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利用PCR-SSCP检测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5′调控区A和B位点在中国黄羽鹌鹑、北京白羽鹌鹑、朝鲜鹌鹑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对MyoG基因5′调控区与鹌鹑的早期生长性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MyoG基因5′调控区A位点在蛋用鹌鹑中检测到AA、BB、CC、AB、AC、BC等6种基因型。MyoG基因5′调控区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蛋用鹌鹑的体质量、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体长存在关联性(P0.05)。MyoG基因5′调控区B位点在蛋用鹌鹑中检测到AA、BB、CC、DD、EE、AB、AC、AD、AE等9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蛋用鹌鹑的体质量、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体长存在关联性(P0.05)。综上,MyoG基因5′调控区A、B位点对蛋用鹌鹑的早期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以作为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1(ESR1)的多态性对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PCR-RFLP法,对3个鹌鹑群体(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北京白羽鹌鹑)的ESR1基因外显子1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鹌鹑早期生长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SR1基因外显子1在3个鹌鹑群体中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TT、CC、CT基因型,ESR1基因外显子1在中国黄羽鹌鹑、北京白羽鹌鹑、朝鲜鹌鹑中的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15、0.600、0.723,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88、0.014、0.015,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97、0.386、0.262。关联分析表明,ESR1基因外显子1与朝鲜鹌鹑的胫长、胸骨长、体长、胫围有相关性(P0.05),与中国黄羽鹌鹑的体质量、胫长、胸深、体长、胸骨长有相关性(P0.05),与北京白羽鹌鹑的体质量有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提示,ESR1基因外显子1可作为候选基因应用于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基因(GH)在黑羽番鸭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GH基因与黑羽番鸭体重、屠宰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GH基因第1内含子上发现了G945A,T1039G共2个SNP,形成了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群体纯合度为0.5036,多态信息含量为0.3732。在黑羽番鸭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CC型公鸭体重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高值。在13周龄屠宰时,公鸭CC型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腺肌胃重显著高于CD型和DD型(P0.05),CC型心重显著高于CD型(P0.05),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间屠宰指标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母鸭所有指标在3种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关联分析表明C基因可能是公鸭早期增重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4.
 以邵伯鸡核心群母系母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 SSCP技术检测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基因的SNPs,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开产日龄(AFE)、开产蛋重(WFE)、连产天数(CL)及300日龄产蛋数(EN)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NCOA1基因的第3和第12外显子上分别发现1个SNPs位点,其中第3外显子10155007处发生了T→A突变,检测到 AA,AB,BB 3种基因型;第12外显子108273423处发生了C→T突变,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各性状间有显著相关,其中AA基因型个体的连产天数比BB型个体多0.59d,开产蛋重重0.6g,300日龄产蛋量高7.76%,且差异显著(P<0.05);CC基因型个体比DD型个体的连产天数多0.51d,开产蛋重重1.04g,300日龄产蛋量高9.07%,且差异显著(P<0.05);组合基因型发现,基因型AACC个体的开产日龄、连产天数和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BBDD基因型组合。因而,NCOA1基因可作为鸡产性状的标记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  相似文献   

5.
使用SSCP技术检测FSHβ、ESRα的SNPs位点,分析鸡FSHβ、ESRα基因多态性及其合并基因型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为寻找玫瑰冠鸡产蛋性能相关分子标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玫瑰冠鸡和海兰褐蛋鸡群体中分别检测到FSHβ(A-173G)和ESRα(G-78416T、A-119854T、C-158689G)4个多态位点,其中A-173G位点、A-119854T位点、C-158689G位点AB型对玫瑰冠鸡300日龄产蛋数有显著影响(P0.05);ESRα基因单倍型GTC个体的开产体质量和300日龄产蛋数高于单倍型GAG,是2种鸡的优势基因型;FSHβ、ESRα合并基因型中玫瑰冠鸡H6型的初生质量显著高于H1基因型(P0.05),海兰褐蛋鸡H1型的开产蛋质量显著高于H9、H10及H12合并基因型(P0.05),开产日龄显著早于H11基因型(P0.05),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其他合并基因型(P0.05)。因此FSHβ(A-173G)、ESRα(A-119854T)、ESRα(C-158689G)AB型与FSHβ、ESRα合并基因H6型有望作为与玫瑰冠鸡产蛋性能相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RFLP技术,对250只新扬州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出现CC、CD和DD 3种基因型.经χ2检验,新扬州鸡在Hinf I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的关系时发现,CC型50周产蛋数显著高于CD型(P<0.05),且3种基因型在30、40、50、60周产蛋数上呈CC>DD>CD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黔东南小香鸡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SSCP分析和DNA测序方法,检测了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黔东南小香鸡产蛋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黔东南小香鸡ESR1基因In1位点处于高度多态,In4位点处于中度多态,在In1、In4形成单链构型多态性,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在In1位点,开产日龄T1T2与T1T3、T3T3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显著,平均连产天数T1T2与T1T1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显著,200日龄产蛋数T1T2与T1T3、T1T1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显著;开产体重T1T1与T1T3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与T3T3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显著。在In4位点,开产日龄、200日龄产蛋数DD与CC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清远麻鸡、白耳鸡、鹿苑鸡、藏鸡和S2系为试验素材,利用PCR-SSCP技术对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AO1)基因编码区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的判别,探讨NCAO1基因作为影响鸡产蛋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NCOA1基因的第3和第12外显子上分别发现一个SNP位点,其中第3外显子10155007处发生了T→A突变,检测到AA、AB、BB3种基因型;第12外显子108273423处发生了C→T突变,检测到CC、CD、DD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突变产生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A、C基因在蛋用型的地方品种白耳鸡中频率较高,B、D基因在肉用型的地方品种清远麻鸡、藏鸡和肉用型培育品系S2系鸡中频率较高。