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2-2014年5月、10月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五垒岛湾海水中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和N/P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202mg/L和0.011mg/L,达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均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原因可能是受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所致;除少数站位外,该海域N/P比值接近16∶1,并表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但春季可能受到赤潮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海域营养盐现状及年际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域内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100%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34.9%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总体偏低,只有5月小清河口海域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海域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年际变化结果显示,5月有逐步上升的趋势,8月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磷酸盐5月变化不明显,8月下降趋势明显;活性硅酸盐5月和8月变化不明显。4年整个海域无机氮污染严重,磷缺乏;平均N/P为164、Si/P为130、Si/N为0.77;净营养盐收支呈磷减少而氮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3~2005年春、秋季对珠江八大门口水域的采样分析结果,研究了珠江八大门口水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无机氮的形态主要以硝酸态氮(NO3--N)为主;无机氮平均含量范围为1·986~5·070mg·L-1;虎门、鸡啼门无机氮含量相对于其他门口偏高,横门、磨刀门则相对偏低。活性磷酸盐含量较低,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该水域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属于N超标富营养化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1月、3月和7月在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开展的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水营养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含量的季节变化,评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显示,该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秋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对不同养殖区域分析,宁海海藻养殖区和西沪港海带养殖区的无机氮浓度除冬季1个站位点外均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50 mg/L),活性磷酸盐浓度在春、秋两季劣于国家海水四类水质标准(0.045 mg/L)。全年各水层的N/P比值均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象山港中部养殖海区营养水平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5.
于2015年春季、夏季及秋季3个航次对威海南部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进行表层海水水质调查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海水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受磷限制影响;叶绿素-a春季航次(0.660μg/L)含量偏低,夏季航次(0.808mg/L)达到最高值;溶解氧春季航次(10.711mg/L)高于夏季航次(8.940mg/L)及秋季航次(8.678mg/L),近岸区域出现低值区;无机氮秋季航次(0.146mg/L)最高,活性磷酸盐(0.013mg/L)及化学需氧量(1.316mg/L)夏季航次最高,三者受外源河流输入的影响呈现从近岸区域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硅酸盐主要受海洋本底的影响;夏秋航次在靖海湾河流入海口区域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北部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4年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营养盐进行了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年际春季2003年无机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60.85ug/L,超出海水水质三类标准,超标率为77.8%。夏季2001年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86.89ug/L,2004年次之,平均含量461.82ug/L;秋李2003年无机氮平均值为633.46ug/L,均超出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的年际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均值变化分析,该海域无机磷含量均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尤其在春、秋季),另,夏季高温期超标也较为严重。从氮、磷比值的季节变化来看氮、磷含量均较高。胶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艳梅  王鑫煌  吴昊 《福建水产》2010,(1):59-65,58
根据2007年3月到2008年1月旧镇湾海域11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环境中DIN和DIP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旧镇湾DIN平均含量为0.283mg/L,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DIN的77.7%。旧镇湾DIP平均含量为0.023mg/L。旧镇湾海水5、7月份N/P比远远高于16,表明旧镇湾海水中磷相对于氮是匮乏的。8月份为最低,仅为4.84,其他月份N/P比平均值为11.98,略低于16,说明旧镇湾海水中氮相对供应不足。DIN和DIP变化趋势为旧镇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与盐度分布呈负相关性。与历史资料相比,旧镇湾水质有明显改善,但仍具富营养化趋势。从春季到冬季,旧镇湾富营养化面积逐渐增加,秋季富营养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季节,富营养化程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5至2017三年的福建省近岸海域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海水水质监测信息,选取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研究因子,统计福建省近岸海域2015—2017年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附近东海南部海域水质总体较好,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各监测站位三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30 mg/L和0.02 mg/L;2)相较于丰水期和平水期,枯水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明显较高;3)厦门市、宁德市附近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较高,主要是受地形以及周边陆域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二节 海水鱼、虾、贝、藻类养殖区环境状况 1999年-2000年我国海水鱼、虾、贝、藻类养殖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对8个区域66个测点的监测分析,主要污染物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见图10-图16。 监测的重点养殖水域中,无机氮平均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域占88%,在汕头海域经济鱼类网箱养殖区(Ⅵ)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05mg/l;超标水域在乐清湾鲈鱼、鳗鱼、蚶类、对虾、青蟹等鱼虾贝类增养殖区(Ⅳ)平均值为0.44mg/l,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0.5倍。 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域占37%,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和11月对三沙湾海域水质化学需氧量( COD)进行大面积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三沙湾海域COD含量变化范围为0.52~2.13 mg/L,平均含量为0.94 mg/L;水平分布特征呈西北侧向东南水域逐渐递减的趋势,白马港海域COD含量最高;秋季高于春季;平均COD含量能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化学需氧量与活性硅酸盐、无机氮、总氮及悬浮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13年6月对莱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分别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春季莱州湾所有站位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污染严重,31%站位的DIN含量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含量较低,所有站位PO4-P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由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春季莱州湾海域N/P比值总体处于高值,P相对缺乏,营养水平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于Ⅱ级,表明该调查海域开始受到有机污染,但有机污染程度轻于2007年夏季。  相似文献   

12.
