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中地区灌溉农业发展对区域蒸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主要从分析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变化趋势来反映气候变化对蒸发的影响,从灌区实测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来分析灌溉农业发展对区域蒸发的影响。用改进后的Penman公式计算关中地区1961~2001年系列5个气象站的ET0,结果显示:80年代前后气候对关中地区年ET0值的影响有明显区别,80年代以后关中地区年ET0值增长趋势加大,受气候影响明显大于80年代以前。多年平均年内分布表明连续最大3月即6~8月占全年的比例为46%~48%,但80年代以后年内分布6~8月ET0所占比例有降低趋势;从泾惠渠灌区灌溉试验站实测水面蒸发资料分析,显示明显的逐年减少的趋势,年内分布表明6~8月水面蒸发量所占比例有降低趋势。说明灌溉农业发展引起农田小气候的变化,减少了夏季潜在的蒸发和实际蒸发量。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工作。中国的国情和水情决定了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要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加对水和粮食的需求 ,建设节水型农业 ,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厉行节约用水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发展节水灌溉 ,实现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 ,必须要有科学的灌溉试验成果作依据。因此 ,加强灌溉试验基础性研究 ,做好用水定额编制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1 灌溉试验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 ,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全国开…  相似文献   

3.
宁夏青铜峡灌区主要农作物地面灌溉制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廷平  周立华  汤英 《节水灌溉》2012,(6):35-36,40
对宁夏青铜峡灌区春小麦、水稻的需水量开展试验研究;在总结群众高产灌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春小麦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研究;在灌区推广应用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并进行试验观测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宁夏青铜峡灌区春小麦、水稻的需水量值和灌溉制度,分析结果为农田灌溉用水量计算和水利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山西省文峪河灌区春玉米的种植特点、生长规律及生产实践需要,采用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灌溉试验的实测资料,开展了春玉米灌溉预报试验研究及应用,研究春玉米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耗水量、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得出的春玉米需水规律可为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的制定及动态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高原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GIS技术在蜻蛉河大型灌区的应用研究,建成灌区灌溉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建成一个应用型的灌区灌溉管理GIS系统,实现灌区管理中图、文、表、管理一体化及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作物种植、供需水平衡以及灌溉引水配水等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流域典型灌区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南方灌区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的差异,在南方地区鄱阳湖流域选取典型区域,开展不同区域尺度水量平衡试验,研究水稻全生育期不同区域尺度的灌溉定额,为不同区域尺度农业水资源规划、调度、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尺度水稻灌溉定额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尺度增大,灌溉定额逐渐减少,灌区存在回归水的重复利用;区域尺度灌溉定额较灌溉试验站有底测坑减少173.3 mm,减少率为32.80%;较大田典型田块尺度减少143.2 mm,减少率为28.74%。在采用灌溉试验站试验数据或典型田块观测计算数据进行农田灌溉指导或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时,要适当考虑试验限制条件和区域内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灌溉试验站仪器配置现状,结合灌溉试验规范,重点对需水量试验与观测仪器、气象观测仪器和土壤物理性试验与常用的仪器及设施进行总结研究。同时探讨未来灌溉试验发展方向,根据此提出灌溉智能化系统组成和功能,以期为未来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在建设、更新中参照使用和采购。  相似文献   

