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连续分组的方法,研究碳酸钙含量和 pH 值对 Cu,Pb,Cd 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的影响。供试土壤为暗栗钙土表层(0~20cm):pH(CaCl_2)7.08,有机质2.52%,CaCO_3未检出。分别向土壤中加入 CaCO_3,使其含量为0%,1%,3%,5%,7%,并加入50mg/kgCu,Pb,Cd 的硝酸盐溶液。在25±2℃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并分别在1d,15d,30d,60d 时采样。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NH4/NO3)配比(%/%)对土壤中镉和锌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入NO-3-N的比例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水溶交换态镉和锌含量以及苋菜(Amaranthanus tricolour)吸收镉和锌的能力显著降低。这表明土壤施入不同配比NH4/NO3后,通过改变土壤pH而影响土壤镉和锌形态,从而影响镉和锌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农业生产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氮源来减少蔬菜对镉的吸收,以保障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游离碳酸钙对土壤pH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碳酸钙是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密切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以及土壤的环境学效应,但是将游离碳酸钙作为土壤重要组成物质而探讨其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较少.通过研究探讨碳酸钙与土壤pH值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碳酸钙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游离碳酸钙对土壤生物学性质及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及分析测试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随游离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趋近于达到该试验条件下的最大值(pH=8.19),但并非呈直线相关,而是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中性磷酸酶活性和转化酶随碳酸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0.402个活性单位和3.16个活性单位.碳酸钙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碳酸钙对土壤中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产生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脲酶活性呈现低含量促进而高含量抑制的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则产生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来关于土壤中锌的有效牲讨论已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锌在土壤中主要以吸附形态存在,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度符合Langmuir方程式。2.pH是影响土壤有效锌的重要因子。一般来说pH值为5以上时,随pH的上升,有效锌急骤下降。作物缺锌常发生在pH值为6.5~8以上的土壤中。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与有效锌含量成正相关,因而水稻缺锌常发生在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中。4.温度明显地影响作物对土壤中锌的吸收,作物缺锌常同低温相伴随。光照的质和量也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5.磷锌拮抗并非规律,只有当P/Zn比值超过某一数值对,拮抗作用才会发生,在一定条件下磷锌之间互有促进作用。6.氮、钾、铁、锰、铜等也都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7.不同作物品种的根系对土壤中锌的利用能力有显著的差别,因此选育高产又抗缺锌的品种,可能是解决作物缺锌最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土壤中碳酸钙对土壤吸持固定酚类污染物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陈化培养的方法获得碳酸钙含量不同的供试土壤,利用供试土壤对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量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加以描述.从方程拟合结果看,当碳酸钙含量为227.1g·kg-1时,土壤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达3333.33mg· kg-1,降低率达33.33%.碳酸钙含量低于227.1g·kg1时,最大吸附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强度却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有可能影响到苯酚的解吸行为.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则主要受到pH和CEC的影响,而pH又受到碳酸钙含量的影响,因此碳酸钙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的pH和CEC而影响土壤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土法炼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其转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废弃地复垦成为土法炼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而重金属(Pb、Zn、Cd)的调控又是复垦中的首要问题.为了探索土法炼锌区废渣和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规律,对经过土法炼锌区河流进行了监测,以及用水浸提废渣、用HNO3和NaOH分别调控废渣和污染土壤的pH值、采用5步萃取法测定重金属化学形态、用腐殖质、EDTA、不同量的石灰等处理污染土壤后进行苗圃盆栽试验.结果发现,河流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水土流失,集中在悬浮物和沉积物,防止水土流失非常必要;废渣中的重金属用水浸提溶出量很少;废渣中的重金属随pH值降低溶出量显著增大,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随着pH值的增加溶出量减少,增加到9以后,溶出量反而增加,因而控制废渣的pH降低和适当提高污染土壤pH值可减少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废渣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含量极低(<0.1%),其他的形态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土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可交换态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土壤和废渣;施用石灰使土壤中Pb、Zn、Cd的DTPA提取态分别降低了83.9%、23.1%和79.4%,白菜中Pb、Zn、Cd的含量分别减少97.2%、94.7%和89.4%,因而在土法炼锌区废弃地复垦中调控pH值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分和有机物料对土壤锌-镉形态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求镉-锌复合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途径,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运用连续提取法研究草炭和猪粪对土壤锌、镉形态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和猪粪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锌、镉的含量,增加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镉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影响更显著。其中淹水的效果优于65%相对含水量,猪粪的效果优于草炭。有机结合态锌、镉的含量亦增加,但猪粪处理的增幅小于草炭。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草炭和猪粪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同,与镉、锌各形态无显著相关性。施用草炭和猪粪增加了土壤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其含量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镉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向种植油麦菜的重度镉污染土壤中施入不同剂量的方解石粉、赤泥、碳酸钙3种钝化剂,探讨钝化剂对油麦菜吸收镉和土壤镉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中添加赤泥对土壤pH值影响最大,方解石粉次之,碳酸钙处理仅使土壤pH值升高0.89~1.01个单位。除添加0.5%赤泥和0.5%、1.0%碳酸钙外,其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以添加5.0%赤泥和5.0%方解石粉的效果最好。添加钝化剂能显著降低土壤镉的可交换态含量,同时升高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钝化剂对可交换态的转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方解石粉、赤泥、碳酸钙;方解石粉和碳酸钙使可交换态镉主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赤泥主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施入钝化剂能有效降低油麦菜镉含量,添加5.0%赤泥和5.0%方解石粉粉的效果最好,降幅分别达到48.01%和55.45%。  相似文献   

9.
