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秋色叶树种在杭州行道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主要道路秋色叶行道树的种类、分布、叶色的物候变化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对行道树种在杭州市道路绿地中的应用现状、物候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杭州市行道树中秋色叶树种有3万多株,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11种, 它们分别为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乌桕Sapium sebiferum, 银杏Ginkgo biloba,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珊瑚朴Celtis julianae, 榉树Zelkova serrata,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朴树Celtis sinensis,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等。悬铃木、银杏、枫香、无患子、水杉、乌桕、珊瑚朴、池杉、榉树和朴树等有较好秋色表现, 应大力推广。鹅掌楸做为行道树秋色表现不佳, 应选择适宜的道路环境栽种, 并加强养护管理。主要存在杭州市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主体行道树景观相似, 秋色叶行道树树种比例不合理, 配置模式简单且秋色叶树种分布不合理及道路环境恶劣等问题。建议挖掘本地秋色叶树种资源, 改变悬铃木一支独大的局面, 增加枫香、无患子、朴树、榉树、珊瑚朴等行道树的数量, 尤其是红色叶树种数量, 合理分配各秋色叶树种在城市道路中的比例, 使常绿与落叶合理搭配, 多采用复层结构, 合理分布不同秋色叶行道树, 注重树木本身生态习性, 加强养护管理, 尽可能创造适宜秋色叶行道树生长的道路环境。  相似文献   

2.
盛园菊  回爽 《新农业》2022,(16):29-31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严峻的挑战,而且加速了城市气候变暖的趋势。银杏和五角枫是沈阳市的常用绿化观赏树种,在城中、城郊和郊区被大量种植。本文通过对沈阳市不同区域的银杏和五角枫的物候期进行观测,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两个树种物候期的影响,以期为城市的美化和今后城市各区域园林植物的景观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城市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绿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0—2022年5个时期山西中部城市群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ArcGIS、ENVI等软件,通过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对绿地景观格局和热环境的相关性展开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山西省中部城市群热环境各级斑块数量和密度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表示其破碎化程度和空间异质化程度增加,热环境状况得到改善;2)城市群绿地景观格局对热环境有着显著影响,城市群绿地景观面积越大、连通性越强,其降温效果越好;3)提取“太原-榆次城市核”典型区域进行研究,表明在9 km×9 km的网格下,城市群不同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地表温度的缓解作用效果最佳,且在空间上相关性显著。【结论】探明了城市群绿地景观格局与热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完善了内陆城市群绿地景观格局降温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黄龙山林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揭示森林景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黄龙山林业局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2级景观要素,选取10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2级森林景观类型体系中,有林地面积占黄龙山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森林景观格局中,栎类具有很强的优势性,呈现团聚状态;油松的异质性最高;栎类、油松、桦类处于扩张状态。【结论】黄龙山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明显,各树种斑块都分别表现出与之生态和林学特性相适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对昆明市城市主干道、公园、公共绿地、居民住宅及学校的秋色叶树种的种类、分布、叶色的物候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常用的秋色叶树种约有31种,主要为乔木和灌木,其中,最常见的有银杏、滇朴、复羽叶栾树;从对11种秋色叶树种的物候观测可知,川滇无患子的变色起始时间最早,叶色观赏时间最长;在秋色叶植物的应用上,昆明各类园林景观秋色叶树种配置形式相对单调,以孤植和列植居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昆明秋色叶植物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耦合,为明确公路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深层次关系,以期对土地集约利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宁市作为案例,建立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指标体系,利用缓冲区分析,探究不同等级公路与各指数间时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公路影响域内建设用地占比最高,且比例逐渐增加;各级公路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存在空间异质性;乡镇道路及其他道路对景观格局破碎化作用最明显;公路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影响随缓冲区距离增加而减弱,且这一影响域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大。【结论】表明不同等级公路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具有类别选择性和影响方向性差异,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这一影响遵循距离衰减效应,且最大影响距离与城市经济发展、人口经济体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亚热带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为开展森林经营、生态保护修复以提高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省级固定样地数据,使用生物量模型和含碳率测算样地的森林碳密度,再通过普通Kriging插值形成区域森林碳密度分布图,并分析森林碳密度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选取5项景观格局指标和3项自然因素,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讨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结果的空间非平稳性。【结果】2012—2019年,丽水市森林平均碳密度从23.19 t·hm-2上升到31.96 t·hm-2,且空间分布呈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森林景观格局显著影响森林碳密度,并表现不同尺度效应,影响程度在空间上也存在差异。景观蔓延度和斑块密度对森林碳密度驱动力较大,而景观最大斑块指数的驱动力较小。【结论】森林景观格局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应地制宜制定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实施自然演替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图3表4参42  相似文献   

8.
