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冰  夏敏 《浙江农业科学》2012,1(11):0-1601
通过对南京市2个镇农民的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民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改变住房的意愿”和“对整理后住房、补偿、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因此南京市应完善整理的安置与补贴措施,在整理过程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效益等限制因素的制约,沛县现实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闲置、废弃用地等浪费现象,在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对解决农村低效用地问题、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近年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农村居民点农户整理意愿、影响因素,介绍其研究方法、优缺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进行修正测算,得出符合实际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值为2 261.66 hm2,修正系数介于0.100 9和0.417 5之间,修正后的潜力面积为603.69 hm2,受现实因素的限制,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修正潜力占理论潜力的2669%,应根据各乡镇现实转化能力,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靖江市农民的随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大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居住环境"、"生活、生产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崇龛镇古泥村9个社为例,采用“两步走”策略分别对9个社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即在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各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村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对理论潜力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符合村域实际情况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以期探索村级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理论上,古泥村9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均有较大的潜力,整理潜力面积为19.25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55.43%;通过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后,得出各个村的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在0.3866~0.7083之间,修正后的整理面积为10.38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29.89%,较理论潜力值少8.87 hm2;根据各个社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可把古泥村9个社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和后续整理区.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缓解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454户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并运用log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影响因素,为国家更好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文化水平、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家庭宅基地占地面积、对当前生活的满意情况,抵抗风险能力和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是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及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东乡县为例,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从自然因素、整理需求和整理能力3个方面选取地形、交通条件、地方财政收入等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修正系数,求取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东乡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20~0.88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 066.78 hm2。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序,应按照现实潜力的大小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意愿关系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选择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对农户对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探寻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桥林新城为研究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得到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923.77 hm~2;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1 315.70 hm~2。建议高度重视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考虑整理的资金约束、自然约束和社会可接受等因素,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对扬州市邗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农户选择意愿进行调查,经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甄别,将不同意愿的农户进行分类,从农户基本情况、家庭特征,以及农户意愿方面选取19个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农户选择不同整理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因素也有差别性的因素,选城镇化的农户其意愿受文化程度和经济压力承受度影响较大,迁村并点的农户其意愿受距城镇距离和政策影响较大,内部改造的农户其意愿受距城镇距离和对目前居住房屋满意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实证调研数据为基础,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建立农户禀赋、政策认知、预期收益等24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南京六合区横梁街道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4.89%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预期提高收入、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出行交通、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国家政策鼓励、亲友支持,宅基地面积、文化程度、政策评价与执行效率均对农户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将培训就业、农民安居融入到整理重要环节中,逐步提升农户行为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能力,合理发挥主观规范作用,提高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江苏省沛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江苏省沛县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效益等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统筹大背景下,以典型的川中丘陵地貌地区——遂宁市大英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基本理论,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法、城镇规划目标法和改进城镇规划法3种方法分别测算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结果,用德尔菲法确定上述3种方法的权重,测算出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整理理论潜力值为1 972.30 hm2。从自然、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4个方面中选取12个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出各乡镇的限制指数,测算出在多因素限制下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综合整理现实潜力为826.79 hm2。综合考虑各乡镇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条件,根据限制潜力测算结果及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将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4个等级和3个区域。该研究考虑了多个限制因素的的影响,应用了综合限制指数模型,使测算出的现实整理潜力更能反映出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大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方法效率低、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现状,提出利用反向传播(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12个镇为研究对象,在Matlab R2015b软件平台支持下,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对数据进行关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测算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实现对丰县各镇土地整理潜力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表明:(1)丰县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面积较大,农村居民点布局较为分散。丰县农村居民点最终可整理面积达2 111.81 hm~2,原耕地面积为64 775 hm~2,耕地可增加系数达3.26%。(2)宋楼镇的整理潜力最大,范楼镇次之,师寨镇的整理潜力最小。  相似文献   

17.
有效评估杠村居民点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以黄池镇为例,通过人均建设用地法测算出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然后根据黄池镇的实际情况,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应因素指标对现实潜力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19.
韩文静 《浙江农业科学》2014,1(7):1118-1120
以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334份调查问卷为样本,以农户意愿为切入点,利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对两市农户意愿影响因素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市最大的影响因素为安置补偿情况,家庭收入对农户整理意愿有显著正影响;除安置补偿外,南京地区被整理农户更加重视宅基地产权问题,徐州地区农户则对政府的户籍政策、再就业服务2方面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开县为例,通过选取与现实潜力转化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成本和效益等指标,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现实潜力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和标准化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开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研究表明:开县各镇街限制修正系数介于0.25~0.71之间;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3 470.88 hm2.认为应根据各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以便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