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力代羊生长性状的协方差函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模拟考力代羊生长过程中的遗传和表型变异,为其选种提供一定的依据.用1 269只考力代羊的3 332个生长发育记录,配合自变量为年龄的勒让德多项式的随机回归模型(RRM),其中个体加性遗传效应配合5阶,母体永久环境效应配合2~5阶,对数约束最大似然值和信息标准用来检测最佳配合阶数.用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AIREML)法来估计体重的遗传、环境和表型协方差函数,结果表明,母体永久环境效应配合4阶时,协方差图更符合考力代羊的生长变化情况,涉及的参数也较少,且羔羊在6月龄前后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和表型变异.这些结果提示随机回归模型在有限的数据下能够充分描述考力代羊体重在连续时间轴上的增长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SD-系选育过程中O~4世代53头公猪的603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遗传传递力与后代平均表型值的相关及其名次的秩相关均迭极显著水平;遗传趋势、表型趋势和年遗传改进量较高,.且遗传趋势与表型趋势较一致,说明SD-Ⅱ系选育过程中所要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继续进行选育还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用随机回归模型对50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第1胎日产奶量进行了分析,将时间配合勒让德多项式作为自变量,再用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进行估计。然后通过协方差函数对时间轴上的时间点间估计协方差值,再用Excel绘制三维图。结果表明:配合M6-5-10时,能对月间隔的测定日产奶量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反映出整个时间轴上的加性遗传效应和永久环境效应的变异,且能得到光滑的三维图形。降价配合涉及的参数比较少,同时能够很好地缓和协方差函数估计值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用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考力代羊体重的遗传参数,从而获得较准确的遗传参数估值。使用1 269只考力代羊的生长发育记录3 332个,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分不考虑误差间协方差和考虑误差间协方差两种情况估计考力代羊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不考虑误差间协方差时,直接遗传力估值依次为0.28、0.79、0.77、0.64和0.65;考虑误差间协方差时,则为0.28、0.33、0.30、0.23和0.21。遗传和表型相关在两种情况下都有相同的特点,月龄相差越大,相关越小。说明当不考虑误差间协方差时,分析结果遗传力被过高地估计。  相似文献   

5.
利用第一泌乳期5700个测定日奶量数据,使用DFREML(3.1)估计了测定日产奶量的方差协方差。得出方差一协方差函数矩阵,发现勒让德多项式的协方差函数最佳配合阶数是9,误差方差回归阶数是5。第一泌乳期加性遗传协方差除泌乳初期约40~60天内测定日产奶量协方差较大外,其它日产奶量的协方差均接近x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最大似然法、改进最大似然法与约束最大似然法估计了猪的出生重与二月龄体重的方差、协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配合的模型为多性状动物模型。典型变换的引入大大降低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进行芦花鸡H系开产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为芦花鸡H系选育提供依据。收集芦花鸡H系2016—2020年系谱信息和开产性状表型数据,利用DMU软件以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剖分表型方差,以单性状动物模型分析各性状遗传力,以多性状动物模型分析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并基于系谱-加性效应模型(PBLUP_A)对所有个体开产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计算遗传进展。结果显示:芦花鸡H系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遗传力分别为0.42、0.40和0.27,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开产蛋重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17、0.31,表型相关分别为0.11、0.18,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38;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014 d、1.14 g、0.018 g。结果表明:芦花鸡H系各开产性状均为中等遗传力性状,开产蛋重与开产日龄呈中等遗传正相关,与开产体重呈高遗传正相关,开产日龄与开产体重遗传相关较低,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芦花鸡H系开产性状有了一定的遗传进展。对芦花鸡H系开产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的确定与分析研究结果,为...  相似文献   

8.
山西肉型猪新品系(SD—Ⅰ系)6月龄体重遗传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Ⅰ系)选育过程中0-4世代40头公猪的447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结果表明,群体平均育种值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D-Ⅰ系猪选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各世代间基本一致,且除0世代外,对表型值都有正的效应。继续进行选育,6月体重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用混合模型BLUP法对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 Ⅰ系)选育过程中0~4世代40头公猪的447头后裔6月龄体重进行了遗传趋势评估。结果表明:群体平均育种值随世代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D Ⅰ系猪选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有效的。各世代间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且除0世代外,对表型值都有正的效应。继续进行选育,6月龄体重尚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为对广东小耳花猪新品系繁殖性能选育提供遗传参数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对广东小耳花猪新品系2 548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产死胎数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广东小耳花猪新品系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产死胎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16、0.16和0.09;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的遗传相关为0.92、表型相关为0.83;产死胎数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遗传相关分别为0.41和-0.03,表型相关分别为0.38和-0.16。  相似文献   

11.
北京花猪Ⅱ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北京花猪Ⅱ系二至四世代669头个体测定猪的生长资料,构建混合模型估计了生长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结果:初生重的平均数为1.23Kg、遗传力为0.12;日增重0~2日龄的平均数为210.6g、标准差为36.4g、其遗传力为0.75;60日龄重的平均数为16.8Kg、标准差为2.6Kg、遗传力为0.24;日增重0~60日龄的平均数为278.7g、标准差为45.2g、遗传力为0.72。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变化范围从-0.740~0.992。  相似文献   

