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僵貉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僵貉,是指仔貉从分窝断乳后至育成期不能育成商品貉。其特点是生长缓慢、个体小、瘦骨嶙峋、被毛蓬乱,到育成期体重只能达2.5 ̄3.5千克,到出栏时只能取残次皮,商品价值极低。1形成原因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价,是形成僵貉的主要原因。饲养者图节省,只喂玉米面或搭配极少其他饲料,由于饲料严重缺乏营养,不能满足貉生长的需要,造成貉发育停滞,形成僵貉。母貉奶水不足是造成僵貉另一主要原因。究其原因,一是遗传因素,先天奶水不足;二是饲喂母貉的饲料质量差,使母貉不能产生足够的奶水;三是母貉在哺乳期生病,奶水不足。由于母貉奶水不足,仔貉…  相似文献   

2.
<正> 母貉叼仔是产仔哺乳期造成仔貉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母貉的分娩产仔期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40%的母貉在产仔哺乳期出现叼仔的现象。笔者结合自身养殖经验,汇集如下几点,供养殖户参考:1 发病原因母貉叼仔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1 饲料中缺少某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常导致母貉叼仔、食仔的恶癖,这种情况多发于初产母貉。1.2 母貉带仔过多或过少由于母貉带仔过多,而母乳又严重不足,当仔貉吃奶时,母貉有痛感而导致母貉咬伤或食掉仔貉,相反当母貉带仔过少,母乳过剩,造成胀奶,也会使母貉疼痛难忍而引起叼仔。  相似文献   

3.
1发生原因及流行特点幼貉缺硒多发生在5 9月份,2~4月龄的断乳幼貉在夏季多雨、高温或营养不良时发病率较高。发生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粗放、饲料单一和长期不补硒,而使幼貉患缺硒症;另外,母貉的饲料单一,长期缺乏青绿饲料或饲料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母乳中缺乏硒和维生素E也会引起仔貉发生该病。2临床症状急性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发病。病貉食欲废绝,精神不振,卧地不起,全身痉挛,呼吸迫促,心跳加快,体温多无明显变化。病貉后期从口、鼻流出泡沫样黏液,经10~20分钟死亡。慢性病例:幼貉在发病初期体温正常或略低,精神沉郁,食欲…  相似文献   

4.
(一)仔貉的饲养管理从出生到断奶前的小貉称为仔貉.仔貉在18日龄前全靠母乳生活.母貉产后无奶,或产仔多一时又找不到"奶妈",或仔貉弱不会自然哺乳,遇到上述情况均需进行人工哺乳.  相似文献   

5.
1遗传 近亲繁殖导致有害的隐性基因结合而出现幼仔畸型,幼仔嘴巴上下不齐,幼貉体质弱,生长速度慢,有15%的母貉妊娠期胚胎死亡,3代之内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不能选配,避免因近亲交配和输精出现不良基因结合而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6.
母貉妊娠期严把饲料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貉处于妊娠期,为了确保胎儿发育正常,提高仔貉成活率,此期对妊娠母貉的喂料要求如下:1必须保证饲料品质新鲜,严禁喂腐败变质或贮期长的饲料日粮中禁用病死肉、难产母畜肉、经过激素处理的畜禽肉及其副产品,以及动物胎盘、乳房、睾丸和带有甲状腺的气管等。2注意饲料适口性饲料适口性不强会引起妊娠母貉食欲减退,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在拟定日粮时,要多利用新鲜的动物饲料,采取多种饲料搭配,避免饲料种类突然变换。加入鲜肝、乳、蛋、酵母等优质饲料,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3饲料要多样化,混合搭配,保证营养全价妊娠母貉对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
仔貉出生后,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缺乏营养和发生疾病等,可造成仔貉的死亡.据调查表明,5~10日龄前,其死亡数占仔貉总死数的70%~80%;在断奶前的10天内占15%~20%,死亡率很高.一般常说在养殖业中,"少死或不死就是效益".因此,在母貉妊娠期和分娩后,针对上述各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可大大提高仔貉的成活率,才能获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母貉难产的原因1、胎位不正:主要是由于母貉在分娩前剧烈腹痛,狂燥不安,四处奔走,起卧无常或在分娩中受惊等原因,造成胎位异常发生难产。2、胎儿过大:主要是在母貉妊娠期间,不合理的喂给大量的高蛋白动物性饲料,造成胎儿  相似文献   

