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士贺 《林业科技》2005,30(5):66-68
林业分类经营是林业政策的基础,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经济政策机制和发展模式。它有利于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长远发展与当前需要、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持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的状态,使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与森林资源的承受力达到互为接受的经营模式,是走向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经阶段。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政策机制,也是解决林业主要矛盾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林业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重点任务,而森林生态安全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通过构建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ECM模型与VAR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森林生态安全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在这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中,林业产业结构变动会对森林生态安全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们之间不存在短期均衡关系,而且林业三次产业均对森林生态安全产生影响,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对森林生态安全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相对比第一产业更明显、周期更长。  相似文献   

3.
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生产力和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培育和利用森林、综合开发,以发挥其多种功能,从而保护环境(土境、空气、水、生物),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林产品的需要以及良好的生活服务功能的需要,而又不损害未来社会满足其需要。持续林业实际上要寻求林业与环境之间的最适关系,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最终达到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个方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森林生态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的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生态文化既继承于传统文化,又有别于传统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各种文化形式和内  相似文献   

5.
前言森林是一种生物地理群落,决定这个群落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在于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在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这些作用的结果,使任何森林(林分)在外貌上具有一定的结构。研究林木的结构与功能,在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林木的构成状态,是影响林分生长、生产力以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影响着森林多种多样防护作用的发挥。我们不能将森林的结构只理解为外貌上的差异,而应该把它看成是树种之间生态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生物学意义的。因此,定向地控制林  相似文献   

6.
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是在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与森林自然活动相互交织的过程中 ,既满足森林资源自身再生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生态要求 ,又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最佳的森林经济物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能力 ,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构成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六大要素及组合模块对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政策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姚国明 《河南林业科技》2007,27(2):42-43,45
本文以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理论为指导,在深入分析河南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林业的概念、实现森林游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及生态林业建设与森林游憩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态林业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林业是森林多种功能充分发挥的生态表现,是一种综合生产体系和社会工程。生态林业必须遵循:生物和环境适应性;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容;建立连续效益系统的原则。建立生态林业要:合理进行林业区划;提高森林覆被率及其质量;实行多业结合的大林业;集约经营各种生态林业模式;运用生态理论解决林业企业“三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的林业在全球林业中的位置变得日益重要。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区域,林业正发挥着它在经济、社会和生态诸方面的多功能作用。但是,本地区的林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对薪材需求的扩大;林地向农田急剧转化;以及某些国家林业生产萎缩的现象。据此,人们需要做出今后十几年的战略选择。首先应制止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同时大力营造人工林。最重要的是加强林业与其它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一个支柱。  相似文献   

10.
森林与人类的生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发达的林业,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家富足、民族繁荣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森林复盖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发展情况的具体尺度。森林复盖率是一个有关森林生态经济学的问题,也就是说森林复盖率是森林本身的综合指标。它应包括生态效益、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1973~2003年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指标之一,该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应用。首先,本文分析了中国1973-2003年木材生产、进口和出口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1973-1995年期间木材生产呈明显波动变化趋势,1995年后呈现连续下降趋势;木材进口在1995年后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呈增长趋势,而木材出口在1995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然后,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即森林可持续产量法与森林实际生产法)计算了中国1973-2003年间的林业生态足迹(包括进口与出口林业生态足迹),分析表明,1978-1988年期间,实际生产法计算林地真实面积小于可持续产量法计算结果,而1989-2003年正相反,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大于用全球产量计算的林业生态足迹。说明中国在1978-1988年间森林资源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林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1989年后森林资源消耗出现长大于消的局面,林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最后,讨论了林业生态足迹与国家重要政策(包括外贸、经济与森林保护政策)的关系,并提出了减少林业生态足迹与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建议。图3表1参3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求得逐年的林业综合效益指数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逐年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改前后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经济效益指数增长213.68%,经济效益年增幅9%;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生态效益影响极显著,生态效益指数增长166.28%,生态效益年增幅为11.62%;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社会效益影响极显著,社会效益指数增长200.12%,经济效益年增幅为7.24%;林权改革对林业综合效益影响极显著,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增长188.36%,林业综合效益年增幅为27.52%。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实现林业生态文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以及林业生态文明水平测度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可能满意度法建立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定量测度评价方法,并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评价实践中。结果表明:(1)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系统地评估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该评价方法体系可以用来补充完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项目的定量评估工作,对林业建设水平进行数量化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2011 年、2013 年和2015 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测度值分别为27.52、28.64、29.04,与2013 年广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测度值41.17 相比,清城区目前仍处于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起步阶段,在逐步迈向林业生态文明城区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立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文中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3方面构建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林业经济转型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促进林业经济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型平均水平从2000年的0.51升至2019年的0.90,林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化转变;2)影响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为林业投资、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和林业系统工资水平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冲击和城镇水平提高所产生的一定阻碍作用;3)不同水平下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差异,转型水平较低阶段主要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人才资源、经济水平、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转型水平较高阶段主要受制度创新、林业投资、森林资源和工资水平影响。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各方面均会产生影响,森林资源较少地区林业经济转型受制度创新和技术水平影响显著,森林资源较多地区则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显著。结合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林业改革制度配套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拓宽资金渠道、提高林业劳动力供给质量等有利于推动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村庄生态园林化将是21世纪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研究提出村庄生态园林化的战略构想,认为村庄园林化应对所在村庄的山、水、田、林、路、村全面规划,建成以农村居民点为核心,以通道林网为纽带,以生态公益林为背景的林业生态体系。确定了生态绿化型、生态经济型、生态园林型和园林游憩型四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民勤沙区风沙危害严重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是治理风沙危害的基本措施之一。针对民勤沙区林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生态经济型持续林业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同时就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为促进沙区防护体系的改造和利用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区域森林的主体功能和林业建设重点,使其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林业经济和优势明显的生态服务体系格局,选取贵州省册亨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森林状况等指标,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数量化划分方法,进行了县级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分区,结果表明:先用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再用较少的几个载荷大量信息的因子进行系统聚类的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方法,不仅克服了以往区划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弱点,而且还能剔除常规划分方法中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对影响册亨县各乡镇林业发展的30个指标的因子分析,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用6个载荷89.945%信息量的因子对贵州册亨县的14个乡镇进行系统聚类,结果可将册亨县分为5个区。此研究不仅丰富了林业发展区划理论,而且还可对贵州林地保护利用等林业规划及其相关产业的区划、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森林病虫害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文章从森林病虫害灾害的自然属性出发,对森林病虫害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探索。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所发挥的功能与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病虫害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和谐林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和谐发展理论探讨了建设和谐林业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设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是林业工作的两大目标。长期以来,尤其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搞林业确有单纯追求直接经济效益的倾向,而对于林业(森林)的生态效益(间接效益)则往往有所忽视;当林业的生态作用被强化时,又出现了另一种苗头,以所谓"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和"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将林业列为社会公益性为主的产业,强调国家投资、社会供养,对林业自身如何发展经济则有所忽视。之所以产生这样两种倾向就在于对林业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