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华 《北京农业》2009,(7):47-47
<正>专家预测:气候变暖将使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未来20年下降5%~1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日前在北京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7日,在《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他介绍,根据动力模式模拟的结果,在二氧化碳加倍的条件下,气候变化对中国作物产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与中国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过去 10 0多年中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 0 6℃ .根据全球多种气候模式的预测 ,到 2 1世纪中期 ,全球年平均气温将要升高 1~ 3℃ ,全球降水量增加 3 %~ 15 % .对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 ,到 2 0 5 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增暖 0 5~ 1 0℃ ,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2 0 5 0年以后年均温可能增加 2~ 3℃ ,降水量减少 1%~7 5 % ,未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呈变暖变干 ,我国西北广大地区与东部相比将更暖更干 .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 ,从事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未来我国气候的这种变化 ,做出具体的战略部署 ,采取强有力的战术措施 ,在立足于保护好现有绿洲和植被的前提下 ,进一步搞好西部生态建设 ,促进防沙治沙和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气候变化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在SRES各情景范围之内,未来20a仍会以每10 a约0.2℃的速率上升,存在进一步变暖趋势.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实际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农...  相似文献   

5.
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安县1979~2008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新安县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安气候向干暖方向发展,低温日数以每10年5.11d的速度减少;高温日数以每10年2.29d的速度增加;极端最低气温以每10年1.06℃的速度上升:极端最高气温以每10年0.26℃的速度上升;降水量以每10年3.97mm的速度减少;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旱涝天气现象发生的概率增大。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新安的农业、林业、生态及生活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1981~2010年西峡县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得出西峡县30a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59℃/10a,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播种期推延,返青开春提前,既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对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7.
采用1981~2010年西峡县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得出西峡县30a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59℃/10a,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播种期推延,返青开春提前,既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对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8.
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1961-2005年气温资料,分析其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广西农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全区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变率分别为0.01204℃、0.00614℃、0.01688℃),全区的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增温最明显;增温幅度存在区域差畀,桂中和桂北的平均气温增幅较大.气候变暖将使热量资源增加,全区≥10℃活动积温将增加941-1 275℃ ,约平均增加14%;≥10℃的持续日数将增加5~50d,达291~365d.热量增加将改变作物品种布局,作物种植北界将向北移,种植高度将普遍提高,对桂北和山区的农业发展有利;但气候变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作物产量波动加大;病虫草害加剧;干旱、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9.
近50年气候变化对新疆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的趋势明显。1961-2010年,新疆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32℃/10a,高于全球和全国同期变化水平,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2001~2010年是近50年中最暖的10年。1961~2010年,新疆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6.51%/10年。夏季增加趋势最明显。1991~2010年是近50年中降水最多的20年,同时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暖使新疆农业热量资源更为丰富,农作物潜在的适宜生长季延长,两年三熟的种植区域可能北移扩大;使棉花的播种期提早,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提高;而冬小麦的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冬季温度升高,利于冬小麦、特色林果等安全越冬。但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显著的影响,将导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加。文章指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和中国农业生产都将出现大幅波动,粮食供给的不稳定性会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辽宁省1971年以来近40年气候资料和1981年以来2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气候倾向率、地理信息系统精细化模拟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主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在气候变暖过程中的显著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辽宁地区增温趋势明显,气候变暖显著,2001~2006年全省平均大于10℃积温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277.4℃,无霜期延长13d。农作物与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近36年(1971~2006年)玉米适宜播期提前4d左右,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近8d,冬小麦可种植北界从盖州北移约250km;近25年(1981~2005年)草本植物春季展叶期每10年提前2-4d,草本、木本植物秋季枯黄期每10年推后5~7d。  相似文献   

12.
1961-200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d,初日提前8d,终日延后5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浅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决定因子,全球绝大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受控于气候要素和气候系统。近10a来,我国平均气温更是明显增加,增幅在0.5~0.8℃。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已使得部分地区冰川融化、全国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并且温室效应将继续造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浅析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与我国农业资源安全阈值测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界定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和资源安全阚值等基本概念,以耕地和水资源为重点,分别构建和应用了基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的资源阈值模型与资源保障评测标准.测算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粮食安全需求量为5.14~5.42亿t,耕地和灌溉水资源阚值分别为12363.3万hm2和3417亿m3,分别存在约5%和7%的供需缺口;2030年,全国粮食安全需求量为5.51~5.82亿t,耕地和灌溉水资源阈值分别为12796.2万hm2和3242亿m3,分别存在约10%和3%的供需缺口.未来我国农业资源供给压力呈扩大趋势,应以水、土资源阈值为底线,加快制定国家农业基本资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得到了一些初步结果,但与国外目前进展状况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加之,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当把适应气候变化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战略,把促进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一、气候变化使农业生产面临突出问题一是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据估算,到2030奶牛、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6.
吴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8-9920
[目的]研究近38年沈阳沈北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1971~2008年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沈北新区气温、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均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0.3、0.1℃/10a和79.1、76.7(℃.d)/10a。最寒冷的12和1月呈下降趋势,其他各月均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大于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夏季升温幅度大于冬季,这一分析结果与很多学者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气温升高、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复种指数提高,中晚熟品种栽培界限北移,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旱涝灾害的风险和促进了病虫害的加重。[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认识和增强当地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种植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农业生产面临着更严重的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风害、干旱等,耕地地力下降,沙化、盐碱化加重,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还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使蔬菜、肉、蛋、奶能够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上市供应。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1909-1995年的气温资料表明,吉林省的气候在逐渐变暖。气候变暖引起了喜温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生育期较长的高产品种比重增加;提早和缩短播种时期,从而使粮食产量迅速提高。针对气候变暖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农业生产、注意防御气象灾害和保护气候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农业干旱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江苏省35个代表站点.1961~2007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确定适合江苏省的农业干旱指数计算方法,诊断江苏省各地区四季干旱情况,分析其不同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以季干旱指数累计值探讨江苏省农业干旱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点:47年来全省干旱指数累计值在冬季呈显著减少趋势,即冬季全省农田趋于湿润;秋季淮河以南地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即该地区农田在秋季趋于干燥;全省春夏二季及淮北秋季无明显变化趋势.按1961~1985年、1986~2007年两个时段统计农业干旱频率,重点对比分析了1986年暖冬前后干旱频率变化,结果显示,暖冬后,冬季干旱发生频率明显下降,淮北地区南部、江淮的北部及西部地区减少20%~35%,淮北北部及江淮、苏南的东南部减少了10%~20%.秋季全省干旱发生频率普遍增加,沿淮地区、淮安周边地区增幅最多,在20%以上,其次是宁、镇、扬地区及常州、无锡一带;春夏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无明显变化,局部地区有较大的差异,春季江淮南部地区和夏季江淮西南部、苏南西部的干旱发生频率都减少了10%~26%.  相似文献   

20.
利用酒泉市2004—2017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14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阐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酒泉市年平均温度大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6℃/10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029 mm/10年;日照时数逐年增加,气候倾向率为99.508 h/10年。气候趋于变暖对作物品种结构及农业病虫害均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