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沙蒿     
1形态特征白沙蒿 (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别名子蒿。半灌木 ,高可达 1 m,冠幅 30 cm左右 ,最大可达 2 m。主茎明显 ,分枝多而细 ,老枝外皮灰白色 ,常条状剥落 ,当年生枝灰白色、淡黄色或黄褐色 ,有时为紫红色 ,有光泽。叶整齐或不整齐 ,一或二回羽状全裂 ,裂片条形或丝状条形 ,长 0 .5~ 40 mm,宽 0 .5~ 2 mm,中部以上的叶 2~ 3裂或不裂 ,嫩叶被短柔毛 ,后脱落 ,灰绿色。头状花序多数 ,球形 ,下垂 ,在枝端排列成开展的圆锥花序 ,总苞直径 3~ 4mm,小花黄色 ,管状。瘦果卵形 ,长 1 .5~ 2 mm。2 地理分布白沙蒿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区 ) ;在国外 ,蒙古有分布。3 生物学与生态特性白沙蒿为典型的沙生半灌木 ,常由中部分枝 ,枝叶较稀疏。广布于半荒漠及荒漠区的流动与半流动沙丘上 ,是流动沙丘上的先锋植物。它具有耐沙埋、抗风蚀、耐贫瘠、较抗旱、易于繁殖等特性。白沙蒿属于浅根性植物 ,主根短小 ,不发达 ,而侧根非常发达 ,水平或倾斜方向扩展 ,五年生的白沙蒿根幅度可达 1 ...  相似文献   

2.
沙棘     
沙棘 ( H ippophae rhamnoides L.) ,又名刺柳、酸刺柳、黑棘、酸刺 ,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灌木或小乔木 ,高可达 1 0 m。沙棘属种类很多 ,惟沙棘在治沙和水土保持中应用最为普遍 ,是半干旱地区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沙棘分布广泛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甘肃、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 ,其他一些省区也有零星分布。沙棘具较强的耐干旱能力 ,特别是耐大气干旱能力 ,同时具有较强的耐水湿能力 ,能在表层土壤含水量达 40 .6%的山地草甸土上生长 ,在气温为 - 40~ 40℃的范围内 ,及土壤 p H值 9.1和含盐量 1 .1 %的盐碱土上都能正常生长。根部有根瘤 ,可以改良土壤。分蘖能力强 ,一株沙棘一年能根蘖出 1 0~ 2 0株分蘖苗。沙棘果实营养丰富 ,近几年已开发出饮料等多种产品 ,畅销市场。1 采种沙棘 4~ 5年开始结果 ,花期 3~ 4月 ,果熟期9~ 1 0月。采种 1 0月最佳。将脱去果皮、果肉的种子用清水淘洗 ,除去杂质、空秕粒 ,晾干贮藏备用。种子千粒重 9~ 1 0 g,果实出种率为 7%~ 1 0 %。种子发芽率可达 90 %以上。种子应避免暴晒 ,宜低温干...  相似文献   

3.
杨柴     
杨柴〔 H edysanm fruticosmn( Pall) .subsp.L aeve( Maxim.) B.Fedtsch.〕,又名羊柴、蒙古岩黄芪、三花子、踏郎等。豆科小灌木 ,高 1~ 2 m。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陕北、宁夏等省 (区 )的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沙漠或沙地 ,多生于沙丘、沙地和冲刷沟中 ,根入土极深 ,耐旱耐沙埋。目前已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被广泛引种到华北与西北地区东部的各沙区。杨柴的嫩枝叶含粗蛋白质 1 6.5 %~ 2 0 .7% ,为优良饲料。花期 8~ 9月份 ,果期 9~1 0月份 ,花期长 ,6~ 9月份可作为蜜源植物。他与花棒属同一属 ,但杨柴自然繁殖力强 ,多在根际形成萌蘖 ,贴地面向外扩展 ,积沙后能生不定根蔓延繁生 ,覆盖沙面 ,自然形成较大灌丛堆 ,据调查 ,在库布齐沙漠中杨柴灌丛可达 1 1 3.9m2 ,根系有根瘤 ,可以改良土壤。1 育苗杨柴荚果 9~ 1 0月份成熟 ,应及时采收 ,种子易发霉 ,必须选净晒干后贮藏。种子千粒重 1 0g左右。杨柴为典型的沙生植物 ,育苗地不宜选粘重土壤 ,应选沙质或沙壤质土壤。不适于在地下水位过高或排水不畅的地方育苗 ,否...  相似文献   

4.
