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磷浓度胁迫条件下油茶叶片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合色素含量、RuBP羧化酶及PEP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耐低磷油茶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油茶良种"湘林XLC15"和"华硕"为试材进行不同磷浓度沙培盆栽处理,测定不同叶龄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RuBP和PEP羧化酶活性,并采用Du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各生理指标与净光合速率(Pn)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湘林XLC15"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活性均在磷浓度为1.0mmol/L时达到最高,而"华硕"则在磷浓度为0.1mmol/L时已达到较高值,且在磷浓度为0.1~1.0mmol/L时变化幅度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磷胁迫条件下油茶幼苗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RuBP羧化酶及PEP羧化酶活性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胞间CO2浓度、叶绿素a/b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结论】与"湘林XLC15"相比,低磷胁迫条件下"华硕"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RuBP羧化酶活性较强,从而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叶片对模拟粉尘覆盖的光合响应特征及瓜叶菊对粉尘的耐受机制。【方法】以观赏植物瓜叶菊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可溶性淀粉溶液喷洒模拟粉尘沉降,测定瓜叶菊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合氮分配等指标。【结果】①随着模拟粉尘浓度的增加,瓜叶菊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合色素含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瓜叶菊具有一定的抗粉尘覆盖能力;②粉尘覆盖使瓜叶菊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升高,单位面积氮含量(N_A)显著降低(P0.05),单位质量氮含量(N_M)降低;③随着模拟粉尘浓度增加,瓜叶菊叶氮在光合机制的分配系数(P_T)、捕光成分中的分配系数(P_L)、生物力能学的分配系数(P_B)、羧化系统的分配系数(P_C)显著上升(P0.05)。【结论】瓜叶菊通过改变光合氮分配格局维持光合作用,是其适应粉尘覆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氮沉降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研究南方红豆杉对氮添加环境的适应为营造林更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一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作为试验材料,设计盆栽实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设置4个土壤氮添加梯度(CK 0 kg/hm2,低氮40 kg/hm2,中氮80 kg/hm2,高氮160 kg/hm2)模拟氮沉降后的土壤环境,一年后测定南方红豆杉叶功能性状。【结果】(1)低氮添加对南方红豆杉各叶结构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中高氮添加下比叶面积的回升辅以较小的叶厚度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在恢复部分叶片生物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抗逆性,但整体指标仍不及CK处理。(2)受氮添加影响,南方红豆杉叶片磷显著提高而钾钙无显著变化,说明磷制约了叶片磷钾比与磷钙比,而钾与钙共同限制叶片钾钙比。(3)氮添加后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各化学性状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氮添加环境下南方红豆杉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木薯块根膨大期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木薯生产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木薯品种辐选01(FX 01)和华南124(SC 124)为材料,设置0(N 0)、18(N 1)、36(N 2)、72(N 3)、108(N 4)、和144(N 5)kg·hm-2共6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两个品种木薯块根膨大期总干物质累积量、叶面积、叶片SPAD值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在施氮水平范围内,SC 124总干物质累积量增加39.92%~143.03%,最高值为538.8 g·plant-1(72 kg N·hm-2处理下);FX 01总干物质累积量增加11.79%~185.60%,最高值为779.7 g·plant-1(108 kg N·hm-2处理下),表明FX 01较SC 124具有更高的光合生产能力。两个品种木薯的总干物质累积量、叶面积、叶片SPAD值以及叶片光合作用指标总体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品种差异与施氮水平对叶面积、叶片SPAD值以及叶片光合作用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适宜的氮素供应水平下两个品种的木薯单株叶面积提高,同时光合强度增大,且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两个品种的木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总干物质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宜的施氮水平主要通过调节木薯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使木薯具有较高的光合强度,促进干物质的生产与累积。  相似文献   

5.
