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生物激活剂爱诺森对茄子、番茄、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不同浓度的爱诺森处理,以清水作对照,测定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等指标,进而筛选出适于茄子、番茄、辣椒生长的爱诺森最佳浓度。结果表明,爱诺森可以显著提高茄子、番茄、辣椒果实的生长速度,提高单果重量,降低茄子果实的硬度以及辣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各方面指标,适于茄子、番茄、辣椒生长的爱诺森最佳浓度为600倍液。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冬春反季节设施栽培辣椒果实绿熟到转色阶段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4个辣椒品种和2个甜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授粉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辣椒果实单果重、果长、果肩宽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授粉后7~27 d为辣椒果实快速增长期,辣椒果实开花后37~42 d为最佳采收期,此时水分含量较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单果重基本都达到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形态指标与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及大部分果实形态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果实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增加辣椒产量,改善果实性状,提高经济效益,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产量和果实性状效果均为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纯化肥处理;施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增加辣椒干物质含量和提高辣椒果实的蛋白质、全糖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地改善了辣椒果实的品质,但未能提高辣椒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生物激活剂“爱诺森”对茄子、番茄、辣椒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种不同浓度的“爱诺森”处理,以清水处理(CK)为对照,测定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等指标,进而筛选出适于茄子、番茄、辣椒生长的“爱诺森”最佳浓度。结果表明,“爱诺森”可以显著提高茄子、番茄、辣椒果实的生长速度,提高单果重量,降低茄子果实的硬度以及辣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综合各方面指标,适于茄子、番茄、辣椒生长“爱诺森”的最佳浓度为600倍液。  相似文献   

5.
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辣椒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可显著增加辣椒的产量,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12.0%~24.6%,并显著提高植株N、P、K的含量.适当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和营养物质配合,可显著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提高辣椒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植株的生物产量,并能够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使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营养物质和芸苔素内酯与微量元素配合,在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及改善品质方面,可达到最理想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6.
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辣椒和番茄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也可以改善果实营养品质,为此,本文就生物有机肥对辣椒和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特性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陇椒2号为试材,研究了活力生物菌肥等生物肥对大棚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提高单产,亦可改善果实营养品质,尤其是活力生物菌肥可显著增加果实的VC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明臭氧灭菌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和辣椒为试材,采用新型臭氧发生器,研究增施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增施臭氧能显著降低番茄和辣椒的田间病害发生率,同时能促进产量的增加。增施臭氧能显著提高番茄和辣椒的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同时能显著增加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番茄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辣椒果实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综合考虑,使用这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在番茄和辣椒大棚生产中,臭氧处理2的杀菌及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要由于臭氧处理1,即每天释放3 h臭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
以早熟、中晚熟的甜椒和辣椒(Capsicum annum L.)各一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期间决定风味、质地和营养品质的几项指标:抗坏血酸含量在3个品种中都随果实的发育成熟而迅速增加;叶绿素则随果实的成熟而降低,并最终消失;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曲线呈U字形;甜椒果实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粗纤维等的含置也呈U字形变化;决定辣椒辣味的主要物质辣椒素含量在开花后40d 达到高峰。甜椒果实的品质在体积停止膨大、变色期前后最好.甜椒果实品质随果实着生部位的上升而降低。改良阳畦栽培的辣椒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的,说明植株健壮程度和果实发育期间的环境条件对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氮肥对辣椒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试验研究了氮肥对辣椒品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发现一定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增加,会导致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而使干物质增加。适量增施氮肥使辣椒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就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各色荧光灯为光源,在人工控光条件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转色期间不同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于处理后8-10d达最高,而Vc和番茄红素于处理后12d达最大。但不同光质处理间差异明显,红光处理8d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处理后8-10dVc和番茄红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成熟期比对照(白光)提前2d;红光和蓝光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各处理Vc含量以蓝光处理为最高,达123.7mg/kg(Fw),显著高于对照。番茄红素含量以红光处理最高,为89.6mg/kg(Fw)。黄光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绿光处理使番茄果实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设施栽培的曙光、早红珠、春捷为试材,研究了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不断增加。可滴定酸、总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果实接近成熟期迅速变化。