野菊花     
在图门江、牡丹江流域的荒山区,生长着较多的野菊花。每年秋季野菊开花,紫蓝色的花瓣和金黄色的花药泌蜜吐粉,构成秋季良好的辅助蜜源。 (1)野菊花株高40~120cm,丛生,上部多分枝,茎紫色,全株有细毛。(2)叶互生有长柄,长3~5cm,宽2~3cm。叶羽状浅裂,大小不一。(3)每株花在上部长出4—16个分枝,每个分枝开花4~9  相似文献   

5.
刺槐     
刺槐 ( Robinia pserdoacacia L.) ,又名洋槐 ,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刺槐原产北美洲 ,约在1 90 0年引入我国青岛 ,以后各地相继栽培 ,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荒漠区。树高 1 0~ 2 5 m,胸径30~ 60 cm,干皮黑褐色 ,深纵裂。叶互生 ,奇数羽状复叶。花白色 ,有香味 ,长 2~ 5 cm,荚果长椭圆形 ,8月上旬至 9月上旬成熟 ,深褐色。刺槐萌芽力和根蘖性很强 ,为速生树种 ,在适宜的条件下幼年阶段生长更为迅速。主根不明显 ,侧根发达 ,属浅根性树种。不耐水湿和盐碱 ,在土壤通气不良的低湿地 ,生长衰退 ,易腐根 ,甚至导致死亡。在低湿盐碱地生长缓慢。耐瘠薄 ,根具根瘤菌 ,能改良土壤。刺槐是一个喜温树种 ,不抗寒 ,在黄土高原东南部比西北部生长良好。刺槐是强阳性树种 ,树冠大 ,枝叶繁茂 ,郁闭成林早 ,在沙区已成为重要的防护林、绿化和草原地区固沙的重要树种。1 采种选 1 0~ 2 0年生以上的壮龄健壮刺槐作采种母树为好。 9~ 1 0月种子成熟 ,要及时采集 ,采后摊晒 ,待荚果干燥后 ,脱粒除去果皮等杂物 ,干藏。荚果出种率一般为 1 5 %~ 2 5 % ,...  相似文献   

6.
1 苗木培育1 1 实生砧木苗培育 ①种子采集与沙藏。应选择生长健壮 ,无严重病虫害 ,种仁饱满的植株为采种母树。用作种用的坚果必须充分成熟 ,一般在青皮开裂达 30 %以上时采收 ,采后不需水洗和漂白。秋播用种子稍加阴干即可放于通风处备播 ;春播用种子需充分干燥后进行干藏或用湿沙层积贮藏。沙藏时 ,选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处 ,挖宽 1~ 1 5m、深 0 7~ 1 0m、长度不限的贮藏沟 ,沟底铺 10cm厚湿沙 ,上放 10cm厚种用核桃 ,再铺 10cm厚湿沙 ,这样种、沙分层铺放直到距沟口 2 0cm ,最上面用湿沙填平。注意防止雨 (雪 )水渗入。…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对降水增加的适应规律,采用人工模拟降水方法,对不同降水量[对照(CK)、增加5%(W_5)、增加10%(W_(10))、增加15%(W_(15))、增加20%(W_(20))、增加25%(W_(25))]下中度退化伊犁绢蒿荒漠土壤可萌发种子库种子萌发数量及其多样性进行了调测。结果表明:0~5 cm土层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数及其萌发总密度随降水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且W_(20)、W_(25)下萌发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萌发物种数较对照(7种)依次增加2.6、2.0倍;5~10 cm土层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无论降水增加与否,0~10 cm土层伊犁绢蒿、木地肤、毛梗顶冰花均有萌发,且降水增加显著促进伊犁绢蒿、木地肤、串珠老鹳草、毛梗顶冰花的萌发。随降水量增加,0~5 cm土层伊犁绢蒿可萌发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Sorensen相似性总体呈先增后降趋势,且降水增加≥20%处理相似性高于降水增加≤15%处理。降水增加后伊犁绢蒿荒漠土壤种子萌发物种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Patrick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且0~5 cm土层较5~10 cm土层增加明显。土壤种子库可萌发种子密度具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受空间取样位置及降水的交互影响。综上所述,降水增加促进了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可萌发植物种数、种子萌发密度、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导致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增加,有利于退化蒿类荒漠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柠条     
