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接产乳猪产出后立即用干布或毛巾清除口鼻及全身的黏液,防止窒息及受寒。将脐带中血液推回体内,距腹部3~5cm处用碘酊溶液浸泡过的细线结扎后剪断,再用浓度为2.5%碘酊溶液消毒断面。吃初乳前口服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预防乳猪早发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2喂足初乳初乳为母猪分娩后前3d分泌的乳汁。3d后的乳汁为常乳。初乳中蛋白质含量是常乳的2.5倍左右,而脂肪的含量则较低。初乳中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B、含量也相当  相似文献   

2.
<正>犊牛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就能排出胎粪,如果超过1d或更长时间仍不排粪者,称为新生犊牛便秘或胎粪停滞。1病因常见的病因有:新生犊牛因分娩前胎粪的积聚,分娩后发生便秘;新生犊牛未给予初乳或哺初乳时间过晚,影响犊牛消化功能;大量饲喂品质恶劣的合成乳或代乳粉,引起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3.
康坤  聂琴  李彪 《畜禽业》2015,(2):85
<正>试验选用36头5日龄荷斯坦杂交犊牛,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考察其对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试验分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MOS组,各18头,MOS组MOS添加量为4g/头.d。试验犊牛为初乳饲喂结束后的5日龄犊牛,每天饲喂两次奶,奶温保持与身体温度一致。整个试验期饲喂计划如下:第3周前,全脂牛奶饲喂量为体重的1/10;第4周到第7周,饲喂量为体重的1/15;第八周为1/25。第4周到第7周脱脂牛奶饲  相似文献   

4.
概述初乳的重要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玉芬  乔建国 《畜禽业》2002,(3):Y010-Y011
初乳指的是动物分娩后最初几天的乳汁.在泌乳开始后如何划分初乳的时间范围还很不统一.乳业生产中习惯把第1周的牛奶称为初乳,随后的牛乳称为常乳.但现在明显地倾向于根据乳中各成分的组成浓度来划分初乳和常乳,如Dawn根据乳腺分泌物中的蛋白质、乳糖和乳脂等基本化学成分的变化,认为猪的初乳期为分娩后3d.  相似文献   

5.
尉景宝 《畜禽业》2009,(12):51-51
<正>初乳是指母牛产犊后第一次泌乳所产的奶,第二次到第五天的奶为过度期奶。犊牛是否能及时,足量吃到质量好的初乳直接影响犊牛的成活率。1初乳的成分初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总固体含量比过度期奶和全奶都高,此外初乳为新生犊牛提  相似文献   

6.
旋复花(Lnula britannica)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65cm。茎直立,有柔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柔软。6~8月开花,花金黄色。于河边、潮湿草地、山坡、林区和森林草地处可见,药用其地上部分。为了治疗犊牛消化不良,取旋复花地上部分,以旋复花与水1∶10制成浸剂,按10mlkg体重,于喂饮初乳前30~40分钟内服,一天数次,效果是:若是将此药浸剂与确定抗生素(多粘菌素或土霉素)联合治疗,其痊愈时间为2.5d;若只单独应用此药浸剂治疗,其痊愈时间为4d;而对照新生犊牛按常规疗法(抗生素和等渗氯化钠溶液,相同于试验组所用容量),其痊愈时间为5d。为了预防新生犊牛消化不良,要在喂饮完2~3次初乳以后,于喂饮初乳前30~40分钟服此浸剂,连续3~5d,结果能减少死亡2%。在俄罗斯许多生产单位在采取其它措施的同时应用旋复花等天然植物药浸剂或煎剂,可使新生犊牛存活率达96.5%~98.5%。  相似文献   

7.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O78最多)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死亡.该病主要侵害10日龄以内的新生犊牛,特别是生后1~3日龄的幼牛最易发病.  相似文献   

8.
周鑫鑫 《畜禽业》2012,(6):80-81
<正>犊牛腹泻是指哺乳期犊牛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以出生2~7日龄犊牛为多发,且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尽管犊牛管理、畜舍建设、疫苗免疫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犊牛腹泻仍然是很多牛场常见的疾病之一。犊牛腹泻常在  相似文献   

9.
发酵初乳培育犊牛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晨 《畜禽业》2000,(9):37-37
所谓初乳,是指奶牛在产犊7d内所产的乳汁。这种乳汁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大量的母体抗源,是犊牛理想的哺乳食品,用初乳发酵后培育犊牛,是近年来在养牛生产中研究并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初乳在未经发酵前,酸度只有40~50度T,而经发酵之后酸度则高达90度T,最高可达200度T,用发酵后的初乳培育犊牛,具有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节省商品奶消耗,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牛效益等许多优点,现将制作方法及饲喂效果等情况简介如下,供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特别快,生后10d的体重为初生重的2.1倍,1月龄为5~6倍,2月龄为10~15倍,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增加2~3倍,由于仔猪生长发育快,因此物质代谢相当的旺盛。根据  相似文献   