9.
若母貉产仔多,产程过长,则其无力断脐带,极易出现脐带缠绕在仔貉的颈部上导致仔貉窒息而死,或因仔貉吃不到奶而饿死。在仔貉出生后4-6小时,一旦发现脐带缠绕仔貉颈部时,要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脐带,同时用5%的磺酊对脐带断端进行消毒。对产出多余的仔貉,要找母貉寄养或人工哺乳。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局曲增文同志报道:母貉产仔后弃仔常有发生,如不及时处理,会遭致全窝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在多年实践中观察分析母貉弃仔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母貉严重惊恐:多为突然听到强大的音响(放鞭炮、吹嗽叭、汽车鸣笛)看到特殊的颜色(大红、大绿)或其它畜  相似文献   

11.
母貉在产仔期间叼仔现象很普遍,据统计约有40%的母貉出现过叼仔,致使仔貉的成活率下降,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母貉叼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的貉子产仔日期普遍比往年要早一些,四月底、五月初已经有相当一部开始产仔。由于今年气候不稳定,再加上疫情原因,很多养殖户在貉子营养管理方面都做得不到位,所以母貉产后出现很多的不正常现象,尤其以叼仔、吃仔现象颇多。根据多年观察总结,母貉叼仔、吃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母貉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刘峰  李改惠 《北方牧业》2007,(17):24-24
<正>1病因本病为母貉乳腺的炎症。主要由于仔貉咬伤或其他外伤引起感染,或母貉乳汁过多滞留而引起另外,某些传染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也可引发乳房炎。  相似文献   

14.
母貉难产疾病是貉产科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使母貉与仔貉死亡.在催产、助产均无效果的情况下,可实施剖宫取胎术.现将在临床中的手术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钙(ca)与磷(P)属无机盐类饲料,是母兽哺乳能力特别是幼仔生长发育必不可不的物质,在毛皮兽养殖中,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钙与磷广泛存在于动物肝、乳、蛋及青绿蔬菜之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元素;作为哺乳动物的狐和貉,在早期生长发育时,钙磷的唯一来源是母乳,由此可见,对哺乳期的母兽,在日粮中,必须增加重钙磷饲料的比例,以满足母体幼仔的大量需要。动物哺乳期,大量的钙磷由母乳作为载体而供给幼仔,此期母体得不到适时补充,造成母兽四肢无力、产后抽搐、全身痉挛、爬卧不起并且口吐白沫,导致低血钙病发生。而此期的幼仔,由于生长迅  相似文献   

16.
养貉生产周期为一年。一般在当年留作种用的仔貉在次年春季就可参加配种繁殖,不作种用的仔貉在当年冬季便可育成取皮。每年“五一”节前后3~5天,是水貉产仔高峰,因此,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提高仔貉成活率的关键时期。如果对初生仔貉的护理、代养和补饲等环节粗心大意,必要的技术措施跟不上,就会因仔貉大批死亡而造成“丰产不丰收”的局面。提高仔貉的成活率,是提高养貉经济  相似文献   

17.
仔貉断乳分窝一般是在60~70日龄.适时断乳分窝有利于仔貉的生长发育和母貉体质恢复.断乳分窝过早,仔貉消化机能不健全,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过晚,影响仔貉的生长发育.因此,可根据母貉泌乳情况及母子关系适时断乳.  相似文献   

18.
最近,汉沽管理区某一个体种貉养殖场主诉:有2只种母貉和6~8只新生仔貉不喜欢吃食,有时甚至一点儿也不吃,懒动喜卧。仔貉经常舔食地面,而且特别喜欢吃炉灰渣、泥土等异物,外观表现消瘦。体质衰弱。个别仔貉有腹泻、呕吐症状,有一幼貉最后表现神经症状并痉挛死亡,之前体温始终正常。虽然以前请兽医用抗生素或补液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后根据其介绍并结合实地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血液检查初步诊断为铁缺乏病。最后经补喂铁制剂、维生素B12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半月后,这些貉子食欲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1初生仔貉的检查护理 一般母貉在产后4-6小时排出黑膏状粪便,此此时可对仔貉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是听、看、查。耳贴小室壁静听仔貉的叫声,吃饱的仔貉一般不叫唤,当轻叩小室壁时,若仔貉发出短促有力的‘吱吱”叫声,一会又停止,为健康仔貉。如仔貉叫声嘶哑无力,或发出细长的“吱一吱”叫声,  相似文献   

20.
母貉的产仔泌乳期包括分娩与哺乳,此期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母貉的泌乳量和仔貉的成活率。为此,在饲养管理上要供给母貉足够营养,且催乳和增强泌乳力的饲料,使母貉能分泌足够的乳汁,创造良好的哺乳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