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系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究栽培密度对四川盆地黄瓜光合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川绿11号"为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测定分析不同密度下黄瓜上、中、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指标。【结果】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也是不同,黄瓜植株从下至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分别是非气孔因素、非气孔和气孔因素共同作用、气孔因素作用所导致;不同叶位叶片可能存在一种光合补偿机制;随着黄瓜密度的下降,单株产量逐渐增加,但每667 m~2产量逐渐下降。【结论】揭示不同栽培密度对黄瓜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为四川盆地春季黄瓜设施栽培密度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茶树叶片光合参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方法】对25个茶树品种春、夏、秋季叶片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除胞间CO_2浓度(Ci)和羧化率(CE)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春季外,其余茶树叶片光合参数的峰值均出现在夏季。春季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受空气相对湿度RH和气孔导度(G_s)的直接影响较大;夏季受C_i的直接影响较大;秋季茶树P_n主要受CE、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其中蒸腾速率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季节对茶树光合性能影响较大,夏季茶树的光合性能最强,春季相对较弱。春茶期间加强茶树的水分管理将有利于茶树光合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茬作物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前茬冬小麦不施氮(N0)、225 (N1)、375(N2)、525 kg/hm2(N3)和全年不施氮(CK) 5个处理,分析前茬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后茬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生理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前茬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具有后效作用。全年不施氮处理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为最低,胞间CO2(Ci)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前茬麦季施氮量的增加,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不断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N2处理最高,同时胞间CO2浓度(Ci)最低,且夏大豆产量也最高,达到3 164.64 kg/hm2,麦季施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夏大豆产量的增加。【结论】前茬麦季施氮量为375 kg/hm2时,大豆季施以一定的氮肥,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最强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枝CO2通量是林分碳释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模拟氮沉降下的华北落叶松枝CO2通量变化,可以为氮沉降背景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固碳增汇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21年6-10月,以华北落叶松25年生中龄人工林和32年生近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kg/(hm2·a))、低氮(N1,75 kg/(hm2·a))、中氮(N2,150 kg/(hm2·a))、高氮(N3,225 kg/(hm2·a)) 4个强度的氮添加处理,并使用LI-8100A对枝CO2通量进行原位监测,同时采集枝条样品以测定其氮含量。【结果】(1)华北落叶松枝CO2通量与空气温度基本呈现出“单峰型”月变化,峰值出现在6-8月,空气温度可以分别解释2个林龄枝CO2通量37%~82%、40%~70%的变化。(2)25年和32年生华北落叶松6-10月平均枝CO2通量随氮添加处理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_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影响到产量。【结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胞外ATP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为探讨胞外ATP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农普12号"菜豆幼苗叶片为材料,以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0.01,0.1,1.0mmol/L)胞外ATP及其结构类似物AMP-PCP(胞外ATP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对菜豆叶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胞外ATP可以显著提升菜豆叶片的气孔导度(GH2O)、蒸腾速率(E)、胞内CO2浓度(Ci)和净光合速率(Pn),但对PSⅡ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光适应下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没有显著影响。AMP-PCP可以显著降低Pn;也可以促使E、GH2O和Ci降低,但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胞外ATP能够促进菜豆叶片气孔开放调节,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水肥耦合对滴灌冬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冬52号为供试材料,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灌水处理3个水平:W1(2 241m3/hm2)、W2(3 486m3/hm2)、W3(4 731m3/hm2);设置施肥处理(氮素)4个水平:N0(0 kg/hm2)、N1(135 kg/hm2)、N2(195 kg/hm2)、N3(255 kg/hm2),分析不同水氮组合对滴灌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或施N的增加, 新冬52号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和产量呈现同步增加趋势;(2)但灌水量过少时(W1处理),增加N并不明显提高产量和光合性能;当灌水量提高到W2和W3水平后,株高、叶面积、光合特性和产量随着施N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表现出以水带肥的良好效果。 (3)在各处理中, W3N2(灌水4 731m3/hm2、施氮N195kg/hm2)的产量最大(8 570 kg/hm2),相对应的各项光合特性值也达到最大值; (4)W2N2处理(灌水3 486m3/hm2、施N195kg/hm2)的产量则处于次大值(8 465 kg/hm2),W2N2的光合特性值并非最大,但其N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值(16.69 kg/kg ),灌溉水生产效率也达到最大值(1.66 kg/m3 );(5)W2N2与W3N2相比,虽然产量减少了105 kg/hm2(减少1.2%),但灌水量减少了1 245 m3/h2(减少26.3%)、施肥量减少60 kg/hm2(减少23.53%)。【结论】灌水3 486 m3/hm2和氮肥195kg/hm2 的技术组合可作为新冬52号冬小麦的节本增效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氮素水平对欧洲鹅耳枥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方法】以1年生盆栽欧洲鹅耳枥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氮素施用量(CK:0mg/株;N1:100mg/株;N2:200mg/株;N3:300mg/株;N4:400mg/株)处理,氮肥按设计用量均分为2次施入,分析不同施氮处理下欧洲鹅耳枥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欧洲鹅耳枥幼苗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各部分生物量、比叶重、苗木质量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200mg/株时达最大值;根冠比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肥更有利于幼苗地上部分(主要为叶片)的生长。