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子鲶俗称塘鱼,属胡子鲶科.胡子鲶属。广东省本地种称本地塘,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和田野坑渠、池塘的石缝暗沟处,喜群居。塘鱼贪食,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属底栖腐屑食性的杂食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较高。成为人们竞相研究开发的养殖对象。目前,本地塘鱼的养殖仅限于池塘单养或套养,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慢,难起捕。用网箱养殖本地塘鱼尚无成功的技术报道。我公司网箱养殖试验场在今年六至九月间,用网箱成功地养殖本地塘鱼1500余尾,四百多斤。现将我场的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处于半休眠状态的鱼类开始游动,觅食。为夺取塘鱼高产,成鱼春季养殖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处于半休眠状态的鱼类开始游动、觅食。为了夺取塘鱼高产,成鱼春季养殖要抓好7件事。  相似文献   

4.
养鱼池塘因管理上的疏忽常常发生塘鱼中毒或泛塘事故,导致大批量死亡。正确区分鱼类的中毒与泛塘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养鱼池塘因管理上的疏忽常常发生塘鱼中毒或泛塘事故,导致大批量死亡.正确区分鱼类的中毒与泛塘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
秋天虽然气温逐渐转凉,水温也随之下降,但仍然是鱼类生长和积累营养的重要时期,所以搞好秋季鱼塘管理,对提高塘鱼规格和增加鱼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投饲管理。早秋的水温仍适于鱼类的生长。此时各种草的数量多、质量好、螺、蚬的来源也多,水质也不很  相似文献   

7.
正冬去春回,鱼塘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活动量也日渐增强,做好堰塘养殖的春季管理工作可促进塘鱼提早摄食,恢复体质,增强免疫力,也是夺取全年丰收的关键。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鱼种放养鱼种要多品种、多规格的合理放养,一般情况下主养鱼应占总放养量的70%左右,配养鱼占30%左右。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寄生虫。放养前要对鱼  相似文献   

8.
池塘是养殖鱼类生活和生长发育的场所,俗话说:"管好了了一池水,就养好了一塘鱼",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池塘鱼产量的高低,了解池塘环境及其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十分重要.池塘环境条件很复杂,它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许多因子,这些因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而直接或间接地对鱼类发生作用.因此,只有了解池塘各个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和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它们对养殖鱼类的影响以及鱼类对水质各因子的要求,才能调节和控制水质,使之符合鱼类生长发育的需求,以提高池塘鱼产量.  相似文献   

9.
夏秋季节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鱼塘内如果施肥投饵量大,很容易发生塘鱼因缺养而出现浮头现象。如果塘鱼出现浮头不及时进行解救,就会引起塘鱼窒息死亡。因此,平时要加强鱼塘管理,搞好预测,塘鱼发生浮头现象要及时解救,防止塘内鱼类泛塘。1塘鱼发生泛塘前的征兆鱼类发生泛塘前  相似文献   

