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除草剂品种繁多而谷子田可用除草剂稀缺的条件下,探讨除草剂骠马在谷子田施用时的安全性。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作站谷子试验基地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谷子3~4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骠马对张杂谷10号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除草剂处理后,谷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除草剂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后5d之前较为显著,其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谷子产量随供试除草剂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骠马喷施剂量超过900ml·hm-2时,会对谷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进而降低了谷子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除草剂对张杂谷10号安全性以及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喷施不同剂量的苯磺隆和单嘧磺隆,于药后5、15和25d分别测定其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供试2种除草剂处理后,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变化则呈现相反趋势,且均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此外,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进而谷子药害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除草剂引起的非气孔因素可能是张杂谷10号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其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降低,活性减弱,光合电子传递受阻。谷子产量随供试除草剂喷施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苯磺隆显著影响了谷子各产量构成因素,而单嘧磺隆对穗粒重和千粒重影响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喷施推荐剂量的苯磺隆(225g/hm2)、单嘧磺隆(450g/hm2)对谷子造成一定的增产效果,且单嘧磺隆对张杂谷10号安全性较好,苯磺隆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除草剂二甲四氯对谷子叶片衰老特性以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谷子幼苗对二甲四氯胁迫的生理反应,为谷子抗除草剂胁迫机制及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二甲四氯剂量分别为0.75、1.50、3.00和6.00 kg·hm~(-2) 4个水平。处理后5和15 d,测定谷子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二甲四氯处理下谷子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均抑制了谷子的株高和光合作用,谷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此外,二甲四氯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15 d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同时,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处理后均提高了谷子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甲四氯胁迫提高了谷子叶片中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了谷子叶片中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含量。AB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P_n、F_o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G_s显著负相关;除NPQ外,Zt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F_o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源激素ABA含量与SOD、POD活性呈显著相关;IAA含量与CAT呈显著正相关;GA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相关。【结论】二甲四氯处理后,谷子通过提高内源激素Zt含量来降低ABA含量,一方面影响光合速率及光合电子传递等其他光合生理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内源激素IAA、GA和ABA含量,进而调控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对除草剂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4.
以白叶1号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法,研究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纳米硒(0、4.5、9.0、13.5、18.0 g/hm~2)对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纳米硒能显著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叶产量;随纳米硒用量增加,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Ci)则先降低后升高;随纳米硒用量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13.5 g/hm~2纳米硒溶液,对提高茶树光合性能和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除草剂二甲四氯对谷子叶片衰老特性以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谷子幼苗对二甲四氯胁迫的生理反应,为谷子抗除草剂胁迫机制及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二甲四氯剂量分别为0.75、1.50、3.00和6.00 kg·hm -2 4个水平。处理后5和15 d,测定谷子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二甲四氯处理下谷子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均抑制了谷子的株高和光合作用,谷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此外,二甲四氯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15 d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同时,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处理后均提高了谷子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甲四氯胁迫提高了谷子叶片中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了谷子叶片中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含量。AB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Pn、Fo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Gs显著负相关;除NPQ外,Zt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Fo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源激素ABA含量与SOD、POD活性呈显著相关;IAA含量与CAT呈显著正相关;GA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相关。【结论】二甲四氯处理后,谷子通过提高内源激素Zt含量来降低ABA含量,一方面影响光合速率及光合电子传递等其他光合生理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内源激素IAA、GA和ABA含量,进而调控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对除草剂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有着显著影响.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逐渐增加.而与适中氮比较,在较低氮下各品种的降低或增加幅度不同,其中雅玉2号的叶绿素含量、Pn、ΦPSⅡ、Fv/Fm、qN的降低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较小,成单14号的各项指标的变幅都最大,西单2号、农大108和登海1号居中.  相似文献   

7.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不同供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有着显著影响。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光补偿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逐渐增加。而与适中氮比较,在较低氮下各品种的降低或增加幅度不同,其中雅玉2号的叶绿素含量、Pn、ΦPSⅡ、Fv/Fm、qN的降低幅度和NPQ的增加幅度均较小。成单14号的各项指标的变幅都最大,西单2号、农大108和登海1号居中。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除草剂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弱筋小麦扬麦13、强筋小麦烟农19两种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苯磺隆、使它隆、异丙隆、骠马、绿麦隆5种除草剂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5种除草剂处理后,小麦叶片内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说明除草剂显著影响了小麦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qN)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胁迫下小麦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小麦叶片自身具有一定的光合保护机制,用以减轻或消除除草剂胁迫。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荧光在大豆莠去津药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除草剂药害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豆喷施一系列剂量的莠去津(有效剂量4.687 5~150 g/hm2),并在处理1、3、5 d后测量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与莠去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喷药1 d后,大豆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处理剂量升高而降低,并且其抑制方程的R2值均大于0.9,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所以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NPQ、Y(Ⅱ)和ETR的抑制率及抑制率变化曲线均可作为大豆莠去津毒性快速检测系统的生物学指标,实时、高效且无损地检测大豆莠去津药害。  相似文献   