幼苗的光合参数与生长表现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a、b及总量随氮素施用量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200mg/株时达最大值,而胞间CO2浓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生长指标中苗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总生物量、比叶重与质量指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光合指标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间呈显著正相关,这3个指标与胞间CO2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经一元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欧洲鹅耳枥幼苗适宜的施氮量为177~241mg/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灰枣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红枣产业施肥管理提供相关理论指导。【方法】以2020年阿拉尔市十三团七连4年生灰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10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光合荧光的影响差异。【结果】与对照N0P0(不施氮磷肥)处理相比,各肥料处理下灰枣叶片FmFoqPFv/FmY(II)、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有所增加,最高增加了50%,且胞间CO2浓度和蒸发速率也明显降低;N1P3(N施用202.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与N2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更有利于红枣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N1P3(N施用202.5 kg/hm2, P2O2施用540 kg/hm2)、N2P2(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与N2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灰枣叶片的蒸腾速率;N1P2(N施用202.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和N2P2(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375 kg/hm2)处理在降低胞间CO2浓度方面表现较优。【结论】N2P3(N施用405 kg/hm2,P2O2施用540 kg/hm2)处理组合下有利于提高红枣叶片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独蒜兰属(Pleione)的适宜栽培条件。【方法】以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黄花独蒜兰(P. forrestii)、台湾独蒜兰(P. formosana)和艳花独蒜兰(P. aurita)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SPAD-502 PLUS叶绿素计和OS-5p便携式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CO2补偿点、最大羧化效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研究比较4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1) 4种植物中,独蒜兰和台湾独蒜兰的光补偿点较低,属于阴生植物;(2)独蒜兰和台湾独蒜兰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对光的适应范围最广;(3)所测4种植物的最大羧化效率均在15~40μmol/(m2·s)之间,结合其较低的光饱和点和净光合速率,表明4种植物生产潜力较低;(4)独蒜兰的光合能力较强,但叶绿素含量最低,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能力并无显著相关性;(5)黄花独蒜兰在光强超过300μmol/(m2·s)时,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其生态幅较窄的原因。【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并结合野外自然环境条件,可调整栽培条件以提高独蒜兰属植物的栽培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各生育期不同节位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变化,为吉林省大豆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29年育成品种元宝金、1941年育成品种金元1号、1999年育成品种吉农7号和2000年育成品种吉林45号为材料,比较新老品种不同节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各大豆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不同节位的叶片性状不同;元宝金和金元1号在生育前期中下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而生育后期叶片功能下降较快;吉农7号和吉林45号在生育后期中上部节位叶片的叶面积大,净光合速率、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高,叶片功能持续期长,这些节位的产量也比较高;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叶片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和吉林45号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2个老品种更密切。【结论】吉农7号和吉林45号产量提高是由于中上部节位的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光合能力和叶绿素含量得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为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 天马54号为试验材料,设N0(不施氮肥)、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600 kg/hm2)、N5(750 kg/hm2)共6个处理,研究设施滴灌番茄的氮肥的运行规律及最佳氮肥使用量。【结果】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加,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天为45.8~52.7 d。叶面积指数在定植后40~80 d,各处理差异显著,在定植后60 d最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胞CO2浓度随氮肥的增加而下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产量贡献率N4(60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9.35~10.26 t/667m2、42.61%~43.56%、33.89%~29.92%。【结论】 5个氮肥处理下N4(60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氮添加对植物生理特征影响研究一直是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方法】以2年生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程度施氮(N0:不施氮肥,N1:含氮0.75 mg·cm~(-3),N2:含氮1.50 mg·cm~(-3),N3:含氮2.25 mg·cm~(-3))对岷江柏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探讨岷江柏幼苗的养分、光合生理特征随施氮梯度的响应规律。【结果】施氮能显著提高岷江柏幼苗根茎氮含量和叶片氮磷比,降低叶片磷含量;净光合速率(A)和蒸腾速率(T)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对干旱地区岷江柏而言,适量施氮(最大不超过0.75 mg·cm~(-3))可以促进其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物抗旱能力升高,并以降低光合生长为代价。  相似文献   

18.
