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概述了吉林省近年来在西部生态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并就碱茅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阐述,其作用归结为3点碱茅是西部生态治理不可缺少的草种之一;碱茅每年可提供大量饲草;减少沙尘、保护耕地.应注意的问题选地、播种、管理及利用相结合,是种植碱茅的关键环节;土壤EC(电导率)>2时,碱茅草地会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草地盐碱化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现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围栏封育、禁牧舍饲、改良建设、种植碱茅、铺沙压碱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议吉林省草原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吉林省进行草原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提出了轻度盐渍地上种植苜蓿,以改土肥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度盐渍地上种植羊草,重度盐渍地上种植碱茅的论点,对改善生态环境和荒漠化治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维坤 《草业科学》2004,21(5):66-66
生态治理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中的一项重点工程。一些生态专家对近年来中国西部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西部地区应科学处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关系,特别是要警惕因生态建设不当而导致的生态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草地典型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草地开展植被群落调查,以期探明盐碱化草地不同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羊草群落0~20cm 土层的土壤pH值和电导率均显著低于碱茅群落和虎尾草群落(P<0.05),但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虎尾草群落植株密度和盖度分别为1739.40株/m2和79.20%,均高于碱茅群落和...  相似文献   

6.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 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松嫩中部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地退化演替中植被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变化可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嫩草地轻度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LCC]、中度退化[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AHC]、重度退化[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PDC]和极度退化[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SGC]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均随草地退化演替发生了显著变化,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3种植被退化演替阶段。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明显影响。土壤容重表现为羊草群落野古草群落碱茅群落碱蓬群落;羊草群落土壤紧实度小于碱蓬和碱茅群落。羊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碱蓬群落和碱茅群落(P0.05)。土壤全磷含量以羊草群落最高,野古草群落含量最低;羊草群落的土壤速效N和P显著高于碱茅群落和碱蓬群落(P0.05),而碱茅群落土壤速效K含量最高。草地退化演替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特性,进而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甚至加剧了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法,观察测定了盐胁迫对碱茅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碱茅,特别是其地上部对K~+有较强的吸收、富集和选择能力。这是其耐盐性强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高浓度NaCl胁迫下,Na~+在碱茅体内的大量积累是其受害的主要原因;测定了盐逆境下植株各部分中小分子有机物(游离氨基酸,包括游离脯氨酸以及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积累情况,并初步查明了其积累的机制,分析了小分子有机物在渗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为碱茅的合理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盐碱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演替方向,对其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以及提高其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验采用样方法对右玉盐碱化草地的植物种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计算其20种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该盐碱化草地的优势种为赖草,其重要值为0.39,亚优势种为碱茅,重要值为0.35;而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碱毛茛,为0.9075,其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其他物种大,该盐碱化草地生物种群不稳定,演替方向将是杂类草代替禾草的优势地位,该草地的利用价值会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盐碱化及退化速度将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盐碱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演替方向,对其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以及提高其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试验采用样方法对右玉盐碱化草地的植物种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计算其20种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该盐碱化草地的优势种为赖草,其重要值为0.39.亚优势种为碱茅,重要值为0.35;而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的是碱毛茛,为0.9075,其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住重叠值也较其他物种大,该盐碱化草地生物种群不稳定,演替方向将是杂类草代替禾草的优势地位,该草地的利用价值会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盐碱化及退化速度将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东北盐生草甸五种习见牧草苗期抗盐碱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的盐碱生态逆境下,研究了碱蓬、虎尾草、碱茅、野大麦、羊草等5种东北盐生草甸的习见牧草对盐碱胁迫的抗性特点。结果发现这些植物对盐碱逆境的适应方式存在三个类型。一、碱蓬是以御性为主,以吸收大量盐分形成盐泡贮存于液泡中;二、虎尾草是以御胁变性为主,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大量无机离子Na~+进行渗透调节;三、碱茅、野大麦和羊草是以耐胁变性为主,主要在细胞内合成大量脯氨酸等有机溶质进行渗透调节。采用干物质生产胁强敏感度/屈服点胁强作为指标来衡量抗盐碱性强弱,其结果为碱蓬>虎尾草>碱茅>野大麦>羊草。据此,建议在生产上以碱茅和野大麦作为改良东北盐生草场的首选牧草。  相似文献   

