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65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是玉米增产增效最重要的措施。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自育自交系甜635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甜85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甘甜1号。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新品种金甜5868是以自育系T31为母本、T32为父本经选育而成的鲜食玉米单交种。2014—2016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3 a 15点(次)鲜穗平均折合产量为13 437.5 kg/hm~2,较对照减产2.47%。2017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甜玉米生产试验,鲜穗平均折合产量为14 680.0 kg/hm~2,较对照品种超甜603增产0.52%。从出苗到采收需≥10℃活动积温1 900℃左右,在甘肃平均采收期92 d。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67~94 g/kg,还原糖含量为6.0~6.6 g/kg,总糖含量≥100 g/kg。高感禾谷镰孢穗腐病、丝黑穗病,中抗瘤黑粉病,抗倒折倒伏性好。适宜在甘肃鲜食甜玉米种植区和与该种植区条件相同的北方鲜食甜玉米种植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甜9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优质、高产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3号为母本,以优质、迟熟自交系YT034为父本,通过杂交组配而育成的超甜玉米三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等优点。2003年国家区试结果表明:粤甜9号每667m2产量为854.2kg,比对照种穗甜1号增产10.5%。  相似文献   

4.
粤甜系列超甜玉米(粤甜2号、粤甜3号)是利用本单位自育的优良自交系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育成的中早熟高产优质多抗超甜玉米新品种,其最佳采收期是吐丝后20d左右。栽培上应注意施足基肥,施好种肥,适施追肥,酌情补施粒肥,合理排灌水。  相似文献   

5.
糯玉米杂交种陇糯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糯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w202为母本、引进自交系w0702为父本选育的白糯玉米杂交种。在2008—2009年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鲜果穗平均产量13 818.8 kg/hm2,较对照品种垦粘1号增产9.0%。籽粒中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8.4%,达到我国鲜食玉米二级标准;外观及蒸煮品质达到农业部部颁鲜食玉米一级标准。在甘肃省各玉米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2013年,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G73与温带种质白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AS67测交配组,培育黄白粒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4号。2017年分析了闽甜系G73和闽甜系AS67两个自交系的配合力情况,2016–2017年闽双色4号参加秋季国家东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试。【结果】配合力测定结果:闽甜系AS67的穗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闽甜系G73的穗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中等,而闽甜系AS67×闽甜系G73的穗重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秋季国家东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试结果:产量方面,闽双色4号在2016–2017年区试中,2年平均鲜穗产量11 691.0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4.3%,增产点率77.5%。抗逆性方面,在室内接菌试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试验中,表现抗茎腐病、中抗纹枯病,并具有较强的抗倒性。品质方面,经专家鉴定,2年区试平均,综合评分达90.2分,显著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85.0分),并达到国家颁布的优质甜玉米品种标准(专家品尝分≥90.0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品质检测,闽双色4号2年平均皮渣率10.2%、可溶性总糖含量20.2%、还原糖含量8.3%,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的理化品质。2018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 180 363)。【结论】"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可应用于甜玉米新品种选育;闽双色4号很好地协调了品质与产量、抗性的关系,具有品质优、产量较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等优点,满足了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需求,适宜在我国东南部鲜食玉米栽培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超甜玉米品种金凯甜23号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以“J甜11”为母本、“J甜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鲜食(甜、糯)玉米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鲜果穗产量分别为13 290.0、13 852.5 kg/hm^2,分别较比对照品种新特玉5号增产8.5%、24.6%。鲜出籽率高达73.69%,鲜籽粒含蛋白质15.35%、还原糖5.3%、蔗糖27.5%、粗脂肪4.9%、水分75.5%,水解后还原糖含量34.3%。适宜在西北、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种植的优质、适口性好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特开展了鲜食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鲜食甜玉米新品种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综合考虑鲜食甜玉米品质、产量及抗性等因素,建议"沪甜6号""沪雪甜1号""和甜5号""申科甜2号"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沪甜1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培育的优质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而成,并于2022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甜16’综合了父母本的优势,具有籽粒饱满、无秃顶、风味好、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统一试验北方(黄淮海)鲜食甜玉米组中,其鲜穗平均产量为15 117.8 kg∕hm2,比对照‘中农大甜413’增产14.2%,产量优势突出,品质平均总评分87.4分,品质好;适合在上海、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以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龙紫黑甜1号具有甜、软、粘(糯)及紫黑色特征,是鲜食和加工兼用的特种玉米.是台湾紫黑色糯玉米与甜玉2号(超甜型)、龙岩黑玉米与美国甜玉米(超甜型,从日本引进),进行杂交、自交分离、回交、复交、自交分离中各自选育的自交系HTS008(台紫×甜二)×HUS001(龙黑×美甜)杂交配制而成的一种加甜型玉米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9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以授粉后不同时间采收果穗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及对籽粒3个面的果皮厚度采用显微测微法进行测量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籽粒的3个面的果皮厚度在授粉后灌浆期间均出现相对独立的变化趋势,同时不同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8~22 d出现了最大值,结合两者分析,春季播种的不同熟期超甜玉米适宜采摘期不同,早熟的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18天左右,中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0天左右,迟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2天左右。  相似文献   

