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玉米芯栽培平菇培养料配方优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玉米芯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分析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生物学效率、产出投入比和纯收入的影响,以优化平菇栽培配方。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和棉籽壳的混合培养料栽培平菇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试验获得优化配方为棉籽壳52.2%、玉米芯34.8%、麸皮10%、石灰2%、石膏1%。中试示范表明,利用该配方栽培平菇,较目前普遍应用的纯棉籽壳配方生物学效率提高11.24%,产出投入比提高0.42,纯收入增加1.06元/袋。  相似文献   

2.
以芦笋秸秆为栽培基质与玉米芯、木屑、麸皮等材料经科学配制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对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秀珍菇长势良好,在笋秸秆含量为80%的情况下,基质透气性好,菌丝生长速度快,随着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的增加,基质透气性差,菌丝生长速度较缓慢。从秀珍菇的产量来看,配方5的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为70.52%,配方1的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为60.54%,综合经济效益分析,配方1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投入产出比为1:5.45,成本较配方5降低约23.97%。  相似文献   

3.
利用桉树木屑和玉米芯进行平菇栽培试验,探讨不同的配方培养基对平菇菌丝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木屑可以作为主料进行平菇栽培。菌丝生长最快的是配方3(桉木屑90%+麦麸10%)和配方7(玉米芯80%+麦麸20%)。产量最高的是配方4(桉木屑60%+玉米芯20%+麦麸20%)。毛利润最高的是配方4(桉木屑60%+玉米芯20%+麦麸20%),1kg培养料可产生毛利4.11元。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配方3,达1∶7.06。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平菇生产成本,缓解金针菇菌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金针菇菌糠和棉籽壳混合物作为平菇碳源基质,试验设计4种配方,研究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状况、鲜菇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配方B(菌糠52%,棉籽壳24%,麦麸20%,石膏1.5%,蔗糖1%,过磷酸钙1.5%)栽培的平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为963.50 g/袋、87.59%和11.50,是最佳配方。本研究结果为金针菇菌糠栽培平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平菇为试材,以不同比例的葡萄枝屑、玉米芯为主要原料,采用发酵料袋栽方式栽培平菇,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菌丝生长情况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枝屑的含量不同对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以葡萄枝屑40%、玉米芯40%、麦麸11%、胡麻饼3%、石灰3%、过磷酸钙2%、尿素0.6%、食盐0.3%、克霉霸0.1%为最佳配方,在此配方下平菇表现为菌丝生长势较强,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6.
杜宗现 《农家顾问》2010,(11):29-29
以玉米芯和豆秸分别替代部分木屑进行滑子菇生产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配方栽培所得生物学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均高于纯木屑栽培,其中豆秸替代比例为30%时生物学转化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玉米芯配方中以替代比例为40%时生物学转化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从菌丝生长情况看,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不同原料产区平菇丰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立足甘肃省生物质原料特点,本着就地取材原则,开展平菇丰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方法】将棉籽壳、玉米芯、麦草、木屑为原料,共设56组配方栽培平菇.综合菌丝生长、生物学效率、投产比等,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判断配方性状优劣.【结果】在棉籽壳产区,首选棉籽壳80%+玉米芯2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75.68%,投产比1∶2.7;其次选择棉壳60%+玉米芯20%+木屑2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36.88%,投产比1∶2.4.在玉米芯产区,首选玉米芯60%+棉籽壳4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09.6%,投产比1∶1.8;其次选择玉米芯60%+棉籽壳20%+木屑2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06.34%,投产比1∶1.8.在麦草产区适宜配方中麦草添加量不易超过60%,宜选择麦草20%+棉籽壳40%+木屑4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25.24%,投产比为1∶2.1.在木屑产区宜选择主料中木屑60%+玉米芯4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22.72%,投产比1∶2.1.【结论】56组配方均可进行平菇栽培,在棉籽壳产区、玉米芯产区、麦草产区和木屑产区都有效果较好的推荐配方.  相似文献   

8.
玉米芯添加量对平菇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添加量的玉米芯和棉籽壳、麦麸组成的培养基栽培平菇,以菌丝生长势、菌袋污染率、出菇时间、生物学效率等为评价指标,调查玉米芯添加量对平菇综合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芯40%、棉籽壳50%、麦麸7%、石膏1%、石灰2%的配方处理生物学效率最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棉籽壳、玉米芯2种基质发酵料栽培平菇(对应的C/N分别为34∶1和45∶1),测定不同生长阶段平菇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木聚糖酶、中性蛋白酶、漆酶的活性,分析2种基质对平菇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方不影响平菇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影响酶活性的高低;棉籽壳配方的平菇CMC、漆酶、中性蛋白酶活性均高于玉米芯配方,中性蛋白酶活性最大值是玉米芯配方的5.7倍。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棉籽壳配方平菇氨基酸总量为152.2 mg/g,高于玉米芯配方4.7 mg/g,灰分含量(59.0 mg/g)低于玉米芯配方19.0 mg/g,粗蛋白含量(204.0mg/g)、粗脂肪含量(30.0 mg/g)、粗纤维含量(77.9 mg/g)与玉米芯配方差异不显著。棉籽壳配方两茬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78.0 g/袋、58.5%,较玉米芯配方分别高250.5 g/袋、1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要原料组合10个配方进行泰山赤灵芝栽培配方筛选试验,以生物转化率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子实体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灵芝最佳代料栽培配方为配方①(木屑15%、棉籽壳60%、玉米芯15%、麸皮8%、石膏1%、石灰1%)和配方③(棉籽壳90%、麸皮8%、石膏1%、石灰1%),干芝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60%和6.45%。  相似文献   