改进秋色叶树的应用策略对于提升呼和浩特市的秋季景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样地的方式对呼和浩特市的秋色叶树的种类、应用状况及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秋色叶树种在呼和浩特市有较大发展空间,其应用的方式、方法有较大的改进余地。在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从宏观和综合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其现行的应用策略,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成渝地区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成渝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为本区域城市森林造林提供树种参考依据.【方法】以成渝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将生态学特性、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经济价值作为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初步拟定82个树种,选取形态特性、生长速度、土壤适宜性、滞尘能力、降温效果、叶形叶色、造林成本等17个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成渝地区的城市森林树种进行评价筛选.【结论】香樟、银木、银杏、栾树、桂花、香椿、木芙蓉等17个树种可作为成渝地区城镇森林营建的骨干树种;羊蹄甲、龙爪槐、峨眉含笑、深山含笑、杜英等36个树种可作为主要配置树种;紫叶李、旱柳、柳杉、柏木、侧柏、重阳木、日本五针松、水杉等29个树种可作为补充配置树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甘肃省临夏市景观格局异质性的尺度效应.【方法】在GIS支持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应用平均信息量、初始信息量、终止信息量、聚合信息量等一些基于样线法的指标对景观异质性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农业用地为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基质;廊道包括交通用地和水体;其余景观组分均为斑块.随着观测尺度(粒度)不断增大,各景观组分的信息量指标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在较小的观测粒度下,各景观组分的参数差异较大,当观测粒度大于608m时,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开始趋于均匀,景观异质性的尺度效应不明显.【结论】608m为样线法研究景观格局粒度效应的有效粒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小尺度羊草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法,利用变异函数、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形维数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分析放牧、刈割和围封(对照)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放牧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密度(P0.05),3种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密度均值表现为放牧(48.38株/m~2)围封(12.53株/m~2)刈割(7.51株/m~2)。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羊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围封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小尺度内变异较大的带状分布;在放牧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大尺度内变异较小的片状分布;在刈割样地中,羊草种群以变异性大的高密度点状斑块镶嵌于平坦的低密度斑块上,呈现点状分布。【结论】放牧和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羊草种群密度和空间异质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的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森林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方法】在河南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设立人工林、择伐林、皆伐林和老龄林4个1 hm2(100 m×100 m)的永久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并对4个样地内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进行调查。采用点格局g(r)函数单变量分析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iserrata)及优势针叶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g(r)函数双变量分析锐齿槲栎的分布格局变化及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关系变化。【结果】锐齿槲栎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着演替进程的发生不断减弱,锐齿槲栎与优势针叶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不断减弱。【结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受到显著的生境异质性影响,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群落中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渐由聚集分布趋于随机分布,不同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减弱,种间关系逐渐由负相关趋于正相关,群落的生态结构物种组成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南雄市坪田镇银杏果园高效施肥对策。【方法】结合银杏果园土壤肥力实地调查与 银杏不同物候期的肥力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果园土壤属于酸性紫色土,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平均值为 1.09, 整体处于一般偏下水平,呈现肥力供应不平衡状况。其中,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锰均处于肥 力较高水平,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有机质、水解性氮和阳离子交换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微量元素硼呈现缺素效应。【结论】建议南雄市坪田镇银杏果园施肥措施按以下方式实施,2 月底施用“农家 肥 + 氮肥 + 微量元素硼肥”作为叶前肥,4 月初施用“氮肥 + 微量元素硼肥”作为催化促种肥,其中微量元素 肥可采取喷施叶面肥方式进行,8 月底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基肥作为果后肥。  相似文献   

14.