12.
从分解者亚系统水平研究了碱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生态因子的季节变化以及生态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综合作用规律。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速率的季节动态呈单峰上凸式曲线变化,8月份有明显的高峰值出现,其值为7.01×10-3g  相似文献   

13.
李思达  刘文辉  张永超  秦燕  李文 《草地学报》2021,29(12):2827-2837
为了探究早熟禾混播草地种间关系与生产特征,使用‘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青牧1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Qingmu No.1’)、‘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 ‘Tongde’)分别与‘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nd.‘Qinghai’)混播,在海北州西海镇开展了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混播草地养分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老芒麦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该处理相较于老芒麦单播草地的粗蛋白与总磷含量,分别提高7.51%与14.50%。相对饲用价值较早熟禾单播草地提高34.12%。因此,为解决青海扁茎早熟禾单播草地生产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选用老芒麦与早熟禾进行混播。使用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种间相容性,因此碱茅与早熟禾混播具有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与产量稳定性。选用碱茅与早熟禾进行混播可以用于建植以生态治理为目的的混播草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盐渍生境对盐生植物碱茅Puccinellia chinampoensis体内部分信号分子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碱茅植株,对幼苗叶片中部分信号分子及相关蛋白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低盐下碱茅无胁迫反应,高盐胁迫下,碱茅脱落酸(ABA)含量升高,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含量均下降,细胞分裂素(ZR)含量趋于稳定;碱茅NAD激酶(NADKase)活性升高,提高代谢调节能力;同时Ca2 -ATPase活性增加,是对盐胁迫引起Ca2 浓度升高而做出的胁迫反应.表明了碱茅通过胞间信号相对含量的变化,调节NADKase活性、Ca2 -ATPase活性,提高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5.
碱茅耐盐碱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伟  王志峰  徐安凯 《草业学报》2010,19(5):260-266
从盐生植物里分离相关抗盐碱功能基因,是研究植物抗盐碱机理和选育耐盐碱植物新品种的关键。碱茅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还是一种宝贵的盐生种质资源,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耐盐碱基因。从碱茅中分离克隆这些基因,并分析其结构、功能及表达特性,不仅有助于培育耐盐碱转基因作物,而且可以为我国盐碱草地的改良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碱茅耐盐碱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放牧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荒漠草原主要种群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关系及在放牧条件下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大,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主导种群地上现存量占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下降,且主导种群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线性关系减弱;不同年度间主导种群占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比例以及线性关系会产生变动;短花针茅种群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强于无芒隐子草种群和碱韭种群,但无芒隐子草种群在降雨较好年份具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概况,提出了采用生物技术措施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途径之一。试验证明: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苜蓿、草木栖,改土肥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中度盐碱地上种植羊草、野大麦,为禁牧舍饲提供优质牧草;在重盐碱地上种植碱茅,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荒漠化土地。牧草对盐碱地改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克氏针茅和碱韭为研究对象,分析单播和混播种植方式下,氮沉降对两种植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比较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单播时,克氏针茅的株高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在施氮20 g/(m^2·yr)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碱韭的株高在施氮20 g/(m^2·yr)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氮素对克氏针茅种群和碱韭种群都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克氏针茅与碱韭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对氮素添加的响应相比碱韭更明显,在单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1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混播时,克氏针茅在施氮20 g/(m^2·yr)时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最大;在模拟氮沉降的过程中,克氏针茅与碱韭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说明氮沉降对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刘江  董燕 《草业科学》2008,25(2):59-59
2002年起,吉林省正式联合所有力量“向盐碱地进军”——对西部生态脆弱区实行抢救性保护。慢慢开始恢复植被,甚至有了碱地生态经济产业链,一批草业龙头企业在西部治碱工程建设中逐渐成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吉林省生态办曹立克处长说,2002-2005年为工程第一阶段,共治理盐碱地66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碱茅生长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揭示碱茅不同发育阶段受盐胁迫后生长受抑的一致性,对盆栽碱茅植株各部位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成株叶片和根中总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可溶性糖减少引起的。盐逆境中碱茅物质代谢的变化是其生长发育受抑制的重要原因,其中糖类物质的变化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