于2020年5—11月,对莱州湾和四十里湾贝类养殖海域营养盐含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用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单因子评价指数法以及内梅罗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2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和四十里湾贝类养殖海域中ρ(无机氮)分别为0.056~0.277 mg/L、0.047~0.143 mg/L,ρ(活性磷)分别为0.007~0.012 mg/L、0.002~0.019 mg/L,ρ(总磷)分别为0.010~0.057 mg/L、0.008~0.032 mg/L,个别点位的无机氮和总磷超标,其余点位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温度分别为13.4~28.3℃、13.6~24.8℃,盐度分别为2.72%~3.14%、2.92%~3.22%,p H值分别为8.0~8.4、7.9~8.3,ρ(溶解氧)分别为5.51~9.34 mg/L、5.65~8.78 mg/L,ρ(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44~1.92 mg/L、0.32~2.04 mg/L,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2处海域以贫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4年春季和冬季对渤海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水域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和分布,并对该水域营养水平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无机氮含量水平高于冬季,NO2-N、NH4+-N平均含量分别是冬季的1.94、3.49倍,NO3--N的平均含量相差不明显,而PO43--p平均含量低于冬季,约为冬季的80%.与海水水质标准相比,冬季无机氮含量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略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春季无机氮含量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从水平分布来看,DIN含量基本呈近岸高于中部的分布趋势,而PO43--p含量呈近岸低于中部的分布趋势,受黄河口径流的影响,莱州湾DIN和PO43--p等值线较为密集.2014年冬季N/P比值略低于Redfield比值,而春季N/P比值高于Redfield比值,春季无机磷相对缺乏.根据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2014年冬季(2月)和春季(5月)渤海水域营养水平较低,均属贫营养水平.冬季有机污染指数A值为0.66,属有机污染程度Ⅰ级,水质较好,春季有机污染指数A值为1.05,属有机污染程度Ⅱ级,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3年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青岛市黄岛区南部海域营养盐分布与变化特征,并采用营养指数(E)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营养状况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 2012-2013年调查期间,无机氮含量范围为20.82-197.62 µg/L,活性磷酸盐为4.52-52.91 µg/L,COD为0.39-1.25 mg/L。除个别站点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外,其余站点活性磷酸盐含量以及全部站点无机氮和COD含量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 调查海域无机氮以春季最高(86.42 µg/L),秋季次之,夏季最低(38.59 µg/L);活性磷酸盐以秋季最高(18.68 µg/L),春季次之,夏季最低(9.10 µg/L);COD以夏季最高(0.962 mg/L),秋季次之,春季最低(0.682 mg/L)。(3) 调查海域无机氮和COD含量2008-2011年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2012年又有所增高;活性磷酸盐含量2008-2010年呈逐年降低的变化趋势,2010–-2012年呈逐年增高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海水的营养水平较低,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小。调查海域水质状况良好,未受到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7年4月对黄骅市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营养盐基本特征。结果显示,DO、COD全部符合一类标准,表明该海域水体中DO充足,不易出现缺氧现象,COD含量值比较低,表明该海域调查期间有机物含量较低,无机氮所有站位均超四类标准,该海域受到无机氮污染十分严重。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海水营养化指数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水环境质量状况,表明该海域水质开始受到污染,调查海域为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8年春季和夏季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调查结果,依据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和营养指数评价方法,对调查水域的水质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DIN和DIP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1.094 mg/L和0.001~0.018 mg/L,均值分别为0.140 mg/L和0.004 mg/L;COD的变化范围为0.68~2.50 mg/L,平均值为1.25 mg/L。在春夏两个航次的调查中,所有调查因子的均值均符合I类海水水质标准。有机污染指数的范围为-0.67~5.33,均值为0.52,表明有机污染程度处于良好状态;富营养化指数的范围为0.00~3.75,均值为0.18,调查水域基本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7.
黄健 《福建水产》2014,(2):119-124
2012-2013年,根据夏秋冬三个季度3个航次海水水质的监测结果,对福建南日岛东岱村北部海域夏秋冬海水水质营养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南日岛东部东岱村北部海域海水水质良好,无机氮、化学需氧量及石油类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磷则在2013年2月航次监测中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区富磷现象明显。总体而言,该海域海水处于健康状态,能够满足野生坛紫菜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34–-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23–-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34–-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23–-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7~2002年的调查数据和资料,从海水水质、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水平、现存生物量水平等4个方面诊断与评价了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现状。渔业生态环境健康诊断方法:海水水质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A值);营养结构为氮、磷、硅的含量水平以及三者比值判别法,营养水平为营养指数法(E值);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为水平分级法。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为综合指数法。结果表明,海域pH值的均值范围为8.07~8.15,溶解氧的范围为5.67~6.03 mg.L-1,无机氮的范围为3.04~4.15μmol.dm-3,磷酸盐的范围为0.18~0.34μmol.dm-3,均符合中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有机污染指数(A值)范围为-0.411~0.237,营养水平指数(E值)范围为0.10~0.34,表明海水未受有机污染,海域处于贫营养状态。海域Si∶N∶P的比值为14.8∶13.2∶1.11,海水营养结构总体上表现为硅和氮的比例偏低;初级生产力水平范围为5~1级,年平均值为3级,属“较高”水平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现存生物量分别为3级、5级和4级,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本次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9项单因子指数值均低于1.0,而综合指数为0.58,表明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良好水平。然而,珠江口、粤东和粤西近海有局部海域无机氮和磷酸盐浓度超标,存在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监测湛江东海岛鲍鱼养殖场的水质状况,2011年春季对湛江东海岛九孔鲍养殖场的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并应用单项指标评价和富营养化评价等方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养殖场水体采样点的水温为16.0~17.5℃,盐度是22,pH值在7.83~7.90之间,均符合我国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各采样点的溶解氧(DO)和生化需氧量(BOD5)也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化学需氧量(COD)值在14.88~15.36 mg/L之间,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相比严重超标;各采样点的无机氮(DIN)均以NO 3--N为主,DIN值在1.053~1.569 mg/L之间,DIN含量严重超过我国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该养殖场水体属于氮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