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螃蟹等。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河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一蟹上桌百味淡”的美誉。近年来通过网围养蟹技术的推广应用,河蟹网围养殖在致富渔民、满足市场供应、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蟹种质量的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湖泊网围养蟹效益提高的主要矛盾。1998-1999年,我们在吴江市东太湖水域开展了网围培育蟹种试验,并进行了试验性推广。  相似文献   

2.
第二讲幼蟹、蟹种培育湖泊河蟹放流要将蟹苗培育成幼蟹,养殖商品蟹要将幼蟹培育成蟹种.蟹苗养成幼蟹,可用土池、水泥池、稻田、滩地、网箱进行一级培育.幼蟹养成蟹种,可用土池、稻田、滩地、网围、箱围进行二级培育.1.生态习性和养殖的适宜环境蟹苗体小纤弱,平均体重6~7毫克,营游泳生活、喜集群、顶风逆游、岸边生活、食  相似文献   

3.
2008年和2009年在洞庭湖的巴南湖主持了200hm^2网围河蟹健康生态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8年商品蟹产量58574kg,平均规格163g/ind,回捕率43.4%,鱼产量128348kg,蟹鱼销售收入598.64万元,总利润286.00万元,投产比1:1.91,平均每hm^2河蟹产量、蟹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92.87kg、29932.0元和14300.0元;2009年商品蟹产量68567kg,平均规格192g/ind,回捕率46.5%,鱼产量137783kg,蟹鱼销售收入757.25万元,总利润401.78万元,投产比1:2.13,平均每hm^2河蟹产量、蟹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342.84kg、37862.5元和20089.0元。本文从健康生态养殖的角度,对洞庭湖水域网围养殖河蟹的场地选择、网围布设、放养方式、饲喂方法、经营模式、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网箱与网围相结合方法培育蟹种获得成功,培育而成的蟹种性成熟比较低,规格大,质量高。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网围养蟹是在洪泽湖浅滩水域用网布、竹箔为防逃设施,圈围一块水体投放蟹种进行集约化养殖的一项新的养殖技术。根据两年来对洪泽湖网围养蟹试验研究的结果,参照河蟹人工养殖的基础理论,将其主要技术简介如下:一网围选址与网围面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东太湖围网养蟹、蟹种供不应求的情况 ,1998~1999年在横泾新湖村围网养蟹并套养扣蟹 ,结果扣蟹成活率高、规格适中、养殖成蟹产量高、效益好。现总结如下 :一、地点的选择、围网及套围的设置根据东太湖围网养蟹的特点 ,选择在敞水性沉水植物区 ,面积为40亩。围网的设置采用两层网的结构 ,外层为保护网 ,内层为养殖区 ,两层网间距5米 ,中间设置“地笼网”以检查逃蟹情况并有防逃作用。内层网最上端为“7”字型倒挂网片用于防逃。套围应选择在围网区内沉水植物丰富的地方 ,面积为总面积的10 %,即4亩 ,套网采用无结网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潘富康  魏天颂 《水利渔业》1994,(6):34-34,36
铜山县六堡水库1989年在库区网围培育鱼种试验获得成功。1990年以来,铜山县大力推广库区网围培育鱼种技术,为水库成鱼产量大幅度增长奠定了基础。1992年,铜山县在江苏省率先达到百万公斤库鱼县。  相似文献   

9.
一、水域条件水域要求湖底平坦,有微水流,沉水植物茂盛,底栖动物丰富,水质清新,环境安定,正常水位在80~150厘米之间。二、网围设施的建设与规模网围设置分二种类型:①如设置在成蟹网围内的,为单层网结构;②单独设置的,则为双层网结构。换行网片采用网目为0.3厘米的无结网。网围外侧用竹桩固定,底部用石笼埋入泥中,上端加设防逃设施,高度2.5米左右。如单独设置,外围再设一层保护网。扣蟹网围规模要与成蟹养殖相配套,一般比例掌握在1∶20左右。三、放养前的准备1.清害除野:在幼蟹放养前采用地笼、丝网等多种方法彻底清除网围内的野杂鱼类,以…  相似文献   

