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研究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方法】以新狼毒素B为原料,合成了7″-甲氧基(A2-1)、7,7″-二甲氧基(E3)和7,7,″4-三甲氧基(E1)3个新狼毒素B甲醚化产物及4-亚甲基新狼毒素B(D3),利用ESI-MS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as)、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大肠杆菌(E.coli)和沙门氏菌(Samonellal)为供试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新狼毒素B及其4种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4种修饰物对所有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均小于新狼毒素B;3种甲醚化产物在质量浓度为0.625~5mg/mL时,对沙门氏菌没有抑菌活性;对于其他3种供试菌,各供试物的抑菌活性次序为新狼毒素B≈D3>A2-1>E3>E1。【结论】新狼毒素B分子中,7-OH和7-″OH是其主要抑菌活性基团,4′-OH和4-OH对抑菌活性的贡献较小,4-羰基不是主要抑菌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2.
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狼毒素B为原料,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以溴乙酸为羧基甲基醚化试剂,分别合成出2种羰基还原产物F1和F1-0及2种羧甲醚化产物B1和B2。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供试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新狼毒素B及其4种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新狼毒素B相比,F1对所有供试菌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程度增加,F1-0的抑菌活性有微小减弱,B1和B2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均明显减弱。初步说明新狼毒素B分子中的7,7,″4,′4 4个酚羟基中的2个为主要活性基团,且不同活性基团对新狼毒素B的抑菌活性的选择性影响很大;羰基不是新狼毒素B的主要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3.
瑞香狼毒提取物对病原菌及桃酶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酸乙酯及其他溶剂,利用平行提取法提取瑞香狼毒活性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对8种植物病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并且以大久保桃为试验对象,对不同浓度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提取液控制桃褐腐病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检测了桃3种抗病性酶活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8种供试植物病原菌中的7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完全抑制了桃褐腐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黄瓜枯萎病原菌生长;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水、甲醇、乙醇、石油醚提取物对桃褐腐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率均高于60%),其中瑞香狼毒乙酸乙酯提取物完全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经3种浓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桃的病斑都小于对照,而质量浓度为20 mg/mL提取物控制桃腐烂效果最好。乙酸乙酯提取物显著地提高了桃PAL,POD活性,但诱导PPO活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提取物对不同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姜黄挥发油,采用80%乙醇浸提法制备姜黄素。利用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3种姜黄提取物对4种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平板涂布法研究姜黄提取物对4种病原菌的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种姜黄挥发油对4种水产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姜黄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没有抑菌效果。姜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好于姜黄素,其中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姜黄挥发油抑菌效果最佳。3种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水蒸汽蒸馏姜黄挥发油6.25、12.5、6.25、100.0 mg/m L;索氏提取姜黄挥发油25.0、12.5、25.0、100.0mg/m L;姜黄素25.0、50.0、50.0、200.0 mg/m L。[结论]姜黄提取物对水产动物主要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对狗脊蕨等10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质量浓度为1 mg/ml时,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狗脊蕨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8.8%和100%;海金沙抑菌效果次之,对两种病原菌抑制率分别为73.0%和76.8%。单从对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看,截叶铁扫帚对小麦纹枯病菌抑菌率为100%。10种供试植物的石油醚相和水相萃取物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均不强,说明植物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狗脊蕨、海金沙和截叶铁扫帚的提取物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印楝6种活性成分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印楝种仁粗提物中分离到6种纯度较高的活性成分,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成分对供试菌种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对辣椒疫霉病病原菌和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的平均抑制效果达极显著。以成分E22~E30对6种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最好,经鉴定,该成分为Salannin。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石菖蒲对动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中药植物石菖蒲茎和叶甲醇提取物对13种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石菖蒲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石菖蒲茎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9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5、2.5、3.5、2.0、1.5、2.5、2.5、3.5、2.5g/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病原菌在样品浓度为10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差,在浓度为10g/L时,对痢疾志贺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72h有抑菌活性,对其余供试菌无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结果与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基本一致,但抑菌圈较小。