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义仁  秦利 《新农业》2010,(8):55-56
<正>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一、分布与为害柞蚕饰腹寄蝇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柞蚕生产区均有发生。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  相似文献   

2.
柞蚕饰腹寄蝇别名柞蚕寄生蝇,俗称蛆蛟、蚕蛆。属双翅目寄蝇科昆虫。以幼虫寄生春期柞蚕,辽宁省发生严重,一般被害率在20%~70%,吉林、黑龙江等省均有发生。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毫米,黑色,具有蝇类的一般特征,头部覆金黄色或淡黄  相似文献   

3.
辽宁柞蚕新寄蝇—坎坦追寄蝇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寄生柞蚕的寄蝇种类有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ribialis Chao、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 Walker、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 Wiedemann 3种,其中柞蚕饰腹寄蝇在辽宁是寄生柞蚕的优势种,对柞蚕危害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柞蚕饰腹寄蝇俗称蚕寄蝇、蝇蛆等,是为害柞蚕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宽甸县多年来一般发生年份寄生率在30%以下,严重发生年份在30%-80%,大发生的年份寄生率达100%。如不用药防治,不仅影响春蚕产量,而且会导致秋蚕用种严重短缺,影响全年柞蚕生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最早利用柞蚕和放养柞蚕的国家。柞蚕卵在室内加温孵化,幼虫则通过人工管护下放在野外柞树上任其自行觅食生长、吐丝结茧。同时加强管理,防止鸟、兽危害,并及时采茧。柞蚕的主要病害有: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脓病)、柞蚕微粒子病、空胴病、柞蚕寄蝇病(蝇蛆病)和线虫病等。应通过严格检验,及时淘汰病蚕、病蛹、病蛾。进行卵面和蚕室柞蚕生活史蚕具消毒,施用化学药剂和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防治。一、采种  相似文献   

6.
試驗和生产实踐証明,用“灭蚕蝇”和“灭蚕蝇二号”进行噴叶噴蚕处理,确能杀死柞蚕体内的寄蝇蛆,而对蚕儿没有药害,可以大面积試用。蚕場施放(6)111—A烟剂,对寄蝇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可在寄蝇密集地方应用。火燒柞場地面杂草,撒布六六六粉剂,能杀死羽化出士之寄蝇。利用河岸蒿柳养蚕,能減輕蠅害,且能提高蚕茧的質量,縮短柞蚕发育日期。早摘茧对防治寄蠅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害虫抗性治理中,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用是有效途径之一。"灭蚕蝇一号"长期使用导致柞蚕饰腹寄蝇产生抗性,如今防效较低。为提高其防效,采用环丙氨嗪、伊维菌素、异稻瘟净分别与"灭蚕蝇一号"混用防治寄蝇,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可使其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效由50.5%提高至79.5%以上。对异稻瘟净的增效作用的初步分析表明,寄蝇的抗性可能与酯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潘英 《新农业》2007,(6):57-58
柞蚕饰腹寄蝇俗称柞蚕寄生蝇,属双翅目寄蝇科害虫。2006年春季干旱少雨,海城地区春柞蚕大面积受到了柞蚕饰腹寄蝇的为害,有的甚至绝产。了解其生活史及习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柞蚕稳产高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影响春柞蚕生产的蚕病主要有脓病、软化病和微粒子病。病毒传染蚕病的途径有食下传染、创伤传染和母体传染几种,在生产实践中,下列几种情况易诱发和传染蚕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凤城市柞蚕生产面临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凤城市推广应用柞蚕新品种,推广普及蚕业新技术,提高蚕业服务水平,搞好蚕场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柞蚕生产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11.
郑富彦 《新农业》2001,(7):47-47
春柞蚕小蚕室内保护育是北部蚕区解决春季低温冷害的实用技术之一,已被广大蚕农所接受,深受蚕农的欢迎。但养蚕室、蚕具的消毒技术还没有普及,严重制约着北部蚕区的春柞蚕生产。  相似文献   

12.
根据鲁山县柞蚕生产发展实际和历年采取的有效养殖措施,总结出适合鲁山县的春柞蚕养殖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集中孵卵、适时见蚕、精工收蚁、养蚕保苗、选场选芽、移蚕匀蚕、分批养蚕、病虫鸟兽害防治、窝茧采茧、整伐柞坡等内容,以期为一化性春柞蚕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是由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蚕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有该病的发生,而且分布范围广,全国各柞蚕产区都有发生,是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柞蚕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给柞蚕繁种带来很大麻烦和造成巨大损失。近年,随着气候变暖和蚕期降雨过多,柞蚕场柞蚕微粒子病源污染严重,加上防病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4.
柞蚕生产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农民说:“种地带放蚕,收入一年顶二年。”因此,广大农民放养柞蚕的积极性非常高。保持柞蚕生产高产、稳产,除了提高放养技术水平和放养高产品种外,更主要的是提高蚁蚕保苗率。目前,放养柞蚕,收蚁结茧率不高,一般在40%~47%,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秋蚕蚕期正是雨季,高温多湿,各种害虫繁殖、活动猖獗,对小蚕期的蚁蚕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5.
刘爱华 《新农业》2013,(23):34-34
柞蚕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俗你“老虎病”“老虎斑”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病毒在蚕体内能迅速繁殖,从而加重病情。在凤城市老蚕区,该病发生较为普遍,发病率低时约30%,严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柞蚕茧的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挫伤蚕民的养蚕积极性,制约着柞蚕生产发展。根据近年凤城老蚕区柞蚕脓病发生情况,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蚕业的进步,为了保证柞蚕场永续利用、蚕业生产稳步发展,蚕场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蚕业生产部门重视。现就生态蚕场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柞蚕场生态系统是由柞树、草灌植物、柞蚕等生物和外围环境构成的。柞树是柞蚕的食料,是生态蚕场建  相似文献   

17.
柞蚕大型茧黄蚕新品种“沈黄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柞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是提高柞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年来东北及华北地区春季常发生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拟在东北地区选育黄蚕血统的大型茧品种,以适应柞蚕生产的需要.以青6号为母本、方山黄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2代分离出的黄色及全茧量高的个体继代,经过高温、低温冲击及抗病性筛选试验,经6年12代杂交选育,于2003年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统新品种一“沈黄1号”.该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秋分别为310粒及295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秋分别为52d及42d;小区及农村生产试验表明,分别比青6号增产16.4%及13.5%,每千克种卵平均单产达到507.1kg.  相似文献   

18.
柞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物资源,柞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柞蚕茧及其副产物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柞蚕生产对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蚕业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放养中创造蚕体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使蚕健壮,提高柞蚕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柞蚕人工放养在柞园中,常被害蚕蚂蚁捕食危害。害蚕蚂蚁种类多、分布广,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和柞园资源高效利用。文中对辽宁省柞蚕主产区柞园中害蚕蚂蚁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数量、发生规律以及对柞蚕的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柞园害蚕蚂蚁对柞蚕放养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黑褐草蚁、血红林蚁是柞园害蚕优势种,蚁害每年可造成经济损失4 200万~8 300万元,调查结果将为防治害蚕蚂蚁提供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二纹长脚蜂属膜翅目胡蜂科,学名为Poliste chi-nensis antennalis Perez,俗称草蜂.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柞蚕生产地区均有分布,是柞蚕幼虫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是柞蚕二化一放生产期,正是此蜂活动的盛食期,对柞蚕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在几天之内可全部吃掉蚕场内的柞蚕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