果实中淀粉含量很低且呈下降趋势,只是在果实发育前期有所升高。果实中干物质含量变化在花后50d内变化趋势是由低到高,此后,三者呈现不规则变化。可溶性蛋白在果实内含量由高到低递减,前期降减程度最大,后期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变化规律与果实生长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栽培措施的制定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艳红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丙二醛含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艳红桃果实单果重与纵横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果实在盛花后25~55d生长速度缓慢,55d至成熟期间生长迅速,生长趋势表现为明显的双"S"形曲线;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抗坏血酸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上升的趋势;其间,细胞膜脂发生过氧化,表现为丙二醛含量不断上升,且后期升高较快,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基本保持快速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品种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瓜氨酸和VC等功能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西瓜功能物质的变化规律,旨在为西瓜品质改良、功能西瓜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不同西瓜品种为对象,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番茄红素、瓜氨酸和VC等功能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红瓤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幼果番茄红素含量较低,着色期急剧增加,完熟期达到峰值。(2)西瓜幼果瓜氨酸含量较低,随果实发育瓜氨酸缓慢积累,果实膨大期含量有所减少,随后大幅度增高,接近完熟达到峰值,过熟期含量缓慢减少。(3)幼果期总VC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有所积累并达到第1个峰值,果实膨大期迅速下降到最低值,随后迅速积累,完熟期达到第2个峰值,过熟期缓慢下降;还原型VC和氧化型VC也符合同样规律,即西瓜果实发育过程总VC、还原型VC(AA)和氧化型VC(DHAA)的含量均呈“M”曲线变化,第2峰值大于第1峰值;达到峰值时,不同品种西瓜果实还原型VC﹕氧化型VC≈1—2﹕1。【结论】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和VC含量在完熟期达到峰值,瓜氨酸含量在接近完熟期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新红星苹果果实细胞膨大期及成熟期(盛花后50-140天)乙烯生物合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盛花后120天之前果实乙烯释放率很低,之后迅速增加。果实不同部位的ACC、MACC含量随果实成熟而增加,并且果皮中含有较高的ACC、MACC含量。果实成熟时乙烯形成酶活性提高。本文就果实的发育与乙烯生成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红肉猕猴桃‘红阳’和绿肉猕猴桃‘金魁’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红阳’和‘金魁’猕猴桃可溶性总糖含量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红阳’猕猴桃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只是前期(盛花后95天之前)上升比较平缓,后期较迅速,至果实成熟期达最大含量(6.87%)。而‘金魁’猕猴桃糖含量呈现上下波动趋势:前期上升,至盛花后50天下降,之后又上升,临近果实成熟时略有下降。果实发育过程中,两种类型猕猴桃的可滴定酸含量变化一致,即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唯一不同的是,‘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下降趋势比较缓慢,而‘红阳’猕猴桃则比较迅速。成熟果实中‘金魁’猕猴桃酸含量为1.08%,‘红阳’猕猴桃为1.20%。两者果实中糖酸比的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在‘红阳’猕猴桃中前期上升缓慢后期较快;‘金魁’猕猴桃中先下降后上升,临近成熟时又略有下降。此外,两种类型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即果实发育前期快速上升后期下降,在果实成熟期又稍有回升。但‘金魁’猕猴桃的Vc含量变化节点稍晚于‘红阳’猕猴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桂味和怀枝荔枝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晚熟荔枝品种桂味、怀枝为试材,在盛花后50 d分别用Glu 、PP333、TDZ和6-BA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荔枝果实着色、花青苷、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Vc含量及果实落果率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促进果皮叶绿降解,增加果实着色面积,其中1500 mg/L的Glu处理两个荔枝品种的果实花青苷含量最高,达11.86和12.46 U/gFW;TDZ和6-BA处理能降低果皮花色苷含量,抑制叶绿素降解,延缓果实转色,减少着色面积,其中2.5 mg/L的TDZ处理桂味和怀枝的花青苷含量仅为3.59和5.24 U/gFW.Glu和PP333处理能提高两个荔枝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促进果实总糖积累,降低有机酸含量.TDZ、6-BA和Glu处理均能减少两个荔枝品种落果,但PP333增加怀枝落果率.TDZ和6-BA处理降低两个荔枝品种可溶性同形物及总糖含量,而果实有机酸、Vc含量和单果重增加.[结论]Glu(1500 mg/L)和PP333(300 mg/L)能促进桂味和怀枝荔枝果皮着色,提早成熟;TDZ(25 mg/L)和6-BA( 100mg/L)能抑制荔枝果实着色,延迟成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化学调节剂进行调控,实现提早或延缓荔枝成熟采收,以减轻荔枝销售压力,增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亏缺灌溉对番茄蔗糖代谢和干物质分配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设施内设置4个灌水处理,分别间隔2(CK)、4(处理1)、6(处理2)和8d(处理3)浇1次水,均以浇水后土壤水分张力计回零为准。结果表明,番茄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随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逐渐提高,蔗糖含量下降;各时期处理3番茄果肉中糖分含量最高,其次为处理2,其余2处理果实糖分含量最低。蔗糖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逐渐升高,水分亏缺提高了这2种酶的活性,但降低了成熟期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亏缺灌溉提高了番茄叶片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同时提高了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的含量及糖酸比,增加  相似文献   

19.
早鲜杨梅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杨梅优株早鲜是否具有育种潜力及其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本研究以早鲜和早色杨梅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单果质量、纵横径、色差、糖类物质、酸类物质、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早鲜的单果质量从转白期迅速增大,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早色,是果实早熟的表现。两者的果实生长发育、色差参数和果实品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所不同。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糖类物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和柠檬酸含量先升后降,苹果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草酸、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则呈下降趋势,且发现转白期是各种成分变化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早鲜是一个成熟期早,可溶性糖、Vc和总酚含量高,同时可滴定酸含量低的杨梅优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