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山西运城大禹渡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编者按] 大禹渡灌区是山西省运城市大型灌区,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创造出多元化灌溉管理模式,使灌区的工程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该文内容丰富,很有说服力,一些做法很具体,可供各灌区借鉴和参考. 大禹渡灌区地处山西省最南端的运城市,兴建于1970年10月,呈6级10站布局,控制灌溉面积2.157万hm2(32.35万亩),属大型灌区.工程投入运行以来,为促进灌区农业和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支持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2.
石津灌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河北省最大的自流灌区。近年来,灌区灌溉面积逐渐萎缩,在对灌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工程条件、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基层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职工素质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灌区农业水费征与废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大中小型灌区2.6万余处,灌溉农田2 000余万h㎡,约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1/3以上.因此,灌区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目前,许多灌区存在着水源短缺、工程老损、灌溉面积和经济效益衰减等生存压力问题,同时,农民对水价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也已接近极限.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现阶段支农、强农、惠农的农业政策.作为涉水惠农政策的一部分,有计划地逐步停征灌区农业水费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郑家河水库灌区位于湖北省白兆山脉以南、府河以西,跨随州市曾都区、荆门市京山县、孝感市安陆、应城市。灌区工程于1967年动工,1970年4月开始受益。设东、西两条干渠,全长132km,设计灌溉流量均为15m^3/s,共有支渠152条,斗渠393条,斗渠以上各类建筑物1888处。设计灌溉面积2.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47万hm^2,灌区运行30多年来,共提供灌溉水量17.54亿m^3,累计灌溉46.7万hm^2,增产粮食18.78亿kg,灌溉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乌中灌区是贵州省的大型灌区之一,灌区工程多修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至今,大多渠道老化难以正常工作,渠系老化率平均达0.55;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锐减,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设计灌溉面积的37%-54%,其中改种占相当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在0.39—0.42之间。本文以5个典型样点灌区为例,分析渠系老化对农田灌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鸭河口灌区地处豫西南南阳盆地腹部,汉水流域唐白河之间,是河南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是全国十大灌区之一。灌区自1970年运行以来,为南阳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灌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体制滞后,经营机制不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和灌区经济的发展。1997年以来,管理局领导针对灌区实际,大胆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按市场经济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灌区水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1改革进展与成效一年多来,鸭河口灌区的改革由于受到省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各项工…  相似文献   

7.
若干典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浅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当前国有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几个典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提出了目前改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山东省章丘市垛庄水库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是在渠道灌溉灌区的基础上 ,全部改建成五级管网重力流输水、各种节水灌溉形式并存、高效节水的新型灌区。设计灌水模数为 0 .3L s·hm2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为 3 333 .3hm2 ,总投资 4890万元。自 1998年开始建设 ,计划到 2 0 0 2年分五年完成。工程建成后 ,灌溉系数可由原来的 10 %提高到 90 %以上。目前 ,主管路工程及配套设备已基本完成 ,并投入运行两年。灌区位于章丘市南部山区 ,管道工程地形复杂、起伏多 ,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尤为明显。主管道 8次爬山 ,2次走隧洞 ,2 0次过…  相似文献   

9.
灌区老化及其建筑物损坏程度评估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目前的灌区老化评估体系,提出了灌区老化和灌区工程损坏程度两种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和评估模式。首次提出灌区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技术落后也属于灌区老化的范畴,并提出按灌溉面积和建筑物级别进行评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天门市引汉灌区工程管理处在2003年前,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导致灌区供用水调度管理错位,供用水、收缴费脱节;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锐减,为了使引汉灌区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近几年来,引汉灌区工程管理处坚持以“改造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现有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成果,探讨当前形势下灌区在农业深度节水方面的潜力及问题。【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河套灌区2015—2022年的生态引黄用水量、农业引黄用水量、春汇秋浇用水量及灌溉面积等历年水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2.7%,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7,较2015年明显提高;2015年至2022年以来,灌区每年生态需水量在4亿m3左右,秋浇年平均水量为14.77亿m3,占年平均用水量的34.1%,有近一半秋浇水量补充地下水;每年秋浇面积40.8万hm2,约占灌区灌溉面积的53%,折算后的田间净秋浇水量为1 980 m3/hm2,较推荐秋浇净定额多用约300 m3/hm2。【结论】灌区节水阈值为40亿m3,另外每年还应引入约4亿m3的生态用水;灌区的节水潜力主要在秋浇,可以通过压缩秋浇面积、分区域、分年...  相似文献   