12.
玉米新品种甘玉801选育报告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玉米新品种甘玉801是以自选系 Phbve 为母本、GB926为父本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区域试验中,2012年6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6830.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1.1%;2013年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4560.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0.2%。在2013年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15471.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4%。高抗矮花叶病,抗丝黑穗病和红叶病,中抗瘤黑粉病和茎基腐病。籽粒含粗蛋白94.9 g/kg、粗脂肪49.4 g/kg、粗淀粉717 g/kg,属优质玉米。可在甘肃省春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平凉甜玉1号是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稳定自交系99(2)-1-1-0-0-1为母本、99(1)-1-11-0-1(代号03001)为父本选育的杂交种.在2005-2007年品比试验中,鲜果穗折合平均产量23 283.5 kg/hm2,较对照品种穗甜1号增产11.4%.高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大斑病、红叶病和矮花叶...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新组合PT0701以自交系99(3)-1-1-0-0-1为母本,99(1)-1-1-1-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8—2010年品比试验中,鲜果穗折合平均产量17 996.9 kg/hm2,较对照品种穗甜1号平均增产9.3%。高抗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大小斑病。籽粒含Vc 180.5 mg/kg、粗脂肪81.20 g/kg、粗淀粉459.90 g/kg、赖氨酸4.68 g/kg。适宜在甘肃陇东地区海拔1 500 m以下的川水地及肥力较好的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超甜2088是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日甜131534为母本,自选系D8-11335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早熟超甜玉米单交种。2003年、2008年在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甜玉米品比试验中,2 a鲜穗折合平均产量27 492.0 kg/hm2,比对照品种超甜2008增产27.4%。具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籽粒鲜食口感甜香脆嫩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内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闽甜208”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2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6.3万株/hm2时,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密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林  陆翠珍  陈玎玎  周桂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65+1267-1265,1267
[目的]探讨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超甜玉米的种子为试材,用9 000μT均匀恒定磁场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磁场处理的磁化水浸种,其磁场处理时间分别为10、30、60、90和120 min,研究不同磁处理剂量对超甜玉米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磁场处理表明,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60 min,其磁化水浸种的发芽率比对照高83%,发芽指标最高,并比其他处理组发芽率高40%~76%;60 min处理组的发芽势比对照约高出1倍,其他各组的发芽势也比对照高46%~93%。磁场处理种子2 h后再用自来水浸种处理表明,用磁化水浸种比用普通水浸种的发芽率高23%,发芽势高30%,活力指数高30%。[结论]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临薯17号(原代号临9706-2)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以"抗疫白"作母本,"NW174-2"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定向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省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30 530.0 kg/hm2,较对照品种渭薯1号增产95.4%。该品种株型直立,株高65 cm,生育期122 d,花冠紫色,块茎椭圆形,白皮白肉,芽眼数少而浅,商品薯率85%以上,块茎含干物质267.6 g/kg、粗蛋白27.38 g/kg、粗淀粉198.2 g/kg、维生素C 131.2 mg/kg、还原糖3.52 g/kg。适宜在甘肃高寒阴湿及二阴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金凯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金凯5号是以外引系 K12为母本、自育系 J00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2008—2009年甘肃省玉米中晚熟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13404.8 kg/hm2,比对照品种酒试20和沈单16号平均增产7.43%.籽粒含粗蛋白10.62%、粗脂肪3.1%、淀粉75.28%,属优质玉米.抗茎基腐病、大斑病和矮花叶病,中抗红叶病.可在甘肃春玉米种植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玉米新品种甘玉2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玉23号是以自育自交系甘1478为母本、甘3401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在甘肃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007年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 501.0 kg/hm2,较对照品种酒试20号减产0.4%;2009年8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2 430.5 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1.5%。高抗红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