8.
水稻灌溉效益试验成果分析吴端普(福建省泉州市灌溉试验站)开展农田灌溉效益试验,能够较可靠地解决灌溉效益的定量分析等实际问题。泉州市灌溉试验站1991年开始水稻灌溉效益试验研究,经过2年4季的试验成果表明,有灌溉的水稻都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农业与水...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1982年的冬季开始,连续4年,先后分别在都江堰灌区内的4个灌溉试验站上进行了土壤湿度对小麦、油菜生理生态影响及其水分生理指标的试验,初步摸索了土壤湿度与水分生理指标的关系,提出了小麦、油菜获得高产的各生育阶段适宜土壤湿度和相应水分生理指标,供灌区制定灌溉制度和进行灌溉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福建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实际,指出“浅、蓄、晒、湿”是符合目前福建省水稻节水灌溉实际情况的一种较理想的灌溉模式,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做法,并以福建省仙游县官杜陂灌区的水稻节水灌溉定额计算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王红英  朱泳璋 《南方农机》2023,(14):170-172
灌溉试验站是农田水利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的重要介质,农田实施高效灌溉技术,能够保持作物根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减少蒸腾失水,促进根系吸水和光合作用,加快根系生长,提高节水灌溉系统效率,优化土壤环境和作物需水量。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灌溉试验站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加以改进。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引黄灌区灌溉试验站的现状,阐述了灌溉试验站大力推广农田水利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剖析了灌区建立灌溉试验站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灌溉试验站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试验设施设备不足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健全灌溉试验站管理体系、加大对灌溉试验站的投入力度,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结果表明,通过改造提高农田供水能力,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达到节水型社会目标,助推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悦来灌区地处寒带,是省内大型灌区之一。分析了该灌区原有的水利工程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冻土地区冻害直接影响冬季节水防渗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了节水灌溉技术,取得良好效果。为冻土地区的节水灌溉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 1.灌区试验站建设现状 1953年在广饶县六户村建立了省第一处灌溉试验站(原来称土壤改良试验站),从此开始了山东省农业生产当中对水利技术措施进行系统研究的时代。近些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和水利业务部门的领导支持下,省和各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后在十几处大中型灌区又建立了一批灌溉试验站,并加强了对场地、试验设备的建设和投资,对试验站的技术力量也进行了充实,目前,大多数试验站已建起了测坑,专用气象  相似文献   

14.
0 前言 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精神,加快福建省节水灌溉发展,福建省水利厅党组结合实际,根据多年来开展节水灌溉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从"十五"开始组织实施福建省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灌溉试验站规划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的气候、农业、水利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区划,合理地选择各省的中心站及重点试验站,并对其进行科学地规划设计,对于总体把握我国灌溉试验基础数据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正在全国进行的灌溉试验站网规划,对省级中心站及重点站的课题规划、试验站的总体布置及设施设备规划和做好本次规划的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密山县地面灌溉水源十分紧张,从1976年开始,利用地下水作为补充灌溉水源。但地下水的水温低,一般为5. 6~6. 0℃,影响水稻生长。为此,富密灌区试验站对地下水灌溉增温和灌水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解决了因水温低而影响产量的问题,使试验区水稻的产量由300公斤/亩,增加到了422公斤/亩,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水稻传统淹水灌溉方式及现行节水灌溉方式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水稻“淹灌-露田”灌溉模式,该模式具有减少灌水次数,减轻灌溉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斗农渠的输水时间从而提高输水效率,并可提高降雨利用率等优点,介绍了该灌溉模式的基本依据、技术要点及在湖北省宜昌市东风渠管理处灌溉试验站的试验情况,并根据2000-2001年的试验资料,对该灌溉模式的灌溉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蓄流灌方式的低水头灌溉均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流灌区的自然低水头微灌技术,既节水又节能,但因自然水头低导致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差.由此,基于新提出的蓄流灌溉技术理论和灌溉模式,以蓄流灌溉关键技术设备蓄流灌水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有灌溉用水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对其水头损失计算、灌溉均匀控制原理与解决的技术途径、蓄流灌溉田间布设与灌溉均匀管理控制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技术研究和试验表明,蓄流灌溉方式是解决和处理自然低水头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差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为自流灌区自然低水头条件下微灌系统灌溉均匀性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1渠灌区发展管道输水的需要与可能中央对节水灌溉十分重视,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在“九五”期间建设300个节水增产示范县,以点带面,推动全国节水灌溉的普及,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的节水灌溉示范区,其意义重大。这对多年从事节水灌溉的技术人员是莫大鼓舞,深感责任重大。当前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大好时机,机遇难得。1.1大中型灌区是我国生产粮食和棉花的生力军水资源紧缺和水有效利用率低制约了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目前渠灌区平均渠系水利用率约为0.5,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4。根…  相似文献   

20.
1982年以来,于麦仁店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控制土壤含水量水稻灌溉技术及水稻需水量的试验研究,其成果表明,采用节水高产的控制灌溉技术后,水稻耗水量大幅度下降,生理生态需水规律发生显著变化。文章从稻田土壤水分等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水稻自身生理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水稻节水机理,并对彭曼法在节水灌溉水稻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力系数K_s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