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性诱剂对福建甘薯蚁象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2009、2010年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对福建福州和莆田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2011年对性诱剂的诱捕器和放置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甘薯蚁象的发生高峰期不尽相同,总体上以7-10月为发生最严重的时期;在连年种植、管理粗放的甘薯田块蚁象发生严重。商品黄色塑料筒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但是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较为实用;不同厂家的诱芯田间诱虫效果差异不明显;每667 m 2放置3个诱芯可以有效地诱集蚁象。性诱剂诱捕区与非诱捕区相比,危害明显减轻,甘薯产量明显增加,因此,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措施可以减轻甘薯蚁象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性诱剂在稻田的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进行二化螟性诱剂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悬挂高度50、75、100、125和150cm的诱蛾效果差异不显著;水盆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大,两者明显好于黄板的诱集效果;一个诱捕器放置2支、1支、0.5支诱芯,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不同型诱芯速效性和持效性不同。因此,在稻田应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选择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的性诱、食诱、灯诱并结合不同诱捕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差异很大。在性诱剂诱捕器和食诱剂诱捕器中,以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诱捕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在采用相同诱捕器的情况下,2号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1号性诱剂。在所用诱剂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食诱对黏虫的诱捕效果均低于黑光灯和高空探照灯。但不论采用何种诱捕方式,虽然诱虫量差异很大,但其所反映的虫情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以,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诱捕率指标,评价了田间不同成虫密度下,性诱剂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对小菜蛾种群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放置性诱剂后的前6 d内诱捕作用较小,其后诱蛾效果不断增强,第10-15 d出现诱蛾高峰,20 d后显著下降.在田间小菜蛾成虫不同密度下,诱蛾效果随诱捕器数量的增加而加强.当诱捕器放置密度相同时,诱蛾量随菜蛾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诱蛾率在高密度下反而下降.同时,性诱剂可有效地减少小菜蛾的田间落卵量,第6-12 d开始卵量下降.15~21 d后落卵量降至最低.与对照菜田相比,其落卵量可减少17.85%~72.19%.  相似文献   

5.
圆锥笼罩诱捕器诱杀棉铃虫效果显著王红托,范伟民,宣维健,盛承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00080)诱杀棉铃虫成虫,减轻幼虫期化学防治压力,是控制和减轻棉铃虫灾害的重要途径。其中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已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影响性诱剂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诱...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于2019年在福建长汀开展了针对二化螟的性诱与药剂防控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田间应用性诱剂诱捕器可大量诱捕二化螟成虫;性诱+药剂组合使用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性诱+化学农药处理的防效最佳,受害株率较空白对照区降低87.30%,且较单独使用药剂防治的处理减少用药2次。  相似文献   

7.
2012年在安龙县首次引入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防治蔬菜夜蛾科害虫,对不同挂置密度、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8—9月的蔬菜地运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成虫的最佳挂置方式是:每667m2挂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1支诱芯,诱捕器以离地100cm的高度对夜蛾科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控效果,2013—2014年在贵州省都匀市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灯诱及田间人工赶蛾的比对试验;性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和不伤害天敌昆虫等特点,且诱集虫体完整,易识别和精确计数,优于灯诱和田间人工赶蛾法;不同放置密度诱集结果表明,以667 m2放置4个诱捕器防控效果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率为51.40%,保叶效果为80.07%,且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对斜纹夜蛾的控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相比,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具有安全、环保、长效的控害作用,防治效果与成本均优于常规防治;不同放置密度、高度对斜纹夜蛾诱杀效果有差异,高密度区诱蛾量及对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田间虫源等作用方面表现较好,但成本相对较高,诱捕器悬挂高度以距离地面80~100cm诱蛾效果较好,挂放10d内及发蛾高峰期诱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E、诱芯C分别与船型诱捕器组合及诱芯E与飞蛾诱捕器组合田间诱捕效果较好,两种诱捕器诱蛾总量无显著差异,诱捕器悬挂于1.8 m高度的效果优于1.5 m和1.2 m。田间种群监测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5月和9月各有一次比较典型的高峰,性诱剂可有效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