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氮分配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涛  鲁剑巍  任涛  汪威  王振  王少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32-3541
【目的】探讨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其内部光合氮素利用特征,并分析氮素营养影响光合氮利用效率的限制因子,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45、180和360 kg·hm~(-2),分别用N_0、N_(45)、N_(180)和N_(360)表示),测定苗期干物质积累及成熟期产量。选取N_0(对照)和N_(180)(适宜氮水平)处理,将植株绿叶从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测定不同叶位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氮含量(N_A)、叶绿素含量(Cc)以及可溶性蛋白氮含量(N_S)等相关生理、光合参数,并计算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羧化系统、生物力能学组分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分析叶片氮素利用特征。【结果】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N_(45)、N_(180)和N_(360)较N_0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170.0%、505.6%和604.1%,其中,N_(180)与N_(360)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表现一致。与N_0处理相比,N_(180)处理冬油菜不同叶位叶片N_A、Cc和P_n max均显著升高,上部和中部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P_NUE)有所下降。光合组织系统氮分配结果表明,N_(180)处理上部、中部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中羧化系统(P_C)、生物力能学组分(P_B)及捕光系统(P_L)的分配比例均低于N_0处理,但各组分氮含量较N_0处理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0.6%、11.8%和28.8%。施氮与否对相同叶位叶片可溶性蛋白氮(N_S)与非可溶性蛋白氮(N_(non-S))的比例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光合组织系统在N_S和N_(non-S)中的分配,其中N_0处理各部叶片的羧化系统氮含量(NC)占N_S的比例平均为83.4%,N_(180)处理比例为60.3%。基于边界线分析法定量各光合组织系统分配对P_NUE的影响结果表明,P_C和P_B对P_NUE的影响大小分别为26.8%和42.6%,显著高于P_L的影响。氮素营养对P_NUE的影响以P_C和P_B限制为主,平均所占比例达77.8%。上部叶P_NUE主要受P_C限制,所占比例达83.3%;而下部叶片P_NUE主要受P_B和P_L限制。【结论】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较为适宜。缺氮条件下,植株将有限的氮尽可能地向光合器官中分配,且下部叶片光合氮素较早发生降解,而适宜氮水平下能维持光合蛋白在各自蛋白类型内的分配比例。氮素营养限制光合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子是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随着叶位的降低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子由羧化系统氮分配逐渐转变为捕光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吉林省主推粳稻品种在不同氮水平下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为提高稻田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在不施氮(CK)、1N(纯氮70kg/hm2)、2N(纯氮140kg/hm2)和3N(纯氮210kg/hm2)4种施氮水平下,研究3个吉林省主推水稻品种(吉农大505,吉农大603,吉农大809)灌浆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随施氮水平的增加,灌浆期株高、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增大。吉农大505在2N条件下剑叶和倒三叶净光合速率最大,吉农大603在3N条件下倒三叶净光合速率较高,吉农大809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受施氮水平影响不明显,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氮水平对不同品种冠层结构的影响导致叶片表观叶肉导度不同而引起的。吉农大603和吉农大809茎鞘、叶和穗部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现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吉农大505茎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2N水平达到最高值。吉农大603在3N水平产量最高,其他2个品种在2N水平下产量最高,这与对应氮水平条件下各品种灌浆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高效叶面积有关。产量与茎鞘、穗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粳稻品种适宜施氮量存在差异,吉农大505和吉农大809相对耐低氮,而吉农大603适宜在高氮下栽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新疆南疆采用盆栽试验进行,以新冬60号为材料,自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用黑色遮阳网进行25%遮阴处理,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5个外源硅(Na2SiO3分析纯)滴施量分别为7.5 kg/hm2(Si1)、15 kg/hm2(Si2)、22.5 kg/hm2(Si3)、30 kg/hm2(Si4)、37.5 kg/hm2(Si5)和清水对照(Si0)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植株性状、叶片光合特性及小穗发育和籽粒性状,分析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调控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的外源硅滴施量。【结果】弱光胁迫下,外源硅滴施可以增加冬小麦的株高、茎粗、穗长和叶片SPAD值;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