柠条 (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也叫毛条、白柠条 ,牛筋条。为豆科锦鸡儿属的落叶大灌木 ,高 3~ 5 m,冠幅 3~ 4m,枝条粗壮通直 ,基部托叶及羽状复叶的先端小叶变成细刺 ,小叶 5~1 0对 ,先端有细针尖刺 ,小叶两面密生灰白色平贴短柔毛 ,在良好的环境下 ,能长成小乔木 ,有明显的主干。分布范围广 ,抗旱性能强 ,我国西北的沙漠绿洲或黄土丘陵区都有生长。柠条根系发达 ,防风蚀、保土性能强 ;具根瘤菌 ,能改良土壤 ;分枝稠密 ,沙埋后能产生不定根 ,固沙作用强。柠条是优良的“三料”植物 ,枝条富含油脂 ,易燃耐烧 ;枝、叶既是很好的绿肥 ,又是优良的饲料。枝干皮层厚 ,富含纤维 ,可以剥麻。柠条是阳性树种 ,耐旱、耐寒、耐高温 ,是“三北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物候期由于各地气候差异而不同。在河西走廊沙区 ,一般 3月下旬萌动 ,4月下旬展叶 ,5月中旬开花 ,6月下旬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荚果易开裂 ,应及时采种。柠条种子不耐贮藏 ,当年发芽率为 90 % ,贮藏 3年后 ,发芽率降至 30 %。1 育苗柠条育苗以沙壤土为好 ,盐碱严重的土壤育苗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9.
洋槐     
1 形态特征洋槐 ( Robinia peudoacacia L .) ,别名刺槐。落叶乔木 ,高 1 0~ 2 5 m,树皮褐色。奇数羽状复叶 ,小叶 7~ 2 5枚 ,卵形或长椭圆形 ,长 2 .5~ 4.5cm,先端圆或微凹 ,基部圆形 ,全缘 ,无毛或幼时疏生 ,托叶刺状。总状花序腋生 ,长 1 0~ 2 5 cm;花萼杯状 ,浅裂 ;花冠白色 ,蝶形 ,旗瓣基部常有黄色斑点 ;雄蕊 1 0 ,二体 ;子房无毛。荚果扁 ,长矩圆形 ,长 3~ 1 0 cm ,赤褐色 ;种子肾形 ,黑色。2 地理分布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多作为城镇绿化树种或行道树。3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适应性颇强 ,有抗旱力。喜湿润肥沃的土壤 ,公路和铁路旁常有栽培。在冲积平原、黄土丘陵、干燥沙荒地也能生长。为浅根系树种 ,适于山谷或少风沙处造林。每年 5月份开花 ,8~ 9月份结果 ,9~ 1 0月份果实成熟。4 饲用价值其叶为山羊、猪、兔等所喜食 ,群众常采摘其叶作青饲料 ,也可晒干 ,打成干草粉贮藏备用。其叶的化学成分见表 1。表 1 洋槐树叶的化学成分 ( % )生育期占绝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2 9....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期割草场不同刈割处理后的样地进行土壤取样与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处理对土壤中具有活力种子数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后土壤中有活力的种子蒿类植物的种子占第一位;9月12日刈割的样地,具有活力的种子数量相对较多,为2432粒/1m×1m×0.12m;土壤中具有活力的种子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成层性,6个不同处理(包括对照)平均89.8%的具有活力的种子分布在0~4cm的土层中,其余的分布在4~8cm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短期封育对荒漠草地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天山北坡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为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封育内外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及其粒径组成,结果表明:封育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0~50 cm土层全氮含量范围为1.16~1.82 g·kg-1,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草业科学》2008,25(3):138-138
品种来源L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1996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引进。 品种特征特性:豆科柱花草属多年生草本。茎半直立,株高约1.5m,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小叶长3.3~3.9cm,宽0.6~1.1cm,被疏柔毛;密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5cm,蝶形花,花萼上部5裂,长1.0~1.5mm;花  相似文献   

13.