不同基因型与S2系鸡的开产日龄(AFE)、开产蛋重(WFE)、连产天数(CL)及300日龄产蛋数(EN)之间的最小二乘均数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连产天数比BB型个体多0.59 d,开产蛋重重0.6 g,300日龄产蛋量高7.76%,且差异显著(P<0.05);CC基因型个体比DD型个体的连产天数多0.51 d,开产蛋重重1.04 g,300日龄产蛋量高9.07%,且差异显著(P<0.05);组合基因型发现,基因型AACC个体的开产日龄、连产天数和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BB、DD基因型组合。因而,初步推断NCOA1基因是影响鸡产蛋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MSTN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分析MST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鸡的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2个SNP位点(G2100A和G2283A),其中G2283A位点DD基因型16周龄的体质量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并显著高于C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的高于DD基因型(P0.05)。G2100A位点AA和AB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BB基因型(P0.05)。对基因型组合进行分析,发现AA×DD基因型组合16周龄体质量、20周龄体质量、300日龄体质量最高,可作为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优秀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RFLP技术,对250只新扬州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GF-1)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出现CC、CD和DD 3种基因型。经χ~2检验,新扬州鸡在Hinf I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的关系时发现,CC型50周产蛋数显著高于CD型(P<0.05),且3种基因型在30、40、50、60周产蛋数上呈CC>DD>CD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生长素基因Ghrelin对高邮鸭产蛋性能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高邮鸭Ghrelin基因多态性,分析其对产蛋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Ghrelin基因内含子1的157 bp处发生了9 bp缺失,发现了AA、BB、AB 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4和0.76。B等位基因对产蛋数、开产体重表现为正效应,BB、AB基因型个体的产蛋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②内含子2的431 bp处发生了T→C的突变,发现了CC、DD、CD 3种基因型,C、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和0.59。C等位基因对开产体重具有正效应,CD基因型个体开产体重显著高于DD基因型(P<0.05)。③外显子3的909 bp处发生了A→G的突变,同时产生了苏氨酸→丙氨酸的变化,发现了EE、FF、EF 3种基因型,E、F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3和0.67。F等位基因对开产体重、蛋重、最大连产天数具有正效应,EF基因型个体的最长连产天数显著高于EE、FF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雌激素受体(ESR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鹌鹑蛋品质的关系,采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法对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北京白羽鹌鹑3个群体的ESR1基因与鹌鹑蛋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鹌鹑ESR1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4、外显子8在北京白羽鹌鹑、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3个群体中都检测到了CC、CT、TT三种基因型。外显子1在3个鹌鹑群体中均表现为CC基因型频率最高;外显子8在3个鹌鹑群体中均表现为TT基因型频率最高;外显子4在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中TT基因型频率最高,分别为0.409、0.617,而北京白羽鹌鹑以CC基因型频率最高(0.66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检测群体中,外显子4的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的蛋黄高度和蛋黄指数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的蛋黄宽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P<0.05),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外显子8在蛋黄指数上,CC基因型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P<0.05);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的蛋黄宽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ESR1基因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候选基因应用于蛋用鹌鹑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神经肽(NPY)基因为候选基因,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的SNPs,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母鸡的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以及300日龄总产蛋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NPY基因上发现1个SNP位点,带有1对等位基因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0.35和0.65;不同基因型仅与开产体重性状间有显著相关,表现为基因型AA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比基因型A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重119.03 g,且差异显著(P<0.05),基因型AA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比基因型B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重47.6 g,但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型B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比基因型AB个体的平均开产体重重71.43 g,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优质肉鸡M系NPY、NCOA-1、IGF-1和GDF-9基因聚合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子标记,进一步提升多基因聚合技术在优质肉鸡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普及率,试验采用SNP分型检测和x2检验等生物统计方法分析了NPY、NCOA-1、IGF-1和GDF-9基因多态性及优质肉鸡多基因聚合后混合基因型与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优质肉鸡M系4个基因均有多种基因型,其中NPY、IGF-1和GDF-9基因SNP位点所在受试群体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NCOA-1基因所在受试群体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Aa BBCCGg基因型在开产日龄上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在开产体重上显著高于AABBCCGg(P0.05),在300日龄合格种蛋率上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AABBCCGg在开产蛋重、300日龄蛋重上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而aa BBCCGg在300日龄产蛋量上优势显著(P0.05)。聚合基因型Aa BBCCGg基因型在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300日龄合格种蛋率上显著优于其他基因型(P0.05),AABBCCGg在开产蛋重、300日龄蛋重上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而aa BBCCGg在300日龄产蛋量上优势显著(P0.05)。综合比较得出Aa BBCCGg聚合基因型为最有利聚合基因型,可作为有效改良优质肉鸡繁殖性能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5.