石灰是常用的酸性土改良剂,也是钝化土壤镉有效性和抑制植物吸收镉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培养试验,第1年研究了3种石灰性物质[Ca(OH)_2,Mg(OH)_2和CaCO_3]不同用量对土壤pH及镉有效性的影响,第2年在评估第1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连续施用不同用量Ca(OH)_2或与硫酸镁配施对土壤pH及镉有效性的影响。第1年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3种石灰性物质对调节土壤pH的碱性强度顺序是Ca(OH)_2Mg(OH)_2CaCO_3。氢氧化镁对降低土壤有效Cd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石灰,石灰石粉几乎没有效果。在第2年为期60 d的淹水培养试验过程中,连续施用石灰处理的土壤pH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Cd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从连续施用石灰对降低土壤Cd有效性的效果来看,连续施用低量石灰既经济,对土壤Cd有效性的抑制效果又较好,可以在生产中采用。在施用石灰的基础上添加硫酸镁对土壤pH和有效Cd浓度有微小降低作用。而连续施用石灰和连续施用石灰+镁处理的土壤pH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应的土壤有效Cd浓度变化趋势也一致。因此,石灰是提高土壤pH和降低土壤有效Cd的有效物质,以连续施用低量石灰的效果更佳,增加硫酸镁可以稍微降低土壤有效Cd的浓度,对消除Cd的毒性起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2种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Cu、Cd有效性 及植物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碳酸钙、生石灰作为钝化剂对土壤改良的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开展了不同施加量的碳酸钙、生石灰对铜(Cu)和镉(Cd)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及植物富集影响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碳酸钙、生石灰均能提高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Cu和Cd有效性。(2)碳酸钙、生石灰均降低芥蓝Cd含量,其中以0.1%添加量的碳酸钙、0.072%的生石灰处理组Cd含量最低;但提高了芥蓝Cu的含量。(3)低剂量的碳酸钙、生石灰可提高芥蓝生物量,其中0.1%添加量的碳酸钙、0.06%的石灰最佳。但生石灰剂量继续增加,芥蓝生物量会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山东的四种类型土壤40个土样为试材,研究土类,土壤理化条件及供锌状况对锌吸附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土壤的锌很快为土壤所吸附因定,吸附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解吸试验表明,吸附时间越长,解吸率越低。不同种类土壤吸附率有差异,棕壤、潮土为54%,砂姜黑土、褐土为60%;土壤pH值影响到锌的有效性,从pH7.5始降,pH8.0为转折点,pH9又明显提高。土壤<0.01mm粘粒含量与锌吸附率间呈正相关。施磷肥可提高锌肥的有效性,其作用低限为施磷量100kg/亩,过多则效果相反。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体现在湿土有效锌含量明显低于风干土,且有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有效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黄庄洼土壤缺锌原因及施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分析表明,天津市土壤全锌、阳离子代换总量和pH值是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重要元素。其中,全锌与有效锌呈正相关,pH值和阳离子代换总量与有效锌呈负相关。黄庄洼土壤富含铁氧化物,阳离子代换总量相对较高,对锌形成束缚。另外,土壤pH值偏高,降低了锌的有效性,因而土壤有效锌常常呈现亏缺状态。在该区进行的水稻补锌试验表明,补锌可显著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天然火成岩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天然火成岩(SRC)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CG和LQ)和风险管控值土壤(JH)中添加SRC,研究其对土壤有效Cd、Cd形态分布以及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RC明显改变CG和LQ土壤有效Cd、pH、Cd形态分布和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而对JH土壤影响不大。添加SRC后,CG和LQ土壤pH提高了约0.2,显著降低了CG和LQ土壤CaCl_2-Cd (0.01 mol/L CaCl_2提取)含量,降幅在27.3%~38.9%。Cd形态分析表明,SRC能够使CG和LQ土壤植物易吸收态Cd向植物难吸收态Cd转变,酸容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6%~14%,铁锰氧化态Cd和有机结合态Cd分别增加了8%~9%。大田条件下,SRC显著抑制水稻根系、秸秆和子粒种对Cd的吸收,降幅分别达到53.7%、69.8%和54.6%。SRC通过提高土壤pH以及所含矿物对Cd的吸附来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锌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测定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全锌和有效锌含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锌含量及影响有效锌的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锌主要分布在50~100mg·kg-1之间,有效锌含量较低,其中20.69%在临界值(0.5mg·kg-1)之下,37.93%为低(0.5~1.0mg·kg-1)水平.用直线、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回归方程对影响有效锌的主要土壤因素进行回归拟合.发现土壤有效锌与全锌、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幂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有效锌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的相关关系,有效锌与全锌、全磷、pH值宜用指数函数表示其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性质对有效锌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次序为全氮>全锌>pH>全磷,土壤全氮对锌有效性的直接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田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在强降雨淋溶地区尤为严重。