蚂蚁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蚂蚁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作用,于甘肃天祝高寒草地上研究了蚂蚁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土壤种子库和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蚁丘0~10cm的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邻近土壤,蚁丘0~10cm的土壤容重比距离蚁丘1m同等深度的容重小59%。蚂蚁具有向蚁丘土壤富集营养和种子的作用。蚁丘0~10,10~20cm深与距离蚁丘1m处土壤总种子密度和种子多样性最大的是蚁丘0~10cm,其次为蚁丘10~20cm,最小的是距离蚁丘1m处的对照。除蚁丘0~10cm深处的碱解氮略小于对照外,前者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和有机质显著高于蚁丘10~20cm和邻近土壤。蚁丘的中央部分为裸地,蚁丘外围的草产量显著低于邻近无蚁丘草地的草产量。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     
毛白杨 ( Populus tomentosa Carr.) ,又名棉白杨、大叶杨、响杨。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分布广 ,黄河中下游是适生分布区。主干通直 ,高大挺拔 ,高可达 40 m,胸径 1 m以上 ,树皮幼时青白色、平滑 ,老龄则开裂 ,暗黑色。花期 3月上旬 ,果实成熟期 4月上中旬至 5月上中旬 ,雌雄异株。毛白杨根系发达 ,1 8年生垂直主根可达土层 1 .2 m以下 ,侧根主要分布在 1 0 cm以下的土层。毛白杨生长迅速 ,材质好 ,是杨树中寿命较长的一个优良用材和防护林树种。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能充分表现出速生的能力 ;抗病虫害能力强 ,4年生树高达 8m,胸径 1 4cm,7~ 8年就可成材。但在干旱瘠薄土壤上生长缓慢 ,耐寒较差。适于作农田防护林树种。1 育苗因毛白杨种子很容易丧失生活力 ,遗传分化严重 ,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 ,常用插条、根蘖、嫁接及压条法繁殖。1 .1 插条育苗毛白杨插穗生根率低 ,适当处理可提高生根率 ,处理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处理 (如 ABT生根粉等 )和冬季湿沙窖藏催根。秋季叶落后 ,采集大树根部和树干上的 1年生萌生条 ,粗 0 .8~ 1 .5 cm,枝条...  相似文献   

15.
花棒     
花棒 ( H edysanum scoparium Fisch.etMey.) ,别名细枝岩黄芪 ,为豆科大灌木 ,高可达4~ 5 m,羽状复叶 ,小叶 3~ 5个 ,小叶长 1 .5~ 4cm,宽 0 .2~ 0 .6cm,下部有短柔毛 ,上部枝条的小叶退化 ,由绿色嫩枝与叶柄进行光合作用 ;蝶形花 ,紫红色 ,荚果串珠状 ,密生白色长柔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能适应沙漠地带流动沙地的恶劣条件。除低湿的沙地外 ,一般流沙上均能正常生长。直播后第 2年春的幼苗 ,能忍受 1 0~ 1 5 cm深度的风蚀 ,壮龄植株可忍受更强的风蚀。耐沙埋 ,沙埋后能生许多不定根和不定芽。如沙埋不超过株高一半 ,越埋越旺。花棒耐干旱 ,在含水率仅为 2 %~ 3%的流沙上 ,干沙层厚达 40 cm时 ,仍能正常生长 ;抗热性强 ,能忍受 40~ 5 0℃的高温 ,沙面温度高达 70℃时不影响茎干生长。花棒适于全盐量为 0 .4%以下的低盐地和微碱性沙地上生长 ,过湿或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主、侧根系都很发达。一般分布在 2 0~ 60 cm的沙层中 ,苗圃中一年生花棒垂直根可达 1 m。成年植株根幅可达 ...  相似文献   

16.