12.
甘肃黑猪新品系Ⅰ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估测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平凉地区主奶猪场1992、1993和1994三年的育种资料,分别采用单元内半同胞相关及母女相关法、组内相关法、父系半同胞 方差及协方差分析法估测了甘肃黑猪新品系Ⅰ系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重复力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6月龄重应作为Ⅰ系猪选育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芯片数据对温氏集团某核心场3334头美系杜洛克猪的生长性状和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以期为杜洛克猪的生长性状和体尺性状遗传评估和改良提供参考。利用GCTA软件的REML方法对上述杜洛克种猪个体的50 k SNP芯片数据和达100kg体重日龄(AGE)、达100kg日增重(ADG)、达100kg体重背膘厚度(BF)、达100 kg瘦肉率(LMP)、体长(BL)、体高(BH)、管围(CC)、腹围(AC)、胸围(CHC)和腰围(WAC)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分析,估计各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固定效应包括场、年、季节和性别。结果表明:AGE、ADG、BF、LMP、BL、BH、CC、CHC、AC和WAC的遗传力分别为0.40、0.41、0.31、0.39、0.16、0.17、0.16、0.05、0.03和0.14。此外,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变化范围介于-0.98~0.99,部分性状间呈强相关性,可对美系杜洛克种猪的相关性状进行协同选择,进而加快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进展。  相似文献   

14.
贵州剑河白香猪不同品系繁殖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同条件饲养的贵州剑河白香猪Ⅰ系、Ⅱ系进行繁殖性状生产指标观测,结果:白香猪Ⅰ系与Ⅱ系间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泌乳力、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差异不显著( P>0.05);两系猪的繁殖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构建新疆褐牛不同生长阶段体尺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模型,估计新疆褐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新疆褐牛育种目标性状的确定和综合选择指数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1983-2017年收集的4个新疆褐牛核心育种场81头公牛后代的2 504条新疆褐牛体尺体重数据为研究材料,以初生及6、12和18月龄阶段的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性状为研究对象,通过DMU软件构建多性状动物模型,以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性别为固定效应,以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随机效应,估计各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新疆褐牛初生至18月龄阶段体重遗传力估计值为0.22~0.61,体高遗传力估计值为0.43~0.46,体斜长遗传力估计值为0.29~0.52,胸围遗传力估计值为0.35~0.61。相同和不同生长阶段新疆褐牛各体尺体重性状间均呈现正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其中相同生长阶段各体尺体重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1~0.92,表型相关系数为0.05~0.92;不同生长阶段各体尺体重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08~0.92,表型相关系数为0.01~0.72。18月龄与其他各生长阶段间体尺体重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较高,且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因此,在制定新疆褐牛综合选择指数时,应重点考虑18月龄阶段的体尺体重性状,从而进一步提升新疆褐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66头2005年底引进的新美系大约克猪纯繁一代为对象,分析了从初生到120 kg体重间不同性别不同体重阶段的增重、耗料情况和饲料报酬,进行了Logistic方程、Gompertz方程和Polynomials函数的生长曲线拟合。不同性别间生长规律差异分析表明,母猪成熟体重稍大,达到拐点的日龄和体重也最大,公猪次之,阉猪则最早达到生长拐点。利用经济学平衡原理,分析出其新美系大约克猪的最佳上市体重为125 kg,最佳上市日龄为193.6 d。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瘦肉型猪SD -Ⅱ系的肥育性能和胴体性状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SD -Ⅱ系猪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5世代日增重达 6 82 .33g/天 ,体重 90kg日龄为 179.88天 ,饲料转化率 3.2 4 ,与 0世代相比 ,有很大的提高。 (2 )SD -Ⅱ系猪 5世代胴体重 6 4 .70kg ,平均膘厚 2 .6 6cm ,瘦肉率 5 6 .10 % ,具有较好的胴体性状。 (3)从遗传力的估计结果来看 ,日增重、瘦肉率的遗传力较高 ,分别为 0 .6 4 1和 0 .5 32 ,可以作为育种过程中的主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配套杂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省培育了“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父本(SS-Ⅰ系)、母本(SD-Ⅰ、SD-Ⅱ、SD-Ⅲ系),为探索其配套杂交效果,对14个杂交组合进行了肥育、屠宰和胴体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1)日增重以双杂交组合最优,均在730 g以上,其次是三元杂交组合,最差的是二元杂交组合,其中含SD-Ⅲ系血液的杂交组合日增重相对较低;料重比最低的是长(×大SD-Ⅱ)为2.95,其次是3个双杂交组合,含SD-Ⅲ系血液的杂交组合料重比相对较高。(2)屠宰率在双杂交组合中以大长(×杜SD-Ⅰ)最优为76.27%,三元杂交组合中以长(×大SD-Ⅲ)最优为76.75%,二元杂交组合中以长×SD-Ⅲ最优为76.67%,可看出含SD-Ⅲ系血液猪的屠宰率有偏高的趋势。(3)瘦肉率以含SD-Ⅲ系血液的组合在各杂交组中均为最高,双杂交中长大(×杜SD-Ⅲ)、三元杂交中大(×长SD-Ⅲ)、长×(大SD-Ⅲ)和长大×SD-Ⅲ、二元杂交中长×SD-Ⅲ和大×SD-Ⅲ均最高。  相似文献   

20.
旨在利用从山西省运城市国家级晋南牛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采集的2011—2021年564头晋南牛(公牛279头,母牛285头)共1 937条体重和体尺性状数据,对晋南牛初生、6、12、18、24月龄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本研究运用ASREML软件中的REML算法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以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性别为固定效应,估计晋南牛5个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出生年份对晋南牛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有着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季节和性别对晋南牛生长发育前期影响较小,对其生长发育后期有着较大影响。晋南牛初生至24月龄体重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2~0.35,体高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8~0.31,十字部高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7~0.43,体斜长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0~0.24,胸围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2~0.29,腹围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5~0.33,管围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6~0.56。晋南牛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均呈现出较强的遗传正相关和表型正相关。其中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的范围分别为0.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