为探讨土壤调理剂在砖红壤上蔬菜生产中调节酸度应用的可能性,以期确定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砖红壤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硅铝率等性质、空心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调理剂用量为1 200~1 800kg·hm~(-2)时,土壤pH值在施用初期比对照增加0.14~0.58,硅铝率增加0.06~0.20;空心菜总产量增加2.92%~6.98%。[结论]在砖红壤上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和硅铝率,提高了空心菜产量;土壤调理剂的施用也增加了空心菜硝酸盐含量。研究发现,土壤调理剂施用后一段时期存在返酸现象。综合比较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对砖红壤pH值等及蔬菜质量的影响,施用量为1 200kg·hm~(-2)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土壤淹水培养条件下不同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对土壤pH和镉(Cd)有效性的影响,为Cd污染土壤中中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的合理施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土壤pH和Cd有效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淹水后,土壤pH由6.4迅速上升至7.0,维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回落,60 d时降至6.7;土壤Cd的有效性经历了与pH变化相反的变化过程。Ca2+、Mg2+、S、硅酸钠和碳酸钙等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Cd含量,而Zn2+、Cu2+和Fe3+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Cd含量。因此,建议在镉污染土壤种植水稻时,宜施用碳酸钙,硅酸钠和含硫肥料,慎重使用铜肥和锌肥。如果必须施用这些元素时,应把用量控制在生产推荐量以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添加碳酸钙调节茶园土壤pH值,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铝离子对不同pH值茶园土壤基础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碳酸钙可以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值,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添加铝离子降低了土壤pH值,减少了土壤微生物量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基础呼吸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胶东苹果园土壤中有效养分对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胶东苹果园土壤普遍显酸性,pH值小于5.5的不适宜苹果树生长的土壤占调查总数的28.53%。土壤pH值与有效态养分含量之间关系密切,土壤pH值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随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增加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外源有机酸对土壤pH值、酶活性和Cd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筛选植物修复土壤Cd污染适宜的外源有机酸,采用盆栽试验,在温室内以油菜为试验材料,在模拟重度Cd污染的土壤(原土Cd含量为0.838 mg·kg~(-1),人工喷洒CdCl_2水溶液,制备成Cd含量为4.838 mg·kg~(-1)的试验土)中加入5种有机酸:乙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设置6个浓度:1、2、3、4、5、6 mmol·kg~(-1),以不加有机酸为对照(CK),测定了油菜收获时的土壤pH值、酶活性和油菜干物质量以及Cd累积量,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Cd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5、6 mmol·kg~(-1)乙酸处理,4、5、6 mmol·kg~(-1)柠檬酸处理,3 mmol·kg~(-1)苹果酸处理,3、6 mmol·kg~(-1)酒石酸处理可显著增大土壤pH值(P0.05),草酸处理pH值与CK差异不显著;但施加有机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1、4、6 mmol·kg~(-1)乙酸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1、6 mmol·kg~(-1)乙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增加了1倍以上,差异显著(P0.05),4、6 mmol·kg~(-1)苹果酸处理根干物质量较CK显著增加了77.13%和88.30%(P0.05),其余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1 mmol·kg~(-1)乙酸处理地上部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51.52%,2mmol·kg~(-1)草酸处理根系Cd累积量较CK增加了1.58倍,1 mmol·kg~(-1)柠檬酸处理地上部+根系Cd吸收总量高于CK,差异均显著(P0.05);增加苹果酸量有利于提高根系Cd吸收总量,1、2 mmol·kg~(-1)酒石酸处理也提高了根系Cd累积量,但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施加乙酸时,土壤pH值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土壤总Cd显著负相关,施加柠檬酸时,土壤pH值与碳酸盐结合态Cd和试验结束时土壤中的总Cd量显著正相关,施加苹果酸时土壤pH值与可交换态Cd显著正相关,其余处理土壤pH值与Cd形态相关性不显著。在碱性土上种植油菜,施加5种有机酸均会增大收获时土壤的pH值,且不同有机酸施加量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不同。5种有机酸中乙酸最有利于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油菜Cd累积量。  相似文献   

20.
采集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化学分析,考察土壤理化性质和消落带土壤淹水前后重金属(Fe、Mn、Cu、Zn)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淹水导致Fe2+、Mn2+、有效铜等重金属含量增加,平均含量分别从58.88、35.26、0.96mg/kg增加到1 383.8、782.7、1.73mg/kg;淹水15d后,部分样品有效锌含量增加10.15%~12.18%,部分样品有效锌含量减少3.69%~7.12%;淹水30d后,有效锌的含量增加10.9%~46.6%。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