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实现强优势组合三系配套是解决目前棉花杂交制种瓶颈,促进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类型;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阐述了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和遗传定位、恢复基因的图位克隆及三系杂交棉的研究进展;对三系杂交棉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父母本的关系,以花籼A(野败胞质)、华农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华农A(饶平野稻胞质)共4个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抗草种、T180、G72、金华占2号、华航1号、粤香占、HN5413、丰穗占、M22和M31共10个恢复系进行配组,结果表明:不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恢复系间的异交结实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互作效应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同质异核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差异主要受核内遗传物质的影响,细胞质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不明显。进而提出了在选育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时,不仅要注意优良异交开花习性,而且还要注意核内遗传物质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提型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体系的发现,对于杂交小麦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的研究已引起了重视。小麦育种工作者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培育那些能产生可育杂种的亲本系和筛选雄性恢复基因的其他来源。尽管胞质雄性不育对杂交小麦应用于生产的价值已受到广泛的注意,但对于胞质的变异性,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外其它表现型效应,以及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选育出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筛选出的恢复系配制杂种,研究了恢复系恢复基因的恢复能力,并从杂种后代表现讨论了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选育出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筛选出的恢复系配制杂种,研究了恢复系恢复基因的恢复能力,并从杂种后代表现讨论了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粱A_1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3197A为代表的高粱A_1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引入我国已经30年了.它的引进,不仅使高粱成为我国首先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三系来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产,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其它作物的三系研究工作.因此,进行高粱A_1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对高粱的遗传育种有着重要意义,对其它作物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0年代至70年代国内外对高粱A_1型  相似文献   

7.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与质核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不育水稻带有质核互作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不同遗传背景的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对质核互作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与质核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能够掩盖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水稻雄性不育性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及光温敏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质核互作雄育性由细胞质不育(S)和两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长日高温雄性不育,短日低温雄性可育,其不育性受两对隐怀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为孢子体不育的典败类型。pm1位于第7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G477的遗传距离3.5cM,下与RG511和RZ272相距15.0cM;pm2display  相似文献   

9.
以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W7415S、安农S、培矮64S和4个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夜公胞质)、珍汕97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和华农A(野败胞质)为材料,通过观察各不育系成熟胚囊结构,并对异交结实率进行调查,以明确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否与胚囊育性有关.结果表明:不同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胚囊育性与异交结...  相似文献   

10.
试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的思维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系法中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同时受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的调控;两系法中的雄性不育虽然只受一对或多对隐性主效核基因控制,但还受到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而表现育性不稳定或育性转换不彻底,表明了雄性不育作用机理的复杂性;提出用基因工程手段,从植物激素或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的角度创造或调节形成新的雄性不育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辣 (甜 )椒雄性不育 (核雄性不育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在获得、保存、花器形态学、细胞学、遗传机制以及生产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及减数分裂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质一核雄性不育性在作物中广泛存在,在作物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许多作物已育成了雄性不育系并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如高粱、水稻、谷子、白菜、萝卜等。关于作物雄性不育系小池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各作物之间产生雄性不育性的机理各不相同。自从1958年Peterson首次报道了辣椒质一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以来,Horner、Hirose、吴鹤鸣和耿三省等对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本试验为了更进一步研究辣椒雄性不育系败育机理,观察了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小孢子减数分裂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三系细胞质在两系法杂种优势的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两系法育种进行了细胞质方面的探讨。为克服目前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不稳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利用对低温较敏感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细胞质或者受细胞质控制的耐寒性雄性不育系作供体,借助恢复系为桥梁亲本,杂交 F_1与光敏核不育系杂交,分离选择。三个组合实验结果,F_2分离出不育株多,育性转换株少,不同组合间出现育性转换株频率差异大。这些选择的单株,育性转换明显,对低温不敏感,且光照较敏感,不育性好。可获得光周期效应大,温变性小,不育性似三系雄性不育系稳定的光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作物杂种优势可分为核核互作和核质互作两部分。细胞质基因和细胞质、细胞核基因互作对杂种优势效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水稻野败型三系和杂种F1花粉育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的概念,认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和核、质优势效应基因互作产生核、质杂种优势”同时还提出核、质杂种优势育种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大白菜杂交种子的纯度,提高制种效率,利用大白菜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CMA,与不同球叶颜色(橘红心、黄心、白心)、不同结球类型(合抱、叠抱、直筒)、适合不同季节(春、夏、秋)栽培的多种类型自交系进行杂交,后代经连续多代回交,成功选育了满足市场需求的稳定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制种试验表明,杂交种杂交率达100%,整齐度高,制种产量与利用不亲和系杂交制种相当。  相似文献   

16.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利用甘蓝的杂种优势生产杂种一代主要有2种途径,即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和利用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一直是甘蓝配制杂种一代的主要方法[1].和自交不亲和系相比,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可以克服人工蕾期授粉繁殖亲本成本高、长期连续自交生活力衰退、杂交率易受留种环境制约等缺陷(杂交率很难达到100%).与核不育相比,胞质雄性不育具有转育简单、不育性容易保持的优点[2].因此,育种工作者在开展甘蓝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都在积极寻找利用雄性不育这一有效途径[3,4].本试验试图利用发现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通过与不同甘蓝自交系杂交及连续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综合经济性状良好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7.
作物杂种优势可分为核核互作和核质互作两部分.细胞质基因和细胞质、细胞核基因互作对杂种优势效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水稻野败型三系和杂种F1花粉育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的概念,认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和核、质优势效应基因互作产生核、质杂种优势”.同时还提出核、质杂种优势育种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对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研究,不仅能够从分子水平解释CMS小麦不育机理及其棱质互作的关系,而且对促进小麦的杂种优势生产利用上有着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主要从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来源和几类主要的胞质不育系的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小麦CMS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杂种小麦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6311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与保持系新协黄B杂交,采用回交-测交的方法,排除恢复基因和温敏核不育基因,首次育成了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A和6311A.并配组了一套4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的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温敏核不育系和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及6311S和6311A的育性、形态特征和一般配合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遗传背景相同的前提下,不育期的温敏核不育系与其相应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除花粉特征、柱头大小和异交结实率有一定差异外,其他农艺经济性状均表现一致.近等基因系培矮64S和培矮64A与6311S和6311A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培矮64S和培矮64A、6311S和6311A的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水稻杂种优势的高低与两系三系法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育成的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 ,雌雄育性稳定 ,农艺性状优良 ,可在黄淮地区直接使用。W931A的雄性不育是属配子体不育类型 ,用它作亲本育成 3个增产幅度达 2 9%~ 46 %的强优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