10.
网围草蟹轮作养殖是我国综合养殖的一种模式。改革以往单纯依靠大湖耙水草养触方法,试验推广在网围内草蟹实行轮作的养殖方式已成为恢复湖泊水草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的一项实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方小梅 《海洋渔业》1999,21(4):163-165
通过对越冬和非越冬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弹涂鱼耐生石灰试验,证明青蟹有很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脊尾白虾有较强的耐生石灰能力。蟹虾围塘养殖在围塘清淤后对越冬青蟹进行生石灰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并与对照塘做对比试验,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使用生石灰能使围塘锯缘青蟹、脊尾白虾发病率显著减少,成活率显著提高,生长明显加快,蜕壳时间相对集中,饵料系数明显降低,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石灰对围塘蟹虾健康生长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进行了从河蟹育苗→仔、幼蟹培育→大湖增养殖→河蟹暂养的系列开发研究。改蟹苗直接放流为二级放养和三级放养,蟹苗利用率从1—3%提高到6.1—7.2%(二级放养)和8—10%(三级放养)。同时还进行了网围养殖成蟹试验,形成了河蟹全人工养殖的工艺路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进行了从河蟹育苗→仔、幼蟹培育→大湖增养殖→河蟹暂养的系列开发研究。改蟹苗直接放流为二级放养和三级放养,蟹苗利用率从1—3%提高到6.1—7.2%(二级放养)和8—10%(三级放养)。同时还进行了网围养殖成蟹试验,形成了河蟹全人工养殖的工艺路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幼蟹池塘培育方法今年五、六月间,我乡水产站苗种场进行了用大眼幼体(蟹苗)池塘培育幼蟹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由于个体均匀、活力强,售价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苗种场1、2、3号培育池3口,每口面积2亩,四周用石棉瓦片沿池围拦。1994年5月8日,每口...  相似文献   

15.
池塘培育蟹种试验近年来,养蟹业迅速发展,衰退的长江蟹种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求。为此,利用有限的长江幼蟹进行人工培育蟹种已成新的重要课题。为了摸索幼蟹在池塘中的生长速度、生活习性、产量及经济效益,我们于1993年在我县中闸乡河口村进行了试验,现...  相似文献   

16.
<正>本试验针对近年来幼蟹培育产量和效益一直难以提高的问题,选择当涂县乌溪蟹苗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幼蟹培育“三改一配套”试验基地,通过改变传统培育模式,改大塘为小塘、改陡坡为缓坡、改浅水为深水,同时配套双增氧机和物联网设备的“三改一配套”技改试验,实现了产量、效益翻一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湖泊网围养蟹技术是一项新的养殖工艺。江苏省于1989年试点取得成功,1990年在全省推广,网围养蟹面积进到5800亩,比1989年扩大5.8倍,养殖产量35578.5公斤,比1989年增长8.8倍。1991年全省网围养蟹面积已扩展到17000亩,遍及全省主要湖区,已投放幼蟹68500多公斤。网围养蟹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利用自然生态进行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河蟹技术,2001~2002年我们承担了河南省科委“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无公害河蟹技术研究”试验项目,试验的四个网围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投放规格150~300只/公斤的扣蟹34.6万只,年底获得商品蟹10250公斤,平均规格120~154克/只,获净利润9.22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桂军 《科学养鱼》1997,(6):27-27,40
为挖掘网箱培育幼蟹的潜力,提高幼压的产量,1996年6月~7月,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进行了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培育幼蟹试验。结果证明,利用网箱培育幼摄成活率高、生长快,幼蟹规格齐,管理、捕捞方便。一、材料与方法1.地点的选择网箱设在池塘内,面积为2.5亩,水深1.2~1.5米,底为坚硬的沙性土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周围有围墙,是个避风向阳的好地方。在网箱设置前一个月,池水用500ppm的生石灰消毒处理。2.网箱及其设置网箱为全封闭聚乙烯单层网箱,网箱盖网的一边有30cm长的拉链,作观察和投饵用.网箱网目为1mm,网箱规格为1…  相似文献   

20.
周鑫 《淡水渔业》1992,(3):36-38
将三种透水率有较大差异的材料拼接成新形式的网围进行鱼种培育,不仅可以解决网围培育鱼种时所不易解决的诸如风浪侵袭和饵料流失等问题,而且可获得相近于池塘的鱼种产量。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型网围的特异性进行鱼种培育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