将48只突变体蛋用黑羽鹌鹑进行单笼饲养,并对其开产日龄、开产蛋重、产蛋率、平均蛋重及饲料利用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蛋用黑羽鹌鹑开产日龄为53d,相对于其他品系稍晚;其开产蛋重量为8.9g;开产至开产15周龄的平均产蛋率为81%,平均蛋重为10.9g,符合鹌鹑蛋的加工要求;开产1~15周龄的平均料蛋比为3.01±0.31。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SSCP法对太湖鸡催乳素(PRL)、催乳素受体(PRLR)和促卵泡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开产50%后20周产蛋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PRL和FSHβpro2的基因型频率都是AA型最高,BB型最低,等位基因频率也是A高于B,FSHβ基因exon3位点没有多态;PRLR只有两种基因型,外显子3是AA型频率高于BB型,外显子6是CC型频率高于DD型,且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高于等位基因B和D的频率。太湖鸡PRL、PRLR和FSHβ基因开产50%后20周产蛋性状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PRLR基因外显子3的开产50%后9~11周蛋重平均数基因型间差异接近显著(P=0.08)。基因间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催乳素受体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6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产蛋量较高的合并基因型AADD可以作为太湖鸡选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IGF1R、IGFBP-3基因作为影响鸡生产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分析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两基因SNP位点之间的互作效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IGF1R和IGFBP-3基因中分别发现2个SNP位点(IGF1R基因的G26333A和G26336A,IGFBP-3基因的T160G和C1087T),其中IGF1R基因G26336A位点对鸡的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G26336A位点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DD基因型个体12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和CD基因型(P0.05);IGFBP-3基因C1087T位点GH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低于HH基因型(P0.05)。IGF1R基因G26336A位点与IGFBP-3基因C1087T位点之间对12周龄体质量有互作效应。可见,IGF1R和IGFBP-3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产性状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8.
以PRL和POU1F1为影响鸡产蛋数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白耳鸡PRL基因调控区和POU1F1基因外显子3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PRL、POU1F1基因多态位点和两基因聚合基因型与72周龄产蛋数的关联。结果表明:PRL调控区的插入/缺失基因型AA型和POU1F1基因exon3的突变(A5331T)基因型CC型与72周龄产蛋数显著相关(P0.05),AA、CC型对产蛋数的加性效应分别为3.65和3.57。聚合基因型AACC型个体72周龄产蛋数(除AACD型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与文昌鸡繁殖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方法】以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作为影响鸡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分析,对FSHR基因所有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收集文昌鸡繁殖性能指标,分析FSH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共发现4个区域存在SNPs位点,分别为:区域4中exon 4编码区43bp处的T→C突变,但没有导致翻译后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区域2中exon 2编码区5′端-49bp处的C→T突变;区域6中exon 6编码区3′端+12bp处的A→G突变;区域9中exon 8编码区3′端+38bp处的G→T突变。对以上4个区域不同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文昌鸡FSHR基因第4外显子呈现的3种基因型(CC/CD/DD)多态性,与文昌鸡300日龄产蛋数及平均联产天数显著相关(P<0.05)),而且CD杂合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及平均联产天数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FSHR基因可作为影响文昌鸡产蛋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蛋用黑羽鹌鹑蛋重、蛋形指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S 13.0分析软件对蛋用黑羽鹌鹑开产日龄、开产蛋重、产蛋13周内的蛋重和蛋形指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黑羽鹌鹑开产日龄为52.6 d,开产蛋重为8.7 g,平均蛋重为11.2 g。蛋重随产蛋周龄的增加而有规律增加,其变化符合Cubic曲线,最优回归方程为Y1=8.838+0.891x-0.115x2+0.005x3(R2=0.976);蛋形指数随产蛋周龄的增加而有规律下降,其变化符合Cubic曲线,最优回归方程为Y2=0.782-0.006x+0.001x2-4.662×10-5x3(R2=0.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