用1.0g/L的各萃取物样品处理供试病原菌72h,正丁醇萃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植物石菖蒲对多种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茎的抑菌活性高于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肉食性蚂蚁爪哇扁头猛蚁工蚁颊下囊内含物中放线菌的组成及其抑菌活性,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蚁巢单头工蚁颊下囊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9株不同的放线菌。链霉菌为优势类群,有6个菌株(A2、A3、B1、B3、B4、B5),菌株B1、A3和B5在3个蚁巢中均有分布,平均分离频率较高,分别为93.3%、80.0%和53.3%;菌株C1为微杆菌属,分离频率达到100.0%,菌株A1为冢村氏菌属,分离频率为80.0%,菌株C1和A1在3个蚁巢中均有分布。菌株B2为拟无枝酸菌属,仅在2个巢中分布,分离频率仅为26.7%。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9株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菌株B2(拟无枝酸菌属)以及菌株B3、B4和B5(链霉菌属)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菌株B4的发酵液对8种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尤其对杨树溃疡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核桃黑盘壳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率达到100.0%,显示出极强的抑菌效果,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5种分离培养基从大连海域潮间带采集的2种海绵中分离培养放线菌,以副溶血弧菌、哈维弧菌和鳗弧菌3种海水养殖病原菌为指示菌对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的筛选,并基于16S rDNA序列对筛选出的抑菌活性较强的海绵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海绵中共分离出57株海绵放线菌,以寡营养的M2培养基分离效果最好。抑菌活性筛选有55株对3株指示菌中的至少1株具有抑菌活性;有11株抑菌活性较强,对3株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初步鉴定均属于链霉菌属。由此表明,海绵放线菌多能够产生对海水养殖病原菌较强的抑菌活性,是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海水养殖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小蓟(Cirsium segetum)的根、茎中分离到一株细菌(XJb06.1)和两株真菌(XJf06.1,XJf06.2),经鉴定依次为球菌(Coccus)、毛霉科毛霉属(Mucoraceae Actinomucor)、丛梗孢科曲霉属(Monitiaceae Aspergil-lus).同时对所得3株菌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XJb06.1对供试细菌和真菌均有抑菌活性,对供试细菌的活性物质主要在其代谢物中;XJf06.1和XJf06.2的发酵液提取物和菌丝体提取物对3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抑菌活性,且总体上都是菌丝体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发酵液,其中)XJf06.1对苹果腐烂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了86.1%.  相似文献   

11.
由病原菌引起的水产品食源性疾病易引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此控制病原菌生长至关重要。抗生素的滥用使水产品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寻求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来代替抗生素,抑制病原菌。噬菌体因其能特异性裂解病原菌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生物抑菌剂。本文在介绍噬菌体定义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噬菌体对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溶藻弧菌与霍乱弧菌等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提出噬菌体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展望,以期为噬菌体在水产品安全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集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费氏弧菌等5种水产病害常见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获得具有抑弧菌作用的海洋细菌17株,占21.8%。其中6株菌株对费氏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7.7%。7株菌株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占9.0%。2株菌株对创伤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2.6%。2株菌株对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占1.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稀释培养法能分离到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海洋细菌;来自海底泥的海洋细菌中存在较多的具有水产病原弧菌拮抗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对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优势菌分别属于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弧菌属(Vibrio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微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均有样品检测为WSSV阳性,6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均检测到弧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33%~93.58%。2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希瓦氏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67%~34.21%。4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发光杆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03%~66.83%。  相似文献   

14.
健康魔芋根表土壤优势细菌鉴定及其抗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健康魔芋根表土壤优势细菌有无抗病促生作用,采用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优势细菌B18和B17的分类地位;通过皿内拮抗和甜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优势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拮抗和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优势细菌对魔芋软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结果表明:(1)经鉴定,2株优势细菌B18和B17分别为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其无细胞发酵滤液对4种软腐病菌均有皿内拮抗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促生活性。其中,放射型根瘤菌104倍、苏云金芽孢杆菌10倍无细胞发酵滤液稀释液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2)放射型根瘤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单接或与软腐病菌混接对盆栽魔芋软腐病的相对防效为17.0%~60.0%。(3)2株优势细菌分别单接或与软腐病菌混接能显著提高盆栽魔芋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枝长和地径增加,亦能提高盆栽魔芋球茎鲜质量和根茎数量。由此可知,放射型根瘤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促生、抗魔芋软腐病能力;通过作物健株与病株根际微生物区系比较确定健株优势微生物,可快速筛选具有实际效果的防病促生菌。  相似文献   

15.