基于NDVI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种植制度下耕地物候空间格局。【结果】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在该种植制度下,华北地区耕地第一季作物的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年两熟区域的第一季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要明显早于一熟区域。与第一季作物物候期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华北地区耕地第二季作物物候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与物候分布格局和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不同区域的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资源的禀赋和匹配程度对该区域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有很大影响。此外,这种耕地物候空间格局还与作物品质、耕作水平、灌溉、施肥和农药等有密切关系。如何区别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物候的影响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带森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了解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相似性,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样地调查基础上,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生态位相似性的计算方法,分别选取海岸带鹅公村样地和罗屋田水库库区样地的乔木层与灌木层优势种为对象进行生态位定量研究。【结果】(1)在鹅公村样地和罗屋田水库样地的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分别为豺皮樟和银柴,Levins指数分别为16.40和22.70,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89和3.16;灌木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分别为狗骨柴和红枝蒲桃,Levins指数分别为19.10和23.97,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07和3.20。(2)乔木层生态位重叠指数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434和0.641,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树种分别为毛冬青与桃金娘(0.997)、鱼骨木与岭南山竹子(0.923);灌木层生态位重叠指数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441和0.468,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树种分别为香港大沙叶与假苹婆(0.910)、银柴与九节(0....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耕地物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遥感手段监测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耕地物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导致耕地物候变化进而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趋势分析监测研究区耕地物候变化及生产力变化,根据空间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分析气候变化导致生长季变动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内耕地生长季明显延长;生长季提前开始且延迟结束区域最大,其次为生长季延迟开始且提前结束区域;研究区耕地物候受温度、降水影响明显;空间上,耕地生长季缩短受降水负相关影响显著,并且受降水影响显著的耕地净初级生产力增幅较小且波动较大,而受温度影响显著耕地的净初级生产力稳定且明显提高。【结论】遥感技术能够整体把握区域耕地物候空间特征;物候对于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均较明显,气候变化改变耕地物候进而影响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研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如何发挥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方法/过程】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城市环境问题和城市规划理论,从福州市主城区的水文特征、地势特点,以及现有城市绿地布局三个方面分析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地发挥的作用。【结果/结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城市现有绿地的作用,综合城市水情与地势,利用绿地的截流、蓄水的能力,分担城市内涝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隐患,优化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郁闭度林下植物应用情况,为营建林下特色地被植物景观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和深圳公园绿地林下地被植物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林下植被景观较好的绿地空间作为样地,测定样地林下郁闭度,详细分析不同郁闭度下适生的地被植物种类、构成特征及配置特色。【结果】共记录到耐阴地被植物92 种(品种),以天门冬科、竹芋科、天南星科种类居多,其中43种地被耐阴性强,适宜在郁闭度超过0.9的林下环境生长;31种地被对林下光照具有较宽的适应幅度;多数观花植物在郁闭度低于0.8的环境才有良好的开花表现,应用耐阴色叶地被可弥补林下地被景观色彩单调的不足。林下地被植物配置模式以片植、列植、带状群植和自然式配置为主,宜根据景观功能及烘托的主题特点合理选择。【结论】广东地区公园绿地林下耐阴地被植物种类丰富,植物以自然配置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改造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效果、生态效能、保健功能等指标,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北山风景林A、B、C 3个区的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B、C各区的美景度得分分别为13.35,10.30,10.80,生态质量得分分别为0.67,0.33,0.38,各区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评分均较低。【结论】北山风景林质量整体较差,反映在林相单一、阔叶及彩叶树种少、林下地被物贫乏、层次结构混乱、群落稳定性差等,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管理及抵抗极端灾害能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分析了北方城市中常见绿化树种的抗雪压能力及其影响。【方法】针对2012年11月初在北京发生的特大雪灾,以城市绿化树种栽植较为齐全的北京林业大学及公路、街道两侧绿化树木为研究对象,对受灾严重的30余种树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在城市绿化树种中,灌木比乔木表现出的抗雪压性强;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抗雪压性强;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抗雪压性强;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的抗雪压性表现不明显。就同一树种而言,生长优良单株比生长不良单株表现出更强的抗雪压能力。试验通过对侧柏、圆柏及国槐的样地调查,得出城市绿化树木的受雪压灾害程度与其胸径、树高、尖削度等有显著的关系。【结论】在城市绿化树种引进及规划建设中,应酌情参考增加灌木、针叶树种、落叶树种及乡土树种的栽植比例以减少冰冻雨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