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茶园初加工机械化是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分析了我国茶叶初加工机械发展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茶叶杀青机、理条机、揉捻机、双锅曲毫炒干机、烘干机及其机械配套设备,并指出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9月下旬,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派专家组,对福建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申请的茶叶揉捻机、茶叶烘干机和茶叶杀青机计量认证进行了评审。专家对检验人员进行了检测能力考核,并仔细查阅检测记录、报告、核查仪器设  相似文献   

3.
<正>安徽自古出好茶名茶,茶叶在安徽省农业产业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安徽省黄山地区、六安地区、宣城地区和安庆地区等主要产茶区,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茶叶加工机械(简称茶机)生产企业,生产的茶机种类主要有茶叶杀青机、茶叶理条机、茶叶揉捻机、茶叶压扁机、茶叶烘焙机、茶叶炒干机和茶叶烘干机等。多年来,茶机一直在安徽省推广鉴定中占  相似文献   

4.
正茶叶初制机械是安徽省特色农机产品之一,在劳动力资源日趋紧张、劳动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下,茶叶机械化生产成为制茶行业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安徽省企业申报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茶叶机械产品年均100个左右,鉴定产品以茶叶理条机、茶叶烘干机、茶叶炒干机、滚筒式茶叶杀青机和茶叶揉捻机等机型为主。在实际鉴定中,现行茶机校准的局限性已经突显出来,有必要从制茶工艺、产量匹配和产品结构型式等方面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绿茶的加工工序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其中揉捻是适当破坏鲜叶组织,使茶汁渗出,让茶叶卷曲成条塑形。现有的茶叶揉捻装置无法连续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加工效率较低,且会混入茶梗和碎叶而降低成品茶叶的品质。【方法】研究小组提出一种设有除杂功能的茶叶揉捻装置,通过设置揉捻锥、锥形锅和伸缩杆,实现连续化揉捻以提高茶叶揉捻效率。通过设置筛选箱、筛板、凸轮盘、连杆和凸轮电机,以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结果与结论】该装置能够对杀青后的茶叶进行连续揉捻,提高茶叶揉捻加工的效率,且便于将揉捻前的茶叶中的细小茶梗和碎叶剔除,从而提高成品茶叶品质。但是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揉捻机智能化水平不高,尚不能根据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智能地选择机械揉捻工艺参数;揉捻叶内部压力及其细胞破碎率尚不能实时检测,影响了揉捻工艺参数的反馈及实时调整。  相似文献   

6.
主要是研究在制茶过程中茶叶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也就是研究茶叶从鲜叶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各道工序的摩擦系数的变化,但因杀青与揉捻工序两者含水率虽相近,揉捻叶茶汁外露其摩擦系数和杀青叶相差甚大,本文仅研究从揉捻叶开始各道工序的摩擦系数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绿茶是不发酵茶,其初制工序主要为: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等,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绿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绿茶初制杀青工序决定了绿茶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的品质。杀青主要是通过加热使鲜叶迅速升温,钝化酶的活性,防止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同时蒸发部分水分,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造型,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影响杀青质量主要因素有鲜叶质量、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械种类、杀青时间和杀青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茶叶揉捻机揉捻压力大小由制茶师凭经验施加,导致加工茶叶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等问题。【方法】课题组在6CR-55型单柱式揉捻机基础上,改进设计一种轮辐式压力传感自动加压装置。采用理论分析法和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确定了揉捻压力的大小及方向;选择DYLF-102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揉捻轴接近底端位置,实时监测揉捻压力大小;利用步进电机通过锥齿轮、丝杆滑块传递动力,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压;开发揉捻机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样机试验。【结果与结论】1)根据受力分析,得出揉捻盖受到茶叶挤压力时力传导方向是垂直向上的结论。2)仿真结果表明,除去开始力的突变过程,总体上CONTACT_1与SFORCE_1的大小基本接近,由此可推断出茶叶对揉捻盖的挤压力也会反作用到揉捻轴上,而且大小和方向非常接近。3)样机实验表明,采用自动加压的揉捻压力满足了“轻-重-轻”的茶叶揉捻工艺,且揉捻效率相较于手动加压茶叶揉捻机的揉捻效率平均提升了28.5%,茶叶锁紧成条,品质更加稳定,茶味更加香醇。  相似文献   

9.
开化县生产绿茶历史悠久,是浙江省主产茶区之一。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生产出的茶叶绿色无公害、品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因此,茶叶生产已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茶叶机械推广作为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器来抓,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推动、典型示范,全县茶叶机械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5年底,全县共推广了茶叶生产加工机械3215台套,其中:修剪机198台,喷灌设备13套,中耕机5台,理条机1530台,杀青机727台,烘干机12台,提香机4台,揉捻机184台,包装机204台,多用机338台,大大提高了名茶的机制率。  相似文献   

