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明确在苹果采果期使用丙环唑、氟环唑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用25%丙环唑水乳剂1 000倍液(250 mg a.i./kg)、25%丙环唑水乳剂500倍液(500 mg a.i./kg)、12.5%氟环唑悬浮剂333倍液(375 mg a.i./kg)、12.5%氟环唑悬浮剂167倍液(750 mg a.i./kg)处理苹果,进行残留试验及不同消费群体的膳食暴露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4个处理果实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37、4.72、1.61、2.95 mg/kg;半衰期分别为7.5、7.8、10.8、10.5 d。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表明,不同消费群体的风险商存在差异,幼年消费者风险商明显高于成年人;加倍量喷施药物的风险商明显高于常量药物;喷施25%丙环唑水乳剂1 000倍液、500倍液后0~45 d,苹果中丙环唑残留对7类典型人群的风险商均在12.0以下;喷施12.5%氟环唑悬浮剂333倍液、167倍液后0~45 d,苹果中氟环唑残留对上述7类典型人群的风险商均在27.0以下。表明在苹果采果期合理使用丙环唑、氟环唑对消费者的膳食健康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在黄龙病区,柑桔木虱已上升为柑桔上的第一重要害虫,但至今尚未有室内毒力测定的方法和结果的报道。笔者于2008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6种农药对其成虫的室内毒力,活性最高的是丁硫克百威(LC50=4.1mg/kg),其次分别是稻丰散(LC50=44.3mg/kg)、联苯菊酯(LC50=44.4mg/kg)、吡虫啉(LC50=60.1mg/kg)和喹硫磷(LC50=73.5mg/kg),最差的是甲基嘧啶磷(LC50=192.8mg/kg)。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增效联苯菊酯EC 25.00 mg(a.i)/kg、16.67 mg(a.i)/kg、12.5 0mg(a.i)/kg 药后24h、3d、7d的防效达100%;喹硫磷EC 250mg(a.i)/kg、稻丰散EC 500mg(a.i)/kg、333mg(a.i)/kg、增效丁硫克百威EW 200 mg(a.i)/kg药后24h的防效>95%;甲基嘧啶磷500mg(a.i)/kg的防效低于80%。增效丁硫克百威EW 200 mg(a.i)/kg的防效高于丁硫克百威EC 250 mg(a.i)/kg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1~10.3d和11.0~14.1d。苯醚甲环唑10%可湿性粉剂66.67mg(a.i)/kg、100mg(a.i)/kg,施药4~5次,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苹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mg/kg。推荐该药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4.
腈菌唑防治香蕉黑星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来香蕉黑星病在生产中危害日趋严重 ,已逐渐成为香蕉的一种重要病害。 2 0 0 1~ 2 0 0 3年进行了新药剂 2 5 %腈菌唑乳油防治香蕉黑星病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2 5 %腈菌唑乳油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好 ,EC50 为 1.45mg/L ,EC90 为 1.96mg/L ,毒力回归方程为 y =3 .42 9.77x ;大田药效试验 2 5 %腈菌唑乳油 3 0 0 0倍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效达到 81.3 8% ,值得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戊菌唑在黄瓜中的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对戊菌唑在江苏南京、北京和吉林长春3个试验点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01 mg/kg、0.10 mg/kg和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菌唑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5%~94.2%,相对标准偏差为4.8%~7.5%;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1.2%~93.2%,相对标准偏差为6.2%~9.1%;戊菌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戊菌唑在3个试验点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6~1.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2.3 d。戊菌唑按低剂量(57.0 g/hm2,a.i.)或高剂量(85.5 g/hm2,a.i.)施药2次或3次,在最后一次施药1 d、3 d和5 d后采收,黄瓜中戊菌唑的残留量均低于0.080 mg/kg。按试验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戊菌唑,参照CAC、欧盟或日本制订的黄瓜中戊菌唑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1 mg/kg),所采收的黄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检测分析不同剂量多效唑施用后在杨梅叶片、根部、果实的残留情况,以及对叶片色泽、根系、果实品质的影响;综合分析多效唑与杨梅枯枝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并针对枯枝病发生特点,利用自主研发的混配药物进行综合防治试验,并对治愈植株果实的农药残留进行随机检测.