10.
夏秋季节既是鱼类吃食、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类病害多发和鱼塘用药的高峰期.近几年,笔者坚持试验,采取以下技术措施,2005-2007年共开展21.5 hm2池塘养殖试验,每666.67 m<2>平均产鲜鱼710.6 kg:同时减少了塘鱼的发病,降低了用药频率,有效避免了药物残留;水质和水产品经专门机构多次检测,分别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了池鱼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投饲是提高塘鱼产量的一项关键措施。根据实践经验,具体应掌握好“四定”和“四看”技术:1“四定”①定时每天投料时间要固定。鱼类旺食季节,一般每天上、下午各一次,让鱼类在溶氧较高的情况下摄食,有利于鱼类的消化吸收。②定量根据鱼体大小、放养数量及不同的生长季节,吃食情况和天气变化、水质肥瘦来考虑投饲量。一般以投饲后3小时内吃完为度。③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尽可能提高营养价值。青饲料要鲜嫩,并要洗干净,防止农药污染,腐烂变质的饲料不要用。投喂颗粒饲料,要做到营养全面,其中蛋白质含量应在25%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育种为提高养殖鱼类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满足全球对优质蛋白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需应用新技术加速育种进程,以进一步提升鱼类产量。基因编辑技术(包括ZFNs、TALLENS和CRISPR/Cas9)是目前加快遗传改良进程的重要工具,其中CRISPR/Cas9技术在编辑基因方面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养殖鱼类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不断扩大。目前研究人员已对20多个鱼类养殖品种进行优良性状改良。文章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及其在鱼类养殖业中的应用及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CRISPR/Cas9技术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报刊集萃     
《农村养殖技术》2003,(7):33-33
华南地区第一家绿色食品(塘鱼)专卖店正式开张 2月11日上午,在广东中山市华柏市场1间新开张的塘鱼档口前人头晃动,出现市民踊跃抢购的少见情形。据悉,这家由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试营业的绿色食品(塘鱼)专卖店,在我国华南地区是第一家专营绿色食品(塘鱼)的专卖店。 该公司针对我国养殖技术较为落后,“两残”污染严重导致扩大出口困难的状况,先后在中山的南北各镇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了5300多公顷水面,在养殖生产上全面推行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养殖模式。同时还创建了我国首家“四大家鱼”绿色养殖基地133多公顷,并一次性通过广东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的两级评审,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拥有四大家鱼类“绿色认证”的水产食品养殖基地。(摘自《致富快报》)  相似文献   

14.
<正>春季,气温仍然较低,当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鱼类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饲料生物也缺乏;同时水温急剧升降,不仅会对鱼类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更会导致鱼类病害和死亡。因此春季水产养殖关键在于对鱼病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以下几方面病害发生。一是塘鱼厌食及其防治方法。当水温低于15℃时,大多数鱼摄食下降,生长放慢;当水温降至15℃时,对鲢、鳙、草鱼等鱼不投精饲料,只投青料;水温10℃时,少投或不投青料,但仍可施放适量粪便,但施放数量不宜多,以防水质变劣。  相似文献   

15.
鱼类的体色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都有其各自特定的体色.体色不仅是鱼类分类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健康状态的衡量标准,同时体色正常与否也直接影响商品鱼的价格.鱼类的体色特征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真皮层下面的各种色素细胞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反映.鱼类色素细胞主要包括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体色变化主要受神经和内分泌调控.鱼类的年龄和性别、食物组成以及生存环境的变化会引起鱼类体色的变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往往由于养殖环境剧烈变化、或使用缺乏有效天然色素源的饲料等因素,导致养殖鱼类体色异常,使其失去所特有的天然颜色和光泽.文章综述鱼类体色的形成机理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同时,试图探讨养殖生产中鱼类体色异常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养殖过程中出现鱼类骨骼畸形问题也是众多问题之一。鱼类在生长过程中,骨骼畸形会导致鱼类抢食能力下降,摄食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曲忠 《甘肃畜牧兽医》2016,(14):125-126
海水鱼类养殖是海水养殖中一个重要产业,随着养殖种类的增加,养殖面积的扩大以及养殖密度的提高,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问题也随之出现。已成为制约海水养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此,全面了解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就海水养殖鱼类病害发展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辛学 《江西饲料》2012,(4):38-39
随着池塘养鱼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投入、高产出的池塘养殖技术越来越精细化。现在市场需求正在向更高品质的鱼转变。池塘精养的过程中,饲料的使用不但直接影响养鱼户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影响着养殖鱼的品质。为提高水产品卫生安全质量,保证塘鱼食品的安全、优质、营养,现将塘鱼无公害养殖的饲料投饲管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池塘养殖的淡水鱼营养丰富,是现代家庭不可缺少的菜肴。然而,鲫、鲤、鲢等塘鱼都含有很重的泥土味,无论加入何种佐料予以烹调,也难以消除而影响口味。塘鱼的泥土味是由一些藻类和放线菌等小生物被鱼摄食或通过鳃和皮肤进入鱼体的,以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春季的到来,鱼类养殖将进入生产期,而做好鱼病防治是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肝胆综合症是现今北方地区水产养殖常发病害之一,范围广,危害大。草鱼、鲫鱼、鲤鱼等养殖鱼类都可受到此病的危害。由于成因比较复杂,同时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多为一定条件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治疗难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