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3种红豆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var.mairei)、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的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不同pH值模拟酸雨胁迫下,研究模拟酸雨对3种红豆杉属植物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不同pH值模拟酸雨胁迫后,西藏红豆杉对模拟酸雨的抗性最强,东北红豆杉次之,南方红豆杉抗性最弱;(2)以pH值3.0酸雨胁迫对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西藏红豆杉各生理指标影响最大,而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对pH值4.5酸雨胁迫的抗性最好,西藏红豆杉对pH值4.0酸雨胁迫的抗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处理、中度酸雨处理和酸雨对照处理对这两种针叶植物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0时,酸雨胁迫对马尾松和杉木幼苗的地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在不同酸雨处理下,马尾松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5.6>pH4.0>pH2.5;杉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pH2.5>pH4.0>pH5.6,说明这2种植物幼苗的光合能力受到影响;Fv/Fm和Fv/Fo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加而减小,变化趋势是pH5.6>pH4.0>pH2.5,说明在pH 2.5的酸雨胁迫下,两种针叶植物幼苗叶片受到胁迫,叶绿素分子捕获激发能的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酸雨和光强交互作用对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光合系统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模拟受控试验方法,设置4个酸雨浓度梯度(pH 3.0、4.0、5.6及7.0)和4种光照强度(21.6%、42.5%、69.8%及100%),其中,以pH 7.0和100%光强处理作为对照CK,测定芒萁的光合及生理指标。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酸雨浓度梯度影响下,全光对照和21.6%光强对芒萁的光合作用产生抑制,而42.5%及69.8%光强处理下则会产生促进作用,且此时光合能力较强;(2)不同酸雨浓度及光照强度下,芒萁的暗呼吸速率(Rd)及光饱和点(LSP)总体上均小于CK,光补偿点(LCP)均显著低于CK;(3)在不同酸雨浓度及光照强度下,芒萁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总体上均显著高于CK;(4)在不同光照条件下,MDA、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均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总体上在42.5%光强下出现最小值。本论文得出芒萁为喜酸耐荫性植物,在本实验控制内,光强适应范围为-3.281μmol·m~(-2)s~(-1)至910.667μmol·m~(-2)s~(-1)。  相似文献   

4.
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行为、对植物组织和细胞结构及其代谢功能等直接影响机理,以及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等对植物造成的间接影响机理,并讨论酸雨与其它污染对植物的复合作用及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由此引起酸雨频率及强度增加,长期酸雨侵蚀造成我国大面积土壤酸化.酸沉降影响森林的生长,主要表现:1)抑制植物养分、水分的吸收和运输;2)抑制光合作用;3)抑制呼吸作用;4)抑制其他代谢.这些抑制作用最终导致植物的萎黄、褪色、枯死(单运峰,1993;Zhu et al.,2008;李振华等,201 1).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和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丁贵杰等,2006;周政贤,2001),分布遍及南方15个省(区),分布区内地理环境存在极大差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下,马尾松存在着丰富的种内遗传变异,特别是对南方酸性土壤环境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Zeng et al.,2011).  相似文献   

6.
世界毁林趋势及其原因和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森林每年消毁达1100万公顷,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变化不大,有些国家还有所增加。但面临着酸雨的危害,造成部分地区森林片状衰亡。森林消毁的原因是:(1)滥伐而不更新;(2)砍伐森林转为农业用地或牧场;(3)砍伐大量燃料用材。森林大幅度消减后所带来的后果;(1)影响气候变化,使全球性水文循环失调,改变了大气的组成,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造成增温;(2)加剧水源区土壤侵蚀,造成河流下游泥沙淤积;(3)不少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7.
铝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以固定态形式存在的铝对植物和环境没有毒害作用,而离子态铝才对其产生影响。通过过量铝对小麦、黑麦、荞麦、甘蔗、杉木、马尾松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影响的诸多研究成果归纳分析认为:(1)铝主要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个器官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植物产量的下降;(2)铝对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如有机酸的分泌、细胞活动、酶活性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响。据此对植物的耐铝性及其遗传特性进程了分析;并对其相关的研究以讨论的方式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山市外来入侵植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山市外来植物的调查和整理分析,报道了81种外来植物,并且从入侵植物本身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外来植物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对黄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来源地评价:来自热带美洲的外来植物容易成为入侵种类并造成较大危害;(2)分类学评价:有菊科、苋科、蝶形花科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和扩散能力,在引种这些植物种类时尤其要注意;(3)生长型评价:草本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藤本植物、灌木入侵能力小,造成的危害程度也较小;(4)入侵植物本身特性如繁殖能力、繁殖方式、传播特性和生存能力等决定其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酸雨的范围和强度在不断增加,直接或间接破坏了土壤元素间的化学平衡,因而威胁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酸雨的污染现状及其对土壤常量元素、重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化学行为的影响.指出:①碱性土壤的抗酸雨淋溶能力大于中、酸性土壤;②土壤元素的淋溶量一般随酸雨的酸度和淋洗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可交换态金属元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它形态;③酸雨促进土壤金属元素淋溶的最终结果,一是减轻了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压力,二是导致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盐基离子缺乏;④土壤中N,S,P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性受胶体吸附和微生物转化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酸雨污染下的变化趋势尚难定论;⑤稀土元素在酸雨条件下的淋失将有利于富稀土地区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根区酸化对平邑甜茶叶片光系统Ⅱ活性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环境污染、酸雨沉降及氮素化肥过度使用等原因,中国土壤已出现大规模酸化现象( Guo et al.,2010).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壤酸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0%以上,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酸化面积和程度逐渐增加(易杰祥等,2006).酸化是pH下降的结果,关于pH值对叶片生理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酸雨影响上,如酸雨改变叶片中酶活性(倪寿清等,2008),通过喷洒酸性溶液模拟酸雨能够加剧植物叶片膜脂过氧化,破坏抗氧化系统(李志国等,2007),伤害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龙眼(Euphoria longan)PSⅡ反应中心及改变叶绿素荧光参数(邱栋梁等,2002;马博英等,2006),使植物光合系统遭受破坏和光合速率下降(邱栋梁等,2002;Neveo et al.,2009).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对樟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樟树进行处理,研究酸雨对樟树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酸雨处理的樟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12:00表现“光合午休.”(2)模拟酸雨处理的樟树“午休”表现更加明显,“午休”时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增大,模拟酸雨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幅.(3)pH 3.0、pH 4.0的模拟酸雨增大了樟树日均净光合速率.(4)3种酸雨均降低了樟树气孔导度最小值,而pH 3.0、pH 4.0的酸液增大了其气孔导度最大值、日变幅.(5)3种酸液均增高了樟树气孔限制值的最小值,降低了其气孔限制值的最大值和日变幅.(6)3种模拟酸雨均增大了樟树胞间CO2浓度最小值,而pH 4.0酸雨增大了其胞间CO2浓度最大值和日变幅.  相似文献   