以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黄芪根腐病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以期为黄芪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质菌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抑菌性能较强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TT14,并检测其对4株黄芪根腐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TT14进行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TT14发酵液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5株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11株具有抑制黄芪根腐病的能力,其中5株对供试的4株黄芪根腐病病原菌都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在这5株内生菌中TT14抑菌效果最佳,其对4株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54.52%以上;经鉴定菌株TT14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盆栽试验显示菌株TT14发酵液对黄芪根腐病有明显的生防效果,其防治效果达65.68%,较对照组提高38.08%。综上可见,沙棘根瘤内生细菌TT14具有较强的抑制黄芪根腐病的活性,并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野菊花序采用微波粗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得萃取物,通过K-B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水相的抑菌活性〉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无抑菌效果;水相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15.62 mg/mL和7.8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3.90 mg/mL和1.95 mg/mL,正丁醇相的MIC在15.62~31.25 mg/mL之间。水相和正丁醇相呈现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沿海地区蛭弧菌的分布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蛭弧菌在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采自上海沿海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蛭弧菌进行分离,利用16S rRNA进行鉴定,并对其裂解谱、盐度耐受性、弧菌裂解差异性和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从上海沿海地区共分离到12株蛭弧菌,其中3株(4.2、5.1和3N.3)对弧菌属具有很强的裂解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有益菌无裂解作用.3株蛭弧菌在盐度1.5%~3.0%的范围内生长状况良好,5.1蛭弧菌株对溶藻弧菌的裂解能力较对副溶血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强,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宿主菌灭活可有效提高蛭弧菌的生长速度及其浓度,在培养第60 h达峰值;蛭弧菌与宿主菌(大肠杆菌)经异步发酵后,蛭弧菌在培养第72 h达峰值.[结论]从上海沿海地区分离获得的蛭弧菌具有良好噬菌能力,对主要的海水致病菌和淡水致病菌均具有侵染裂解能力,对有益菌无杀灭效果,且具有广盐性特征,可用于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拮抗樱桃叶斑病菌的细菌菌株,为樱桃叶斑病防治提供生防资源。【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以平板对峙法测定分离菌株对樱桃叶斑病菌杨柳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alicis)、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和细极链格孢菌(A. tenuissima)的拮抗效果,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基于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拮抗菌株对靶标病原菌菌丝形态和孢子萌发的影响,选用樱桃离体叶片培养测定其对樱桃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结果】从枸杞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660株细菌,有10株细菌对供试靶标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其中有4株细菌(QH-588、QH-668、QH-667和QH-664)的发酵液对靶标病原菌的抑制率超过50.00%,经鉴定,菌株QH-588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QH-664、QH-667和QH-668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可明显抑制靶标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生防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菌株QH-588发酵液在樱桃离体叶片上对靶标病原菌具有预防和防治作用。【结论】萎缩芽孢杆菌菌株QH-588具有防治樱桃叶斑病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肠炎病是目前大菱鲆养殖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感染率高,传播迅速。[方法]从山东半岛3个不同的养殖厂肠炎病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致病菌,对其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研究。[结果]从发病大麦鲆体内共分离到了株优势细菌。理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菌中有2株分别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表型特征非常相似,另1株细菌被证实为非弧菌属的细菌,具体定种尚需进一步研究。分析这2株弧菌属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菌株的2株细菌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黄、黄芩、金银花、杜仲与大枣及其复方A(大黄.黄芩)、B(大黄·黄芩·金银花)、C(大黄.黄芩.杜仲)和D(大黄.黄芩.杜仲.大枣)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常见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通过纸片法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采用稀释法与平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副溶血弧菌对单方的的敏感度为黄芩〉金银花〉大黄〉大枣〉杜仲,其复方的抑菌效果为A=B=C〉D。其中,黄芩、A、B、C和D对副溶血弧菌的杀菌作用较强。嗜水气单胞菌对单方的敏感度依次为大黄〉黄芩〉金银花〉大枣〉杜仲,其复方的抑菌效果为A〉B〉C=D。其中,大黄与复方C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作用较强。[结论]大黄、黄芩、金银花、杜仲与大枣及其复方对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用于锯缘青蟹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