结果表明,重度、中度、轻度发病树叶片、根部多效唑含量差异显著,分别为叶片439.00,25.60,13.20μg/kg ,根部266.00,3.38,1.20μg/kg ,发病程度越高残留量越大;果实中均未检测到多效唑残留;500 mg/kg 高质量分数的多效唑处理使杨梅叶片气孔密度增大,气孔面积减小;T1(200 mg/kg),T2(300 mg/kg),T3(500 mg/kg)3个质量分数的多效唑连续施用与植株枯枝病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相对应,呈正相关;利用自主研发的混配药物对枯枝病发病植株进行防治效果显著.轻度发病树经3年连续治理后基本恢复正常生长,死树率为0,而作为对照的发病率为74.7%、死树率为21.6%;中度发病树治愈率均分别达90%以上,对照发病率为100%;严重发病树治愈率均在50%以上,对照在4年后全部死亡.经综合防治后恢复正常生长的植株果实的农药残留显著降低,克百威、甲胺磷、氧乐果和溴氰菊酯4个农药残留指标低于国家无公害标准的1~5倍,重金属铅的含量低于国家无公害标准的8倍.总之,多效唑施用后对杨梅可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即多效唑(中高浓度多次施用)—树势早衰—拟盘多毛孢菌寄生侵染—枯枝病出现—枯枝死树—病菌扩大繁殖并加速传播,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枯枝死树连续发生.而利用笔者的专利技术尽早采取综合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黑星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华南蕉区广泛危害,可周年发生,为害香蕉叶片和果实.戊唑·咪鲜胺混配剂是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近年研发用于防治香焦黑星病的新杀菌剂,2006~2007年连续2年大田防治试验表明,400 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Orius P 400EW)是防治香焦黑星病的高效杀菌剂,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近80%,显著优于30%爱苗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2009年该药剂在我国已正式登记用于防治香蕉黑星病,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国花生产区普遍发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研究旨在比较并评价苯醚甲环唑与氟啶胺的微囊悬浮剂(microcapsule suspension,CS)和悬浮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FS)对3种致病菌的毒力、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以及对这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明确不同剂型制剂的安全性、持效期和施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CS和FS对花生冠腐病菌、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种子包衣法评价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两种制剂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6%苯醚甲环唑FS、15%苯醚甲环唑CS、50%氟啶胺FS和12%氟啶胺CS对花生冠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差异较大,其EC50分别为0.0503、0.4959、5.6141和46.5433 mg?L-1;对花生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0.5386、2.8604、0.3780和28.1665 mg?L-1;对花生白绢病菌的EC50分别为1.1435、3.2615、0.0951和3.8920 mg?L-1,表明微囊化后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均显著减慢。20和25℃恒温下,与对照相比,苯醚甲环唑FS和CS 50、100、200 g a.i./100 kg 种子、氟啶胺FS和CS 40、80和160 g a.i./100 kg 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率、出苗时间、根长及鲜重、株高和茎叶鲜重均无明显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所有处理的花生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无差异,6%苯醚甲环唑FS和15%苯醚甲环唑CS 100、200 g a.i./100 kg种子包衣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效均达68.03%以上,12%氟啶胺CS 160 g a.i./100 kg 种子对3种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田间防效达74.97%以上,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50%氟啶胺FS的防效。所有药剂处理均显著增加荚果产量,其中15%苯醚甲环唑CS 200 g a.i./100 kg种子处理的增产率最高,达7.22%-11.47%。【结论】6%苯醚甲环唑FS和15%苯醚甲环唑CS均在100、200 g a.i./100 kg种子,12%氟啶胺CS 160 g a.i./100 kg种子剂量下处理种子对花生安全,一次处理可以同时降低花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己唑醇微乳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治(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已出现耐药或抗药性问题及苹果产业对农药剂型环保的要求,研究5%己唑醇微乳剂不同施药剂量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苹果树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苹果树结果期(6月下旬),当病害处于发病初期时,使用5%己唑醇微乳剂33.3~50.0 mg/kg进行处理,防效可达80%以上,相当于或略好于对照药剂5%己唑醇可湿性粉剂33.3 mg/kg,公顷用药液量2 925 kg,对苹果树安全。建议使用剂量为33.3~50.0 mg/kg(1 000~1 500倍)。  相似文献   

10.
