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产量差异显著的1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 研究棉铃对位叶C/N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 棉铃对位叶C/N随铃龄的变化可用y=at2+bt+c拟合[ y为C/N, t为铃龄(d), a、b、c为常数], 其主要特征值(a、b、c和C/N最大值)与单铃干物重(即单个棉铃的铃壳、棉籽和纤维3部分干重之和)和铃重(即棉籽和纤维两部分干重之和)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而与衣分和铃壳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以a、b、c和C/N最大值为变量可将14个棉花品种聚类为Ⅰ(美棉33B等6个品种)、Ⅱ(科棉1号等6个品种)和Ⅲ(中棉所35和中棉所38) 3个类群, 三者棉铃对位叶C/N及单铃干物重的变化特征差异显著, 其中类群Ⅲ铃龄10~17 d期间的棉铃对位叶C/N显著高于类群Ⅰ和类群Ⅱ, 铃龄24 d之后仍保持在2.5左右, 整个铃期内变幅最大, 平均值最高, 其单铃干物重快速增长期最长, 平均增长速率最小, 最终单铃干物重和铃重均最大, 但3个类群棉花棉铃干物质在棉铃各部分分配率的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 最终衣分和皮棉产量与棉铃对位叶C/N变化特性无明显相关性。棉铃对位叶C/N变化的基因型差异显著, 棉铃对位叶C/N在铃龄10~17 d期间高、铃龄24 d之后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有利于棉铃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光合生理性能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杂交棉中棉所63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棉铃发育时期对棉铃对位叶的生理和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探索中棉所63获得高产的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中棉所63产量优势显著。单株结铃数比两亲本分别高21.52%,43.28%,铃重高2.42%,19.31%,叶面积载铃量高22.39%,22.30%。2)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棉铃对位叶叶面积分别比亲本高26.60%,59.41%,并且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保持较高水平的SOD活性,使其生理代谢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棉所63的MDA含量显著低于亲本,细胞膜受损较轻,延缓了对位叶的衰老。3)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光合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棉铃发育后期,中棉所63叶绿素含量、SPS活性的高水平,能够维持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使中棉所63获得较高的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氮肥与缩节胺配合对Bt棉源库特征和铃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氮肥和缩节胺配合对 Bt棉的棉铃发育影响表明 ,提高 Bt棉的中部外围和上部铃重可促进整株铃重增加 ,进一步提高产量。其生理机制表现为各部位棉铃对位叶叶绿素、Ru BPase和 ATP含量提高 ,棉铃中 IAA含量增加 ,蔗糖转化酶活性以及纤维素合成能力增强 ,子棉积累量增多。即整株源库活性的协调 ,特别是中部外围和上部铃及其对位叶与相应的中部和内围生理活性差异缩小是整株铃重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施肥和化控对高产棉田叶源活性和棉铃发育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高产条件下棉株各部位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的研究表明 ,氮钾肥和 DPC化控的协调运用有效地增加了棉铃对位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缩小了中上部、内外围棉铃对位叶 1 ,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 Ru BPase)的含量间的差距 ,促进了棉铃对位叶光合速率的提高 ,增强了棉株叶源特别是“弱势部位”(棉株外围和上部 )叶源的生理活性 ,达到了促进棉株弱势部位铃重提高的目的 ,从而提高了整株铃重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102棉铃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转基因抗虫杂交棉102增产的主要原因为铃重提高。单铃籽棉重的提高是纤维和种子的同步增加,一是纤维干重的提高,1997~1998两年平均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铃纤维干重最大值为2.22g,比常规棉1.90g增加16.84%;二是种子干重的增加,两年平均杂交棉单铃种子重为2.53g比常规棉2.23g增加13.45%。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较强的“源”“库”生理优势,即棉铃对位叶叶面积、干物质,铃壳干重、铃壳内全N含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到最大值后下降速度快。转基因抗虫杂文棉光合产物积累多,营养物质运转快,实现了“源”“库”“流”三者协调同步,这是杂交棉铃重提高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苏杂16棉铃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棉铃发育过程中,苏杂16单铃子棉主的提高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纤维干重的增加,1991~1992两年平均增加10.0%;二是种子重量的提高,两年平均单铃种仁重增加9.4%。单铃纤维干重的增长与棉铃对位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与棉铃对位叶中全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该杂文组合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了较强的“源”“库”生理优势,光合产物积累多,营养物质运转快是该组合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棉花源库调节对铃叶光合产物运输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早打顶去边心和人工剪叶,研究了减库或减源对铃、叶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棉铃发育受减库调节时,铃体积增大,铃重提高,而且对高品质棉科棉1号影响较大;花后40 d科棉1号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0%和4.1%,常规棉苏棉15分别比对照增加14.8%和77.3%;花后30日铃对位叶标记24 h后14C光合产物的输出,科棉1号增加17.6%,苏棉15增加6.8%;棉铃光合产物输入率,科棉1号比苏棉15增加3.6%;此外,铃柄韧皮部中全氮、可溶性糖增加;棉铃发育受叶源限制调节时,铃体积减小,铃重降低,而且对苏棉15影响大;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全株去3/4叶处理花后40 d科棉1号分别比对照减少8.7%和28.4%;苏棉15分别减少23.6%和32.2%。叶片14C光合产物输出率和棉铃14C光合产物输入率均降低,其中又以苏棉15下降幅度大。铃柄韧皮部中全氮、可溶性糖也相应下降。因此,通过技术手段调节源库,可以促进高品质棉叶片光合产物向棉铃输送,进而提高铃重。  相似文献   