11.
巨晓青  贺永祥 《畜禽业》2012,(10):20-22
<正>在养牛生产中,做好乳用犊牛的哺育和育成管理,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乳牛的产乳量和繁殖能力,降低育成成本。现介绍一种新的乳用犊牛的育成技术,供同仁参考。1早期断乳乳用犊牛产后6~8周龄,用代乳品(奶粉、麦乳精)按表1~3的方式进行渐进性饲喂,就会实现顺利断乳。早期断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3)
<正>1免疫程序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CSF免疫程序。目前多数猪场采用仔猪、育肥猪20~28日龄首免和60~70日龄二免,种猪每年2次免疫的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林毅等采用Dot ELISA检测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4种猪瘟免疫程序(超前免疫组: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接种2头份猪瘟单价疫苗,注苗后1h让其吃初乳;超前并加强免疫组:按超前一次免疫后,45  相似文献   

13.
犊牛腹泻是兽医临床常见病,其临床症状随腹泻诱因不同而异。北兴农场近几年门诊共诊疗犊牛腹泻病例187头,占犊牛病例的80%以上。其中消化不良性腹泻99头,占犊牛腹泻的52.94%,寄生虫性腹泻61头,占32.62%,细菌性腹泻27头,占14.44%。现就本人临床经验对犊牛腹泻的辩证施治如下:1病因1.1消化不良多见哺乳期犊牛,母牛特别是妊娠母牛的不全价饲养和犊牛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如妊娠后期母牛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致使犊牛抵抗力降低,犊牛机体受害或畜舍过于潮湿,初生犊牛吮初乳过晚,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及乳温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14.
兰天明 《畜禽业》2002,(7):X042-X042
过去乳犊的哺乳为6个月,现国内外均缩短到1~2个月,犊牛提早断奶可节约"饲料乳",增加"商品乳",同时,只要正确培育,后期的补偿代谢也不影响成年体格大小和产奶量.为了促进犊牛正常的生长发育,在培育技术上应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12):3-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红安格斯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红安格斯犊牛32头,分为4个组,试验组犊牛分别在25、45、65日龄断母乳,后饲喂代乳品至90日龄,对照组为随母哺乳组,哺乳至150日龄。各组颗粒料于25日龄补饲至150日龄。测定犊牛15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尺数据,90、15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重,并记录犊牛的采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50日龄时各组犊牛体尺和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体重指标并结合生产实际,将红安格斯犊牛的断乳时间提前至45日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特定病原性大肠杆菌(Om最多)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呈急性败血病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死亡。该病主要侵害10日龄以内的新生犊牛,特别是生后l~3日龄的幼牛最易发病。  相似文献   

17.
以透射电镜与组织学方法研究 4 5日龄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壳长 2 .3 0~ 2 .4 0mm ,壳宽1.80~ 2 .10mm)的消化道。结果表明 :①食道分为前、中、后 3段 ;中段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 ,食道侧囊的分泌细胞含大量的囊泡和分泌颗粒 ,呈强的蛋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 ;食道前段、食物通道及食道后段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②嗉囔粘膜上皮只有 1种细胞 ,细胞游离缘具有长达 4 .0 μm的密集微绒毛。③胃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和微绒毛细胞组成。④肠和直肠粘膜上皮由 5种细胞组成 ,即纤毛细胞、微绒毛细胞、分泌细胞、颗粒状腺细胞和粘液细胞 ,分泌细胞基部有少量的分泌颗粒。⑤存在于消化道各部位的微绒毛细胞游离缘均具密集的微绒毛 ,游离端质膜呈碱性磷酸酶活性 ;食道和肠的粘液细胞分泌粘多糖 ;食道、胃和肠的纤毛细胞游离缘具纤毛。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6,(11)
正该病体温正常或稍高,如降至常温以下是死亡的预兆。精神萎靡,厌食。粪液状,黄白色或灰暗水样,有时带有血液。腹泻延长则脱水明显。预防:母畜在产前60-90 d和30 d两次用福尔马林灭活苗注射,每次5 m L,使母畜获得免疫,产生高滴度抗体,通过初乳转移给新生的牛犊,或在犊牛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经口给予轮状病毒弱疫苗4 m L。  相似文献   

19.
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犊牛成长的基础,早吃初乳,正确采食,精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犊牛的病死率,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8)
正犊牛白痢,又称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疫病.临床上以呈急性败血症或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轻者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严重的造成患病犊牛死亡。主要侵害新生犊牛,特別是出生1~3日龄的犊牛最易发病。1流行特点犊牛白痢主要发生于出生后两周内的新生犊牛,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我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季多发。污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