选用45%醚菌·腈水悬浮剂、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开展香蕉黑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6种施药倍数,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效均大于60%,其中45%醚菌·腈水悬浮剂1000-1500倍液的防效达76.96%-81.90%,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相当,且防效均显著高于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和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梨黑星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 种单剂和2 种混剂防治梨黑星病,除福美双外,其他处理均能较快地控制梨黑星病的扩张、蔓延。果防效高于叶防效,药后14d,所有处理果防效均在70% 以上。  相似文献   

12.
成瑶  杨赛  谢云  陈五岭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67-17568,17574
[目的]筛选对梨黑星病病原茵具有一定拮抗能力的菌株以及适合农业生产的喷雾防治方法和喷洒浓度.[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对从梨根际土壤、牦牛粪、蚯蚓粪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多株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了大田防治试验.[结果]初筛和复筛结果显示,FJ1是所有菌株发酵液中对梨黑星病病原茵抑制效果最强的菌株,抑菌率为65.3%.大田试验表明,喷雾防治较灌根防治更能有效提高砀山酥梨果实健康率.[结论]稀释的FJ1发酵液能够维持较好防效,节省防治成本,可望用于开发绿色、高效、安全的梨黑星病生物防治新型微生物杀菌剂.  相似文献   

13.
许光文  胡为侦  王良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20-121,131
[目的]筛选预防小麦赤霉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9种常用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使用技术及效果。[结果]9种药剂在试验条件下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其中750 mL/hm~2 48%氰烯·戊唑醇SC的防病效果最好。[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及配比对赤霉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对25种杀菌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效果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25种杀菌剂中40%灭病威胶悬剂、40%多菌灵胶悬剂、3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超微粉剂、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为高效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粉锈宁乳油等7种药剂是中效药剂;其余12种为低效药剂。对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混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优化混合比例的研究表明,在抑菌率大于80%的约束条件下,3种药剂的任意两种混合共有27种优化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防治柠檬黑星病的高效低毒药剂供生产使用,采用生长速率法于室内测定了8种杂菌剂对柠檬黑星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对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析各药剂间的EC50值可知,300g/L爱苗EC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仅为0.067 8μg/mL;25%咪酰胺EC和50%施保功WG抑菌作用次之,EC50分别为1.000 1μg/mL和1.907 3μg/mL。以上3种药剂可进行大田试验,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花生疮痂病的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爱苗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和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8种药剂对花生疮痂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单株结荚数多,果饱、果大,增产幅度最大;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差,增产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面积示范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20%氰烯·氯啶SC和33%多·酮WP可有效控制其危害,病指防效分别在93%和82%以上;50%多菌灵WP病指防效仅为74%左右;25%氰烯菌酯SC单剂使用效果不理想,病指防效为64%左右.[结论]20%氰烯·氯啶SC是小麦赤霉病的优秀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浙北桐乡地区梨锈病的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筛选有效药剂,特开展桧柏上冬孢子角形成和成熟监测、不同时间施药的药效、8种药剂田间防治效果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冬孢子角的成熟高峰期在3月中旬;梨锈病的防治适期为3月下旬开始的前2次降雨的雨前;80%代森锰锌WP 500倍、30%唑醚·戊唑醇SC 800倍和10%苯醚甲环唑WG 800倍对品种玉冠和翠冠上的Ⅰ类芽叶上梨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2%、99.46%、99.38%和89.62%、96.90%、88.53%;Ⅱ类芽上叶与Ⅰ类芽上叶相似,但80%代森锰锌WP 500倍防治效果增加。3种药剂都可以很好地防治梨锈病,但结合不同药剂对果实品质的影响,10%苯醚甲环唑WG 800倍最佳。梨锈病的防治最关键的还是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前两次雨为关键时期且雨前防治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素卿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7):106-108,112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梨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浅析了梨黑星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因素,提出了抗性育种、清除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果实套袋、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为生产上防治梨黑星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对马铃薯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两种类型地块主要病害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药剂,采用播种期土壤处理法,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寡雄腐霉菌和辣根素五种生物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治早疫病以辣根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两种类型地块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防治晚疫病以多抗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分别高于40%和25%;防治疮痂病以枯草芽孢杆菌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的防治效果均分别高于80%和25%。各种药剂在旱作地的防治效果整体优于水旱轮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