8.
高品质陆地棉棉铃发育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源  王永慧  肖健  栾娜  张祥  陈德华 《作物学报》2010,36(8):1371-1376
以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常规种科棉4号为供试品种(常规品质棉苏棉[1]5为对照),于2004-2005年测定棉铃的发育性状。结果表明,高品质棉与常规品质棉明显不同,前者铃较长、铃体积大、铃重高,棉铃最大直径与后者相似。科棉3号以花后10 d内铃长增长快于常规品质棉、科棉4号则以花后10 d、21~30 d快于常规品质棉;高品质棉铃最大直径的增长持续期短于常规品质棉,且花后10 d内增长慢;高品质棉在花后20 d内铃体积的增大高于常规品质棉,尤其以花后11~20 d增长更快;科棉3号在开花后10 d后铃重增长快于常规品质棉,科棉4号则表现在开花后20 d前快于常规品质棉。说明以铃长为重要指标进行高品质类型棉花品种选育、以棉铃体积和铃重提高为载体进行高产优质栽培调节是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美棉33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干旱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由(75±5)%自然减少直至吐絮),研究花铃期干旱对棉铃对位叶糖代谢及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铃期干旱处理,棉铃对位叶净光合速率降低,且中部降幅上部下部;棉铃对位叶可溶性糖含量下部和上部果枝增加而中部降低,蔗糖含量增加而淀粉降低,表明干旱促进叶片光合产物向蔗糖分配;棉铃对位叶蔗糖磷酸合酶、蔗糖合酶活性降低、酸性转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增加,且对中部和上部的影响大于下部,表明蔗糖合成受抑制,而其降解先抑制后促进,降低可供外运的蔗糖水平。干旱条件下铃重降低,中部降幅上部下部。因此,棉铃对位叶蔗糖合成减少和外运受抑制是花铃期干旱条件下铃重降低的蔗糖代谢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氮素调控棉花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为35 cN tex-1)和中等(美棉33B,平均比强度为32 cN tex-1)的2个基因型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江苏省邳州县宿羊山镇(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氮素水平(零氮为0 kg hm-2,适氮为240 kg hm-2,高氮为480 kg hm-2)试验,研究氮素调控棉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随铃龄变化的趋势符合幂函数曲线[ , YN为棉铃对位叶氮浓度(%),t为铃龄(d),a、b为参数]。高氮水平下的a值显著增加,导致铃龄24 d前纤维中蔗糖代谢相关酶(蔗糖酶、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蔗糖转化量、纤维素最大累积速率以及铃龄24 d纤维比强度降低;零氮水平下的b值显著增加,与铃龄24 d后纤维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峰值降低、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缩短以及铃龄24 d后纤维比强度增幅减小的关系密切。上述变化特征在品种间一致,是棉纤维发育对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做出的重要生理响应,进而导致高氮、零氮水平下的成熟纤维比强度显著降低。铃龄24 d是氮素调控棉纤维蔗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的转折期,该时期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分别为3.15% (南京)、2.75% (徐州)时有利于高强纤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棉花烂铃的气象条件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烂铃所形成的僵黄花数量,与吐絮期间的气象条件关系极为密切。据1960~1987年统计:僵黄花率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极显著(r=0.5021),与雨日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标准(r=0.4460*),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显著的负相关(r=-0.4106*)。复相关系数Ry·12的F值(F=4.1145)达0.05显著标准,复相关系数Ry·123的F值(F=2.673)达0.10显著标准。在防治烂铃对策中,以人工去早蕾的产量最高(1259.1kg/hm2),僵黄花率最低(10.65%)。  相似文献   

