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正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产业构成视角分析"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融合新业态,在旅游空间、对象、形式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新内涵以及产业构成和旅游活动组合.在明晰乡村旅游内涵和产业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需求侧"刺激和"供给侧"...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旅游产业存在着“产业聚集”和“产业联系”的特性,并在其都市农业旅游景点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以及产业链的关联,具备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条件.本文顺应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构建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判定方法与标准,并对上海都市农业旅游的产业聚集现象是否构成产业集群进行了判定,对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14,(1):4-7
幸福农家,幸福就要量身订制,订制专属的乡村旅游,让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更加幸福。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农业元素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在乡村聚落空间中演化出的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新型旅游业态,即在乡村空间内进行的各类农事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文莲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4):161-162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农业资源在休闲旅游中极具应用潜力.阐述了农业资源在休闲旅游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农业资源在未来休闲旅游活动中的应用潜力,指出了农业资源应用于休闲旅游活动的现存困难,提出了适合农业资源应用于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论如何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涵义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认为有必要在乡村旅游中加强旅游文化建设,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使乡村旅游走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业态,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需求的旅游活动。本文通过对绵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的探讨,为类似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示范和样板。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该文首先探讨聊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暴露出的一系列弊端,在对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陕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陕西依托其独特的责源和优势,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分析了陕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擂出陕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缺乏科学总体规划、产品开发屡次低、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落后、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等同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陕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发掘农业产品供给、文化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业态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供给.为持续推进阿克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进一步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经济现象,产业融合在各个领域迅速发挥其效能,不仅能够使传统的产业迸发新的火花,而且有利于相关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促进各个领域的创新,提升产业产品在特有领域的竞争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融合,是在年轻人对乡村景色的向往越来越迫切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项综合性产业,产业融合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生活水平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工作重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园区融合发展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当前乡村旅游对农业科技传播与应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找出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园区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部门应从加强融合程度、健全融合机制和树立品牌意识三方面出发,以此来提升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融合度。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为开发新的旅游类型,笔者提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目标、特色及相关产品.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的,不过多依赖资本和高度技术,较少使用专用接待服务设施的旅游活动形式.乡村旅游的资源和产品就是"传统的乡村环境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要由专业人员在当地村民的参与下完成,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村民知道"我们美丽的村庄和我们传统的生活就是旅游资源"这个概念.乡村旅游不但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保护传统乡村景观与文化完整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且它还是一种教育和交流形式,旅游者从中能够发现、认识传统文化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当地居民因旅游收益而为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文化而感到自豪,并学到许多来自城市的知识、观念和文明生活习惯.乡村旅游是社区旅游理念的典型实践,它不光丰富了旅游供给,而且对于研究我国的农业、农村问题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京郊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体系建设必须符合这个背景的需求。北京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经历20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形成了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打造了系列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出了有效的营销手段,引入了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模式。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旅游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休闲、观光融于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武汉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可以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对实施武汉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之一。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各地政府的共同举措。但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以湖北武汉为例,阐释了武汉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新的旅游市场。在这种环境下,平原地区把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挖掘农业观光、乡村旅游资源潜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一些特色的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景点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迅速地发展起来,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平原地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和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田野调研方法,以怀来县葡萄产业为例,提出产业协同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产业之间战略层、管理层和市场层的协调运作,形成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构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文化乡村旅游品牌、改善参与体验和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消费环境等实施路径,促进特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的旅游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时"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也成为更多旅游者选择的一个新的旅游市场。在这种环境下,平原地区把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挖掘农业观光、乡村旅游资源潜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一些特色的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景点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迅速地发展起来,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平原地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和一个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了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较高,市场因素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最后,提出创新旅游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式、依靠科技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乡村旅游的"软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气象条件作为影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可以为休闲农业从业者生产管理和城乡居民到乡村旅游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分析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气象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给予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