10.
正新泰市的茶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徂徕山一带以零星种植为主,茶叶加工过程主要是依靠手工,致使茶叶生产加工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近十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机具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示范、推广和应用,使茶叶生产加工过程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促进了南茶北植。截至2014年底,新泰市茶叶种植面积为7104亩,茶叶杀青机保有量36台,茶叶揉捻机保有量40台,茶叶烘干机60台,茶叶筛  相似文献   

11.
正新泰市的茶产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徂徕山一带以零星种植为主,茶叶加工过程主要是依靠手工,致使茶叶生产加工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近十年随着新技术新机具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示范、推广和应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促进了南茶北植。截至2014年底,新泰市市茶叶种植面积为7104亩,茶叶杀青机保有量36台,茶叶揉捻机保有量40台,茶叶烘干机60台,茶叶筛选机74台,机械化加工干茶总产量78326公斤,实现总产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茶叶揉捻时揉捻盘空间利用率低、作业效率无法适应生产需求问题,从茶叶揉捻装置各项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将复杂的揉捻装置功能集合拆分成暂时独立功能单元:筒式机体设计、挤压搅拌传动结构设计、双向莲花盘式揉捻执行结构设计,再通过集成性设计思路,设计各功能单元之间的接口技术,优化出大容量、高效率茶叶揉捻装置整体结构,实现杀青茶叶的高速、高效成型。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加工一直是茶叶生产的重中之重。然而,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的生产却一直是粗放式的生产,加工期间不稳定,制约着茶叶加工水平的提高。我国茶叶加工机械比起国外技术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不稳定性,杀青机的温度控制较差,机器压力调节不稳定。绿茶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4大类,加工方法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工序相同即杀青、揉捻、干燥3个过程。1杀青杀青是绿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之一。其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下派驻村扶贫结合本单位特点对驻村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1茅草坳村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英山县农机局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在全县大力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截止2015年底,茅草坳村茶叶生产机械总动力45多k W,总台数近70台套,其中茶叶剪修机15台,采摘机18台,揉捻机9台,多功能理条机3台,杀青机3台,扁形茶叶炒制机3台,其它茶叶机械10  相似文献   

15.
针对茶叶揉捻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上茶下料环节依靠人工操作、揉捻速度和压力的大小和控制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操作、茶叶揉捻效率低,无法保证茶叶加工品质的问题,改进了揉捻机的自动化装置,包括在称茶下料系统采用皮带秤对茶叶质量自动监测、压力控制系统设置测力传感器监测揉捻压力及速度控制系统加装变频器有效控制揉捻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茶叶揉捻效果良好,揉捻机可对揉捻压力和速度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能够满足揉捻机的自动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茶叶揉捻机的揉捻作业为基础,以茶叶揉捻机的外揉盘凹倾角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叶揉捻机凹倾角对揉捻特性的影响关系。文章主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凹倾角与外揉盘最大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外揉盘最大应力随凹倾角的变化的趋势。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凹倾角达到5°附近时,茶叶揉捻装置的揉捻特性较好,可对进一步的提高茶叶揉捻作业的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因为茶叶产业是一种以茶叶产品为基础的导向性产业体系,所以,在保证茶叶本身品质的基础上,做好茶叶生产加工工作,保证生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对于茶叶产业批量化与体系化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文章对茶叶杀青机、理条机、烘干机及揉茶机的使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推动茶叶加工机械化生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揉捻是茶叶初步成形和叶细胞破碎的关键。现有的揉捻机揉捻质量较高,但也存在质量依赖操作者技能,效率不高等影响茶叶产业发展的问题。为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连续式揉捻机的结构,并就揉捻性能与现有的揉捻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茶叶揉捻机的揉盘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动态测试得到茶叶揉捻机揉盘的主要低阶模态。通过对比有限元分析和动态测试的结果,发现茶叶揉捻机的揉盘在低阶存在一定的动态缺陷。针对揉盘低阶时存在动态性能的缺陷,通过改进环型支架的尺寸数值,提升茶叶揉捻机揉盘的动态特性。当揉盘直径为210mm时,若采用环型支架,环型支架的外径大小在25mm左右能保证揉盘的动态性能,为进一步的提高茶叶揉捻作业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揉捻机存在自动化水平低、揉捻质量不稳定且不适用于北方茶叶的加工等问题,对揉捻机的加压机构及揉捻盘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茶叶在揉捻时的运动规律对凹倾角及棱骨进行优化,基于ADAMS及ANSYS验证揉捻机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的合理性,根据优化参数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揉捻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揉捻盘凹倾角为6°,棱骨为14根时,生产率为75.5 kg/h,成条率为90.8%,细胞破坏率为58.6%,碎茶率为1.86%,跑茶率为0.75%及空载噪声为71.3 dB(A)。检验结果均比优化前有明显地改善,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的要求,对提高茶叶的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