10.
芜菁花叶病毒侵染对不结球白菜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结球白菜矮脚黄和短白梗为试验材料,探讨芜菁花叶病毒侵染对其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芜菁花叶病毒后,矮脚黄叶绿素的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显著降低,而短白梗各个参数下降幅度均不显著;2个品种的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幅度较小;矮脚黄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而短白梗则降幅较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矮脚黄显著升高,而短白梗升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农大8号’(常规品种)和‘农大10号’(早衰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尿素、磷酸二氢钾、6-BA及其混配施用对谷子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不同程度提高谷子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_P)、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_v/F_m)及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6-BA交互效果最好,胞间CO_2浓度下降也较快。单施6-BA的效果优于单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且对‘农大10号’的效果优于‘农大8号’。  相似文献   

12.
两种微生物有机肥对枸杞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甘肃景泰玉杰农贸有限公司种植园内5a生宁杞1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分析评价施用不同处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供试材料叶片的叶绿素荧光慢速动力曲线、光响应曲线、光化学淬灭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其差异。【结果】施用微生物肥料有助于提高和改善枸杞的光能利用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枸杞叶片的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0)、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Ⅱ)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结论】施用腐植酸生化复合肥后明显提高了PSⅡ反应中心的能量捕捉效率,增强了光合结构电子传递能力,降低了光合作用中非辐射能量的耗散。  相似文献   

13.
2007-2008年度通过对不同氮肥水平下28个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施用氮肥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降低。(2)多数品种施用氮肥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增加;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增加,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减小。(3)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Pn)之间,净光合速率(Pn)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之间都表现显著正相关关系。(4)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苗期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呈显著正相关,不施氮肥条件下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水稻组合为试材,研究杂交水稻剑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剑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值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值的变化大致呈单峰曲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v/Fm、Fv/Fo、Yield、ETR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冈优725的Fv/Fm、Fv/Fo、Yield、ETR值高于B6优4761和B2优768,说明冈优725在剑叶衰老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感病番茄‘1479’和抗病番茄‘H24’为试验材料,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侵染对植株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YLCV侵染后,‘1479’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增加;‘H24’各个参数变化不显著;2个品种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幅度较小,‘1479’的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而‘H24’则降幅较小;‘147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显著升高,而‘H24’升高不明显。表明TYLCV侵染使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对感病材料影响显著,而对抗病材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质量浓度SO_2对红花檵木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熏气法,以0(对照),2.86,5.71和14.28mg/m~3 4个SO_2质量浓度对红花檵木进行密闭熏气3d,1周后利用LI-6400光合仪和PAM-2500便携式荧光仪分别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SO_2胁迫对红花檵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SO_2质量浓度的增加,红花檵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下降,胞间CO_2浓度(Ci)上升;初始荧光(Fo)增加,其中14.28mg/m~3 SO_2处理比对照显著增加23.71%;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降低,其中14.28mg/m~3 SO_2处理下Fv/Fo较对照下降51.75%。不同SO_2质量浓度下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光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PSⅡ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上升。【结论】5.71和14.28mg/m~3 SO_2处理会引发红花檵木PSⅡ反应中心比例降低,光合电子传递受阻,PSⅡ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减少,光能转化效率和潜在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较耐盐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叶面喷施Ca(NO3)2对盐胁迫(65 mmol/L NaCl)下黄瓜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a(NO3)2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干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Ca(NO3)2也提高了盐胁迫下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条件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而对胞间CO2浓度(Ci)、暗条件下最大化学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外源Ca(NO3)2可能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和调节气孔限制,以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化学效率的抑制,进而提高植株耐盐胁迫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及荧光的影响,探讨钙在干旱胁迫下对叶片光系统的保护机制。[方法]以两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设置干旱、干旱喷钙、CK、CK喷钙4个处理,测定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喷施外源钙处理减缓了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的降解,保持了较高的SPAD值;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等光合参数,维持了干旱胁迫下光系统Ⅱ(PSⅡ)较高的活性,光化学猝灭系数(q P)、PSⅡ的天线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高于对照,初始荧光(Fo)显著小于对照。外源钙通过调节气孔开闭,保持较高的气孔导度;减缓叶绿素的降解,增加光合电子传递,维持较高的ФPSⅡ,进而有效缓解了干旱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维护了干旱胁迫下光系统Ⅱ的活性。[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葡萄的抗旱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水稻黄化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膜下滴灌水稻T-04齐穗期正常及黄化剑叶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黄绿和绿黄)叶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CK);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剑叶,说明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升高可能是导致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光合参数分析表明2种黄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降低,说明其CO2和光能利用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绿叶。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大幅度升高,说明其叶片保水能力较差,光合酶活性可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黄化叶片的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暗适应样品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PSⅡ有效电子产量(ΦPSⅡ)均显著降低,说明其PSⅡ潜在的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量子效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75-1679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CO_2,其浓度的高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豆是我国及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开展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影响的研究,将为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大豆生产如何响应高浓度CO_2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进行了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主要发育期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大豆净光合速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开花期,大豆叶片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光化学淬灭系统(q P)均无显著变化;在鼓粒期,大豆叶片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均比对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