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王涛  彭笃明  李德一 《甘肃农业》2006,(11):285-286
随着土地利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转化及其驱动力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利用两期遥感影像,以烟台市为例,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烟台市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分析了烟台市区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1990-2000年之间的建设用地迅速增加,耕地显著减少。这一变化是人口驱动力、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永福县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经济统计年鉴为依据,研究其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利用程度变化情况,探讨土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以及宏观政策是影响其土地利用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根据保定市区2008~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保定市土地利用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 ~ 2013年保定市区的耕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保定市区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率均小于0,保定市区土地利用程度正处在调整期或衰退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社会因子是导致保定市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7-200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相关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十年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构建了影响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作定性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各个驱动因子作定量分析;应用回归分析法,着重分析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驱动作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可以科学指导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白城市为例,分析了2009~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变化、程度变化,并借助SPSS平台采用主成分分析,寻找影响多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表明,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产业机构调整、农业发展及人口变化。  相似文献   

6.
汝城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方  张慧翀  张淳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03-105
利用湖南省汝城县土地详查资料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运用土地利用动态指数和程度分析方法,研究1996~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数量、速度和程度,探讨土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经济、人口和城镇化水平以及政策与机制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力研究对解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同时,应把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置于重要位置.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素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政治经济政策等因子.  相似文献   

8.
以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2003年和2007年QuickBird遥感影像解译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其他类土地的变化幅度最大,以年变化率约50%的速度增加;从变化强度的绝对值来看,耕地的变化强度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 a间减少了约11%;2003—2007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小于零,说明该区的土地利用处于衰退期。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的临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临安市为研究区,利用1991年、1998年和2007年3期遥感获取资料和地形图,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动态度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临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耕地锐减,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林地小幅减少,水域略增。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程度差异较大。图1表4参11  相似文献   

10.
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驱动力研究则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在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研究表明,影响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生产技术、人口尤其是农业人口及经济利益.同时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模型,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索俊锋  许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20-13422,13427
在分析1993—2004年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驱动力的基础上,揭示了千岛湖镇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以城镇及工矿用地的输入和林地的输出为主要特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地的转出面积超过转入面积,而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则相反;自然因素、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经济利益、交通条件和政策因素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距一级干道的距离是最重要的自然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李倩  刁承泰  刘雪  黄娟  刘贵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60-3162
根据1996~2004年重庆永川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社会驱动力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影响永川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政治经济政策。然后运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数据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作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与主要社会驱动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资兴市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资兴市1996~2004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内地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尝试性地建立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并运用 SAS 统计软件对55个驱动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36个与耕地面积变化相关性较强的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36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归纳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变化和科技进步为资兴市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驱动因子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西藏高原高山峡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基于2010、2015及2020年共3期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获得30 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林芝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林芝市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等4类用地稍有减少,而耕地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至了原来的2.66倍。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帕隆藏布河谷平地。建设用地动态度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呈现出逐年扩张的态势;耕地的变化动态度次之,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全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012%/a;县(区)域尺度上,巴宜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乡(镇)域尺度上,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其次是巴宜区更张门巴民族乡和巴宜区林芝镇。人口密度变化、粮食产量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城镇化率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和海拔等7个因子显著影响林芝市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发生的变化是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同时作用的结果,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后解释力全...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长株潭区域城市用地扩展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PASS15.0为分析工具,利用1997~2007年长株潭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长株潭地区城市用地面大幅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2.7km^2,增长率达6%;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与城市用地扩展成显著线性相关,是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工业-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一般规律,利用1990、2000、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结合社会经济及人口数据对六盘水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及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原有水田、旱地、未利用地明显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00-2010年变化速度明显高于1990-2000年,郊区大部分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1990-2010年林地、草地变化数量不大,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总体看来,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其主要驱动因素为快速的人口扩张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利用长沙市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从建成区面积变化总体特征、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变化特征以及城市扩展形式3个方面对长沙市2000~2008年用地扩展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是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的房地产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反映了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将有助于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该文收集1998-2010年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对指导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高原山地地貌为主的云南省耕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历年与耕地利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云南省耕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口、经济、社会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着重针对人文驱动中的可量化的因素指标,选用相应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耕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分析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区域自然因素指标对驱动力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定量分析,得出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总人口和经济因素是该区域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