绵毛优若藜是北美洲的特有种,被引种到我国的干旱区后,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都有所变化。在引种地,绵毛优若藜的物候期较原产地推迟,夏秋季所生的簇生叶保持绿色,表现为准常绿灌木。绵毛优若藜的年生长呈单峰型,其高生长和径向生长的高峰期均在7-8月。绵毛优若藜的生态幅较宽,在气温10-30℃之间,种子都可发芽。绵毛优若藜耐土壤贫瘠、耐沙埋,喜欢偏碱性土壤,在养分条件较差的沙丘和pH值为7.0-9.0的沙壤土上均能生长,在透气性较好的沙土上生长量较粘土大。当沙土的土壤含水率为1.69%。3.30%,粘土的土壤含水率为9.04%。16.14%时,绵毛优若藜萎蔫。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用普通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经辐射处理培育而成的早熟沙打旺,具有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抗盐碱,抗风沙等优良性状,在普通沙打旺种子难以成熟的地区,早熟沙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草地土壤氮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西坡)及山前地带不同海拔下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草地土壤全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典型草原中沿土壤垂直剖面依次降低,在高寒草甸、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0~20与20~40 cm土层中差异不显著,但高于40~60 cm土层.在海拔1 360~1 380 m草原化荒漠的5个样地上,由于放牧利用程度和植被类型的不同,0~20 cm土层土壤氮的含量变幅在0.022 8%~0.034 7%.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年降水量、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和<0.0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影响0~20 cm土层全氮(TN)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植被盖度(C)和年降水量(AP),相关方程是TN%=0.002 040 C 0.000 585 AP-0.076 800;而影响20~4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生产力(B),与土壤全氮回归方程为TN%=0.001 6 B 0.024 7.而各环境因素中影响土壤全氮含量最主要的因素,0~20 cm土层为土壤有机碳和年降水量,20~40 cm土层主要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披针叶黄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形态特征披针叶黄华 ( Thermopsis lanceolala R.Br.) ,别名野决明、苦豆子。多年生草本 ,高 1 8~ 2 0 cm,全株披黄白色长柔毛。茎直立 ,单一或分枝 ,基部具厚膜质鞘。掌状三出复叶 ,具 3小叶 ,小叶倒披针形成矩圆状倒卵形 ,长 2 .5~ 4.5 cm,宽 0 .5~1 .0 cm,基部渐狭 ,全缘 ,两面密生平伏长柔毛 ,小叶柄短。托叶 2 ,卵状披针形 ,先端锐尖 ,基部稍联合 ,长 1 .5~ 2 .5 cm,宽 4~ 7mm,被长柔毛。总状花序顶生 ,苞片 3个 ,轮生 ,卵形 ,基部联合。花黄色 ,每 2~ 3朵轮生 ,长 2 5~ 2 8mm。花萼筒状钟形 ,略成二唇形 ,长 1 .6cm,密生平伏长柔毛 ,萼齿披针形 ,长 5~ 8mm。旗瓣近圆形 ,基部渐狭或呈爪状 ,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比旗瓣短 ,有耳有爪。子房条形 ,密被毛 ,具短柄。荚果扁 ,条状矩圆形 ,长 5~ 9cm,宽 7~1 2 cm,顶端具喙 ,密生短柔毛 ,含种子 6~ 1 4粒 ,种子近肾形 ,黑褐色 ,有光泽。2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前苏联、蒙...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若尔盖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壤深度(0~60cm)的变化特征和草地的沙化机制。结果表明:草地退化是以0~30cm土层,土壤N、有机质和腐殖酸的流失为主要特征,当三者的流失率分别达到95.45%、98.85%、98.36%时,土壤P、K含量降低,草地盖度下降、生物量减少;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深,在0~3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不断降低而沙含量不断升高,全沙化草地水分含量在5%以下,沙含量达到98%;草地沙化从0~30cm土层开始,尤其是在20cm,土壤水分含量和沙含量的变化使得该土层成为沙化敏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