12.
灌溉水利设施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兴建并由政府投资来维持其运行,农民无偿或低于成本使用,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在水费收缴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观念的问题,搭车收费的现象严重,造成农民负担过重。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必须进行灌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灌区经济自立。  相似文献   

13.
天门市引汉灌区工程管理处在2003年前,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导致灌区供用水调度管理错位,供用水、收缴费脱节;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锐减,为了使引汉灌区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近几年来,引汉灌区工程管理处坚持以"改造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渠道清淤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陡山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3万hm2,目前有效灌溉面积1.08万hm2.干渠总长67.74 km,运行近40年来,干渠清淤是历年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不同规模灌区的用水情况,实现灌区用水科学管理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选取黑龙江省不同规模典型样点灌区80个,计算GINI系数,得到不同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灌区用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规模灌区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自流引水灌区均优于提水灌区,纯井灌区的匹配度较差.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同时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管理因素和工程因素对匹配度具有正面影响,自然因素中当年降水量对匹配度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1对灌区现代化管理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灌区农业的集约化种植,农民对灌区用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灌区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用水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单方水的生产率是当前农业灌区面临的一大课题. 根据水利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灌区现代化管理已成为灌区发展的必然选择.灌区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现代化管理是灌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全方位地进行灌区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动态过程.结合灌区实际,我们定位夹马口灌区现代化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扩大灌溉面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灌溉水的生产率,更好地服务灌区农民,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1 灌区基本情况广东省雷州青年运河遂溪县灌区 ,建于 196 0年 ,总面积为16 .0 7万m2 ,设计灌溉面积 2 .6 4万hm2 ,占全县灌溉面积的70 % ,灌区总人口 5 9.82万人。雷州青年运河灌区总干渠由北向南纵贯县境 36 .6km ,东、西海河和东、西运河四大主干渠 ,从东到西贯穿整个灌区。本县灌区内干、支渠共计 5 6 7条 ,长816 .6km ,各类型井 4.74万眼。灌区东西临海 ,内陆平坦 ,高程在 2 0~ 45m(珠基 )的平原地带占 86 %。灌区东部地区年平均降雨 170 1.2mm ,西部沿海地区平均降雨为 14 84.6mm。但降雨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 ,4~ 9月…  相似文献   

18.
1灌区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淠史杭灌区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覆盖皖、豫两省14017km2,目前安徽境内实际灌溉面积已达63.53万hm2水旱作物比大致为4:1。由于灌溉方式陈旧,上游灌区用水量是下游的2~3借(上游10500m3/hm2,下游3000m3/hm2),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0,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水分生产率为1.10kg/m3,渠道防渗率为2.0%。根据安徽省淠史杭灌区节水灌溉“十五”发展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到2015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74.93万hm2(不含河南省6.53万hm2)。净增灌溉面积11.4万hm2,需新增…  相似文献   

19.
大中型灌区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保障,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大中型灌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溉面积大幅下降,以山西省滹沱河灌区为例,其主要原因有河源来水减少、渠首调蓄能力不足、地下水开发无序、粮价持续偏低、基层水利管理不力、建设用地挤占等.为了确保灌溉面积,应采取有效利用河源来水、实行水资源的统管统调、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强化基层水利组织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漳河灌区农业供水两部制水价制度执行情况调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5年漳河灌区全面推行两部制水价。为了摸清两部制水价执行情况,漳河灌区组成调研组,对用水户的认识和态度,有效灌溉面积的落实情况,水费收取、灌溉调度、效益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确定困难,基本水费难收取,末级渠系工程状况较差,灌溉调度难度增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①统一认识,提高推行两部制水价的积极性;②加大有效灌溉面积的核定力度;③多方筹资进行末级渠系维修配套;④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运作;⑤完善两部制水价有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