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图书馆阅读推广”也在新形势下开辟了新的发展模式,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及方法,指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将要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研究现状,对比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15所涉农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情况,为涉农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科人才培养、助力新农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人才培养服务的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调研“双一流”涉农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服务与阅读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助力新农科人才培养提出展望。[结果/结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启动与新农科建设需求的双驱动下,涉农高校图书馆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格局对新农科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优化资源建设、突出为农兴农特色,提升馆员素质、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服务转型升级、主动服务人才培养,开展特色服务、打造涉农高校品牌等策略,深度融入新农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助力高质量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促进涉农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中国现在在“云”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促进转型和创新,提出新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的成效,它们包括:思想的变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形成机制的变化;构建合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互联网+”的内涵与影响,阐述“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向创新支撑空间转型的背景与优势,分析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信息服务需求与图书馆开展创新支撑空间服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创新支撑空间具体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图书馆主要服务工作受到了巨大冲击,图书馆消亡论一度盛行。随着“第三空间”理念与应用的兴起,图书馆作为场所、空间的价值正日益突显,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文章结合“第三空间”的一般属性和图书馆作为获取与利用知识的文化场所的特殊属性,探讨基于空间视野下的图书馆专属的文化品牌的建立,将其建成文献资源服务基地、幼儿早期阅读推广基地、读者分享阅读心得与社交的基地、终身学习的基地,成为居民闲暇时爱去的“第三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互联网+”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思路,用户思维、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等新的思维模式将促进图书馆改变现有孤立发展模式,不断地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区域,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是“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笔者经过调查,从“互联网+”战略的崛起;“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服务现有基础;“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特点、服务模式、服务领域;“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探索;“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服务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图书漂流”服务模式的主要平台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殊环境和特点,探索一种网站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漂流”服务模式的开展,并对平台结合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首先概述了“第三空间”的含义,随后又分别从图书馆是平等的、自由的、多元化的、人性化的以及个性化的空间等方面对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表现进行阐述。最后,说明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作用。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正逐步变成人们的另一个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工作面临着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加快服务模式转变。文章基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紧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特征、新要求,提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六个方面的策略:重构经营化的管理体制,树立人本化的服务理念,建立协同化的服务联盟,运用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完善共享化的服务条件,构建嵌入化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廖冰 《农学学报》2021,11(12):118-124
为系统构建返贫风险研究脉络,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主流期刊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返贫风险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贫困户,难以跟踪农户脱贫后生产生活变化趋势;研究视角多从“事后治理贫困”入手,难以对贫困先期防范预警;研究方法多为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者特征指数法,难以实现优势互补。据此构建了返贫风险未来研究脉络并归纳了未来研究趋势(3个转向):亟需从“贫困人口”转向“脱贫人口”,并厘清脱贫人口返贫机理;亟需从“事后治理贫困”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防控返贫,建立全过程联防机制,增加多重保障;亟需从“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特征指数法”转向“指标体系与特征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阅读推广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通过对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的研究,旨在探讨全民阅读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理念和方法。文章首先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对该馆阅读推广工作创新案例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文案是图书馆阅读推广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它符合现代人们休闲阅读的习惯,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开辟了新的思路。分析现图书馆阅读推广微文案编写出现的问题,以东莞图书馆《声光色影读经典》栏目为例,从微文案的标题、形式、内容、互动4个方面分析编写技巧。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阅读推广相关文献进行调研,探讨引入志愿服务的意义,以安徽大学图书馆基于志愿服务的阅读推广活动为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剖析其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及影响成效,思考未来发展策略,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创新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对大学生需求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群体特质进行了调研,进而分析面向大学生群体的阅读推广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助于高校图书馆了解大学生阅读需求,明确自身定位,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群体阅读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大学图书馆新生服务现状,从新生入馆教育、新生专栏、新生主题活动、新生服务中的新媒体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缺乏专门的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扩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安排专门的新生服务人员、强化服务理念、在迎新季开展新生服务、开展面向新生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面向新生的真人图书馆活动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当今最流行的移动社交APP,微信给中国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以上海大学图书馆运用微信进行推广经营为案例,展示了微信在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为读者带来的便利,例如检索图书、查阅个人借书记录、办理续借,图书馆设施使用,品牌活动推广,评比展示等。说明微信是图书馆推广经营服务的新平台,是读者的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应对移动阅读服务、保有连结用户的重要推广渠道,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世界读书日”是全世界阅读的盛宴,更是读者爱上阅读,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基本保障。借助“世界读书日”,以民族高校图书馆开展和实施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为出发点,提出相应对策,以此推进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的发展促使图书馆服务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图书馆的资源组织形式与服务模式也面临新的转型。图书馆阅读推广在向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发展的同时,其评价模式也是图书馆界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列举了国内外专业阅读推广案例,结合广州商学院图书馆的专业阅读推广平台服务模式,提倡构建PRP评价模式,旨在进一步推动、深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专业服务,构建大数据下新的知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阅读推广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艺术类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阅读推广模式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方法/过程]以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体、客体、对象、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当前艺术类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结论]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职能优势,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学校整体发展开展工作,加强阅读推广工作的顶层设计;在读物的选择上,要深化调查并结合读者专业背景和阅读喜好,提供精准服务;在推广方式方面,突出艺术类高校的专业特点,强调艺术美学价值,创建推广品牌;在活动开展方面,要深化协同合作,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分析古籍资源的特性和新媒体技术在古籍阅读推广中的优势,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新媒体技术如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技术来做好古籍保护基础上的资源服务,举办相应的阅读主题推广活动,或者是配合读者的主题活动,融入到读者的阅读中。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交流聚合组织的特性,嵌入到读者的学习生活中,使阅读活动形成一个学习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