12.
棉花延迟吐絮收桃增产与机采收桃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寻棉花增产和机械化摘桃采收新方式的可行性,以开辟新的收获途径来实现棉花增产和全程机械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棉花延迟吐絮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在50~55天左右干物质重达到最大,后期吐絮反而会因消耗使重量降低,通过生长调节剂实现了棉花的延迟吐絮,棉花吐絮时间延迟5~10天,并获得了该方式下棉花增产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由此得出,棉花延迟吐絮实现增产是有据可依的,奠定了机械化摘桃的研究基础,为最终实现棉花收获全程机械化提供了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来营造不同的温度环境,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棉铃及纤维发育特点,以及温度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铃期日均温的降低,棉铃的体积增大幅度依次降低。棉铃干物质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提前,且快增期持续的时间缩短。纤维干物质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推迟,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减小。随着铃期日均温的降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峰值大小表现出下降趋势。铃期影响纤维比强度的主要温度因子为日均温和日最高温。  相似文献   

14.
<正>花铃期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盛花期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逐渐减弱,整个花铃期  相似文献   

15.
麦棉两熟棉铃铃重与铃期气象因子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麦棉两熟棉铃铃重与铃期气象因子关系的结果表明,日照时数是影响麦棉两熟多类型、棉株多部位铃重的主要气象因子,温度对棉株上(7~9果枝)、顶(10以上果枝)部铃铃重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两熟短季棉)。铃重与铃期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存在二次曲线(Y=A+BX  相似文献   

16.
棉花铃重AFLP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陆地棉铃重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大铃≥5.4g,小铃≤1.7g),构建大小铃两个近等基因池.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两基因池进行分析,64对引物组合共产生3840条稳定、清晰扩增带.五条扩增带在两基因池间呈现多态性,其中四条差异带出现在大铃基因池,编号分别为LB-1、LB-2、LB-3和LB-4;一条出现在小铃基因池,编号为SB-1.模板浓度梯度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酶切模板浓度对AFLP结果影响较小.利用稍作修改的CTAB法提取的棉花DNA可用于AFLP分析.  相似文献   

17.
棉花红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 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 20~25℃, 最适pH值7.0~9.0,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和氯化铵最佳。产孢量在温度25℃、pH 7.0、紫外线照射80 min、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 9.0、湿度86%以上。总之,该菌属于中高温、高湿、中性偏碱性菌。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产量器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及其轮回亲本中棉所16优势部位棉铃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比较了铃壳、纤维和种子之间的蔗糖、还原糖、酸性转化酶和ATP酶的差异,并结合这些部位的物质积累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Bt棉棉铃的发育特征,着重探讨了Bt棉和常规棉的种子、纤维及铃壳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特点,以此丰富Bt棉的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棉铃发育过程中重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挂牌选取不同时期棉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在常规种植方式下,棉花上部(7台以上)、中部(4~6台)和下部(1~3台)果枝铃重有所差异,中部铃重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最大差值可达1.6 g;棉铃发育上,花后40~50天籽棉、铃壳、皮棉重量增加最快,且均在花后70天最重,而衣分则在花后55天最高;纤维品质指标中除了短纤维率呈不断下降趋势,花后45~55天下降最大,其余指标整体呈随生育进程增加而增加趋势,但长度、整齐度、断裂伸长率分别在花后65、70、60天出现最高值并有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棉铃发育并不是越长越好,花后超过70天,棉花重量、衣分、长度、强度、整齐度等多项指标都会降低,不利于棉花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