12.
桑枝屑栽培秀珍菇高产配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桑枝屑不同添加比例栽培秀珍菇试验,以获得秀珍菇高产栽培配方,为桑枝条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木屑、棉籽壳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设计4个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15%、30%、60%、90%)栽培料配方,通过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环节,调查各配方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结果】4个添加桑枝屑的栽培料配方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综合各配方的鲜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表现,则以桑枝屑60%、棉籽壳25%、麸皮12%、石膏1%、石灰2%为秀珍菇高产栽培配方。【结论】利用桑枝为原料进行食用菌生产,是一项集循环利用、节本增效于一体的好技术,适宜在广西桑蚕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以桑枝屑为原料、适合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最佳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和秀珍菇反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对菇棚进行降温刺激,以不同添加比例的桑枝屑(90%、85%、80%)为原料配制成3个栽培配方,以玉米芯添加麸皮的配方作对照,比较各配方栽培秀珍菇的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及氨基酸含量。【结果】不同桑枝屑添加配比的栽培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均能正常出菇,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以桑枝屑80%、麸皮18%、碳酸钙1%、石灰1%为配方进行秀珍菇夏季栽培的效果最佳,其菌丝长势好,平均每袋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和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分别为0.48 kg、111.6%、1∶2.57和4.24%。【结论】利用"移动式菌棒制冷"工艺,以桑枝屑为主料添加麸皮、碳酸钙、石灰的配方在夏季栽培秀珍菇是可行的,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桑枝屑不同添加配比对金福菇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筛选出金福菇最适桑枝屑栽培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利用和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传统的甘蔗渣、棉籽壳、麸皮培养基配方为对照,设计4个以桑枝屑为主料、麸皮为辅料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制作菌袋、脱袋覆土、出菇管理与采收等环节,比较各配方金福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结果】利用桑枝屑为主料栽培金福菇,各配方均能正常出菇,但金福菇的产量与桑枝屑、麸皮的配比有关;配方③(桑枝屑80%,麸皮17%,糖、石膏、磷肥各1%)的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其余配方金福菇的生物学效率虽不及对照,但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对照。【结论】利用桑枝屑为主料栽培金福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适宜在广西桑蚕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但生产上需注意培养料的碳氮比,以实现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材灵芝袋料栽培技术,以提升灵芝药材品质。[方法]以灵芝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和三萜含量为指标,采用混料设计优化袋料栽培灵芝主料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石灰添加量和基质颗粒度。[结果]当纯棉籽壳为主料、石灰添加量为4%、基质颗粒度大于1cm时,袋料栽培灵芝生物转化率最高;当杂木屑用量25%、棉籽壳用量25%、玉米芯用量50%、石灰添加量为1%、基质颗粒度大于1cm时,多糖含量最高;当杂木屑用量50%、棉籽壳用量50%、石灰添加量为2%、基质颗粒度小于O.5cm时,三萜含量最高。[结论]栽培基质对袋料栽培灵芝品质影响较大,可通过主料配方、石灰添加量及基质颗粒度控制袋料灵芝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真姬菇原种及袋栽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对真姬菇原种培养基及袋栽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得出,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原料的最适原种培养基为:棉籽壳60%,木屑16%,麸皮20%,石灰2%,石膏1%,磷肥1%。其菌丝生长速度明显比其他配方快,且菌丝生长旺盛。最适袋栽培养基为:棉籽壳45%,木屑35%,麸皮10%,玉米粉5%,石灰3%,石膏1%,磷肥1%。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桑枝屑栽培秀珍菇高产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进行桑枝屑不同添加比例栽培秀珍菇试验,以获得秀珍菇高产栽培配方,为桑枝条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木屑、棉籽壳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设计4个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15%、30%、60%、90%)栽培料配方,通过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等环节, 调查各配方菌丝生长情况、鲜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结果】4个添加桑枝屑的栽培料配方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综合各配方的鲜菇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表现,则以桑枝屑60%、棉籽壳25%、麸皮12%、石膏1%、石灰2%为秀珍菇高产栽培配方。【结论】利用桑枝为原料进行食用菌生产,是一项集循环利用、节本增效于一体的好技术,适宜在广西桑蚕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桑枝屑栽培金针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枝屑栽培金针菇试验的结果表明,桑枝屑的比例不同对金针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金针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以桑枝屑34%、棉子皮40%、麸皮20%、玉米粉5%和石膏1%的培养料组成为最优,此时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8.92%。因此,桑枝屑是一种优良的金针菇栽培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桑枝屑不同添加配比对金福菇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筛选出金福菇最适桑枝屑栽培配方,为实现桑枝条资源化利用和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传统的甘蔗渣、棉籽壳、麸皮培养基配方为对照,设计4个以桑枝屑为主料、麸皮为辅料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制作菌袋、脱袋覆土、出菇管理与采收等环节,比较各配方金福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结果】利用桑枝屑为主料栽培金福菇,各配方均能正常出菇,但金福菇的产量与桑枝屑、麸皮的配比有关;配方③(桑枝屑80%, 麸皮17%,糖、石膏、磷肥各1%)的鲜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其余配方金福菇的生物学效率虽不及对照,但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对照。【结论】利用桑枝屑为主料栽培金福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适宜在广西桑蚕主产区大力推广应用。但生产上需注意培养料的碳氮比,以实现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了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为主料栽培萘薪菇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其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主料栽培的茶薪菇,生物学效率最高,最优生产配方为:棉籽壳52%,木屑26%,麸皮18%,石膏1.5%,磷肥2%,糖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