断性晴雨交替及高温高湿天气,该病往往会暴发成灾,造成毁灭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