12.
夏季森林火灾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夏季森林火灾的特点,确立了以下几个重点研究领域:(1)定量研究夏季森林火灾对树木、林下植被以及人体的为害机制;(2)降低夏季森林火灾对树木生长和植物多样性负效应,以及对树木直接伤害的预防措施;(3)探索烧伤木的自然恢复机制和人工辅助恢复的技术手段;(4)建立典型森林可燃物烟气有害成分警示系统,建立扑救中防、避烟预案等.同时提出了实地调查、室内外模拟、时空替代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生物固氮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和北美林业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其中北美的研究较深入,主要包括(1)共生的性质;(2)宿主植物改良;(3)氮的固定和积累;(4)共生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5)共生固氮系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酸雨的研究历史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分布,指出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酸雨污染对林木代谢功能、生长发育、木材特性这三大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酸雨给林木造成伤害方面的研究动态及其成果,并提出了在今后酸雨研究中应该重视的几大突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垃圾焚烧飞灰堆积过程中,会在浸出液或酸雨影响下导致重金属浸入土壤及水体,造成污染,并伴随营养级对生物造成不利影响。阐述了垃圾焚烧飞灰的污染特性,探讨了pH值、飞灰粒径、液固比和重金属形态对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对比总结了生物模拟法和植物指示法相关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模拟酸雨对黄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4个pH值梯度的模拟酸雨溶液喷洒法处理黄槐幼苗,探讨不同pH值[pH2.0、3.0、4.0、5.6(对照)]的模拟酸雨对黄槐在叶伤害、高生长、地径、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土壤pH值等方面的影响,并以叶片的损伤程度来分析该植物对酸雨污染的敏感性反应,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处理对黄槐幼苗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初步研究了黄槐对酸雨的抗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槐可以忍耐pH3.0或以上的酸雨,具有较强的抗酸雨能力,可作为酸雨污染地区应用的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7.
土壤镉(Cd)污染和酸雨(AR)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研究酸雨对木本植物Cd污染修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Cd污染条件下桑Morus alba幼苗根系表型、活力和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 mg·kg-1)处理下,桑的根系表型指标和生物量积累下降,但是地上部分生长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地区位于天山北路中段的喀拉烏成山脉外緣。这里有着大面积的采伐迹地与火烧迹地。通过調查,我們根据森林植物条件类型和迹地形式划分了迹地类型。森林植物条件类型的分类指标如下: (1)山地森林垂直带系列:Ⅰ.高山疏林带;Ⅱ.亚高山森林-草甸带;Ⅲ.中山森林-草甸带;Ⅳ.山地森林草原带。 (2)土壤基貭系列:A.石貭土;B.骼貭土;C.中厚壤土;D.深厚壤土;E.坳谷重壤土;F.河谷冲积土。它們构成了森林植物条件的生态图表。迹地的形式如下: (1)皆伐及强度择伐迹地;(2)中弱度择伐迹地;(3)小块状皆伐迹地;(4)生草化火烧迹地;(5)火烧迹地上的樺、柳林。根据各迹地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更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木犀科梣属(Fraxinus)三心皮子房的确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犀科(Oleaceae)属(Fracinus,又称白蜡树属)的一些植物除具有2心皮房外,还具有3心皮子房的变异类型,但在国内外重要的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文献中均未承认木犀科和属植物具有3心皮子房。本文对北京和郑州栽植的6种属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形态、解剖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某些属植物[青(F.pennsylvanicaMars.var.subintegerrima(Vahl.)Fern.)和美国白蜡树(F.americanaLinn.)]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果实:源于2心皮的果实和源于3心皮的果实;(2)源于3心皮的果实少于源于2心皮的果实;(3)源于3心皮的果实3室,柱头3裂,果实有3翅,与2心皮果实(2室、柱状2裂,果实有2翅)明显不同;(4)从果实横切片看:3心皮果实的维管束比2心皮果实的维管束小、细,分布也没有2心皮果实均匀,而且相临维管束常出现合并。上述结果证实了木犀科和属除2心皮子房(2室)外,还具有3心皮子房(3室)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